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补贴的创新产出效应研究
——来自农业类上市企业的证据

2022-07-20罗君丽鲍梦晓

管理工程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补贴效应变量

罗君丽,鲍梦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1 引 言

市场竞争下,企业创新活动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和较强的溢出效应(Tassey G.,2004)[1],往往会造成企业“搭便车”等现象,削弱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因此,政府部门通过实施补贴等多项政策,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进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然而,由于政府难以获取企业创新活动的全部信息,可能造成政策工具的介入与干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扭曲。余明桂、回雅甫和潘红波(2010)[2]指出,在政府补贴的政策下,企业可能通过“寻租”等方式,造成补贴低效,产生资源错配。因此,公共政策和企业创新研究领域一直不乏促进论和抑制论之争(康志勇,2018)[3]。政府补贴能否有效发挥创新激励效应,仍需实践证据的检验。

现有文献显示,目前就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非常稀少(张翅,2020)[4],有待丰富和深化。李晓阳、龙贝和李晓雪等(2021)[5]指出,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在农业企业中存在补贴资金使用不规范、补贴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而农业企业开展的寻租、骗补等迎合行为是导致政府补贴产生政策扭曲的直接原因。李亿峰、郑雅静和郑传芳(2021)[6]研究同样发现,创新补贴下的农产品加工上市企业,的确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策略性创新倾向。 张翅(2020)[4]在研究中指出,政府补贴无法提高农业类上市企业未来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

上述学者的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诱导了农业企业的寻租、骗补等迎合行为。然而,目前学者大多通过理论分析来解释政府补贴对农业类上市企业的激励扭曲效应,鲜有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论证。鉴于此,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视角,选取沪深A股2012-2020年农业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政府补贴投入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的政策效应,以期为优化政府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解决农业企业补贴效果低效或无效等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2.1 政府补贴的创新产出效应

目前就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证据较为匮乏。张翅(2020)[4]以2007-2016年农业类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容易诱导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导致政府“被俘虏”,因此挤出企业下一轮的研发投入,也无法提高企业未来的创新产出。蒋樟生(2021)[7]基于2009-2019年农业类上市企业数据,指出政府补贴会挤出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替代效应。李亿峰、郑雅静和郑传芳(2021)[6]则研究了研发类补贴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实证显示,创新补贴下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存在策略性创新倾向。

结合上述研究内容,本文认为政府补贴在农业企业中可能的确存在着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以往学者普遍使用理论解释补贴的激励扭曲效应,鲜有学者通过实践数据验证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现象的存在。因此,本文参考程虹和钟光耀(2018)[8]的研究,通过构建“迎合”变量,描述企业开展寻租等迎合行为,分析政府补贴产生激励扭曲效应的内在作用机制。

有关企业“迎合”行为的研究中,赵璨、王竹泉和杨德明等(2015)[9]将企业通过寻租、骗补等方式获得政策支持的行为界定为企业对政府政策的迎合。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10]指出,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只能激励企业开展策略性创新行为迎合政府政策,并无产生实质性创新,造成企业在创新资源、发展精力上的浪费,从而不利于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因此,本文认为,当企业的非实质性创新产出占比较高时,即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之和在专利总量中的比例较多时,更容易诱导其开展寻租等迎合活动。即本文将样本中非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高于样本中位数的企业定义为可能产生迎合活动的企业,其“迎合”变量定义为1,反之则为0。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农业企业开展寻租等迎合行为是政府补贴发生激励扭曲效应的潜在原因。因此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1:政府补贴可能诱导农业企业的寻租等迎合行为,进而产生激励扭曲效应。

2.2 补贴分类差异下的创新产出效应

农业企业所获得的政府补贴明细中,一部分为研发补贴,与企业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用于开展科研项目;另一部分为非研发补贴,与企业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在假设1下,本文认为,相比较于研发类补贴,农业企业更可能通过寻租等迎合行为获得非研发类补贴。上述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与研发类补贴相比,非研发类补贴的申请条件较为宽松;另一方面可能是目前政府对农业企业非研发类补贴的份额较为丰厚,进而诱导了寻租等迎合活动的开展。由于企业寻租等活动的存在,研发补贴的正向激励效应可能发生遮掩效应,进而造成研发补贴并未发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2-1:农业企业通过寻租等迎合活动获取非研发类补贴,进而可能造成企业研发资源、发展精力的浪费,最终阻碍企业的创新活动。

