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眷眷风华:从美丽的畲乡走来

2022-07-22何也

闽南风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

何也

漳浦赤岭是福建省畲族人口比例高达92%的民族乡。据不完全统计,由赤岭祖地繁衍到各地的蓝氏后裔将近40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一半。其中“种玉堂”派系下蓝氏在台湾现有人口近6万人,主要分布于台北、高雄、屏东、宜兰、桃园、金门、南投等地。

对于外界而言,可能不太知道这个地处边远山区的赤岭畲族乡。但你只要稍加了解,便会引起你的击节惊叹。这里地灵人杰,畲族文化积淀深厚、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地方。

明清两朝赤岭畲族乡曾涌现百余名五品及以上的文官武将,其中清朝时“平台首功”福建陆路提督蓝理、“治台名将”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筹台宗匠”广州知府蓝鼎元被誉为“蓝氏三杰”。特别是生于清顺治四年(1647) 的蓝理将军,是清朝军事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平定藩乱、收复台湾、治理定海、重修普陀山、经营福建,开垦天津,在为国家的统一大业、推动社会和谐与民生发展方面都作出卓越的贡献,被康熙誉为“平台首功”,赐联“铜柱海疆曾著绩,铁衣戎略夙知名”彰显其英名。

坐落赤岭的蓝姓发祥地种玉堂、蓝理将军府第等名胜古迹,承载着畲族历史渊源和生动的畲乡风情。当地百姓耳濡目染的是祖辈的家国情怀和尊师重教、崇尚孝廉门风的传统人文。畲乡赤岭,无疑是一个地处偏僻山乡却能生面别开、人才辈出、声名远播的地方。

近日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光荣称号的兰臻,就是一个来自漳浦赤岭的畲族女子。

兰臻这个名字,和她的气质、容貌相媲美。她是赤岭“蓝氏三杰”的后裔(在闽南民间,姓蓝和兰在书写时往往通用,父母给女儿取名为蓝臻,但户籍登记工作人员图一时方便写为兰臻而沿用至今)。她父亲通过读书考上漳州农校,毕业分配单位在农科所工作、结婚、生子,畲乡赤岭成了兰臻名副其实的老家。但她的父亲是个孝子,每逢节假日都会带妻小回老家看望父母。笔者在采访“全国优秀共产党”兰臻——问及她的家乡时,畲乡赤岭的点点滴滴,可说填满了她温润的情怀。

小时候的兰臻最喜欢的莫过于回到老家畲乡赤岭看望爷爷奶奶。那时候老家的亲人们在物质上并不宽裕,带点礼品的同时还要随身带上被盖,下了班车后回赤岭还要步行一段路,提前得到消息的亲人便会挑一副箩筐前来接应,这一头放被盖另一头放兰臻挑回村去。“你是用箩筐挑回来的。”等稍大一点,老家的亲人就会笑着对兰臻这样提起。兰臻听了,内心深处依稀浮现出那样的情形,竟每每把她感动得难以形容。

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掉进村口的池塘,农忙时节左邻右舍都在地里忙活,身边也没有施救工具可用,情急之下年已八十多岁的奶奶趴在地上,一手抓住岸边的灌木丛,右侧探身池塘,伸手将水里的小孩救起。须知乡下池塘土筑的堤岸一般斜坡入水,一旦滑下,别说救人,以八十多岁奶奶的体力,自身都有生命之虞。“我八十多岁奶奶的这个救人之举,这得有多大智慧啊!”说到动情处,兰臻不免由衷发出这样感叹。

老家畲乡赤岭给了兰臻方方面面鲜活丰富的滋养。因为距离所产生的审美,比之土生土长还要生动而深刻。在兰臻的心目中,那里有爱、有亲情、有充满生活的智慧,还有在父亲嘴里那说不完道不尽的家国情怀,一定给了兰臻人生初始之时的种种启迪。所以当兰臻在教育领域拼出一片天地时,基于对故土的拳拳之心,老家赤岭的民族中心小学就成了她送教送培的重点帮扶校之一。

