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在线课程的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以《血型与输血》为例

2022-07-21张艳

科学咨询 2022年11期
关键词:血型思政临床

张艳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卫生护理学院,江苏镇江 212000)

一、整体教学设计

(一)总体教学目标

人体生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依据高职医药专业教学标准、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学情分析拟定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熟练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护理专业课程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图1)。

图1 教学目标拟定

(二)教学设计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程使用“十三五”规划教材《正常人体功能》,依据护理职业岗位任务分析,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护士资格证考试大纲,理论课突出与临床实际应用相衔接,实训课突出技能考核与临床护理技能操作相衔接,来序化生理学内容为四大模块:生理学总论、内脏系统功能、神经系统功能及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功能,共64学时。此次教学内容选自血液章节第四节血型与输血(理论1学时+实验1学时)。该节课与临床和健康相关联,是一堂理论实践课,是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临床输血护理的基础。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情,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将原教学内容调整为血型概述、血型鉴定、血型鉴定的意义及安全输血,既能涵盖学生应掌握的生理学知识,又进一步拓展临床知识,与临床护理应用相融合,是护理职业岗位所必须掌握的系统生理。

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大一学生,调查学情如下:

(1)知识基础:已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知识及血液基础知识,对输血安全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

(2)能力基础:能熟练应用信息化,动手操作能力强,但团队协作能力较差,输血护理操作能力明显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及岗位认知能力欠缺;

(3)学习特点:注意力较集中,思维活跃,对血型和输血感兴趣,乐于动手实践,缺乏创新意识及临床思维;乐于接受新技术、新形式授课,喜欢探究、互动式学习,但知识迁移水平参次不齐、主动学习意识及学习持久性较差,是依赖、被动学习者,需引导监督学习;

(4)思想状况:能敬畏感恩生命,有家国情怀意识,人文意识、无菌意识不足,缺乏一定的专业和文化自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下对职业有认同感,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5)潜在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血型鉴定的方法和如何安全输血。

3.教学目标

依据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学情分析拟定本节课知识目标为能说出血量,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如何保证输血的安全性;能理解血型鉴定的意义,RH血型及临床意义。能力目标为能熟练进行血型鉴定的操作,增强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为立德树人,培养现代护士的岗位意识和良好社会责任意识;弘扬博爱及奉献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伤救伤观念。

4.重难点确定

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依据护理职业要求,主要培养护生认识“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辨别“异常”生命变化的能力,因此,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发展变化规律,熟练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重点,而生命活动产生及调节机制抽象难懂是教学的难点。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血型的概念、ABO血型分型依据、Rh血型分型依据,教学难点为Rh血型的临床意义、血型的鉴定、安全输血。

5.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采用“互联网+课堂教学”,以在线课程为载体进行微课程教学法[1],实现微课程教学三剑客。线上利用学习平台的配套资源(剑客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剑客二),完成“学一学”“练一练”“议一议”,真正实现“学、做、思”一体化;线下进行翻转课堂,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剑客三),引导学生学习(图2)。

图2 微课程教学法

6.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为解决本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内容的知识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课前要求学生依据学习任务书,借助在线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前思维导图学习笔记。

(2)PBL教学法:以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问题导入本节课内容引起学生探究自己血型的乐趣,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通过不断设问,引导学生回答学习血型相关知识。

(3)角色扮演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扮演抗原、抗体进行自由组合猜ABO血型,加强ABO血型的分型及抗原、抗体,形象、直观,便于掌握。

(4)案例教学法:临床母婴Rh血型不合案例,将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清晰理清Rh血型临床意义。

(5)行动教学法:课中实验操作,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探究自己的血型,课后学生开展血型与输血宣讲活动,通过行动将自己所学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结合现代高职学生学情特点,教师团队已成功建设适合高职学生的人体生理学在线课程,校内借助学习通平台开展“互联网+课堂教学”;同时该课程已全面上线学银在线和中国大学慕课两个平台供校内外学生学习使用,学生在校内外均可自主学习和查看。

为了有效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及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PPT展示引导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呈现,解决课堂问题,完善重难点知识;针对重难点录制微课视频,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反复学习,解决了学生课堂听不懂的问题,强化记忆;Flash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实验操作步骤,便于学生随时查看,解决不会实验问题;小组任务、讨论、头脑风暴及思维导图小结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升能力,总结知识体系;习题库便于学生随时强化练习,随时备考期末考试;案例分析将生理学与临床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通APP实现课堂管理,开展课堂活动,实现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高效课堂;中国大学慕课及学银在线课程平台,资源丰富,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8.血型与输血课程教学组织安排及实施

授课班级分成4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每个项目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组织教学活动。

(1)课前,线上导学完成任务。教师借助超星学习通提前发布学习指南,指导学生利用在线课程中的配套资源自主线上学习,完成课前任务并绘制思维导图学习笔记。学生借助学习通APP探究学习,并与教师进行课前交流,达到课前学习效果。

(2)课中,平台助推,互助教学;学训结合,理实一体。借助学习通平台发布血型问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布问题组织学生抢答,检验课前学习效果,明确学习困难;结合多种教法如动画演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直观展示等,解析重点;血型鉴定实验探究,突破难点;疫情防控期间献血案例,开展思政教育,总结升华。

