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任务群:理解与落实
2022-07-21胡海舟
胡海舟
无论是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新异之感主要来自“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在课程标准中出现了30多次。
何为语文学习任务群?它源自何处?具有哪些特点?新课标为什么用它来呈现课程内容、架构课程体系?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让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这些问题,关乎的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落实。
一、概念界定:何为语文学习任务群
尽管“语文学习任务群”出现了30多次,但新课标只概括地说它 “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并没有对这一高频出现的关键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
新课标将“学习任务群”置于“课程内容”之下,据此,我们可以将“学习任务群”理解为“课程内容”。正如《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陆志平先生说过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以学习任务群构成的“内容标准”。
从“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和“课程实施”的相关提示与定位审视,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又是一种“课程结构”,其设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目标与内容、情境与活动、过程与评价、资源与技术支持等相关要素而成。
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指出,学习任务群“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同一篇文章中,他又说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给语文学习任务群下这样的定义: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凭借,是承载语文课程内容、架构课程体系、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的若干相互关联的语文学习任务的集合体。
二、源头探寻: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前世今生
语文学习任务群虽是一个新术语,其实,它并非“天外来客”,理论、实践两个层面,都有学脉可续、有踪迹可循。
从教学领域溯源,语文学习任务群继承的学脉基因是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单位,教师设计生动多样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对话、交流,在任务的完成中逐渐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
从学习角度寻脉,语文学习任务群与20世纪80年代欧美学校普遍使用的学习方式“项目学习”一脉相承。所谓项目学习,指的是围绕学科核心问题和原理设计研究课题,学生依据爱好、能力,参与课题研究,通过优质学习资源的支撑和相互间的协同合作,进行有效的探究,以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最终习得学科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实践层面,领潮流之先的一些优秀教师,早就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探索。
案例一: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课《认识果园》
1.宣读开展“认识苹果”活动的通知,组织学生座谈注意事项,写保证书,并向家长转述活动通知。
2.到果园参观,请农艺师在苹果树下从色泽、大小、形状等方面一一介绍红星、金帅等5种常见苹果。学生品尝、辨认。活动结束后每人买回一袋苹果,回家向家里人介绍5种苹果的特点。
3.筹办“苹果展览会”。全班分为5组,每组为一种苹果写一份“说明”。
4.写海报,张贴于校园内,并通过学校广播台播报展览消息。
5.举办展览会,轮流为参观师生讲解。
6.为报社写通讯稿,并为报纸拟发的一张照片写文字说明。
本课例虽诞生于1989年,却是典型的基于真实生活需要和复杂情境的任务学习,六大任务构成环环相扣、步步关联的学习任务群。其间,巧妙融入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因为基于生活,出于需要,交际、表达都有明确的对象,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说得得体,写得恰当。
案例二:李吉林老师的“我是长翅膀的小博士”主题性大单元活动
“神舟六号”升天,学生非常关心,李吉林老师和同事们敏感地发现这一设计学习任务的大好时机,把这一年全校师生参与的童话节办成以科学童话为凝聚点的“我是长翅膀的小博士”主题性大单元活动。1~6年级的语文老师设计了科学童话单元学习,除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童话,还补充了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经典童话,如《圆圆和方方》《灰尘的旅行》等等;在扩大阅读量、知识面,深入理解了科学童话特点的基础上,被激发起科学兴趣和写作热情的学生,自主创作科学童话;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为这些童话画插图、设计封面,制作童话小书、童话绘本;数学老师则启发学生将一些数学知识用童话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故事中学数学、用数学;在科学老师带领下,学生制作科幻模型,进行展示。
核心素养着眼的是人的发展,其根本特征是跨学科领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渗透、融合。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学习,除了应该注意语文学科内部听说读写及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个方面的整合融通,还必须有更宏观的视野,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融通。李吉林老师以活动为抓手建构的主题性情境,注重的正是这点。“我是长翅膀的小博士”主题性大单元活动,其实就是典型的跨学科任务群学习。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李吉林老师与各学科老师通力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展示成果,提升综合能力。
因此,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所言,学习任务群虽是一个新的提法,但却是在过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是脱离实际的“花招”。了解其前世今生,我们会发现,学习任务群积极吸纳了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总结借鉴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宝贵经验,主动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接轨,有理论渊源,有实践根基,有延伸通道。
三、个性揭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取向、特点
新课标之所以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之所以用学习任务群而不用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来架构课程体系、呈现教学内容,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对21世纪时代诉求的主动适应,体现了注重核心素养的课程取向,体现了对2001年版、2011年版课标强调的三维目标的发展与超越。在语文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的融合和各种语文要素的整合遇到困难。学习任务群改变了以往以“双基”为纲或以文本为纲的课程设计思路,以学科核心素養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目的就是为了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资源,突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核心素养取向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1.情境性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要求我们摒弃知识取向、教师讲授、机械操练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连接生活与教材、促进深度学习的语文场景,让课程学习情境化,引导学生在个人体验情境中感悟、在学科认知情境中建构、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让课程评价情境化,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项目活动为内容,进行课程评价,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入开展。
