新疆精河宁杞1 号的外观品质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2022-07-22牟欢张红云
孙 蕾,牟欢,张红云
(1.精河县气象局,新疆 精河 833300;2.新疆气象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精河县是新疆主要枸杞种植区,精河枸杞具有果实粒大饱满、皮薄肉厚、营养丰富和药用价值高等特点。1998 年被农业部命名为“枸杞之乡”,2001 年精河枸杞被认定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精河县早在20 世纪80 年代从宁夏引种大麻叶枸杞,引种后在形态上与宁夏同品种存在一定的差距[1]。2002 年精河县大面积引种宁杞1 号枸杞,该品种具有挂果多、抗病强、果实颗粒小等特点,但果实形态与原产地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2]。宁夏很多学者在宁杞1号枸杞适应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如李剑萍等[3]研究得出宁杞1 号外观品质中纵径与枸杞开花到成熟的降水量呈幂函数的关系,百粒重与采摘前40 d平均气温呈三次曲线关系,18~20 ℃是百粒重增加的最适区间的结论。刘静等[4-5]对枸杞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光照对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10 ℃期间的积温和日照时数是评价枸杞热量、光照条件的首选因子。苏占胜等[6]利用该积温和日照指标开展了基于GIS 的枸杞产量气候区划,马力文等[7]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对宁夏枸杞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区划。枸杞适应环境能力强,20 世纪60 年代引种到青海后,产量、品质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也存在一定的气候风险[8-10]。目前宁杞1 号在精河县种植已近20 a,其果实外观品质受精河县哪些气象因子影响,与宁夏主产地的影响因子有何异同?通过3 a 的试验,研究了精河宁杞1 号外观品质多项评价要素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对精河县枸杞品种的引种和选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枸杞试验田及采样方法
试验田选在精河县托里镇枸杞基地,面积2.67 hm2。地理位置为82°54′E,44°34′N,海拔335 m。试验区周边均为枸杞种植区域,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下水位深度>2 m。采样时间为2018—2020 年6—10 月。其中每年6 月中旬—7 月下旬为夏果期,期间采摘的枸杞果实称为夏果,一般采摘4 批次;8月上旬—9 月上旬为休眠期;9 月中旬—10 月下旬为秋果期,期间采摘的果实称为秋果,一般采摘3 批次。本研究逐批次采摘宁杞1 号树体不同部位的枸杞鲜果,按照当地的果实制干方法进行晾晒,通常采用1 000 g 纯净水兑100 g 食用纯碱,配成10%碱水溶液喷洒在100 kg 枸杞鲜果上,然后均匀铺在竹帘子上,放在通风的阳光下晾晒、制干。
1.2 枸杞外观品质划分标准
枸杞外观品质一般涉及果实大小、重量、色泽等,枸杞干果的平均纵径、平均横径、百粒重、色泽这4 个因子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枸杞的外观品质特征[11]。枸杞平均纵径体现了枸杞子的“身高”即果实长度,测量方法为50 粒枸杞纵轴长度的累计值。枸杞平均横径体现了枸杞的“腰围”,即果实粗度,测量方法为50 粒枸杞子横轴宽度的累计值。枸杞百粒重是一百粒枸杞的平均重量,它体现了枸杞的大小和饱满程度,是枸杞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色泽也是影响枸杞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中色泽级别参照标准比色板分为5 级,级别越大表明品质越高:5 级特优(鲜红R:191~220);4 级优(枣红色R:161~190);3级良(紫红色R:131~160);2 级中(微暗红R:101~130);1 级差(暗红R:<100)。测定方法参照枸杞农业气象观测规范[12]。
1.3 气象资料收集及处理
