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剧本杀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实践解析

2022-07-21王佳琛张培培巨奕冬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2年3期

◎王佳琛 张培培 巨奕冬

近年来,剧本杀这种线下沉浸式的社交活动,深受年轻人的追捧,成为社交新宠。剧本杀也通过其特性,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从悼念5·12地震的《古木吟》,到反PUA的《渣女成长史》,再到回顾美国3K党与种族歧视的《黑色党徒》等等。虽然不可否认,现在整个剧本杀行业中悬疑推理类剧本仍占大多数,但是可以感觉到,这些剧本创作者并不同于过去的推理小说家,而是有一种现实关切和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包含其中。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国外文化的浸润输入,让不少青少年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度被压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带动了新一波传统文化项目的兴起。剧本杀作为青少年热爱的线下社交活动,在其长达几个小时的时间中,包含各种相关信息细节的沉浸式体验,这种表现形式兼具趣味性和文化性,对于推动当下传统文化传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剧本杀的兴起

(一)剧本杀定义及其发展

剧本杀一词起源于欧洲的“谋杀之谜”,是玩家到线下的实景场馆,体验推理解谜的一种社交活动。其游戏规则是玩家与非玩家角色(NPC)根据各自剧本当中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搜寻线索并找到凶手。

伴随着2016年芒果TV的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等推理综艺走红,剧本杀游戏也成功出圈,成为年轻消费者偏好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同比增长68.0%,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增至117.4亿元,同比增长7%。如今剧本杀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剧本创作者、发行商、演员、门店商家、垂直平台等主体的参与将会推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二)剧本杀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剧本杀行业似乎进入了瓶颈期,虽然各类新的剧本不断涌现,线下剧本杀店的数量与总体营业额也在一路飙升。但是在数量与质量并存的表象下,真正的影响力却微乎其微。整个行业发展速度太快,过于浮躁和商业化。尤其是在文化价值方面,国内的剧本普遍受到了欧美和日本的影响,以悬疑推理为主。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剧本杀行业,迫切需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剧本风格。例如很多商家正在做的“红色文旅+剧本杀”的融合尝试。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为国内剧本杀行业的创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成为当前剧本杀行业探索的重要方面。

(三)传统文化在剧本杀中的应用意义

剧本杀在当代年轻群体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力。近年来诞生了一大批,以我国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剧本。如纪念解放战争的《刀鞘》,南宋靖康之耻背景下的《鸢飞戾天》等等,都充满了家国情怀与丰富的传统文化色彩,也赢得了一片好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编剧追求商业化,一味效仿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推理作品,严重遏制了国内剧本杀行业的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反复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剧本杀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合、展现传统文化,必然能弘扬传统文化,让其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

二、剧本杀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传统符号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物质外延。剧本杀与传统文化看起来并无直接联系,但实际上,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剧本,已经成为剧本杀行业中的“利器”之一。从其各方面的表现形式来看,不论是视听感官方面,还是价值观念上,都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和传统性特征。

(一)“中国风”的换装体验

剧本杀中,往往为了更好地游戏体验,玩家更倾向于选择沉浸式剧本。沉浸式剧本除普通盒装剧本的推理外,还有独特的实景布置、换装体验与情景演绎,更让人代入剧本角色中。以“中国风”的服饰为设计亮点与核心买点的剧本杀,也受到了一大批剧本爱好者的追捧,甚至有人为了体验换装去玩一个剧本。

但是不同于影视剧中对传统服装造型的运用,影视作品中的服装造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服装造型引用了来自清代的肚兜服饰,上面还设计了莲花刺绣图案,哪吒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托莲而生,被誉为莲花的化身,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本就有着非凡的意义,儒释道三教均称其为至圣至洁之物,逢凶化吉、幸福吉祥乃是莲花刺绣肚兜的主题,由此透露出了李靖夫妇二人对哪吒的期待与爱意。

而剧本杀中的服装造型,就是一些剧本店家为了吸引顾客,增加顾客代入感而配上的一些服装道具。而且就个人经验来说,换装体验并不好。首先,店家为了控制成本,服装质量往往不会太好。其次,所有古风类剧本的服装是通用的,没有专门定制,而且衣服都是均码,不一定合身。所以换装环节其实更多的是一个噱头,空有其表,更多的是一种商业化思维,缺乏真正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

