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2022-07-22段玉琼

山西青年 2022年15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实训考核

段玉琼 李 杰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学生中心,能力培养”逐步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方法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词。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1]由此可见,考试与评价对教育起着重要的定向作用,增强职业适应性,就要紧紧抓住评价改革这根牵引线。评价标准是实施教育评价的核心要素,能够反映出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价者向何处努力的作用[2]。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多元评价、动态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推动人才评价多元化,促进职业教育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3]。

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依据学校教务处《关于印发<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杨职院〔2021〕217号)精神,通过开展考试方式、方法及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测试学生学习效果、考查学生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城市轨道交通站务1+X职业技能标准及岗位技能标准,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融入职业资格考证标准,贯穿理想信念、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内容,实施“教、学、做”的教学理念。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车站设备的正常使用注意事项、操作方法及设备故障时的处理流程等技能的掌握,以便在站务员等岗位上完成运行组织和管理工作。因此,需进行课程考试改革,改变“一考定成绩”的单一考核评价方式,采取多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标准、教育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

一、课程教学实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基于工作过程,实施项目化、情境化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基地,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并锻炼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是通过课前自主探究的参与率、课中探索活动(课堂提问、在线测试、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等)的正确率、课后拓展的完成率等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实现。终结性评价包含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其中理论考核主要考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的基础知识,技能考核主要考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的正常使用注意事项、操作方法及设备故障时的处理流程。通过多元考核方式考核学生的习得,综合评价学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同时能够及时、动态地捕捉到学生学习态度,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考试改革内容

(一)考试改革目标

为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考核将考试重点由理论转向技能,考试内容由教材转向岗位需求,考试场地由教室转向实训场地,使得课程考试更加贴近实际岗位的需要,更好地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和以考促改。

(二)考试改革原则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课程考核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课程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同时与实际工作领域相结合,制定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采用的手段,使得考试改革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考核相兼顾,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及成果。

3.与城市轨道交通1+X站务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接轨,将城市轨道交通1+X站务职业技能考核内容融入课程考核中,在满足学生对于X证书的考证需求的同时,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以满足地铁等企业用人单位的上岗需求及特定要求。

4.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师改进教学、学生增强学习效果的服务支持作用,重视考核后数据的分析、处理,查找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理反馈意见、完善考核效果、提升考核水平,并利用分析结果协助教学质量评价。

(三)考试实施

在终结性考核过程中,以优慕课线上教学平台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为平台,对接城市轨道交通站务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由两位监考教师分别进行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理论考核时,学生需将优慕课平台自测成绩界面给监考教师查看并记录,现场测试采取面试形式进行,由监考教师从理论知识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进行考核。技能考核由另一位监考教师负责,根据学生实操的完成度、准确度以及所展示的职业素养等内容进行考核。学生在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均考核结束后签字并离开考场。

三、数据收集与效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

为全面分析课程考试改革的实施效果,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16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图1所示为学生对于本课程考试改革的满意度统计结果。

图1 学生对本课程考试改革的满意度

由图1可以看出,有53.61%(89人)的学生对本课程考试改革持非常满意态度,一般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分别占总量的16.87%(28人)和28.31%(47人),仅有1.2%(2人)的学生持不满意态度。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此次课程考试改革的方法,个别学生还需从自身出发继续适应和接受新的考试评价方式。

为进一步分析个体学生对考试改革方式效果的看法,调查问卷中设置了相应问题,如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式能否公平地检验学生的能力,以及区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课程授课形式及课程考核方式有什么建议,得到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90.37%(150人)的学生认为本次课程考试改革能够实现公平的检验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解决了传统试卷考试方式所存在的方法单一、次数偏少且考试不公等问题。

学生对于本学期所实施的课程授课形式和课程考核方式建议中所反馈的问题是:存在课内实训课时不够,且同一时间段实训人数过多,在实训实施时个别学生操作不上实训设备的情况。

(二)成绩分析

学生课程成绩由过程性和终结性这两部分的考核结果综合评定。其中,终结性考核中的优慕课平台理论自测次数及自测成绩如图2、3所示。

图2 优慕课平台学生自测次数

图3 学习平台理论自测成绩

由图2可知,有33%以上的学生自行测试次数在10次以上,测试次数最高达到了187次,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参与度明显提高。由图3所知,测试平均分高达86.91分,其中80分以上学生数占总数的81%,不及格学生数只有2人,表明学生成绩有所提高。

理论考核(现场测试)结果及技能考核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考核结果-现场理论测试&技能考核

由图4可知,有124人的理论考核成绩在良好以上,占学生总量的74.7%;有109人的技能考核成绩在良好以上,占学生总量的65.57%。经综合评定,通过此次考核使学生达到了本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考试改革实施效果较为显著。

(三)效果分析

此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课程考试改革方案的实践运行,严格按照预定的考核目标实施完成,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考核、职业素养的锻炼,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强化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现了以考试改革带动课程改革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改变了传统的卷面考试模式,强化了过程性考核,同时杜绝了传统考核方式中容易出现的作弊行为,使得课程考核更客观、更公平,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增强了学习目的性。

2.课程考核对接1+X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考核要点,以基础项目和高阶项目等技能递增的方式进行考核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将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通过实操项目考核结果可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且职业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课程也满足了学生对“X”证书的考证需求。

3.将知识技能评价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实操考核项目设置真实地铁运营情境,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考核内容,在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同时,考察学生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同时强调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4.采用信息化考试手段,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评价,发挥考试的反馈调控和教育激励功能。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考的统一。

(四)课程考试改革有待完善之处

课程考试改革须与课程教学模式等改革同步进行。为有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持续开展以下方面工作:

1.加强学习资源建设,提供开放的教学环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网络化学习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渠道互补。

2.持续跟踪学生学习效果,分析、总结当前课程考核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策略。

3.对接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结合本校实训项目开发的基本原则,开发出更多的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训项目,使课程与岗位需求高效衔接,推进岗课赛证更好的融通。

4.由于实训设备数量的配备相比较学生数量远远不足,且实训设备自身故障率及其使用寿命有限,导致在整个实训教学展开过程中存在学生的实操参与率及操作次数受限等情况,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下的实训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探索实训教学的开展途径。

教学成效是衡量课程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能够有效推动课程建设,关乎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进而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岗课赛证的有效融合,培养出能够胜任地铁车站站务、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类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实训考核
轨道交通辅助专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检测项目分析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