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浅谈紫砂壶《石瓢》的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2022-07-20王祥
王 祥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被誉为“茶器之王”,是泡茶的利器,是无数文人雅士的心头好。从北宋发展至今,它从最初的传统实用器演变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经受了历史的考验,经历了时间的洗涤和沉淀,最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林。它不仅是器具,更是雅致生活方式的象征,一壶香茗,茶汤明艳,茶壶日经茶汤冲泡、手指抚触,吸收人气、茶香,经水润泽通透无比、温润生光,可谓一壶在手,享受人生至上乐趣。
一、紫砂壶《石瓢》的造型设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紫砂壶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在手工匠人和文人雅士的参与合作下,紫砂壶发展出完善的造型装饰体系,其造型不断丰富,可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其中,“石瓢壶”为紫砂茗器中的经典款式,此壶起源于紫砂壶诞生的北宋时期,相传最早由苏东坡创制。苏东坡曾被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他就地取材,模仿古代器具“铫”的形态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又有把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瓢壶”。后经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壶”、“景舟石瓢壶”、“汉棠石瓢壶”等,但最终万海归宗、同出一源。此款“石瓢壶”(见图1)为曼生十八式之一,“曼生瓢”在紫砂史上也是享有盛名的,陈曼生为清代著名文人,他与当时的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杨彭年制壶、陈曼生篆刻,开创了紫砂篆刻先风,奠定了紫砂由实用器向文人壶发展的基础,“石瓢壶”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款“石瓢壶”沿袭“曼生瓢”的创作特点,整个壶体巧妙地运用了三角形的对照变化,身筒与盖合为一个大的三角,把圈为三角,钮为三角,三足也构成三角,甚至直流与身筒也构成了“虚”的三角,三角在几何中被称为最稳定的结构,也因此“石瓢壶”带给人稳定大方、端庄持重的感觉。此款壶身稍扁,虽秉承三角结构,线条流畅爽利、刚中带柔、曲直相济、转角柔和,钝角给人以圆转通融之感,中和了三角结构的尖利之气,给人以刚柔并济的气质。壶流为炮嘴形式,与壶身暗接,三角壶把与之相辅相成,平盖端庄大气,与壶身完美融合,桥钮柔和流畅,起到协调过渡的作用,起承转合流畅有力,整壶结构比例协调、造型简练、稳定大气、敦实调和。同时,作品在壶身刻绘一只栖息的鸭子,刻绘细致生动,神态活灵活现,鸭子卧在河边神态可爱,羽毛柔顺,动静结合,壶身另一侧配以相应的题铭“卧云”,字体舒展可爱,给人以优雅简约之感,一笔一划中流露出平静大气之感。整壶造型与刻绘相得益彰,书体和刀法质朴高雅,秉天地之灵气,蓄日月之精华,于外表平淡中彰显内涵的精微,深厚与博大,其形象与精神甚合于中国人的特征本质、精神诉求。
二、紫砂壶《石瓢》的文化意境
此款“石瓢壶”虚实结合、刚柔并济、动静相宜,充分体现了“中”的传统文化特点。曾国藩说:“含刚强于柔弱之中,斯为人之佳境。”为人处事,太刚则为固执,太柔则为懦弱,唯有刚柔并济,才是人生大智慧。人太刚烈,往往遇事不计后果,针锋相对,反而易受挫折;人太柔弱,遇事又会唯唯诺诺、优柔寡断,反而受人欺辱。做人应当屈伸有度、刚柔相济,该温柔以对时,绝不鲁莽行事;该果敢示人时,绝不含糊其辞。柔中有刚方显英雄本色,刚中有柔亦有侠骨柔情。智者乐水,水者柔也,所以智者皆忧柔寡淡,仁者乐山,山者坚也,所以仁者多归隐田园,若将仁智合二为一,即为刚柔并济,如此才能从容面对生活。真正的智者,懂得至柔非柔,乃是柔中带刚;至刚非刚,乃是刚中含柔。血肉柔,代表生命力强;骨架刚,代表姿态高。柔用在为人处世上,刚用在做事业上。如此,人不仅有了生命力,还有了生命的长度和宽度。人有刚毅之性,亦有温柔之美,炼炉之刚与绕指柔情是人性的完美结合。刚自柔出,柔亦克刚,刚柔并济,方能所向披靡。作品柔韧有余的线条、恰到好处的流动性体现着动与静的结合,一动一静好似出世与入世,生活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既有对现实物质的追求,又有对精神桃源的渴望,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其平衡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探索并追寻的。整壶的人文性、精神性看似深邃,又实则落入细节,它与茶和壶形成互动,并终与尘世里的我们深情共鸣。
三、结语
文人书画讲究形、神、气、韵,艺术是相通的,紫砂壶也是如此,一把优秀的紫砂壶是富有生命力的,在制作紫砂壶的时候,制壶人不能一味追求工艺的独特和精湛,更要发挥创作的热情,紫砂壶是文化的载体,制壶人要将自己的思想、气度和修为都传递到紫砂壶上,壶品即人品,唯有知识和生活素养丰富、见解独到的匠人,才能创作出具有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