因为兰臻通过调研发现,唯有教育能阻断一个家庭一个地方贫困的代际传递,从根本上奔小康。

1985年,兰臻考上龙溪师范学校。以她出色的才华,刚入校就代表学校参加全省中师的演讲比赛。还被选为学校播音员,使她的普通话更见字正腔圆。兰臻说,她入读中师那一年,是改革开放初期,不仅校园充满了生机,教师群体更是焕发了空前的生命力。当时的重点高中并不是大家公认的首选志愿,中师生反而是第一批提前招收,招入中师的都是拔尖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兰臻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的中师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学校秉承“经学致用”的办学理念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精心培育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人才。校园里到处是师生们忙碌的身影,师生艺术团经常在学校的礼堂上演,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都让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改革开放的号角吹来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让师范教育和学术研究双双复苏且日趋繁荣。学校增加了教师基本功课程、农场的实践课程、城市小学见习周、下乡跟班实习等内容,这一切都在为兰臻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且能尽快适应做了充分的储备。她憧憬着教育的美好未来,給自己立下“做一名好教师”的目标。1988年7月,十七岁的兰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龙溪师范学校,同年分配到该校附属小学工作,开始放飞她的教师梦。这是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年,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这期间她有很多机会可以调离教师岗位,但是她从来没有动摇过。工作的第三个年头,这位畲族姑娘便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夺得了全省作文指导课电视评比大赛的一等奖。当时她是最年轻的参赛选手,指导课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随后她执教的思想品德课《盲人摸象的启示》,再次斩获省赛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全国展播,和指导课一起被选为全国卫星转播课。《盲人摸象的启示》一课的教案同时被收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名师授课录》一书中。

在此笔者想借用闽南日报社一个记者家长的一段话,来描述兰臻从入职那一天开始,就怎样以奋斗者的姿态拼搏在工作岗位上的:

“我儿子从小学开学第一天迈进附小,就高兴地称自己是最幸福的人,稚嫩的他对我说:‘我们的老师很漂亮,特别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真像鞠萍姐姐。’兰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一样倾注了爱心,她的魅力就是这样从学生见面的第一天开始就在感染着孩子们。当时兰老师也还只是个大女孩,才十八九岁的样子,可是她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年轻教师,已经两次参加省级教学比武而且都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她的优秀,除了她本身具有的素质外,她付出的努力也比别人多得多!也许是因为职业的习惯,通过和她接触观察,和她聊天,我发现她的每一天比谁都忙,简直是高密度的工作。清晨7点30分到校,组织早读,早操,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备课活动,检查学生各项行为习惯,排路队放学,辅导差生;下午2点10分到校,组织午读,上课,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等等;晚上要备课,自学大专课程。这些工作对18岁的大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呀。有一次,我们在医院门口遇见她,看见她因为感冒发烧来就诊,小脸红红的,嗓子也哑了,我们都劝她下午在家好好休息,可是下午放学去接孩子,依然看见她站在教室门口,送孩子们出校门。真是个拼命女郎!”

兰臻担任班主任、十九岁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研组长。这样的韶华年纪,朝气蓬勃,在业务上、思想上与时代同行,得风气之先,接触、汲取到许多新颖的学识,在教学风格上完成一次蜕变,获得了质的飞跃。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面对当代学校教育中的“老房子”──课堂教学时,提出了这样的改造思路:用生命的动态生成观念来审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生命意义的有机构成部分,具有个体生命价值;促进师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人的发展置于中心位置,让教学设计脱下僵硬的外衣;教师不能完全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预定安排,教学进程有时需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生成性的资源,教师应该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教师是学生生命发展的激活者,是学生人生的对话者,师生全身心地投入,他们的生命在课堂上涌动和成长。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对师生来讲,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不仅仅是在教和学,不仅仅是在认识世界,不仅仅是在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在围绕着书本转,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开放。这样的课堂教学是真正地在育人。

叶澜教授对当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这样的倡导,凭着对小学教育的热爱与执着、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的兰臻,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一定有她独到的感悟,因为在课堂上,在她的教育领域的确有她生动的演绎。

兰臻善于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上,她的教学语言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抓住难题,质疑、解惑、理解、表达甚至想象发挥,在无形中使教学重难点得以化解;在不断的钻研、探索、磨合中形成了睿智、灵动的教学风格。1998年兰臻参加福建省阅读教学观摩比赛,以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意识为主线贯穿《海底世界》这堂课的始终,教学效果出奇得好,折服了所有听课老师和评委,获得省赛一等奖,《福建教育之窗》开辟专栏连续几期点评了这堂课。

兰臻曾借用一首诗来理喻她对教育对孩子的热爱:“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兰臻声名远扬,成了漳州家喻户晓的人物。许多家长慕名而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她班上就读。家长们放心把孩子交给她,纯真的孩子们喜欢她的课她的一言一行,不仅因为她美丽聪颖,更因为她深爱每一个学生,在她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那样的独特与不凡。

