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性改变模式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7-22何晓庆徐巧林孙中玲

医药前沿 2022年15期
关键词:阶段性血压阶段

何晓庆,徐巧林,孙中玲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心内科 广东 深圳 518102)

高血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器质性损害综合征表现,目前仍未发现完全根治方法,多是通过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结合饮食、运动等良好生活行为来控制疾病发展。相关研究发现,现阶段的高血压控制率仍不理想,这与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密切相关。阶段性改变模式主体为跨理论模型,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行为等特点提供有效干预。为了进一步明确阶段性改变模式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特选取32 例高血压患者实施该模式,并与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研究,分析对改善患者自护能力和血压控制的效果,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期间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64 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划分为对照组32 例和研究组32 例。对照组中男患者17 例、女患者15 例;年龄45 ~80 岁,平均年龄(55.36±4.63)岁;病程1 ~15 年,均值(5.96±1.85)年。研究组男患者18 例,女性14 例;年龄45 ~81 岁,平均年龄(56.10±4.25)岁;病程1~16年,均值(6.01±1.9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相关检查结合体征表现符合《2004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②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③沟通能力正常,愿意配合;④知情同意本研究;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长期卧床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③伴恶性肿瘤疾病者;④合并主动脉瓣狭窄者;⑤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疾病、药物、饮食及运动等方面健康知识讲解,叮嘱定期服药,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并在出院时给予饮食、运动建议,说明服药剂量、次数和回院复诊时间等。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阶段性改变模式干预。首先根据患者内心需求、目前行为表现等评估其健康行为所处阶段,提供相应的干预方式。干预频率可根据患者改变阶段和理解能力来制定。(1)前意向阶段。此阶段特征在大部分患者主动保持健康行为意识较弱,因此需要提醒患者不健康的行为造成的问题和保持健康行为的好处,举典型的成功事例鼓励患者,调节内心平衡。主要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注意为其提供相关疾病信息,获得多方面支持,提醒切勿期盼行为改变太快或太多,此阶段注意确定目标,不可断然否定患者当前行为,要循序渐进。(2)意向阶段。此阶段患者有主动保持健康行为的意识,计划在未来3 个月内参与健康行为管理。因此需要着重讲解不良行为对血管、心脏带来的影响,并提供科学根据以坚定患者纠正不良行为的信念;主要为患者详细介绍各类健康生活方式实施措施,并与患者讨论和制定预期达成目标,增强患者信心。(3)准备阶段。此阶段患者计划在未来1 个月内参与健康行为管理,并主动获取健康知识或开始纠正不良行为。因此需要重视与患者的合作,共同制定健康计划,鼓励家属参与进来;主要进行个体化康复指导,按照患者目前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行为改变,设定开始及目标实现日期,以患者爱好为主,容易坚持为原则,叮嘱家属参与并支持患者,共同分析和解决患者实现目标期间存在的阻碍,给予行为改变设想与支持。(4)行动阶段。此阶段患者保持健康行为还未超过3 个月,按时服药尚可,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基本完善。因此需要讲解关于药物、饮食及运动的注意事项,并表达自身对患者的理解,增强其自信心;同时加强随访,在随访期间监督和分析患者目前的行为改变表现,告知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掌握和理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患者做出的努力和改变给予认可、鼓励,进一步巩固现有行为改变。(5)维持阶段。此阶段患者已保持健康行为超过3 个月,仅需预防中途松懈,叮嘱家属监督和鼓励等。在住院期间行一对一面授讲解健康行为手册,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每1 个月1 ~2 次,随访到出院后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自护能力: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护能力,其中主要包括自护技能(0 ~45 分)、责任感(0 ~35 分)、健康知识(0 ~55 分)项目,得分越高说明自护能力越理想。(2)遵医行为:采用我院自制的遵医行为问卷调查表评价患者干预后的遵医行为,其中主要包括服药依从性(不随意停药或减药)、运动锻炼(每周至少4 次超过半小时的运动量)、饮食控制(食盐每日摄入不超过6 g、脂肪每日摄入不超过30 g)、定期复查。(3)血压水平:分别在干预前后测定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水平。(4)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主要对护理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最终获得成果等进行评价,百分制,包括特别满意(得分80 分以上)、基本满意(得分60 ~80 分)、不满意(得分60 分以下)。护理满意度=(特别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本组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干预前后自护能力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护技能、责任感、健康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有提高,且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比较(±s,分)

2.2 干预后遵医行为评价

干预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运动锻炼、饮食控制、定期复查遵医行为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遵医行为比较[n(%)]

2.3 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SBP、DB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指标明显降低,且干预后研究组血压指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 mmHg)

2.4 护理满意度评价

干预后,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上升,主要特征为体循环动脉血压上升,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年龄、生活习惯、药物、精神等因素有关,现治疗原则主要有个体化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行为及协同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的健康知识了解较为欠缺,难以纠正以往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血压控制不理想,造成预后不良。朱芳林等学者研究指出,当高血压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坚持正确的生活习惯及建立健康的行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阶段性改变模式主要是通过在患者行为改变过程中提供量化评价标准,根据评价的不同阶段个体而采取相应的行为转换模式,并关注到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及需求,促使能主动发展为行动阶段、维持阶段。因此,在建立健康行为方面应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十分必要。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0.05),说明阶段性改变模式能够改变患者心理状况,增强自护能力。主要是阶段性改变模式可帮助患者改变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制定细致且可操作性强的行动计划,督促患者主动改变行为,继而增强自护能力。在阶段性改变模式中的前意向阶段作为行为干预的难点和重点,多数患者无法将健康行为和血压控制联系到一起,而通过为患者分析健康行为对身体的好处,举一些成功事例来鼓励患者,能够消除患者顾虑心理,使其产生建立健康行为的意识。同时,在意向阶段患者产生的矛盾心理,通过应用科学依据来巩固主动性,帮助其认识到主动进行健康行为的益处。在准备阶段通过与患者、家属合作,能够消除保持健康行为的怠惰性,帮助患者更科学正确地进行饮食、运动等行为建立。在行动阶段、维持阶段着重预防患者中途退出,坚定信心,使其持之以恒,达到认知、行为的共同改变,有助于患者潜意识的主动运动,改善身体的健康状态。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BP、DBP 水平均比对照组低,且遵医行为比对照组高(<0.05),更加验证了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的优越性。由此可见,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有助于增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促使血压水平控制更为理想,帮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究其原因为,阶段性改变模式在各个阶段为患者制定具体计划与措施,同时让家属也参与进来,可增强患者做出改变与行动的自信心,为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创造坚实基础,并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与温暖,全面增强遵医行为。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0.05),这说明阶段性改变模式能获得患者的认可与青睐,患者能看到实际的护理效果,从而提高护患和谐度。

综上所述,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有助于增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护能力与遵医行为,从而对血压水平控制更加理想,临床可行性较高。

猜你喜欢

阶段性血压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稳住血压过好冬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