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022-07-21王峰
王 峰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 810000)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点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方式也有了相应的转变,人们的消费需求与消费方式同样发生了改变。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式与全新表现对新常态下的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因此,正确把握与探索新常态下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可靠路径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新常态概述
新常态是基于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而出现的新的表现特征与结构模式。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结构也发生了相应转变,新兴产业逐渐受到重视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新常态的未来发展道路来看,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对新常态发展趋势的洞察、分析与把握有利于促进经济系统的稳定健康运行。
(一)经济发展总速减缓,逐渐向中高速过渡
无论在何种经济发展阶段下,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并存的。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虽然拥有较多较好的发展机遇,但依然存在着较多的挑战与困境。对于经济发展的总体速度而言,其发展总速是有所放缓的,逐渐从高速向中高速过渡,并且在我国老龄化问题越发凸显的背景下,试图推动经济走向高速发展是存在障碍与困难的。
(二)经济结构变化显著,构成部分调整升级
从经济结构调整来看,各部分的比重构成都有了新的升级。首先,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并有取代第二产业之势,成为国民经济的又一大支柱性产业;其次,从人们的消费需求来看,不仅消费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而且消费重点逐渐转移,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有了新的表现;再次,从地区结构差异来看,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以及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发展速度与开发力度有了新的结合。
(三)经济驱动要素更新,技术创新占领高位
在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价格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传统通过低要素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难以高效实现。现阶段依然存在着经济发展驱动要素略缺乏的问题,但技术、创新等要素呈现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将成为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
二、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
(一)为国民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现状下,探索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有利于为国民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旅游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组成部分,那么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应高效利用自身内生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困境。从微观来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可以面向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度增加的现实困境,从而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从宏观来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对经济增长的再促进,可以为国民经济注入内生动力,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推动国民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二)为消费需求带来满足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之下,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有了新的特点与新的表现。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个体差异的条件下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求异化的消费偏好。人们为了摆脱繁重压力下的疲惫状态,在旅行过程中就会更加关注与重视体验,商务旅游、观光旅游、研学旅游、养生旅游、休闲旅游、探险旅游等诉求十分强烈。这也推动着旅游行业不断更新服务理念,以提升自身服务质量,满足人们消费需求。
物质层面的追求到精神层面的追求,体现了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升级,也刺激了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与升级。在这一探索中,旅游发展方式得到更大程度的丰富,旅游产品得到更多的开发,在创新中呈现出新鲜的发展状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开发出符合人民消费水平的旅游模式与旅游产品,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两者的兼顾与协调是最佳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能够获得最大效益。
(三)为旅游行业增添动力
在旅游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环境下,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并且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从旅游业本身来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对行业本身的再推动与再升级。一方面,旅游产业不再局限于自体框架内成长,而是开始与文化、历史、生态等其他产业融合并进;另一方面,其转变路径的探索也是对旅游市场的持续挖掘与开发,推动着旅游产业的创新。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忽视的还有旅游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这并不是通过创新与融合就可以掩盖的问题,需要持续探索解决之道,同时也要警惕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从而有效解决与预防现实问题,并获得长久发展。
(四)为人的发展提供保障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内容来看,人们在获得低层次需求的满足后就会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赫尔佐格对人们使用广播的“使用与满足”的研究指出人们使用一定产品是为了达到释放感情与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目的。那么,人们使用旅游产品的目的也不例外,在高压力与强竞争的环境下,其为了释放压力和情绪而体验不同的外部环境,以舒缓日常生活的紧张。在情绪得到排解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愉悦身心,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从而保障人们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动力的恢复。
三、当前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更新迟缓
目前我国的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尚处于初级水平,较少存在集消遣型功能、知识型功能与工具型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产品,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旅游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投入力度不足,希望在标准化的产出中以最小付出获取最大收益,在旅游市场推出过多的同质化产品。在这种看似动态发展实则更多属于动态停滞的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中,企业对于市场调研的积极性不高,依靠创新提升竞争力的意识不足,就容易导致旅游产品更新迟缓。
(二)游客体验关注度低
我国旅游企业往往对市场调研重视度不高,对市场需求主观臆断情况凸显,在缺乏对游客需求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所推出的旅游服务往往缺乏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鲜明特色,并且不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建立完备的服务体系,更多着眼于短期经济效益,对游客长期的旅游需求、体验与满足程度关注不足。这一问题就导致游客无法深入领略当地文化传统,无法拥有极佳的游玩体验。
(三)管理体制尚未健全