利用2018—2020 年距离试验地5 km 的区域气象站观测数据,统计每个批次枸杞采摘前70 d 逐日气象资料,并将该时段分为14 个生长时段,每个生长时段间隔5 d,分析各生长时段内≥10 ℃积温、平均气温、累积降水量、平均降水量、累积日照时数、平均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分别与相应批次采摘的枸杞百粒重、平均横径、平均纵径、色泽相对应,构建样本序列开展气象因子对外观品质影响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为了确定气象因子对枸杞外观品质的影响,首先进行枸杞外观品质指标与采摘前70 d 细分的14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段,多个气象要素进行Pearson、Kendal 和Spearman 相关普查,同时绘制点聚图排除伪相关,筛选出通过0.05 及0.01 显著性检验的相关因子。考虑正态分布和偏正态分布假设,进行偏相关分析,将互相相关并且与枸杞外观品质相关的因子逐一作为控制因子,研究其他因子与枸杞外观品质的关系,分析其生物物理意义后,选择最优因子,建立单气象因子与枸杞外观品质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枸杞外观品质与气象条件的最优回归方程。设影响枸杞外观品质的因子有m个,n为样本量,那么,枸杞某一外观品质P可以用以下公式[13]表示:
其中,xr,j为因子,aj为偏回归系数,c0为常数项。
根据公式(1)建立枸杞外观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最后通过对模拟关系进行F检验,评价模式优劣。
2 结果与分析
2.1 平均纵径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宁杞1 号品种果实的主要特征是果粒呈长圆形,顶端有白尖,果实越长品种的特性越明显。气象条件对果实外形起到很大作用,干旱、缺水往往造成果粒缩短,倾向圆形。本研究发现与平均纵径Y相关,通过0.01 的显著性检验及偏相关也显著的因子分别为枸杞果实采摘前10 d 平均气温T10(图1a)、采摘前55 d 日照时数S55(图1b)。平均纵径Y与这2 个因子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
平均纵径与上述2 个气象因子的多元回归拟合方程为:
此回归方程的R2=0.833,F=25.852,通过了0.05 的显著性检验。对回归方程进行共线性诊断时,一般认为方差膨胀因子VIF<10,容忍度Tolerance>0.2,表明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用此方法对方程(4)进行共线性检验,得到方差膨胀因子VIF=1<10,容忍度Tolerance=1>0.2,通过了因子共线性检验,说明两因子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由图1a 可以看出,精河地区宁杞1 号采摘前10 d 平均气温在23~26 ℃,平均纵径随平均气温升高而增大,当平均气温>26 ℃,气温升高不利于纵径增大。精河地区夏季干燥少雨、气温较高,果熟期平均气温≥26 ℃的日数较多,在高温逼熟的作用下,果实尚没有伸长到该品种在原产地应有的长度,就已经膨大成熟、变圆,这就是精河种植的宁杞1 号与原产地相比果实偏圆形,变异较大的主要气候原因。由图1b 可以看出,平均纵径与采摘前55 d 累积日照时数呈线性正相关,枸杞喜光照,随日照时数的增大,干物质积累增多,平均纵径增大。
图1 精河宁杞1 号干果平均纵径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2.2 平均横径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果实横径反映了果肉的厚实程度,果肉多、成熟度好,品相就越好。另外横径也能反映出宁杞1 号果皮的外观纹理特征。经过相关分析,精河地区种植的宁杞1 号枸杞平均横径与采摘前25 d≥10 ℃积温A25(图2a)、采摘前25 d 的日照时数S25(图2b)相关最显著。
平均横径Y与各因子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
平均横径与上述2 因子的多元回归拟合方程见为:
此回归方程的R2=0.675,F=11.387,通过0.05 显著性检验。方差膨胀因子VIF=1.183<10,容忍度Tolerance=0.845>0.2,通过了因子共线性检验,两因子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由图2a 可知,精河地区种植的宁杞1 号,随着采摘前25 d≥10 ℃积温的增多,横径增大,≥10 ℃积温在<650 d·℃时,果实横径随积温的增多增长较快,超过此界限,果实横径增长缓慢。表明成熟前25 d 的积温需要达到650 d·℃,才能长到果实应有的横径,热量不足时会造成果实内含物不充实或籽种成熟度不良,但是高温过高又抑制果实生长,果实来不及长到应有的横径就成熟了,会停止内含物填充。由图2b 可知,平均横径与采摘前25 d 的累积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极显著,日照越充足,光合作用输送到果实中的干物质越多,果实膨大越快,果肉填充越好,横径就越大。
