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气道护理对无创正压通气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2022-07-22周艳红郝停停黄哲思

医药前沿 2022年15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气道通气

周艳红,郝停停,黄 燕,黄哲思

(1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浙江 杭州 310000)

(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神经内外科 浙江 杭州 3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其发病原因与患者的身体机能以及生活环境有关,COPD 患者病情不断恶化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临床通常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 患者进行治疗。相关研究表明,给予无创正压通气重症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患者综合气道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的重症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综合气道护理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收治的无创正压通气重症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2 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 例。诊断标准:①患者存在3 个月以上的慢性咳嗽、咳痰以及喘息症状;②在进行患者的肺功能检查过程中显示患者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③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进行呼吸时,患者PaO<60 mmHg(1 mmHg ≈0.133 kpa),所有患者均未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间接性肺疾病以及支气管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病并且所有患者均未患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肺栓塞、气胸等其他容易引发患者呼吸衰竭的疾病。对照组男患者23 例,女患者13 例;年龄44 ~81 岁,平均年龄(59.31±9.32)岁;支气管哮喘12 例,阻塞性肺疾病11 例,重症肺炎13 例。观察组男患者22 例,女患者14 例;年龄45 ~80 岁,平均年龄(59.19±9.20)岁,支气管哮喘12 例,阻塞性肺疾病10 例,重症肺炎1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其中就包括监测患者血压、呼吸频率、意识状态等。同时要注重患者的饮食,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有较大的体力消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代谢能力会明显增强,因此需要在护理过程中逐渐增加患者的蛋白质供应,保证患者正常的营养需求,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低碳水的食物。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淤血、水肿等症状,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皮肤进行观察,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气道护理。(1)患者呼吸困难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做好患者的痰液清除护理工作,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正确指导,使患者深呼吸,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翻身、引流进行协助。增加水含量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痰液黏度,在患者呼吸困难严重时可以采用吸痰处理。同时护理人员要注重缓解患者的支气管痉挛情况,通过不断降低患者的气道压力以及阻力。(2)缺氧护理:在进行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患者主要是缺少氧气以及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吸氧进行有效控制,维持吸氧浓度低于30%~50%。(3)电解质紊乱护理:对呼吸性酸中毒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以采用改善患者肺部通气量的方式进行处理工作。在进行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效控制患者的饮食状况,对部分患者进行适当补碱,协调患者的利尿剂和激素药量;在进行出现低钾、低氯、低钠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盐分补充。(4)饮食护理:从患者的病情出发,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饮食喜好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在护理过程中要建议患者选择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有效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并且要对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进行控制,避免患者机体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同时在必要情况时可以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式,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能够保证良好的营养状态。(5)药物治疗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并且在进行静脉滴注过程中要保证滴速均匀慢速,同时在进行利尿剂的使用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水肿以及呼吸困难情况,对于患者的尿量进行实时监控,避免患者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的问题。(5)心理护理工作:在进行无创正压通气重症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患者初次使用呼吸机会导致患者由于对呼吸机性能缺乏了解,导致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会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使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降低。因此,护理人员要详细对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式有关知识的讲解工作,通过对这种治疗方式的优越性、安全性以及必要性的讲解,有效缓解患者紧张以及焦虑的情绪。此外,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了解患者以及家属的内心需求,达到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稳定患者情绪的护理目的,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护理后肺功能以及PaO、PaCO的改善情况。采用肺功能仪器监测两组患者在第1 秒内用力呼气容积(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与用力肺活量(orced vital capacity, FVC)。(2)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智能4 项指标,每项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改善情况比较(±s)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FEV、FEV/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EV、FEV/FVC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2.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PaO、Pa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PaO以及PaCO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mmHg)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身体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智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无创正压通气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3.讨论

近些年来,由于空气污染加重,COPD 发病概率逐年提高。COPD 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在发病初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会出现脓痰、大量黏性痰液分泌,同时还会伴随气喘、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气道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综合气道护理方式与单纯常规护理方式相比,主要优势如下。(1)呼吸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血气变化进行不断观察,有效保证患者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通气管道的维持以及湿化、消毒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2)加强病情监测。综合气道护理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患者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通过对患者呼吸机指标的动态监测,能够及时调整患者的呼吸机参数,营造稳定的呼吸环境,保证患者呼吸通畅,有效促进患者康复。(3)加强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以及家属积极加强沟通,有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保证患者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4)加强饮食护理。通过对患者规范的饮食指导,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实现营养的充分摄入,在有效提升患者免疫力的同时,平衡患者电解质,促进患者机体恢复,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前,两组FEV、FEV/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EV、FEV/FVC 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前,两组患者PaO、Pa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PaO以及PaCO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身体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智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对无创正压通气重症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气道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对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也有着重要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无创正压通气重症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综合气道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气道通气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