H2-2:在上述假设基础上,本文认为研发补贴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存在遮掩效应,即研发类补贴并未显著激励农业企业增加创新产出。

2.3 补贴强度差异下的创新产出效应

在假设1的基础上,本文就不同政府补贴强度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展开分析。本文认为,当政府补贴强度较低时,企业的寻租活动不足以产生显著的激励扭曲现象,而当政府补贴强度过高时,容易造成企业产生较强的依赖性,诱导企业开展寻租活动,获取补贴份额,进而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白旭云、王砚羽和苏欣(2019)[11]的研究指出,政府补贴作为一种事前激励,会诱导企业开展寻租活动,形成资金依赖,最终对企业创新效率、创新质量产生消极作用。而在补贴发放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企业可能并未将其用于开展实质性的创新活动,而是将补贴挪作他用,弥补以往经营亏损或是进行策略性创新活动迎合新一轮的补贴利润等。因此,只有当政府补贴强度处在一定的适度区间时,政府补贴才能够发挥出正向的引导作用,激励企业通过开展创新活动申请补贴份额。

因此,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3-1:过高的补贴强度会诱导农业企业开展寻租等活动,扭曲政府补贴的创新激励效应。

H3-2:适度的补贴强度能够引导农业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

2.4 产权性质差异下的创新产出效应

我国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导致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胡亚茹,陈丹丹,刘震,2018)[12]。国有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存在天然的政治纽带,因此管理者可能凭借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寻得更多份额的补贴资源。就非国有企业而言,其创新资源禀赋、经营状况较为一般,在假设1下,更为可能通过其他的方式骗取补贴份额,从而产生激励扭曲效应。

本文认为,在假设1下,虽然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可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寻得政府补贴份额,然而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自身的创新资源优势可能会遮掩补贴带来的激励扭曲效应,而非国有企业的激励扭曲效应可能会显著存在。因此,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4-1:国有企业可能凭借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获得政府补贴份额,然而这一活动对自身创新产出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被遮掩。

H4-2:对于非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可能通过寻租等迎合活动获取政府补贴份额,而经营状况较差的可能采取其他行为骗取政府补贴份额,最终扭曲政府补贴的激励作用。

2.5 治理环境差异下的创新产出效应

童馨乐、杨璨和WangJinmin(2022)[13]学者的研究表明,外部治理环境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农业企业开展的寻租等迎合活动,是政府补贴产生创新激励扭曲效应的潜在因素。因此,当政府部门干预市场程度较大时,更容易诱导企业产生寻租等行为,而当政府部门干预市场的程度较小,即企业所处的外部治理环境良好时,企业不便于开展寻租。因此,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5-1:当农业企业所处的外部治理环境较好时,企业不便于开展寻租活动,因此补贴的激励扭曲效应不会显著存在。

H5-2:当农业企业所处的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容易诱导企业开展寻租活动,进而造成政府补贴存在显著的激励扭曲效应。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按照中国证监会公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初步选取发行在沪深A股的农业类上市企业,并做如下处理:剔除ST、ST*企业;剔除主要变量缺失的样本;剔除仅存在一年观测值企业。最终,本文得到111家农业类上市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共计720个观测值,研究期限为2012-2020年。

为减轻异常极端值影响,对主要连续性变量在1%和99%水平上进行Winsorize处理。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企业特征信息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专利数据通过查询国家知识产权统计局手工整理。数据处理软件为Stata16.0及Excel。下文所有回归的分析,均对公司代码进行了聚类分析(Cluster),并采用Robust调整标准误差。

3.2 变量定义

3.2.1 企业创新产出

多数学者采用专利申请量(邹洋,叶金珍,李博文,2019)[14]或授权量(郭玥,2018)[15]衡量企业创新产出。由于专利审批周期较长,选用授权量会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如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一般需要两年的时长。相比而言,专利申请量的数据便更为稳定、可靠和及时(齐绍洲,林屾,崔静波,2018)[16]。考虑到实用新型类和外观设计类专利的创新性较低,为更好体现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出上的成果,本文选取“发明专利申请量”衡量企业当年的创新产出水平。

为了准确全面地对滑坡位移特征进行研究,本次选取滑坡监测初始的约2.5个水文年作为代表性时间段(见图3)。分析该滑坡位移与库水及降雨间的相关性发现,该滑坡的位移明显增加现象并非发生在强降雨时期,而是库水位强烈波动时期。由此可知,该滑坡的主控外因是库水位波动,即在后续数值模拟研究中,忽略降雨对滑坡变形的影响是合理的。