2002年秋天,兰臻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班级,班级里的一名男生引起她格外的关注。这名男生好动却时时处处表现出他的胆怯,语言表达流畅却完成不了书面作业,和同学玩耍时动作显得迟缓甚至不到位。直觉告诉兰臻,这孩子好像哪儿不太对劲。她通过家访了解到,这名男生的父母都是不识字的农民,除了供孩子吃饱穿暖、送他上学外,对别的好像没能上多少心。可搁在兰臻心里就大不一样了,她细心观察该男生的言行举止,发现他不按田字格的位置写字,指出他的问题时,他也是神色茫然,不像故意要捣蛋的样子。难不成这孩子是眼睛有什么毛病?赶快提醒家长的同时,兰臻和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医院看医生,检查的结果是孩子得了先天性白内障。难怪他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难怪他无法完成书面作业!孩子及时做手术恢复了视力,也恢复了他原本可爱、聪敏的样子。至此兰臻才大大松了一口气。善良的人们一定会相信,她此刻“爱生如子”的幸福感将溢出班级、溢出校园,在社会撒播开来。

有一天兰臻收到一个在国外留学的学生寄来的一封信。这封信里有一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对她这个老师和班主任的深切想念和感恩:

忆取我们相处时的欢声笑语

我至今还感到幸福

记取您的音容笑貌

我现在还感到温暖

时光

带我离开大陆

来到另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

但我却发现

时光带不走的是我们对您深深的怀念

您是否还记得曾经调皮的我……

蘭臻当然记得这个叫张劲奕调皮学生,是其时他已是英国政治经济学院的研究生了。当年考虑到张劲奕胆子大的特点,让他参加“故事大王”比赛。作出这个决定兰臻可说是费尽了心思,对故事内容逐字逐句不厌其烦地做示范,硬是让他克服了方言的影响,成了“京味儿”十足的小故事大王。这名学生还在给她的信上这样说:一位好的启蒙老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您是我的启蒙老师之一,也是我小学的第一任班主任。您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学生慈母般的关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您那里我学到的不仅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对他人的关心、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动静分明”是您给我的第一条评语,同时它也赋予了我外向的性格需要较强的自我约束力。许多年后,我还将它铭记在心。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衷心的感谢您———我的好老师!

有教无类,各显所长,是兰臻执教生涯中充满母性柔情的教育理念之一,同时也可见她有意无意在尝试“本真语文”教学理念,她以“真心”与“真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获得“真”成长,学生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不足,在兰臻的心目中,都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每一朵都有盛开的理由。几十年教书育人的岁月,兰臻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一件件一桩桩的珍藏在她的心里,成了美好的记忆和幸福的回响。每逢寒暑假,兰臻家里总是热闹非凡,因为在外求学的学生回来了,在她面前反馈这样那样的心声,成了她最快乐的时刻。每年的教师节,也总会有许许多多带着思念、带着问候的信笺从各地飞来。

“兰臻始终保持着向上生长的生命状态,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她为什么能走这么远,因为永远热爱,不停探索。”漳州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柯一冰这样评价兰臻。随着兰臻在教育这方水土上的名头越来越响亮,荣誉也接踵而至,从2007年的全国模范教师到2009年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从福建省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到省特级教师……但我们更应该去咂摸一下当年老校长那句鼓励她的话:“你身上有不服输的拼劲,没有功利心又敢于挑战,是一个‘好苗子’。”兰臻一路拼搏,教育的路子为什么能越走越宽?老校长的这句话可谓说到点子上。

兰臻以她的执着与勇气上下求索,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钻研现代教学理论和身边名师的成功经验,践行她课改先锋的角色,成了学习、实践、研究并举的名师。她撰写的论文《构建汉语拼音教学的新模式》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二等奖,《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在《福建教学研究》发表。负责漳州实验小学全省基础教育重点试点项目《KTY一体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从2003年开始参与省级基础教育课程课题研究,成为省一级课题研究的子课题负责人之一,所带的课题组两次被福建省普教室评为课题研究“先进集体”。

2003年,青年教师刘松青要在这一年的五月底参加省口语交际课比赛,经过半个多月的磨课苦练,觉得已经成功在望。兰臻却认为不可松懈,连五一劳动节都要他在不断的琢磨不断的改进中度过。获得省口语交际课比赛一等奖回来,刘松青老师这才对这位“师傅姐姐”大为感慨:平时看兰臻老师挺浪漫的,是一个活得轻松自在有品味的人,谁想她一旦认准了,就不但严谨还是一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

