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提琴演奏艺术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影响

2022-07-21吴彬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3期

◎吴彬

我国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认为:全部中国音乐史,是外来音乐在影响民间音乐 ,同时也是民间音乐在融化外来音乐。”作为五千年古国的中国,二胡艺术的发展却比较缓慢,最近百年才传播到世界范围,实现国际化。为了能更好地发扬二胡艺术,最重要的是能否将西洋乐器与中国民乐进行完美的融合,达到中西合璧。在中西音乐融合中,西方小提琴对二胡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显著。本文着重分析二胡借鉴小提琴促发展的机缘,回顾小提琴曲移植二胡曲的历程,阐述小提琴演奏对近现代二胡演奏的影响与作用,并提出防止西方小提琴中国化和中国二胡西洋化的观点,以供探讨。

一、二胡借鉴小提琴促发展的机缘

已有千年历史的二胡艺术的发展极为缓慢,直到20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受西方近代文明影响,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改变,新文化思想开始深入人心,文化环境日益改善,接受西洋音乐成为必然趋势。刘天华先生在对小提琴等西洋乐器演奏的研究基础上,以二胡作为创新工具,充分吸纳了西洋乐器的演奏与训练手法,使民间乐器二胡的演奏趋于规范,教材趋于完整,奠定了近现代二胡演奏发展的基础。

1949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不再重视音乐本质的属性,比如音乐带来的愉悦体验和对美的欣赏,人们开始只倾向于音乐的教化。其中有一段非常时期,二胡独奏曲目的创作停滞不前,二胡演奏家与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与灵感被极大的束缚,导致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极为匮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艺术领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下,国外文艺蜂拥而入,艺术家们封闭、压抑的身心和禁锢思想得到解放。对国外先进艺术理念和艺术思维欣然接受,并自觉运用于创作中。突破了陈旧的音乐思想和音乐审美观,传统音乐不但在乐坛活跃,也在进行变革。二胡曲的创作更是推陈出新,体裁多样化,风格迥异多变,对西方作曲技法进行了取精去糟,形成了如今多种多样的演奏新格局。另外,小提琴曲改编为二胡曲成为潮流,推动了二胡艺术的迅猛发展。

二、小提琴曲移植二胡曲的历程

20世纪初,民乐大师刘天华使二胡成为国乐改革的重点。他吸收了小提琴的西方演奏技巧,并且参照琵琶、古琴等技法,对二胡演奏进行了推陈出新,使二胡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乐坛。

因小提琴的演奏手法与技巧更具挑战性,二胡演奏为了追求更高技术和技巧的突破,选择了小提琴曲目移植,使二胡演奏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自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分别对小提琴作品进行了移植,如:【美】海菲茨《霍拉舞曲》、【意】蒙蒂《查尔达什》、【俄】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陈刚《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意】 帕格尼尼的《无穷动》、【西】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何占豪和陈钢《梁祝》、【法】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德】 巴赫《a小调协奏曲》、【意】 帕格尼尼《摩西幻想曲》、【西】萨拉萨蒂《卡门主题幻想曲》等。 小提琴曲移植浪潮大大提高了二胡演奏水平。

三、小提琴演奏对近现代二胡演奏的积极作用

(一)开阔二胡的音域

小提琴作为乐器“皇后”,音色柔美悠扬,音域宽阔,从g 到a4四个八度(乐队常用音域是从g到a3,即从第一把位到第七把位),表现力更强,旋律娓娓动听,曲调热情洋溢。

二胡的音色淳厚,音域宽广(可达三个八度),表现力丰富,旋律活泼跳跃,曲调婉转柔顺。在我国民乐中,二胡的地位类似于西乐中的小提琴。

小提琴移植二胡曲,并将小提琴的某些演奏技巧运用于二胡演奏,开阔了二胡的音域。借鉴小提琴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把二胡把位扩大到4个八度以上,运用大音程的旋律进行手法和音区转换手法,使二胡的音域范围扩大,丰富了表现力。为演奏高难度大型弦乐作品提供了宽广的音域。

(二)提升二胡的演奏技术

“在汹涌的移植浪潮的推动下,二胡演奏技巧发展迅速 ,这股移植浪潮正在对二胡演奏水平及其表现力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借鉴小提琴的滚揉揉弦、传统换把和新式把位的运用、发音技巧、两手配合等,都使二胡演奏技法改变了原来那种放任自流、自由发展的纯民间状态,运用生理、物理、运动等多学科的知识科学地分析二胡的演奏技法,使各种演奏技法都更加合理和规范 。”换把、揉弦、顿弓、颤弓、快弓、跳弓、泛音、拨弦等小提琴演奏技法,运用于二胡演奏,极大拓展了二胡的演奏技术,扩展了二胡的音域和演奏空间,改善了二胡的音色、使二胡的演奏技巧更精细,表现力更丰富,演奏艺术更科学。