3.2.2 政府补贴强度

参考孔东民、刘莎莎和王亚男(2013)[17],用企业年度报告中政府补助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衡量政府补贴强度。为进一步剔除非研发类补贴噪音对补贴创新政策效应的影响,参考夏清华和何丹(2020)[18]、郭玥(2018)[15],使用关键词筛选,定义研发补贴。本文研发类补贴涉及企业科技立项、新产品、技术改造和知识产权奖励等与研发活动相关,非研发类补贴涉及财政奖励、水电补贴、社会保险、失业、污染治理、拆迁补偿以及疫情专项等与经营活动相关。

3.2.3 企业迎合行为

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可能会诱导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本文参考程虹和钟光耀(2018)[8],设定“迎合”虚拟变量,代表企业是否产生寻租等迎合活动。其中,本文以企业专利数中非发明专利占比代表其迎合程度,比值在中位数以上界定为迎合,赋值为1,反之则为0。

3.2.4 其他变量

与政府补贴强度相对应,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参考夏清华和何丹(2020)[18],选取企业规模(Size)、产权性质(State)、股权集中度(Share)、企业成立年限(Age)以及年度(Year)、个体(Code)虚拟变量为控制变量,如表1所示。

3.3 模型构建

考虑到时间变化、外部宏观环境的冲击对研究的影响,本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检验方法,研究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的创新政策效应。验证模型如下:第一个模型用于在其他条件不变下,直接就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进行回归。第二个模型则用于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迎合行为的影响。第三个模型则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企业迎合行为变量,进一步研究政府补贴的创新政策效应。其中,CONVAR是由控制变量组成的向量。αi为个体固定效应,λt为时点固定效应,i为农业企业,t为观察年。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720个观测值中,揭露企业补贴明细的为546个,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企业创新产出的样本均值为2.134,中位数为2.079,标准差为1.005,说明农业企业的创新产出分布基本对称,但创新产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政府补贴强度的均值为1.041,中位数为0.620,说明农业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存在偏右分布的现象,一部分企业获得的补贴强度较小,而有一部分企业获得的补贴强度较大;标准差为1.221,表明不同企业之间获得的政府补贴存在明显差异。企业迎合行为的样本均值为0.453,说明样本中有45.3%的企业存在迎合政府补贴的行为。产权性质的样本均值为0.397,说明样本中有39.7%的农业企业为国有企业。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4.2 相关性分析

表3为主要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政府补贴与农业企业创新产出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初步表明,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激励扭曲。企业迎合行为与企业创新产出为负相关,但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说明单从两个变量的关系,无法识别出企业迎合行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创新产出在1%的水平上高度正相关,这与直觉相符,即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激励企业创新产出水平的提高。各变量之间普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小于0.5,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3 主要变量间Pearson相关系数

4.3 政府补贴的创新政策效应

首先,就政府补贴强度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

表 4 政府补贴、迎合行为与农业企业创新产出

模型(1)初步表明,政府补贴强度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增加存在“挤出”效应。为进一步分析其内在作用机制,找寻政府补贴发生创新激励扭曲效应的潜在原因,本文将构建的“迎合”虚拟变量放入回归方程。模型(2)显示,政府补贴能够促进农业企业的迎合行为,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将“迎合”变量加入模型(1)得出模型(3),实证显示,企业迎合行为对其创新产出活动存在抑制作用,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上述三个回归模型验证了H1,揭露了农业企业可能存在的寻租等活动迎合补贴政策。综上所述,政府补贴诱导了农业企业的迎合行为,进而对农业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扭曲效应。

4.4 补贴分类差异下的创新产出效应

本文按照补贴是否直接用于创新活动,将其分为研发补贴、非研发补贴进行回归分析,如表5所示。模型(1a)显示,两类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系数均为负,但仅非研发补贴的统计水平显著。这可能表明,农业企业主要通过寻租等迎合活动获取非研发类补贴。模型(2a)显示,两类补贴对企业迎合行为的系数均为正,同样仅有非研发补贴在统计水平显著,与模型(1a)保持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农业企业主要通过寻租等迎合活动获取非研发类补贴。模型(3a)表明,企业迎合行为与企业创新产出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非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产出在10%的水平是显著负相关,验证了企业迎合行为是补贴产生激励扭曲效应的潜在因素。

