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超声对小肝癌及肝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效果
2022-07-21马丽丽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科辽宁大连116001
马丽丽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科 (辽宁 大连 116001)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CT与超声鉴别诊断小肝癌与肝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70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均接受CT、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的资料分析。结果:38例经超声检查显示为肝良性病变,11例显示为小肝癌,其疾病检出率为70.00%;40例患者经CT增强检查显示为肝良性病变,19例显示为小肝癌,其疾病检出率为84.29%。CT增强扫描对肝脏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的检出率(P<0.05);CT对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肝良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肝癌、肝良性疾病患者接受CT与超声检查,均可较好对其疾病鉴别诊断,为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其中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更优,可以提高患者疾病的诊断效能,意义重大。
肝细胞肝癌、肝硬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肝硬化患者中,早期将肝癌检出,并对小肝癌、肝硬化非癌性结节等良性疾病鉴别诊断,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1]。目前,临床主要是通过影像学的方式对肝癌、肝硬化结节等肝良性病变诊断,其中超声、CT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均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本研究主要对CT与超声鉴别诊断小肝癌与肝良性疾病的价值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70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中,年龄33~75岁,平均(52.36±5.69)岁,男41例,女29例。
纳入标准:①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者;②自愿接受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精神疾病、难以正常沟通者;②心脑血管疾病者;③肾功能障碍者;④影像学检查禁忌证者;⑤难以对本研究配合者。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以电脑超声诊断仪实施检查,设置腹部探头频率为2.5~4.0MHz。嘱咐患者在超声检查前,保持8~12h的空腹,协助其保持为左侧卧位或平卧位,保持平静的呼吸,对患者肝实质回声、肝脏形态大小等观察,记录结节病灶的大小、数目、发生部位、回声等情况,局部放大病灶部位,对血流特点显示,之后以脉冲多普勒测量血流。
1.2.2 CT检查。以多排螺旋CT机实施检查,首先实施胃肠准备,平扫后,进行双期增强扫描,以优维显(300mgI/mL)作为对比剂,经前臂静脉内进行高压注射器团注,注射的剂量为1.5mL/kg,控制注射速率为每秒3mL,在注射开始后25s,首先实施动脉期扫描,在50s后,实施门静脉的扫描。增强扫描、平扫的条件均为260mAs~120kV,螺距为1,准直为10mm。
所有患者均同时实施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的结果为金标准。
1.3 观察指标
对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CT、超声检查结果作观察,并与病理检查的结果相对比,分析其疾病的性质,并对不同性质疾病患者病灶直径、检出率、密度、回声、边界等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分析CT、超声检查对小肝癌、肝良性疾病的诊断效能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疾病检查结果分析
70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显示,50例为肝良性疾病,20例为小肝癌,38例经超声检查显示为肝良性病变,11例显示为小肝癌,其疾病检出率为70.00%;40例经CT增强检查显示为肝良性病变,19例显示为小肝癌,其疾病检出率为84.29%。CT增强扫描对肝脏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的检出率(P<0.05)。
2.2 肝良性疾病检查情况分析
实施二维灰阶超声检查,34例存在多发再生结节,其均为增强回声,6例为低回声,其结节内光点与肝光点一致。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7例患者结节内存在血流信号,3例结节内不存在血流信号。50例患者中,33例病灶为低密度,其病灶边界清晰,3例病灶为稍高密度。实施CT双期增强扫描,显示40例在肝动脉期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明显,且为稍低密度,不均匀强化,在门静脉期增强,显示为等密度。
2.3 小肝癌检查情况分析
二维灰阶超声检查,11例患者病灶为低回声,相较于增粗肝实质光点,结节内光点均匀细小。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伸入结节内的相关血流信号(高速),峰值流速为(16.36±4.31)cm/s,其中2例同时存在肠系膜上静脉栓子。2例患者接受超声诊断,难以明确诊断,表现为强回声,与生化指标相结合,其AFP水平持续升高,表示可能为恶性病灶,经CT增强扫描确诊。20例接受CT平扫,75.00%(15例)患者病灶边界清晰,为低密度,25.00%(5例)病灶与肝实质相比,为等密度。实施CT双期增强扫描,显示90%(18例)结节病灶存在动态强化的情况,即肝动脉增强期,其存在强化明显的高密度结节,病灶在门静脉期,为低密度灌注改变。
2.4 CT、超声检查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情况分析
CT对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8.00%、准确度为95.71%、阳性预测值为94.74%、阴性预测值为96.08%;超声对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为40.00%、特异度为94.00%、准确度为78.57%、阳性预测值为72.73%、阴性预测值为79.66%。CT对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小肝癌CT、超声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
2.5 CT、超声检查对肝良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情况分析
CT 对肝良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为76.00%、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95.00%、阴性预测值为60.00%;超声对肝良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为66.00%、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68.57%、阳性预测值为86.84%、阴性预测值为46.88%。CT对肝良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良性疾病CT、超声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
3.讨论
肝癌的发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我国每年肝癌死亡者在20万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十分必要。肝癌的出现,与肝硬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其隐匿性较强,多数患者在疾病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期或晚期,此时已经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增加治疗的难度[2]。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其是多节段所演变的过程,其中第一步可能是再生结节,在此基础上,细胞出现不典型增生,不断的发展,最终增生为不良结节,若患者的病灶不典型增生程度,再一次加重,则会发展为小肝癌[3],因此,肝良性疾病与小肝癌之间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研究中,38例经超声检查显示为肝良性病变,11例显示为小肝癌,其疾病检出率为70.00%;40例患者经CT增强检查显示为肝良性病变,19例显示为小肝癌,其疾病检出率为84.29%。CT增强扫描对肝脏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的检出率(P<0.05);CT对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CT对肝良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检查。表明CT相较于超声在小肝癌、肝良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可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以及疾病的诊断效能。肝细胞再生结节以及增生结缔组织,其会逐渐对人体正常肝小叶结构代替,使得肝硬化相关结节,缺乏血供,即使给予患者CT双期增强扫描,其病灶仍然不存在明显的强化,病灶增强规律与正常肝组织相比,比较相似。实施超声检查,其图像也不存在明显的特异性。若患者的病灶出现较强的回声,其表现与肿瘤的表现比较相似,对于此类结节实施超声检查,难以将恶性病变排除,从而难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4]。有研究显示,小肝癌病灶(2cm以下)存在强回声,其表面伴有明亮环影,随着肿瘤直径的不断增加,其表现会更加的明显,实施病理检查,显示环影是患者小肝癌,在早期生长,发生脂肪变性所致的结果,可作为超声对小肝癌诊断的指标之一[5]。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在肝硬化小肝癌的疾病诊断中应用,均具有相应的声像图特点,可对病灶的恶性情况提示,但是会受到硬化肝脏异常形态、结构、质地等因素的影响,相较于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肝硬化的背景下,小肝癌和再生结节,其鉴别诊断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6]。CT增强相比,其能够充分对肝癌患者的肝动脉供血利用,再生结节存在肝静脉供血的特点,能够对病变血供的具体变化过程进行观察,即其结节恶性程度越高,则其肝动脉供血的相关比例会不断的增加,其门静脉的供血比例就会越少,因此,若患者的病灶存在快进快出的特征,则可更好对小肝癌的早期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7]。
综上所述,CT、超声应用于肝良性疾病、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中,均有着一定的价值,其中CT增强扫描,可更好对患者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提高疾病的诊断效能,指导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治疗,以此促进肝良性疾病、小肝癌患者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