(3)课后,引领职业拓展能力,促进知识运用。课后借助学习通平台发布小组任务,开展第二课堂,组织护生开展血型及输血海报宣讲,鼓励健康献血,弘扬博爱文化,驱动学生将所学知识推广应用,引领职业拓展能力。

图3为车钩处于未压缩与未拉伸状态时,车辆由直线进入R=30 m圆曲线的几何状态图。根据以上的曲线模拟方法,得到表3。

9.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生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能力,因此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边学边评,以评促学、学评同步”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由过程性考核(60%)和终结性考核(40%)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学习自主性考核和学习活动考核,学习自主性占过程性考核的30%,主要是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包含视频及非视频资源;学习活动占过程性考核的70%,包含投票、讨论/答疑、头脑风暴、作业/小组讨论、在线测试、老师点赞等活动,本校学生课堂活动在此基础上增加课堂签到及课堂表现两项,每项都依据体现学生的能力提升占有一定的比例;终结性考核本校学生主要由实验技能考核(实验及实验报告)和期末在线随机测试两部分组成,见图3。

图3 生理学考核评价方式

二、教学成效

(一)线上、线下并行,营造互动、高效课堂

线上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学习内容,“学一学”“练一练”“议一议”三模块贯穿课前自主学习,实现了“学、做、思”一体化;微课、PPT、动画等信息化资源结合教师课堂讲解突出重点内容,攻克难点问题;课堂及课后依托教学平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线上、线下并行,优化了教学资源,扩展了教与学的时空,实现“学、做、思、创”四位一体,全方面提升了教学效果。

教学中,实现线上和线下,师生与生生双向互动,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师的角色,借助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行动学习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互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互动,不仅掌握知识,又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实际中,实现了互动、高效的课堂。

(二)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中贴近临床护理,结合临床输血案例,强化临床输血安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融入护理专业素养元素,增强了生理学知识及护理学科体系之间的联系,贯彻了“不能只学习教科书”的理念,拓展了学生的临床护理理念。线下“血型与输血”海报健康宣教活动,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与护理实践紧密联结,锻炼了学生护理临床思维,培养了学生对于护理职业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

实验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自己的血型,通过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全面准确地认识了血型鉴定相关内容,掌握了血型鉴定的基本操作流程,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建立了无菌意识。

(三)学生思想有觉悟,素养有提升

课前血型的发现链接,培养学生科研探索精神;输血安全培养学生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血型鉴定操作培养无菌观念及人文意识;结合抗疫事迹引导学生养成大爱无疆的精神,并树立爱伤救伤观念。课后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博爱青春”为主题的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积极献血,并进行献血活动的宣讲,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中,强化学生救死扶伤及奉献精神,弘扬博爱的传统文化。课前思政熏陶,课中思政培养,课后思政提升,三段育人,使学生的思想有觉悟,素养有提升,有效达成素质目标。

三、特色亮点

(一)构建“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微课程教学“三剑客”

(二)实现“移动交互课堂”,教学过程轻松、有趣

在线课程注重学习知识碎片化,知识系统化,发布学习指南、拓展链接,强化知识应用,线上和线下并行,随时随地学习。开展互动教学,师生和生生互动,实现人与知识的无缝连接。借助平台运用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挖掘潜能,创设“移动交互课堂”,使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学生能真正融入课堂。

(三)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实现学科交融

与时俱进,不拘泥于教材,教学中一方面将教材内容与临床输血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既掌握了生理学知识,又对临床护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注重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医学思想,培养护生内在觉悟和身心境界,提升护生的人文医学品格。

(四)三段式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开展课前思政熏陶、课中思政培养、课后思政提升三段式育人模式,在血型与输血内容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意识、严谨慎独的精神及救死扶伤和奉献精神,弘扬博爱的传统文化,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五)课后任务驱动,引领职业拓展能力

课后开放性作业和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助于驱动学生通过行动学习,推广应用,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临床思维,培养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引领职业能力的拓展。

四、反思与诊改

(一)专业基础课与护理专业课对接,强化无菌意识

血型鉴定操作中,学生无菌意识较差,消毒手法不够规范。因此在后期教学中进一步强化无菌意识,加强专业基础课与护理专业课对接,培养护生具备规范的护理操作及良好的护理理念。实现在校内贴近临床,进临床实现护理。

(二)继续钻研教材,结合学情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虽然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配套资源,课堂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依旧较差,后期需要继续钻研教材,结合学情,调整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动”起来、“学”起来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

(三)深挖思政元素,加强基础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

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培养护生严谨求实的护理职业素养,培养救死扶伤和奉献精神,弘扬博爱、仁爱的传统文化,后期根据基础知识深挖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升护生的内在觉悟和思想境界,为进入临床开展人性化护理打下基础。

(四)提高微课质量,不断完善在线课程

目前在线课程已成功建成运行5期,内含微课视频、PPT、讲义、习题库、拓展链接等资源。但随着学情的变化、医学的进步及思政教育的不断提升,需要不断提高微课质量,完善和更新在线课程,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医学知识理念,融入新的思政教育理念,培养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合型技术技能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血型思政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其他动物有血型吗?
血型打0分
4种血型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