(二)传统建筑在场景设计中的应用

剧本杀体验过程中,场景设置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之一。场景布局往往需要贴合剧本中的故事背景。甚至有一些大型沉浸式剧本杀,其场景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信息,也影响着整个剧本的风格。不仅如此,剧本场景也在推动剧情、渲染气氛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沉浸式剧本《花满楼》,场景设计利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物的特点,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单间建筑组合成庭院,建筑形状符合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思想。此外还增加了丰富多彩的彩绘和雕饰,为剧本体验增添了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不仅如此,《花满楼》场景中还有许多中国特色的场景演绎,比如青楼选花魁、抛绣球、拍卖夺宝等环节增加游戏趣味性。

此外,还有东北土炕、陕北窑洞、客家土楼等传统建筑场景。让玩家在剧本故事中,更深入地了解有关场景中的传统文化符号。这样融合传统建筑风格的场景设计,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符号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故事题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随着市场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历史背景而创作的剧本。比如历史戏曲本《无双》,在晚清年代,家国兴亡之际,从传统国粹入手,深入刻画梨园戏曲的兴衰,从戏子的悲剧去映射时代的残酷。

《兵临城下》“壮士以身许国,英雄浩气长存”。带着浓厚的民族情结,表达了团结抗日的主题。不管他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不管他是妇女还是学生,他们都在正值日本侵略中华的国难之际,在民族生死存亡时候,展现了作为中华民族的血性。

剧本《千佛梦》,整个故事背景围绕文物展开,作者在创作时不仅翻阅了大量史实,甚至还专门在剧本内容所涉及的地方实地考察,在剧本中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这个剧本中,能了解到许多自己之前可能接触不到的文物知识,了解到有多少人为了守护这些瑰宝而付出了怎么样的努力。这些剧本的创作过程当中,通过一个个人物的细节刻画,把冰冷的历史与文化背后的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描绘出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根植于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三、剧本杀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意义

(一)“中国风”成为剧本杀的文化依托

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剧本杀,依托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引起玩家在游戏中的身份认同,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吸引了年轻玩家的眼球。剧本依照中国传统的家国理念进行设定,很容易引起玩家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感的文化认同。剧本杀中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剧本创作者也越发重视传统文化在剧本杀中的表达。例如沉浸式剧本《簋唐楼》,玩家在大唐盛世中,穿汉服,以国风为骄傲。剧本杀成了“古风文化”的传播平台。

(二)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归化功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臣文提出,“文化价值正在成为各个秩序的核心组成要素”,以价值为核心的文化在构建稳固的社会秩序方面显著地起到了某种根基性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价值可以分为归化价值、建构价值和调适价值。

作为新兴的源于西方的社交游戏活动,剧本杀要实现更长远的发展,首先需要向大众展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主流价值观的归化、认同与接纳,需要完成其“中国化”的文化赋能。基于此,中国市场的剧本杀创作者,无论从产业发展还是文化兼容的角度,都会自觉地为剧本杀注入中国文化的价值内核。

(三)带动了对传统文化的情景体验与文化消费

美国传播学者罗杰斯在其《创新的扩散》一书中认为,任何一种新兴的文化,观念及产品等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创新”。剧本杀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当然也是一种创新。一种“创新”的扩散,与“创新”本身所具有的“兼容性”和“优越性”有很大关系。古风剧本杀不仅与传统文化在价值观上达到了高度契合,且在传播文化的方式上也凸显出其绝对的优势。

剧本杀以其仿真化,社交化的特性,能够很好地带动受众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在现在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可体验”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效果极佳的传播方式。将这一特点体现在剧本杀中,就是设计者在构建真实场景时的仿真化与创作时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同时,剧本杀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化属性和文化传播载体功能也被充分发挥。

(四)剧本杀成为打造“文化IP”的重要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欧美大片带着西方价值观侵略性地席卷中国,日本动漫在“温水煮青蛙”般的蚕食中国文化市场,甚至连印度宝莱坞电影都在国内电影市场“割韭菜”的时候,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承载文化符号的媒介,承担传播文化的重任,剧本杀也不例外。目前也已经开发了许多,以剧本杀为载体的IP文创产品,如故宫、秦始皇陵等。以剧本杀为载体的传统文化IP正在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四、“剧本杀+”