2.实践性
学习任务群创造性地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语文实践活动作为抓手,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熔于一炉,将自主性的语文学习置于中心位置,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开辟了通道。认真研究,六大任务群,每一个指向的都是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为例。它有三大具体实践:一是在语言交往情境中学习实用性的连续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学习口头和书面形式的交流与沟通,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二是运用记叙、说明等多种方式客观记录、交流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三是逐步形成适应日常生活、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基本语言能力。很明显,这一实践性很强的学习任务群,注重培养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明交际的习惯。
3.综合性
碎片化的知识学习、散沙乱珠式的语文活动,显然无法提高学生适应21世纪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为此,新课标通过设置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习任务群,整合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通多个文本、多样情境、多种资源,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科内学科外,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融合、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基于语文、超越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任务的完成中,抵达语文学习的核心地带。
四、结构梳理: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
小学阶段共设置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六大任务群贯串一、二、三学段,螺旋发展,其纵向结构彰显的是阶段性与整体性的衔接、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横向之间,粗看六大任务,有的着眼于学习内容,有的着重学习形式,有的着重语文学习活动,群与群的划分不在一个逻辑层面,有重叠纠缠处。但细细考量,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横向结构是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语文实践活动相呼应的,从学习内容、教材包含的语篇类型、运用领域等多个维度交叉架构,彼此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渗透,共同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是复杂性思维和混沌结构的表现。正如D. 霍夫施塔特所言,“在表现的有序背后埋藏着一种奇异的混沌;而在混沌的深处又埋藏着一种更奇异的秩序”。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主要与“识字与写字”“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对应,属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学习任务群,基本覆盖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 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实践活动关联,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上述四个任务群尤其是实用、文学、思辨性阅读与交流,包括后面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都可能涉及整本书阅读,之所以还要不避重复,专列“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看重的是它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理解作品能力,扩大视野,全面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等方面的作用。为打破学科壁垒,体现核心素养时代的育人要求和教学本质,真正从学科本位走向素养本位,实现学科逻辑向实践逻辑、教语文向用语文的转型升级,新课标特别安排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它与其他五个任务群之间是内容与结果、运用与呈现的关系,与四大语文实践活动都有联系。鉴于“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的特殊作用和内容整合的难度,新课标将它们设置为拓展型任务群。
五、现实选择: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落地生根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词是“任务”,让语文学习任务群落地生根,实现其教学价值的关键正在于将抽象、琐碎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具有真实意义和目标的系列学习任务。为此,教学导向必须由知识学习、分解训练转为“用”以致学、面向生活,教学设计必须由问题设计、练习设计转为情境创设、任务设置,教学过程必须由串讲串问、机械训练转为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和听说读写联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融合的言语实践、问题解决。一句话,注重“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凸显“任务”,强调任务驱动;形成“群聚”,强调综合性,在语文学科内部的整合和语文与其他学科、大千世界的整合中学用语文。现有教材背景下,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落实有三种形态可供选择。
1.单篇课文呈现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并不排斥单篇课文。如果注重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资源,注重学为主体,单篇课文同样可以将指向核心素养的任务群学习落到实处。例如,《赵州桥》一课就可以设计情境化的学习任务群。任务一:初读课文,提取信息,为赵州桥编制“国宝档案”。任务二:研读教材,借助拓展资源,将赵州桥与其他石拱桥比较,完成表格,明白赵州桥蕴藏的科学原理和实用功能;借助文具和纸张,动手“实验”,验证桥的坚固。任务三:担任导游,向游客介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及原因,即设计的巧妙。任务四:周末抽时间去周边看一看、数一数、拍一拍、记一记,了解本地桥的数量、形状、种类、功能,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同学介绍观察、研究所得。
2.大单元设计
这里论及的单元不是教材内容单元,而是崔允漷先生说的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情境、内容、资源等的教学单位。特级教师马建明就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将阅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语文园地”相关内容,整合为以“美好的学校生活”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
3.跨学科整合
在跨学科整合中设置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核心素养时代语文学习的重要路径。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朱爱华老师,就成功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她融通教材,以语文学科为基点,将一年级语文、音乐、美术、劳动等学科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起来,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群,让学生诵读儿歌《升国旗》、听国旗来历、讲国旗故事、唱《国旗国旗真美丽》、画国旗、做国旗。由于打通了学科界限,艺术处理了跨界与守界的关系,任务群学习产生了1+1>2的整体联动效应。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