来自县城的年轻老师林金美每次接到观摩课任务,兰臻都会着手帮她查阅资料、备课,坐在教室里记下她在课堂上的闪光点或不足,为一个细节反复讨论。几年时间,在林金美的优质课里都倾注有她的心血。2006年林金美在漳州市首届小学优秀青年老师比武中载誉归来时,兰臻比自己得奖还要高兴,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2001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上正式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綱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8次基础课程改革,又被称为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呼唤新型课程设置、新型课堂方式、新型师生关系,给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教师职业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它变得更为多元、开放并富有挑战性。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开始扮演着多种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是行为习惯的示范者,是心理健康的引导者,更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兰臻在这方面可说是一个先行者,她置身教育改革时代的前沿,新课改以来她听课节数不下1000节,写下的研讨笔记和评课记录不下10万字,指导的公开课不下15节。

2010年4月,青年教师郭李虹准备参加福建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这是一个全新的赛事,比赛分5个环节进行:现场备课上课、现场评课和知识问答、朗读展示、特长展示、粉笔字展示。除了特长展示外,其余四项全部现场随机抽取,最后把每个环节的得分记入个人总分。这项赛事跟传统比赛相比增设了不少内容,全面考核选手的语文综合素养。面对备赛范围广、难度大,选手难免处于不知从何做起的茫然无序状态。这样的新型赛事,明显有对老师提升全面素质的导向要求。时任漳州市实验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不到半年的兰臻的加倍重视。为学校能在这次省级首届赛事中出佳绩,兰臻反复谋划的结果是腾出自家书房作为备课团队“磨课主阵地”。团队有了固定舒适的备课环境,便于对她点对点业务指导。备赛近两个月,青年教师眼中的这个“校长姐姐”,既是“备赛教练”又是“伙食主厨”。郭李虹获得该大赛特等奖后说:“兰臻姐视每位青年教师如家人,她忘我投入、不计付出的品格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想此例一开,以后学校每个参加省赛的老师,都要在她家“修炼”。常常为了节省时间,吃完中晚饭后继续操练,直至深夜。

如果站在普通教师的角度考量,本职工作外这样的付出,相当于自讨苦吃,可见兰臻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这样的付出很快见成效,经兰臻指导的许多老师成了学科骨干教师。看着这些茁壮成长的后起之秀,有人开玩笑说“你给自己培养了一批对手”,兰臻却笑着回应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发了许多乡村教育的利好政策,但是乡村教育依然面临许多问题,这意味着改革的深入还在推进中,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迫在眉睫。时代的召唤,身份的驱动,让兰臻这个从贫穷的畲乡走来的教师始终心系乡村教育。在教好书,教好学生的同时,兰臻的视野有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跨越。兰臻善于抓住拓展每个教育时空的关键契机,她拉帮带挖掘、组织团队力量,发挥名师辐射功能,把目光聚焦在乡村教育上。兰臻回忆多年前的在一次音乐公开课上,一位坐在她身边的乡村教师一边观摩课堂教学一边默默流泪。问询后那位老师告诉她说:“太羡慕这所学校了,学校有这么多乐器,学生有机会享受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原来,那位老师所在的学校没有专任音乐教师,她只能每周末骑自行车到县城学手风琴,再回来教孩子。兰臻听后深受触动,她习以为常的惯性被打破:“城市中触手可及的也许是乡村教育梦寐以求的”。

触动就是推动。2013年以兰臻名字命名的“漳州市兰臻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吸引了一批有着研究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参与其中。团队始终把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教育,做好基层教师的“引路人”,作为工作的核心和导向。坚持“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的工作理念,怀揣初心,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让更多的基层教师得到更好的专业提升”“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兰臻说:“之前可能就是想为乡村教育多做事、做好事,当有了全国人大代表这个身份后,我更关注基层声音,要成为‘基层代言人’”。送教下乡时,兰臻会根据城乡学生学情不同,为孩子量身定制不同的课型,“不分城市乡村,不分成绩好坏,随便给我一个班都要把课上好”,这是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这也是兰臻践行“本真语文”教学理念的核心,守住语文学科的本,课堂要实现人课合一。“当老师时间越长脾气越好,因为你越来越了解孩子的内心。” 不得不让你服气的是,与兰臻交谈,她发自真情的知性话语总是脱口而出。