在剧本杀、密室逃脱等线下文娱兴起之后,更多的互动式体验业态被发掘,相比简单的剧本杀,讲究沉浸体验和互动式代入的“剧本杀+”正在崛起。

(一)剧本杀+文旅

现在不少传统景区都有着盈利模式固定、后续运营乏力等问题,将普通的景点变得更有趣味、更吸引人是运营难点。如果能够将剧本杀融入文旅项目,为景区量身定制特色剧本,不仅可以增加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带动消费、开发相关文创产品,而且景区在开发剧本时有着天然优势。利用好现有的文旅资源,以当地文旅景点的历史为背景创作剧本,更贴近历史,更真实,互动性更强。

如阳山碑材景区的《夺宝阳山》,是南京首家古风景区实景沉浸式剧本杀,带游客“梦回大明”,揭开阳山碑材“烂尾”之谜。观众在“探案”过程中,观看穿插在剧情中的戏曲话剧等舞台表演,体验寻宝、感受历史、演绎剧情、解密悬疑。

(二)剧本杀+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与剧本杀有着天然的契合度。之前说到剧本《千佛梦》讲述了文物的故事,与其把文物搬进剧本杀,不如把剧本杀搬到博物馆。一方面,博物馆有着丰富的藏品资源与场景空间优势,除了故事,更能为剧本杀玩家带来更多选择,提供一场文化盛宴;另一方面,剧本杀故事所具有的悬念推理极具趣味,融入博物馆中,让沉静了多年的博物馆真正活起来。

不久前“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展出。不仅展出了法门寺出土的顶级国宝,更有博物馆与剧本杀的全新融合玩法《法门梦影》。在剧本杀《法门梦影》中,每条线索都连接展厅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探索推理演绎,让观展不再走马观花,而是能真正融入其中、乐在其中。同时缜密有深意的剧本则是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完美契合了博物馆“讲好故事”的展览和宣教要求,通过让观众扮演唐代人物角色,了解历史人物故事、体验唐朝的煮茶焚香文化,感受唐代文化精粹。

(三)剧本杀+戏曲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满足于你看我演的观演形式,他们期待更多的互动性。传统意义上的剧目,大都为观众坐在台下,观看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如今,沉浸式剧本杀的出现,给传统戏曲演绎提供了新思路。在沉浸戏曲中,所有的观众,也是剧情的参与者,每位观众的角色和行为,都会影响到剧情和结局。观众甚至可以穿上戏服,亲自体验剧情、融入剧情,最终同演员一起完成整场演出。当然,区别于剧本杀,沉浸戏曲中不以完成特定任务为目标,而且对于剧本和场景的要求更高。

上海豫园的海上梨园,就创新上演了一场沉浸式的经典昆曲《浮生六记》。同传统的昆曲表演不同,这场《浮生六记》结合了现代舞蹈,话剧等元素。几位昆曲演员在表演过程当中,也会与观众穿插互动,加上豫园特有的古典建筑,最终才构成了这场复杂的沉浸式戏曲。“沉浸剧的关键词是互动,不光是戏剧的层面,更要让观众参与其中,所以共情非常重要,演员要懂得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观众感同身受,否则无法入戏,这是具有难度的。”《浮生六记》戏剧制作人萧雁说。

五、结语

剧本杀作为一个媒介,开启了一种新的文化解读模式,成了新的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将传统文化融入剧本杀当中,不仅可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而且可以更好地提升当代青年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深入解析剧本杀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也因其诞生于西方国家,所以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剧本杀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任务链的设定,都同西方国家的个人英雄主义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硬核推理的剧本杀中,相较团队配合获得胜利,个人拿出完美的逻辑思维,引导团队获得胜利会让玩家更加兴奋,这其实就是内心个人英雄主义心态导致的。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剧本杀为了吸引玩家,进行了所谓的“中国化”,但这仅仅是让剧本杀披上了中国“皮肤”,真正中国的人文内核并未体现。这些包裹在西方世界观、价值观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常常让人产生很大的违和感,这种国外价值观被包装成中国故事,通过剧本杀输入中国的现象也应该被重视起来。虽然现在也涌现了一批,真正蕴含中国民族精神的剧本作品,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利用好剧本杀这一新的平台,讲好具有中国立场、中国价值观的中国故事。

因此,如何将剧本杀这一载体进行合理运用,如何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未来剧本杀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上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