旅游行业迅速发展与相应管理体制更新不同步的矛盾就体现出旅游管理制度的滞后性。政府部门和旅游行业没有根据实际变动情况进行及时整改,导致现阶段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的问题。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能准确找到负责的部门进行及时处理,并且在游客出现权益纷争时也难以进行职责的界定,这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而言是一种阻碍。
(四)招揽境外游客不足
通过对我国旅游产业所面向的消费群体的界定,可以发现我国旅游消费主体与参与主体都是以国内的居民为主,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现象的确为我国拉动内需、消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且在改善民生、延续精神文明、传承传统文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中,长期着眼于国内市场或许是一种潜在的损失,使得旅游行业发展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没有拓宽境外市场,对于境外游客的关注度较低,导致我国旅游市场中的境外游客较少,制约旅游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及对新鲜活力的探索。
(五)从业人员素养匮乏
旅游管理是一门多元性、包容性、操作性、综合性强的领域,它并不局限在旅游知识的建构上,还涉及其他学科门类下专业知识的融合。这样的专业性要求恰恰证明了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但旅游企业对从业人员专业性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现有从业人员相关素养缺乏、旅游产业复合型人才匮乏。尽管近年来国内旅游人才的培养较之以往有一定的进步,但在数量方面依旧不足,最为明显的便是专业旅游管理复合型人才欠缺,部分人员素质偏低。
四、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
新常态下,旅游经济逐渐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旅游产业迸发出长久活力,旅游产业必须转变其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新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旅游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课题,需持续探索与升级可能的转变路径。
(一)着眼开发新颖旅游产品
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路径之一便是持续开发、设计与推广新颖旅游产品,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首先,在进行新颖旅游产品的开发时,旅游产业不能在封闭的行业体系内进行旅游内容的设计,而要广泛调查市场需求,在契合当下消费者消费趋势的情况下,开发出迎合消费者“口味”的新型旅游产品,以增强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其次,在设计新颖旅游产品的内容时,旅游产业应该探索新兴突破口。以乡村旅游为例,乡村短视频这一垂直领域的持续火爆推动人们旅游重心的转移,使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产业的新兴着力点。那么在这一红利影响下,旅游产业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一些创意乡村旅游产品,如森林养生创意旅游,为人们的消费需求提供新的路径或新的指导,在更新与升级中逐渐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再次,在推广新颖旅游产品时,旅游产业可以罗杰斯的创新与扩散理论为指导,利用大众媒体的推广功能,让人们最大限度地知晓这一旅游产品,再发挥人际传播的感染与劝服作用,影响人们对旅游产品的兴趣与行动,在两种宣传方式的结合下,构筑对新型旅游产品推广的最佳途径。
(二)致力于提升游客满足度
作为服务行业的分支,旅游行业的首要诉求就是以游客的满意度为核心追求。只有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效应增长,并且能在游客的反馈与诉求中调整后续的服务行为,最终推动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从更宽广的视角来看,旅游行业致力提升游客满足度,实际上是区域经济实力的体现。那么,在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时,旅游行业应着重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其游玩体验。首先,可以通过不断加强与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些保护性设施,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建设空气净化装置、灭蚊虫装置、安装封闭式垃圾桶,营造干净卫生的景区环境,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其次,可以建立和完善服务制度,既要完善满足游客基础性服务需求的制度,又要建立满足游客差异化需求的变通性制度,以便为游客提供定制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针对性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再次,可以为游客在深入感受当地文化环境时提供特色景观场景,根植于当地文化特色打造旅游产品,吸引游客深度融入,达到心绪转换、知识获取的目的,并且可以在旅游景区附近设立旅游纪念品售卖区域,为游客提供手工艺展品、深加工农副产品等产品,在增加游客旅游深度的同时提高自身产业附加值,促进旅游经济的再发展。
(三)革新管理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将旅游经济相关行为限定在合理合法框架内最为有效的规制方法。那么在进行运营与管理体制机制革新时要结合现实问题,在充分分析环境、内容以及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变。首先,政府可以完善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政策,消除旅游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不平等待遇,扶持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行业发展,还可以提供优惠政策,减轻旅游投资者在税收以及贷款上的负担,通过政府管理机制的革新,实现行政手段对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制与指引;其次,旅游行业协会要组织企业家组成市场运行机制,管理和指导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旅游行业的企业化经营与市场化运作的进程,实现行业内部的监督与并行;再次,政府部门还应该对旅游行业的对外发展机制赋予更大的自主性与开放性,为境外游客的境内游提供更多吸引力,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吸引境外游客消费
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需要实现目标游客群体的转变,旅游行业在后续的市场开拓中不应将目光局限于国内消费者,而要秉持长远目光,注重招揽与吸引境外游客消费,实现消费群体的丰富与多元。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游客的文化传统、价值追求、旅游观念采取针对性的宣传策略,避免出现“文化折扣”问题,使得旅游景点、旅游产品得到境外游客的关注;另一方面,可以聚焦于境外游客的多元文化背景与民族差异,制订适用于不同国家游客的旅行计划,为其提供旅游指导。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国家层面出发,以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促进境外游客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寻求与国外群体的共同意义空间,改变我国消费者热衷于出境游的局面,实现境外游客广泛在我国旅游的双向平衡。
(五)培养复合型旅游从业者
复合型从业者需要有专业旅游知识的储备、多元包容的心境、综合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对复合型从业者的培育需要强化旅游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持续推进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其次,可以建立旅游专家库,为从业者提供咨询服务,为其实践过程提供指导。再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以开设宣讲会的形式,引导从业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定期培训并考核的方式,严格提高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的专业性,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整个行业的质量提升与转型升级。
五、结语
在新常态背景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再促进,是旅游经济本身为顺应时代变迁而作出的适应性改变,也是旅游经济实现新飞跃的必经道路。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为国民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实现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带动旅游行业自身转型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当前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通过着眼开发新颖旅游产品、致力提升游客满足度、革新管理体制机制、吸引境外游客消费、培养复合型旅游从业者等路径,实现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从而获得更理想的发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