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实践
——以太峪镇·丝路豳州驿为例

2022-07-21柳天昱

旅游纵览 2022年7期
关键词:丝路景观设计景区

柳天昱

(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河北三河 065201)

一、旅游景观设计

(一)现存问题

目前,一些新开发的旅游观光项目在景观设计和施工建造的全过程中,设计和专业方面的局限性,加之很多细节处理得不到位,导致一些景观节点缺乏活力。作为首批旅游观光者或旅游体验官,在景区体验的过程中会发现景区内部分设施不完善、商业气氛不足、缺乏招商引资、缺少文化属性及主题属性、业态方向有所偏离等问题,造成景区缺乏广泛的影响力,不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吸引更多游客。

这时就需要一个补救原有景观设计不足的“药方”,来解决目前一些旅游观光项目出现的一系列“病症”,这个“药方”可以被称为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是对旅游景观项目的一些“病症”进行补救的设计手段。除此之外,还需要把互动体验的形式和文化氛围融入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之中。三者的有机融合,可以让游客获得沉浸式体验,并拥有不同寻常的情感体验。

(二)沉浸式体验与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

20世纪70年代,“沉浸理论”一词被首次提出,后来延伸出沉浸式体验,是指人们全身心投入到正在进行的活动情境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忽视外界干扰,即进入沉浸状态。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提出心流理论,即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形成的过程中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兴奋,并具有较强的充实感。从二者的定义可以发现沉浸式体验与心流理论具有较为明显的关系并相互影响。

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包括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策展、工业设计、灯光等。目前,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还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它是对现有景观设计的补充,此外还应不断地融入新的文化与主题,更多地关注旅游景观与环境的协调,以边缘效应促使景观设计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景观设计相呼应,二者相辅相成。同时,旅游景观如果离开了场景化的设计手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旅游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特色

每个地域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地域文化传承和发展了当地的历史,留传和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和风俗习惯。旅游景观设计要与文化氛围相协调,文化和人文元素可以通过场景化的设计手法体现出来,同时还要考虑游客在场景化旅游景观中的互动性与体验性。只有在互动体验、文化氛围、场景化旅游景观合为一体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富有生命力的景区环境。这样一来,既可以完善原有景观设计的不足之处,又可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并感受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旅游景观设计实践

(一)项目概况

太峪镇·丝路豳州驿项目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的彬县境内,南距咸阳120 km,北距甘肃平凉160 km,地处陕西宝鸡、铜川、咸阳、甘肃平凉4个城市的中心。彬县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素有“丝路明珠”之称,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美的风光。随着大佛寺景区申遗成功,彬县将成为西部重要的休闲旅游节点。此外,彬县作为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和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其影响力将随着西咸都市圈的重要地位而逐渐扩大。《彬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彬县未来将以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为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设计方向与定位

太峪镇·丝路豳州驿项目的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范围包括景观场景化、商业街场景化(沉浸式生活场景、雕塑、家具、景观小品)、建筑立面与顶面场景化(商店招牌、侧招侧旗、游戏互动体验)、商铺店面场景化(店面营造、橱窗陈列、商铺陈列)。

基于沉浸式体验理论和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方法,将丝路西域文化和彬县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同时对太峪镇·丝路豳州驿景区的风景资源特征进行系统化分析,通过设计可以使太峪镇·丝路豳州驿景区具有较为完善的场景化旅游景观,游客可以在此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的方式享受游乐氛围,体会千年丝路的魅力。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彬县旅游门户形象,为游客提供场景化景观、文化氛围、互动体验三位一体的旅游环境,使丝路文化得到发扬与传承,并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沉浸式体验旅游活动设置

景观设计风格明确后,要在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的营造中适当融入地域风俗文化、丝路西域文化及中国西北的关东风情并形成文化主题故事线,将其与沉浸式体验路径设计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太峪镇·丝路豳州驿景区中。在游客进行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场景化旅游景观、游客及故事线这3个要素,从3个不同的维度将静止的空间变为流动,时间的瞬间变为过程。加之带有地域文化特色建筑的衬托,形成以“文化传承-游客互动-穿越体验”为主线的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为游客打造“梦回千年的丝绸之旅”。

(四)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

游客进入太峪镇·丝路豳州驿景区,秀丽的山水、喧嚣的丝路文化风情,商业街、道路两旁地域文化与西域风格融合的建筑和景观,都使游客对这场“梦回千年的丝绸之旅”充满期待,一幅仿佛置身于丝绸之路场景的画卷即将缓缓打开。

1.入口景观场景化

利用对称的造景手法,从视觉上加强景区入口场景的纵深感和仪式感,并运用具有丝路西域文化特色的纹样装饰入口场景。传统丝路西域文化中的装饰注重图案本身的形式感,常见的形式有植物图案、几何图案或是书法纹样,这些图案或是纹样以复制和延展的方式被运用到入口场景的地面铺装,具体如图1所示(图1是作者自绘,图2、图3、图4同)。

图1 入口景观场景化

2.商业街景观场景化

在景区商业街内,通过雕塑、家具、景观小品及沉浸式生活场景的氛围营造,游客可以从视觉方面或美学角度感受地域文化与丝路西域文化。此场景道路运用石子铺装,在地面铺装的边缘地带,使用具有丝路西域风格的马赛克和彩陶贴片嵌入台阶或是建筑踢脚与部分立面,以此达到装饰效果,还可以烘托整个园区的文化氛围。

此外,将丝路西域文化与我国西北的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并基于其文化内涵在景区中心广场的3个游客聚集点设置形状各异的舞台,便于景区举行大型活动,游客则可以通过广场舞台欣赏表演并参与互动,从舞蹈与音乐所带来的视听体验感受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感受丝绸之路文化的魅力,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商业街景观场景化

3.建筑立面与顶面场景化

为了提升游客与景区景观的互动体验,景区内建筑的露台要全部对游客开放,并要对建筑立面与屋顶空间进行二次改造。首先,加高露台边缘围墙以保证游客的安全。其次,在屋顶场景设计中,通过设置游戏与各种关卡的形式重现丝绸之路的部分场景,让游客深度体验丝路历史文化。再次,在建筑立面增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商店招牌、侧招侧旗,与屋顶景观有机融合,通过设计手段引导屋顶与地面游客产生联动,从而增加互动体验的趣味性,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建筑立面与顶面场景化

4.商铺店面场景化

时过境迁,千年的丝绸古道早已被黄沙所淹没,因此可以通过运用丝路西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装饰元素:铺砌釉面砖、阿拉伯挂毯与壁画、横饰带、西域传统纹样等最大程度展现昔日丝绸古道的繁华景象,以此营造景区内商铺店面场景化的氛围,游客可走过商业街内琳琅满目的商店,或参观工艺品的现场制作,或动手参与阿拉伯地毯的编织,或品尝特色美食、或鉴别异域香料,通过五感进行沉浸式丝路文化的游览体验,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商铺店面场景化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于丝路西域文化和太峪镇历史文化的研究,结合沉浸式体验与景观设计学相关理论,对太峪镇·丝路豳州驿景区进行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实践,将沉浸式体验应用于场景化旅游景观中,使游客拥有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希望为场景化旅游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丝路景观设计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丝路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