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实践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探究
2022-07-22孙江山
摘要:初中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是初中教育的重要职责,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是落实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品德教育的实际价值,关注学生在道德、兴趣、能力、智力等多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获得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上的成长。因此文章从实践活动的角度,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展开了一番探索,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灵活地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彰显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4-0147-04
一、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满足自身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包含社会责任、政治认同等维度。而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过于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識掌握的问题,导致学生仅仅只是记住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当中的结论,却无法将这些知识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成长。活动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知识,经历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出发,探索实践活动展开的有效方法,构建活动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用活动育人,用环境育人。
二、 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利用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来对理论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遵循主体性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在活动当中进行思考和研究,并且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素质。
(二)开放性的原则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形成开放的视野,认识到生活化教育的重要价值,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一味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的做法,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去探究整个现实生活。教师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并且要重视学生家庭资源、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扩大学生思想情感的影响途径,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超越课堂,将思想和实践都延伸向自己的现实生活,在生活中获得成长。
(三)实践性的原则
首先,教师要确保实践活动的展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人对问题的认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认识问题,才可以让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教学内容。因此在实施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让学生透过道德与法治的思想来认识生活。
其次,教师要注重时刻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去经历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探究问题、总结问题等环节,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创新意识上的增强。
(四)趣味性的原则
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导致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很多的障碍,因此在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起趣味性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在愉悦中参与活动,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三、 基于立德树人定位活动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从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每一次活动的具体目标,让实践活动的展开更具有可操作性,提升实践活动教学的质量。
首先,教师要将德育和智力融合在一起来确定具体的目标。立德树人的思想不是单纯地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而是让学生能够在智能协调发展的同时获得道德素质上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站在促进学生智力和道德全面发展的角度上来确定实践活动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既能够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魅力,又能够获得智力上的成长。
其次,教师要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应试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之间并不冲突,为了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教师需要找到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达到平衡的点,使学生真正成为有思想、有成绩的好青年,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四、 选择符合时代特点的实践活动情景
(一)丰富活动情景的来源
学生之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的,在实践活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给学生一种实践活动的情景,很难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受限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丰富活动情景的来源,用更多的情景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比如,在教学《集体生活邀请我》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了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并且给学生提供了三种情景。第一种情景源于学生的学校生活:进入初中之后,我有了更多的机会来进行小组合作,发现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了。第二种情景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进入初中之后,父母和老师对我的要求更高了,接近一年的生活和学习让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得更强。第三种情景:看到操场上有人在合作练习拍球,我也忍不住加入了进去。这三种情景都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去分析这些情景当中主人公发生的各种变化,可以使学生在讨论情景的过程中理解到集体的意义,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种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二)拓展活动情景的范围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因此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收获更多的成长,教师应当要形成开放的思维,而不是一味地将目光集中在教材上。教师要拓宽自己创设活动情景的视野,选择更具有包容性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当中获得更加多元的体验。
比如,在教学《服务社会》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使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获得成长,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责任的意义,在本次的实践活动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使用网络或者书籍等方式来调查各种资料,比方可以调查了解我国医务人员伟大付出的故事,还可以了解国外医务人员坚持在医务一线的故事,让学生可以在更多资料的对比分析中认识到服务于社会的伟大之处。这样,通过将活动情景的创设延伸向国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优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没有国界的限制的。
(三)注重活动情景的创新
初中学生从小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生活背景下,对新信息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在创设活动情景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资料缺乏创新性,容易导致学生失去探索的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质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活动情景的创新,用更加新颖有趣的活动情景来激发出学生的探索兴趣。
比如,在教学《揭开情绪的面纱》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为了激活学生参与实践活動的动机,笔者使用颜色来代替各种情景,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在活动当中,使用红色来代表喜,用黑色来代表怒,用褐色来代表哀,用灰色来代表害怕。在活动当中,让学生来分析各种情绪和这些颜色之间的关系,并且在课堂上使用颜料将这些颜色汇合在一起,使之发生变色反应,进而加深学生的体验,引起学生对情绪的思考。
五、 重视实践活动当中学生的体验
(一)开展有价值的活动
