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陌幽幽探牌楼
2022-07-22翁得禄
翁得禄
总有些许破碎的影像在脑海中萦绕,永不凋零地纷扰着儿时记忆,偶尔在古厝的竹格仔前嬉戏,偶尔在苍劲的古榕树上攀爬,偶尔在幽静的楼阁中玩耍……这,或许就是乡愁!
季春初茂,日渐晴朗。恰逢假期便寻了个空闲,去海澄镇探访那韵味十足又带着几分神秘的浓浓乡情和曾经留下的快乐足迹。
海澄,一座因港而兴的古城。它曾是明代月港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商贾云集、人才辈出,它遗留下来的众多遗迹承载着浓郁的海丝文化,虽历经战火摧残、城市变迁和自然风化的沧桑,可它们背后的故事却依旧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
一路行来,高耸的大厦掩盖了古厝的简朴,崭新的道路难觅古街的繁华,疾驰的轿车褪去了古城的韵味!然而,那条编织着纯真回忆与憧憬的幽深小巷,依旧朴实无华地横跨在古镇之中。
小巷虽寂寂无名,却是贯通古代海澄县城东西的中轴线,为繁华一时的县城西街。古代,从西街至环桥门而出可达龙溪县石码古镇,经东街过迎阳门可通漳浦县镇海卫城,漫步其间仿佛走入一段蕴含着历史的回廊,一幅幅生动的海澄历史文化和市井民生画卷在眼前渐次铺开。整齐划一的红砖骑楼仍然保存着东南亚建筑风格,门窗雕塑尽显闽式装潢的质朴雅趣。骑楼对面是座渍痕斑驳的厚实矮墙,墙内是月港公园和翠竹幼儿园,儿时最欢乐的时光尽在这片天地!
悠哉漫游,重拾故地时光。蓦然发现那座巍峨的,用青石和花岗石砌成的牌坊依旧寂寞地横跨在小巷之前。牌坊约两层楼高,东西走向,为四柱三门式牌楼建筑,整体布局严谨端庄,虽历经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却仍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匠心独运和高超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牌坊并不艳丽,但它散发出的古朴气息让人沉迷。驻足仰望,牌坊上那块青石匾清晰可见“萃贤坊”三个大字,石匾左侧有块模糊不清的正方形石板,石板上刻有“知府”“知县”之类关于立坊者的文字。石匾之下则是一块长石板,长石板上从右至左刻着“弘治甲子科吴元、正德丁卯科林浩、庚午科张贺、癸酉科陈英、丙子科陈令、嘉靖戊子科高宽”等小字。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牌坊上那块“龙鱼腾浪”和“玉兔嬉月”的浅浮雕饰,不施半分彩粉,通体整洁干净。
轻抚着浸透沧桑的坊柱,思绪不由地在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徘徊……那时,每次放学从幼儿园侧门的小巷口步出,总会看到一位卖豆花的阿婆坐在牌坊边的石墩上,身前摆着摊位叫卖着。阿婆笑眯眯地看着买豆花的孩子总会叮嘱一声:“要好好读书,长大了中了状元也立一座大荷表。”荷表是当地人对牌坊的俗称,那时还小自然是听不懂话中含义,但总会抬头仰望一下那座耸入云端的建筑物,不由痴痴地笑了。
随着年龄渐长,每次上学途中都会约上几个玩伴到公园里嬉戏一番,待上课时间临近了才由公园南门沿小巷穿过那座擎天柱般站立在街道中央的建筑物,蹦蹦跳跳上学去。成年以后方才晓得,这座建筑物作为表彰忠孝仁义等懿行嘉德的产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萃贤坊旌表的是什么人谁也不曾留意,立牌坊的文字虽镌刻在坊石上也没有人特意去查看。都说一座牌坊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而萃贤坊却记载着从明弘治十七年到明嘉靖七年这二十五年间,六段刻苦求索、清正廉明的科举故事!
自从隋唐建立科举制度以来,参加科举考试已然成为古代士子谋取功名,光宗耀祖的重要途径和毕生追求。当然,各级科举考试榜上题名的多寡、名次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教化程度和当地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从《范进中举》不难看出,古代士子中第是件多么不易,且又极为荣耀的大喜事,更是中第者宗族引以为豪和激励后裔的动力。
此外,我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富庶的地区对统治阶级的旌表政策极为重视,地方官员和士绅大都热衷为这些科考中第者竖立牌坊加以旌表,以此来激励教育地方士民和标榜宗族地位。再加上牌坊雕工精美,又能刻载文字流芳百世,且多立于人们往来必经之处或热闹繁华的大庭广众之地,备受人们注目。
因此,历代以来所立的科第功名牌坊数量甚多,但最为常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科第功名坊为进士坊居多,当然也不乏有探花、榜眼和状元坊,只不过给举人立坊却较为稀少,在漳州地区实属罕见。
薈萃英才,六贤同芳。这座萃贤坊实质上是明代地方县域彰显教学成果的标志,更是坊主们似水流年的跌宕人生。在历史长河中,萃贤坊六位举人除史书无传的吴元和中举未仕早卒的高宽外,其余四人在任职期间不仅清廉爱民,广施德政,归乡之际又将外界更高层次的文明反哺家乡,为乡民宗亲谋求福利,一时传为佳话。特别是张贺和陈令,甚至被从政之地的乡民供奉在乡贤祠和名宦祠,世代祈祀,流芳千古!
光阴飞转,世事无常。封建时代的教化意义早已摈弃,在经历数百年磨砺之后,萃贤坊背后的故事宛若手中的细沙缓缓流逝,那份曾经的殊荣也随之砰然破碎。可它的每一块构件,每一抹刻划,却绘就成古街深巷里幽幽的情愫,在小巷人家无限徜徉。
走出小巷,巷外的繁华喧嚣仿佛与巷内的幽深寂静毫不相干。带着一丝眷念与不舍久久伫立在巷口,似乎听见萃贤坊那物是人非与世事沉浮的悲叹声,随着微风轻抚耳际,不曾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