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路沉降段的成因及施工关键技术

2022-07-20杨青山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14期
关键词:搭板桥头填料

杨青山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0 引言

受外界环境、施工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作用,新旧路基搭接部位、桥梁台背部位多发生差异沉降病害,影响道路行车安全性能、道路服役性能[1]。为消除公路沉降段不均匀沉降问题,该文结合多年道路工程施工经验,研究了公路沉降段的成因及施工关键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路基路面沉降段的成因

1.1 路基填料差或压实不密实

路基填料性能是影响路基稳定性、路基压实性能的关键因素[2]。现阶段,为节约道路建设成本,路基填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但多数道路工程沿线黏性土分布区域广泛,土质工程性质较差,黏土路基在周期性冻融、长期车辆及自动荷载作用下蠕变,使道路路基产生差异沉降。

部分路段路基填料工程性质较为优良,但施工标准、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控制不严,致使路基填筑压实未按设计要求分层填筑碾压、填筑层厚过大、压实遍数不足等,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

1.2 桥头沉降段结构设计不合理

路基与桥台接触部位是沉降病害多发地段,桥台搭板、引道结构设计不合理是桥头沉降段沉降病害的主要致病成因[3]。

桥头与路基结合部,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搭板法、加大配筋法平衡连接部刚度差异,消除桥头沉降段工后不均匀沉降发生的隐患。若桥头沉降段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阶段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桥头与路基搭接部位差异沉降,车辆快速通过时会产生跳车等问题,影响行车安全。

1.3 桥头引道地基处治达不到要求

桥头引道路段,多采用搭板法、加筋土法等方法处理地基,抵消道路结构与桥梁结构刚度差,提升路桥引道部位整体性。其中搭板法是桥头引道地基处理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具有工期短、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势,可有效阻止桥头引道段沉降段发生,但受长期车载、重载交通作用,搭板结构常出现断裂问题,易引起行车安全隐患。

2 路基路面沉降危害

2.1 缩减路基路面使用年限

路基填方材料在长期行车荷载、自重荷载及环境因素作用下,会发生蠕变现象。普通道路路基填方材料工程性质、压实质量较为优良的情况下,基本不会产生大幅不均匀沉降;路基与桥头接触部位,由于道路结构与桥梁结构刚度、材料性能差异较大,路基材料蠕变作用下,道路、桥梁累积沉降差异不断扩大,使得路桥连接面出现差异沉降[4]。

随道路、桥梁连接部位沉降差异累积扩大,通行车辆驶过路桥接触部位,会频繁发生跳车现象,路面在长期车辆冲击下,导致道路、桥梁连接部位累积沉降会加剧扩大,引发开裂、坑槽等严重道路病害,缩短道路服役年限。

2.2 增大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沉降段道路凹凸不平,车辆通行过程中会发生颠簸、跳车等问题,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研究表明,道路、桥梁接触面沉降差异超过15 mm 时,高速通过车辆会发生剧烈的摇晃、振动现象;若沉降差异超过30 mm,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会增加约60%。

3 路基路面沉降段施工关键技术

3.1 地基处理施工

为从源头上解决路基路面沉降段问题,施工前须根据施工地质条件、路基填料性质,科学选择路基土体改良、压实工艺,提升路基稳定性、承载能力;路基与桥台接触部位等节点部位,可采取多种措施消除道路结构与桥梁结构刚度差,及时修补断裂搭板,延缓路基填料蠕变对桥头段路基、桥头沉降差异扩张速度。

(1)软土路基施工、服役阶段,受自身荷载、车载作用,易出现侧向挤动现象,危害桥台、桥面结构性能。台背范围内,宜优先选用密度较低、工程性质优良的回填材料,减少路基沉降。

(2)挖除基底软土,换填工程性质优良的碎石土等土体,提升路基稳定性、承载力;软弱土层厚度超过3 m时,可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工艺进行路基改良加固,碎石桩按三角形布置,桩径设置在0.5 m 以上,间距控制在0.9 m,桩长根据土层深度、路基承载力设计要求确定,处理至坡脚外1 m 范围,示意图见图1。

图1 厚度大于3 m 的软弱土层路段碎石桩处理示意

(3)结构物台背地基采用CFG 桩加固,工艺示意图见图2。CFG 桩挤压桩周土体,与褥垫层形成复合地基;台背过渡段地基,可采用渐变桩加固,缓冲桥台、路堤沉降差异。