实践活动教学对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活动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成长需要之上,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智力、能力以及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而进行活动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教学《延续文化血脉》的过程中,需要落实对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目标,而传统文具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距离比较遥远,因此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笔者组织了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且将本次的实践活动延伸向了校园外,引导学生走进我们当地的博物馆,并且和学生一起观察我们的大街小巷,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见证生活中的各种传统文化。这种形式的活动相比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对更多的传统文化产生理解,有助于落实本节课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二)兼顾学生体验和教学内容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内容作为活动的落脚点,让学生可以获得智力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活动当中兼顾学生的体验以及教学内容,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发展。
比如,在教学《基本政治制度》的过程中,其中需要学生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理解,而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及时地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在活动当中获得的情感很难落实到政治认同素养上,很难体验到我国以人民当家做主的伟大之处。因此,教师一定要将理论讲解和学生的实践体验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教学重点。
六、 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在组织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要想让学生的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需要时能够使用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活动当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关爱他人》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学生大多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很难真正理解为何要关爱他人、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关爱他人,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讲讲自己的人生经历,用实际的案例来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
(二)坚持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
在创新型社会的背景下,我们要培养出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才,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事情。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恰当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践活动的目标,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少年有梦》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让学生理解梦想的价值是教学的难点,而针对这个主题,如果教师仅仅是从语言的角度上去告诉学生梦想的定义,那么很难真正引起学生的情感认同。因此在这次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了相关的实践活动。在活动当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当中去讨论什么是梦想、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笔者再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展示自己小组对梦想的理解。这样,通过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果。
七、 改进活动教学的评价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之所以存在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问题,就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还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就导致学生大多只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想让活动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真正起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需要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观念,并且改进活动教学的评价,从而促进活动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评价是一种十分灵活的活动,具有很多的形态,而最终的目的也不是仅仅将评价的结果展示给学生,而在于引起学生的反思,使学生获得改进的方向。因此为了让评价的效果更好地展示出来,教师要使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来获得评价,更深刻地进行反思。自评的优点是不会受到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方便又节省时间,让学生在自评过程中发现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因为初中学生的反思意识还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所以在引导学生对活动教学中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时,取得的效果经常是不够理想的,因此教师可以综合使用他评的对策,让学生将两种评价融合在一起,对自己的表现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诚实守信》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了课堂辩论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说一说自己对诚实守信的看法,增进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在活动过后,笔者让学生来开展自评,说一说在这次的辩论活动中得到的收获,之后再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让学生将自评和他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可以产生更多的认识。
(二)将评价贯穿到活动的始终
在过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一般只会在学生学习的最后来进行,但是很少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导致学生对评价的结果往往无法形成认同,并且教学评价也无法真正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中,学生在活动当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体验,在各个方面也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也需要使用过程性的评价,将教学评价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从而提升教学评价的完整性,并且保证教学评价的公正性。
比如,在教学《服务社会》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了综合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开展网络调查的活动,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在网络上搜集和社会服务相关的资料,并且小组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总结,制作成调查报告、视频等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在学生展示成果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将小组合作的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所使用的方法等都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让学生回忆自己学习的整个过程。在活动完成之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让评价真正贯穿到学生活动学习的始终。这样,通过在活动教学中始终坚持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可以有效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八、 结语
面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对策,关注学生的兴趣、能力,使学生可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应用方法,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梅.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22,18(4):26-28.
[2]孙莉虹.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整体化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2(3):10-12.
[3]彭龙瑞.深度学习让素养真正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学习教学策略浅议[J].学周刊,2022(11):101-103.
[4]王军.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3):88-89.
[5]朱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3):39-40.
作者简介:孙江山(1980~),男,苗族,湖南怀化人,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