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图表类习题的突破
2022-07-22广西河池高级中学547000谭胡娜
广西河池高级中学(547000)谭胡娜
高中地理学科涉及的图表类型较多,主要有数据统计图、原理示意图、区域地形图以及数据统计表格等。不同类型的图表题,难度不尽相同,突破思路存在一定差别。
一、数据统计图类习题的突破
解答数据统计图类习题时应认真读图,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充分挖掘隐藏在图中的数据规律,尤其应注重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等,联系所学的区域发展相关知识,迅速找到解题突破口。教师应注重做好数据统计图类习题的筛选,围绕区域发展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代表性较强的例题。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给学生讲解数据统计图类习题的具体解题过程,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突破该类习题的方法并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教师可给学生讲解下面的例题。
【例1】砂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形成的一种农田,常见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图1 展示的是我国西北某地砂田和普通农田不同风速条件的风速差异。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图1
(1)与普通农田相比,下列有关砂田风速描述正确的是()
A.高度越大风速越小
B.近地面风速越大阻风效果越好
C.随高度增加风速差异持续减小
D.近地面阻风效果好
(2)造成砂田和普通农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状况 B.土壤水分
C.地表粗糙度 D.与风源地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区域农业发展相关内容。解答本该的关键在于认真读图,从图中提炼出有效信息。课堂上为引导学生更好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与学生互动:①图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②随着高度的增加,各曲线有什么变化?③影响风速的因素有哪些?④与普通农田相比,砂田有什么特点?学生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后,便不难得出本题的答案。
图中横坐标表示风速,纵坐标表示高度,曲线表示风速与高度之间的关系。随着高度的增加,曲线先向风速大的方向偏而后不变,表明风速先变大后稳定。近地面砂田风速较普通农田低,而随着高度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砂田中的砾石和粗砂增加了地面的粗糙度,这是影响砂田和普通农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综上,本题两个小题的答案分别为D、C。
解答本题需要弄清楚图中横纵坐标表示的内容,认真对比图中曲线的变化,结合实际找到造成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
二、原理示意图类习题的突破
原理示意图类习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要突破原理示意图类习题,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先不要动笔而应认真读图,弄清楚图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高效地解答相关习题。教师应做好相关例题的优选,并注意预留一定的空白时间,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原理示意图的认识与理解尝试着作答,而后为学生剖析原理,要求学生对比自己的理解,看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误区。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训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渐积累相关的解题经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与解题水平的提升。教师在课堂上可给学生展示如下例题,待学生完成作答后,再公布正确的分析过程。
【例2】图2 是一种利用煤矿地下采空区域建造抽水蓄能设施的原理示意图。请认真读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图2
(1)建造抽水蓄能设施的目的在于()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恢复地表生态环境
C.提高矿产开采效率 D.促进矿产开发利用
(2)如将该设施应用于西北矿区,则需要做出的改变为()
A.舍弃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B.降低发电功率
C.封闭露天水库
D.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
本题考查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解答本题需要弄清楚图中蕴含的原理。由图可知,发电厂通过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但风力和太阳能具有不稳定性,发电厂在满足发电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多余的电将封闭式蓄水池的水抽到高处的露天水库,在风力和太阳能不稳定时,通过下水进行发电,作为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补充。由此可见,建造抽水蓄能设施的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利用率。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有着丰富的风能以及太阳能资源,在发电过程中为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应扩大水库和蓄水池容量,提高发电机功率。但由于夏季蒸发量较大,降水少,而且矿区有较多的粉尘,因此为了保护水资源,应该封闭露天水库。综上可知,本题两个小题的答案分别为A、C。
本题创设的情境较为新颖,但只要理解其中的原理,便不难突破。解答本题需要认真分析发电厂能量的来源,同时需要结合区域的实际地理环境,分析能量来源的稳定性,寻找能够促进抽水蓄能设施正常运作的相关思路。
三、区域地形图类习题的突破
区域地形图类习题可以考查高中地理学科的很多知识点,如气候特点与规律、植被分布、矿产资源分布等。突破区域地形图类习题的思路可分为两种:其一,针对不熟悉的区域地形图,应借助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给出的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整体把握该区域的自然条件,而后解答相关的问题。其二,针对熟悉的区域地形图,读图时仍不能粗心大意,同时应认真阅读题干中的文字,将文字与图结合起来,提炼出隐含信息。为了让学生在解答该类题目时少走弯路,迅速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教师应注重传授相关的解题技巧:针对不熟悉的区域地形图,可通过经线、纬线、特殊地标等加以定位;针对熟悉的区域地形图,应认真观察图中给出的内容,尤其是要阅读图例。教师在课堂上可讲解如下例题,为学生展示区域地形图类习题的突破思路。
【例3】海南岛西部地区曾经广布的植被下埋藏了大量地质时期形成的泥沙,该地区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稀树干草原沙漠化地区,分布区域如图3 所示。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图3
(1)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异常,风蚀作用强烈
B.海浪携带大量的泥沙堆积
C.过度耕作,原有泥沙出露
D.水土流失,河床泥沙出露
(2)为防止该区域的沙漠化进一步加剧,应采取的合理措施为()
A.设置草方格沙障工程
B.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C.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
D.种植适应环境的树种
本题直接给出了地形图中展示的区域的具体位置,即“海南岛西部”,考查人类活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沙漠化防治知识。由题干中的文字介绍可知,第(1)问的题眼为“埋藏了大量地质时期形成的泥沙”,既然是“埋藏”,而该区域仍出现沙漠化现象,表明该区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解答第(2)问时需要在明确沙漠化成因的基础上,结合海南岛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可行的沙漠治理方法。分析可知,为防止该区域的沙漠化进一步加剧,应采用生物工程措施,即种植适应环境的树种。综上可知,本题两个小题的答案分别为C、D。
解答区域地形图类习题应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认真读图,联系所学确定区域→结合问题寻找解题的题眼→有理有据地进行推理→得出答案。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把握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答案的正确性。
四、数据统计表格类习题的突破
数据统计表格类题目在高中地理各类测试中较为常见。该类题目仅仅给出相关的数据,相对来说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充分挖掘数据中隐含的信息。为保证学生能够从给出的数据中找到与区域发展相关的规律,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习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看学生能从给出的数据中解读出哪些地理信息,启发学生通过读表格直观地比较出数据的大小,分析影响数据大小的相关地理因素,使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表扬与鼓励,并加以点拨,使学生能把握分析问题的关键。
【例4】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升。表1 为某年我国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表1 我国中部四个省某年发展状况部分数据
(1)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①资金密集型 ②技术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本题结合区域发展,考查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相关知识。解答本题不仅需要分析数据的大小关系,而且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计算,如“产值”的计算。针对问题(1),学生需要知道区域产业发展会经历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中部地区是产业转入地,因此主要承接相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产业。针对问题(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湖北省人均GDP 较高,第三产业比重也较高,经济发展最好。根据人均GDP、人口以及三次产业结构,不难计算出河南省第二产业产值最高。从表中可知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但其农业基础好坏无从得知。河南省人口最多,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综上可知,本题两个小题的答案分别为D、D。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题干以及所学,分析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同时明确相关数据体现的发展指标,并能够灵活应用给出的数据进行相关指标的正确计算。
区域发展知识是高考地理学科的热门考点,而相关图表类习题学生出错率较高。为此,教师既要注重区域发展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区域发展相关知识本质,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又要优选相关图表类习题,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剖析,让学生掌握不同图表类习题的突破方法,增强其解题的自信,为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