图2 CFG 桩处治台背地基示意

3.2 设置搭板

当前桥梁与路基过渡段施工,常采用桥头搭板结构的方式进行过渡,解决差异沉降问题[5]。由于道路结构与桥梁结构刚度差异较大,一旦道路结构部位搭板结构基底不实,在长期车载作用下,极易出现搭板基底空洞,造成搭板断裂。

(1)搭板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对桥头、道路接触部位沉降变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防止搭板基底沉降、板底空洞等造成搭板断裂,须根据道路路基填料性能、压实度要求等设计搭板结构,确保道路结构沉降至不超过设计允许范围。

(2)搭板尺寸作为搭板结构核心参数,对搭板结构沉降控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6]。台背回填工区压实作业难度较大,压实度不易达标,搭板长度过小时,搭板末端持力部位位于欠压区域,极易沉降引起纵坡变化,必须根据台背回填区域划分设计搭板长度,见图3。

(3)施工阶段,压实工区施工节点较早,路堤固结沉降基本稳定,为防止路基沉降造成搭板纵坡过大,搭板长度必须覆盖欠压实区域。搭板理论长度计算如下:

式中,L——搭板长度(m);H——台背高度(m);b——回填区基底长度(m);i——欠压实区与压实区界面坡度,一般为1 ∶1。

3.3 台背范围填筑施工

路堤沉降根据发生时间不同,可分为瞬时沉降、固结沉降、蠕变沉降3 类。台背填料工程性能、质量对路堤工后沉降影响较大,轻质填料自重较低,可增加土体压缩模量,减小填料自重作用产生的压缩变形。

路堤填筑施工阶段,可优先选择质地较轻、工程性质优良的填筑材料;填料设计选型阶段,选型原则如下:1)材料刚度介于桥梁桥台、道路路基刚度之间;2)材料结构致密、变形模量较低;3)透水性良好。

3.4 设置排水设施

环境水害侵蚀是路基沉降的主要诱发因素,若排水设施设置不当,会使道路积水,导致路基结构强度降低,引发路基沉降、坍塌、路面开裂等病害,严重影响道路服役性能[7]。

路基设计、施工阶段,必须根据线路沿线气候环境、排水设计要求等,设计、施作排水管道,确保道路排水通畅性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防止积水侵蚀路基。

3.5 路基路面沉降监测

路基施工阶段,通过监测路面沉降数据,可准确评价道路施工质量及安全性能;若沉降率超过监测允许范围,也可及时分析沉降超限产生成因,采取合适的治理方法处理。

(1)路基沉降对道路服役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路基沉降观测仍以人工测量为主,测量精度、数据处理、数据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弊端[8];路基沉降智能监测系统可实现路基沉降数据的观测、计算、存储、查询一体化管理,且具有沉降过程可视化功能;系统由系统硬件及功能软件部分构成,可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测施工场地沉降情况,结构框图见图4;监测流程依次为:微压差dPi→液柱高差Hi→H0→沉降值Δ0,监测原理见图5。

图4 路基沉降智能监测系统结构框图

图5 路基沉降测量系统沉降测量原理图

(2)软土路基施工主要观测路基中心沉降率、侧向位移速率两个项目,要求中心沉降速率、侧向位移速率均不超过规范、设计允许值[9]。

(3)施工阶段,可运用沉降观测数据指导路基施工,确保工后沉降量不超过规范限值;某软土路堤中心3 个测点沉降数据见图6。由图6 可知,1 号、3 号观测点中心沉降数值均符合规范要求;2 号观测点前2 个月沉降均超过6 mm,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

图6 某公路路堤中心3 个测点沉降监测值

4 结论

路基路面沉降段差异沉降处治是路桥工程施工重难点,沉降段地基处理施工前,必须分析路基填料性能,制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增强路基承载力,减少道路、桥梁接触位置沉降差异;搭板设计阶段,根据台背回填区域划分,合理设计搭板长度,确保搭板末端安置于压实区,并设置枕梁分散搭板末端应力,防止搭板断裂;路基施工阶段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作排水设计,保障路面排水通畅性,防止降雨积水侵蚀路基。总体而言,路基施工各阶段,都必须按照相关工序施工规范要求开展作业活动,从源头上减少工后差异沉降问题,保证道路服役性能。

猜你喜欢

搭板桥头填料
桥头搭板结构设计研究
桥头搭板综述
整体式桥梁搭板连接及裂缝简化计算公式
桥头跳车研究
桥头跳车现象防治措施
论桥头搭板长度、厚度、配筋设计
无机填料填充PE—LD/EVA合金的导热及阻燃性能
改良膨胀土在合蚌高铁路基填料中的应用
桥头牧歌
固相萃取填料对有机磷农残萃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