名师工作室的团队全体成员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与领衔人兰臻一起去过漳州市最偏远的山区送教、帮扶、共建。助力乡村教育成了发挥名优教师在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的示范、引领作用的一个生动写照。赤岭畲族乡是漳州市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乡之一,赤岭民族中心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是农村义务教育薄弱校。兰臻情系家乡教育,该校成了工作室重点帮扶的农村师资薄弱校之一。她多次带领团队送培送教,开展为期三年的“城乡携手·教学相长”帮扶活动,通过送培送教、跟岗学习、教研互动、资源共享、结对帮扶,传帮带培养骨干,为该校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设了道路。

与畲乡赤岭一样受惠的山区校、基层校和老师的例子很多。七八年来工作室进行了 11期乡村教师培训,近 850 名接受培训的乡村教师都已成为当地小学教师中的“中坚力量”。工作室“送培送教”足迹已遍布漳州市各县(市、区),“送教送培”达 96 场次,参与教师数千人。2018年 5 月,工作室被省教育厅授予“福建省兰臻名师工作室”;同年8 月,被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兰臻劳模工作室”。

就在不久前,兰臻联合省内四个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在漳州市实验小学开展了一次集体联动。“让来自不同区县的教师进行展示碰撞,在相互借鉴的同时生发出更多新的思考。”可见兰臻一方面在为教师搭建更广大的平台,也一直思考着未来的走向。

兰臻在送教下乡之余坚持发放调查问卷、与师生座谈,尽可能多地掌握和了解一线最真实的声音。每年全国两会前,兰臻都会把多种渠道征集来的意见进行分析汇总,最终形成意见并提交。全国两會结束后,兰臻回来都会进行宣讲,把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向一线教师传达。当教师知道身边人的呼吁被写入报告中,他们就不只是兴奋,而是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原来我们与党和国家的距离这么近”。这时候的兰臻,已是乡村教育名副其实的守望者。

1985年14岁的兰臻考入漳州龙溪师学校,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在该校附属小学工作。她始终坚持一线课程教书育人的同时,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教师出发,小学教导处副主任、主任、校长助理兼教导处主任、漳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一路当下来;兰臻在不断的学习、实践、调研中提高自身素养,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完善的教育理念,通过讲座、观摩探讨,通过名师工作室平台送教送培下乡,撰写数量可观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获奖,她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晶——著作《小学“本真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行将问世;兰臻于2006年11月当选福建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2011年9月当选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2012年6月当选全国第十八次党代会代表、2015年她身着畲族盛装受邀观礼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2016年10月当选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201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1年8月当选为漳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同年10月当选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07年9月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兰臻“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7年9月教育部、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14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特级教师”称号,2021年6月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1年6月福建省委授予她“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1年9月,福建省委授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荣誉称号,2022年2月全国妇联授予“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行文至此,笔者有了将上述罗列下来的冲动,为的是让你看到兰臻获得这些荣耀的光芒,同时也能设身处地为她发一声这样的惊叹:几十年来,兰臻这得有多大的能量投入、付出多大的努力、肩负多大的责任与担当啊!

漳州市教育局长黄江辉说,兰臻“作为一名基层小学的女教师,要拥有这些耀眼的光环既要有政治上的突出表现,又要教学业务方面的非凡业绩。这其中饱含了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杰出贡献,更有她三十三年如一日扎根教学一线,刻苦钻研,潜心问道,精业敬业的厚重积累。……她头上的光环,是党和政府对她的肯定和褒扬。可她却用光环的光芒照亮千万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

在兰臻身上率性的本真是与生俱来的,她体贴人情,积极上进,充满阳光,幸运和感恩一直是她基本的心态。不管工作职责、职务担当和社会角色如何改变,也不管有多大的荣誉加身、头顶这样那样的耀眼光环,都没能羁绊住兰臻,反而以一种更平静、谦卑的心态坚持一线担任课程。在中国教师报记者的一次采访中,兰臻一直强调,她感恩于学校和市教育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为她提供了宽松、包容、温暖的环境。采访结束记者在手记里便有了这样的感叹:“不是兰臻有多幸运,而是她有多努力。”“没有这些社会角色前,我可能只考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有了这些角色,就给了我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机会。”因为兰臻心里清楚,这些角色更多时候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相信熟悉兰臻的同学、老师、同事、朋友甚至领导也一定会有这样认同。

漳州市实验小学校长柯智勇说:“兰臻是实小的骄傲,她把福建教育的好声音传到了更远的地方。”教育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兰臻是教育奔小康的奋斗者。因为兰臻在心里认定,中国教育的每一步前行,必将带给人民对美好生活更为真切的获得感和自信心,她愿意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

兰臻是福建省乃至全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她的路将越走越宽,也将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