借鉴小提琴演奏技巧所拓展的二胡演奏技术对二胡爱好者和专业人员的学习和教育实践有极大的作用。在教学研究和演出实践中将这些拓展的二胡演奏技术和传统二胡演奏技术紧密结合,在不同的曲目演奏中灵活运用,可使演出的效果显著提高,并获得了同行及观众的肯定和好评。

(三)拓展近现代二胡作品的创作思路

西方的音乐理论开拓了二胡曲的作曲家的创作理念、思路和风格。借鉴小提琴曲创作和演奏,许多优秀二胡曲应运而生。例如,刘文金运用西方音乐的大音程的旋律,并列、再现、循环的组合,结合其发展手法和结构方式,突破了传统二胡小音域的旋律和艺术表现的局限性,借鉴西洋音阶的十二平均律与曲式结构,运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旋律结构,中西融合创作了《A的随想》《秋韵》《莫愁女》《三门峡畅想》,成为借鉴小提琴技法的典范。此后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王建民创作的三首狂想曲——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二胡狂想曲》、20世纪90年代的《第二二胡狂想曲》、近期的《第三二胡狂想曲》等等,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演奏技法在目前已经达到了二胡演奏的顶峰。 同时,旅居海外的华人音乐家与演奏家也纷纷进行创作和演奏,如高韶青的“二胡随想”系列《思乡》《蒙风》《炫动》,关乃忠的《第一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黄安伦的《中国畅想曲第五号》等作品也风靡大江南北。

四、防止西方小提琴曲中国化和二胡西洋化

(一)防止西方小提琴曲中国化

音乐无国界,但凡是优秀的小提琴曲产生均有其特定背景,有其特有风格和神韵,改编成二胡曲演奏时若减弱、偏离、舍弃其原有风格,就会失去其神韵,减少可欣赏性和感染力。移植小提琴曲作品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习它的音乐语言和它的音乐技术。二胡的技法包括音色、运弓、滑音、装饰音、味道等,而小提琴的技法主要有跳把、换把、跳弓、换弓等,这使得二胡与小提琴有着特质上的巨大差异。快速音阶、上下行琶音这在原来的二胡演奏上使用得比较少。现在演奏《卡门幻想曲》《吉普赛之歌》《引子与回旋》等二胡曲,技术上都在进步,但能做到较完美的还是非常少,关键问题是大部分的人没有把它的音乐语言给学来,就是说拉这些外国曲子,虽然可以全部拉下来,但是它的韵味,它的说话方式、方法,发音、运弓、揉弦,在这些方法上没有仔细地推敲,就会像中国人讲中文然后去讲英文,没有非常注意它的发音,就变成中国式的英语。所以在移植一个作品时,一定要弄清楚想学的是什么东西,不能想把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给放到这个作品里头,我们想学的应该是它原汁原味的东西,这原汁原味不仅是技术上的东西,最重要的是音乐语言,怎么样去描绘,这是比较重要的。例如,移植《吉普赛之歌》,不仅是要把音拉出来,最重要的是要把感情演绎对,然后音乐的语言要做到非常尊重原来的风格,一定要拉出吉普赛的风味而不是中国的风味。

(二)防止二胡西洋化

二胡艺术魅力与中国特有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移植小提琴曲要为二胡所用。在移植西方小提琴曲时,应重视“洋为中用”,避免出现二胡演奏越来越像小提琴,即重西洋技术而轻中国神韵。防止二胡艺术“西洋化” 。二胡在演奏上对小提琴作品的借鉴,只是作为以弘扬二胡演奏艺术为目标的手段。若不以弘扬二胡演奏艺术为目的,只是全盘接收与纯粹模仿小提琴演奏艺术与技术,则失去了二胡作为中国民族乐器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三)洋为中用中西合璧

“ 刘天华先生早在20世纪初已经对二胡的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二胡既需要维持自身的特质特性,又需要不断吸取世界音乐艺术的精华,提升自己,融合了西方优秀音乐元素的二胡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对二胡演奏中已吸收融入的小提琴演奏技术要融会贯通,对已移植的小提琴曲演奏要精益求精,并且要正确处理继承民族传统与借鉴外国技巧的关系,积极借鉴、融入新技术,寻求创新突破。

要深入研究小提琴曲的创作背景、创作理念、创作思路和创作技法,并向着更深厚和广泛的民族音乐文化掘进,扎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中,发扬自己的创作优势,吸收小提琴曲的创作观念,反映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谱写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融入西方小提琴元素的二胡作品,必然深受国内外人民所喜爱。

吸取中国音乐之精华,借鉴西方音乐之优点,中西融合,二胡艺术必将步入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