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植樱”见证中日情谊
2022-07-22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2年7期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象征纯洁、高尚、热烈之美。中日城市之间建立友谊,有着种植樱花的传统。
100多年前,在日本留学的湘籍学生黄兴、宋教仁、刘揆一、陈天华等人,从日本“明治维新”中收获良多。1909年,黄兴在日本友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明治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的故乡鹿儿岛,从此开启了鹿儿岛和长沙友好往来的序幕。
几年后,中国革命浪潮滚滚而来,“武昌首义”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权,黄兴也被称为“中国人的西乡”。在他去世两年后,日本横滨立起了一座“黄兴纪念碑”,碑的正面题有“黄君克强之碑”。
1981年,鹿儿岛市政府派出官员来到长沙考察,受到了长沙人民热情接待。次年,时任长沙市市长的熊清泉率团赴鹿儿岛市参加缔结友好城市签字仪式。因长沙的岳麓山和鹿儿岛的樱岛山有相似之处,两地经常成为两市交流的话题和活动现场。随着双方交往的进一步加深,长沙市决定仿照岳麓山的爱晚亭,在鹿儿島市捐建一座亭子。于是,模仿爱晚亭建成的“共月亭”,于1985年在鹿儿岛市正式亮相。
1984年10月,日本高知县访华代表团来长沙访问期间,在爱晚亭栽下了一株樱花树,并竖立了写着“中日友好万古长青”木牌。时至今日,象征着“中日友好”的樱花树已长至六七米高,枝叶繁茂、生机盎然。
(文/刘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