图2 精河宁杞1 号干果平均横径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2.3 平均百粒重(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精河地区种植的宁杞1 号果实平均百粒重Y与采摘前25 d 平均气温T25(图3a)、采摘前55 d 累积日照时数S55(图3b)显著相关。平均百粒重Y与各因子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如下:
平均百粒重与上述2 因子的多元回归拟合方程为:
此回归方程的R2=0.685,F=11.869,通过0.05 的显著性检验。方差膨胀因子VIF=1.018<10,容忍度Tolerance=0.982>0.2,通过了因子共线性检验,两因子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由图3a 可以看出,宁杞1 号果熟期百粒重在平均气温为24~28 ℃时,随气温升高,百粒重增大,当平均气温达到28 ℃时,百粒重最大。但气温过高增重的速率趋于平缓,表明此期间的温度不宜太高。发生高温热害时,果实过早膨大成熟,干物质积累时间有限,反而不利于百粒重的增大。由图3b 可以看出,百粒重与采摘前55 d 累积日照时数呈线性正相关,果实膨大期的光照充足干物质积累多,膨大期越长、果实维持生长的时间越长,粒重就越大。
图3 精河宁杞1 号百粒重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2.4 色泽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色泽是衡量果品优劣的直观指标,色泽越深表明坏果越多。精河地区种植的宁杞1 号色泽指数Y与采摘前10 d 累计降水R10(图4a)、采摘前25 d 累计日照时数S25(图4b)显著相关。色泽指数Y与各因子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如下:
色泽指数Y与上述两因子的二元回归拟合方程为:
此回归方程的R2=0.667,F=11.02,通过0.05 的显著性F检验。方差膨胀因子VIF=1.184<10,容忍度Tolerance=0.845>0.2,通过了因子共线性检验,两因子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由图4a 可以看出,果实的色泽受采摘期的降水影响较大,采摘前10 d 降水较多,会造成枸杞裂果、烂果,易被炭疽菌等病菌侵染,导致坏果、油果、黑果较多,色泽加深。同时降水较多也干扰采摘、制干过程,使采摘延迟,晾晒时间延长,这些均影响色泽,降低枸杞品质级别,影响销售价格。宁杞1 号色泽与采摘前25 d 累积日照时数呈线性正相关(图4b),日照越多色泽越好,晴天少雨有利于形成色泽鲜红的优质枸杞。
图4 精河宁杞1 号干果的色泽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1)精河地区引种的宁杞1 号枸杞,其外观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采摘前10 d 的平均气温<26 ℃时,有利于纵径增加,≥26 ℃则不利于纵径增加,当采摘前25 d≥10 ℃累积积温在600~680 d·℃利于横径增大,即当平均气温达到27~28 ℃时,横径仍可以继续增大,百粒重也在继续增重,≥28 ℃百粒重会减小。与原产地(宁夏)相比,精河县夏季较宁夏地区温度高,果实开花至成熟经历的时间短,在高温逼熟的作用下,果实尚没有伸长到品种在原产地的长度就成熟。此外,在精河气温相对较高的条件下,枸杞果实纵径趋于停止生长后,横径和粒重在该温度条件下仍可继续增长,导致精河地区宁杞1 号果实偏圆。
(2)精河引种的宁杞1 号枸杞果实外观品质中平均纵径、横径、百粒重都与降水量相关不显著,唯有色泽与采摘期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精河地区年均降水量105 mm,枸杞种植采用灌溉模式,降水量对枸杞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
(3)精河引种的宁杞1 号果实外观品质评价四项指标均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充分证明枸杞是喜阳作物,这也与积温和气温都偏高的年份如果日照不充足,同样会造成枸杞减产的事实相吻合。青海柴达木盆地处于高海拔地区,温度偏低,但纬度偏南,光照充足强度大,枸杞果实也较大。与原产地相比,这是精河枸杞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