表5 研发补贴、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

4.5 补贴强度差异下的创新产出效应

按照政府补贴强度将样本分为低、较低、较高和高四等分组,就不同强度的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如表6所示。模型(1c)、模型(2c)显示,当政府补贴强度较小时,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系数为负,但并不显著,这与企业可能开展的寻租等行动相关。模型(3c)回归结果表明,当政府补贴较高时,即存在一个适度区间,有利于补贴正向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模型(4c)回归结果显示,当政府补贴强度为高时,其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扭曲效应。这表明过度的补贴易使得农业企业对政府扶持政策产生依赖,诱导寻租等迎合活动,进而造成补贴产生激励扭曲效应。

表6 基于政府补贴强度的异质性分析

4.6 产权异质差异下的创新产出效应

基于分样本估计结果,模型(1b)、模型(2b)显示,国有企业获取的政府补贴对其创新产出的影响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而非国有企业的影响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初步表明,非国有企业可能存在寻租等迎合行为。模型(3b)、模型(4b)显示,国有企业获取的政府补贴与其迎合行为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非国有企业的影响系数为正但不显著。模型(5b)、模型(6b)表明,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政府补贴均对其创新产出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如表7所示。

表7 产权异质性检验

通过对比模型(1b)~模型(6b)可知,国有企业能够凭借其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寻得补贴份额,但这一过程所产生的激励扭曲效应被遮掩,这可能与企业自身的创新资源禀赋有关。而对于非国有企业,有寻租能力的企业能够通过迎合活动获取补贴,如模型(7b)所示,这部分企业所获得的补贴发生了激励扭曲效应,而其他非国有企业更有可能在获取补贴后将其挪作他用,进而产生显著的激励扭曲效应。

4.7 治理环境差异下的创新产出效应

本文根据《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9)》,设置政府干预程度变量,将样本高于变量中位数的一组定义为干预程度较高组,而将样本低于中位数的一组定义为干预程度较低组,如表8所示。对比模型(1c)、模型(2c)可知,“迎合”变量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组中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且在1%的统计水平,这一分析结果与直觉相符,即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环境,更容易诱导农业企业向政府部门开展单向或双向寻租活动,从而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动。

表8 基于外部治理环境的影响机制检验

4.8 稳健性检验

本文从不同的政府补贴分类、政府补贴强度、企业产权性质以及企业外部治理环境研究了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均表明,政府补贴诱导了农业企业的迎合行为,进而对农业企业产生了显著的创新激励扭曲效应。为进一步检验上述研究结论,本文通过更换被解释变量、缩小研究样本,展开稳健性检验。

4.8.1 用企业创新效率替代企业创新产出

本文参考林玲、周永和余娟娟(2022)[19]的研究,引入农业企业创新产出与研发投入自然对数的比值衡量农业企业的创新效率,进一步说明政府补贴的发放在农业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存在创新效率损失。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的创新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存在创新效率上的损失,且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且农业企业开展寻租、骗补等迎合行为是政府补贴产生创新效率损失的潜在因素。上述分析结果与前文保持一致,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4.8.2 使用揭露企业补贴明细的样本进行回归

通过缩小研究样本,利用720个总样本中揭露政府补贴明细的546个研究样本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产生了激励扭曲效应,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政府补贴能够诱导农业企业的迎合行为,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将迎合行为加入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回归方程中,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农业企业的迎合行为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上述分析结果与前文保持一致,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沪深A股农业类上市企业2012-2020年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政策效应。实证显示,政府补贴存在显著激励扭曲效应。其中,企业开展寻租等迎合行为是政府补贴产生负面影响的潜在因素。具体而言:第一,企业主要通过寻租等方式获取非研发补贴;第二,适度的补贴能够正向引导企业创新;第三,国有企业能够凭借与政府部门的天然纽带寻得补贴份额;第四,外部治理环境较好时,寻租等现象会减少。

本文认为,纠正政府补贴对农业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扭曲效应,关键在于治理企业的寻租等迎合活动。首先,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补贴管理部门,就补贴的申请、立项、使用及评价进行系统性管理,推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媒体的监督。

其次,适当调整补贴方式,采用“事后”的奖励形式激励企业的创新活动。

最后,政府部门应将更多的工作精力投入揣摩企业申请补贴的真实意图、提高自身对企业创新项目的技术审查能力,真正将政府补贴资源落实到有创新发展需求的企业,有效发挥出政府补贴在企业科技创新配置上的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补贴效应变量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抓住不变量解题
懒马效应
也谈分离变量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