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砂壶《知足常乐》来看蕴藏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2022-07-20方开明
方开明
“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在带给我们广大壶友很好的实用体验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物超所值地选择一把属于自己的壶。其实,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我们只要关注紫砂的几个要素,如泥料、做工、气韵等等方面,就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大概判断。首先泥料对于刚开始赏壶的壶友来说不太友好,需要细细地把玩之后慢慢品味,但是做工好、细节到位的壶,一般泥料也差不到哪里去。气韵这个元素则是壶整体的和谐度的一个体现。所以,当我们面对一把紫砂壶的时候,首先要细细欣赏一下造型和工艺,然后再感受整体的氛围和质感,这样就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紫砂壶。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知足常乐壶》采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珍贵的底槽清泥料,把竹器和知了的造型捏塑得栩栩如生,让我们感受到了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壶壶身身筒比较的挺拔,宛如竹节一般,一半的设计采用了层层包裹的竹节形态,另一半则是桶状,上面陶刻装饰,匠心独运,构思巧妙。壶嘴竹形弯流,出水爽利,与之相呼应的壶把也是竹形圈卷,自然大气,宛如穿梭在竹林之间,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装饰是一只大大的知了,形态逼真,翅膀上面的纹理也是纤毫毕现,观之令人啧啧称赞。在我设计和制作这件作品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突破传统的竹器,把我们民间常见的一些元素和寓意注入其中,特别是非常接地气的美好祝福之情,这是紫砂“来源于群众”最为明显的佐证。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知足常乐壶》,作者很好地传承了紫砂竹器的优点和特性,把我们寻常可见的竹子抽象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和美好的象征,再把知了的形象完美地融合起来,利用了巧妙的谐音,知足常乐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祝福,这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紫砂器更好地呈现出来,从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竹子,在江南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林木,房前屋后,园林院落之中,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力地推崇竹子的精神属性,以至于有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赞誉和“无竹令人俗”的论断,受到这样观点的影响,在今天我们对竹子依然是非常的喜爱,以至于几乎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有着如此的待遇。在绘画、雕刻等等装饰的题材之中,竹子也几乎是当仁不让的存在。知了,则是一种夏天常见的昆虫,除了那令人厌烦的叫声之外,知了因为谐音的原因,有着“知足”的内涵,许多的玉石造型,都喜欢用知了作为题材来源,所以竹子和知了的结合,既充满了自然传统的味道,又暗含了许多美好的祝福之情,可以含蓄内敛地代表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国人形成的性格特征比较的低调,喜欢托物言志、寄情于景,恰恰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独特的质感肌理,能够让器物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知足常乐壶》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把紫砂竹器的特征和知了的形象凸显出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中,这样的情境很容易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同时,这件紫砂作品用来喝茶品茗也非常实用,抑或是陈列起来和朋友们共同欣赏也是非常的舒适和惬意,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示出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主人的艺术品味。
结语:紫砂艺术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和规范,如今宜兴丁蜀紫砂产业蔚为壮观,从业人员十几万,今天的紫砂传统技艺在充分地发挥了紫砂艺人全手工成型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许多的文化形式和内涵,让我们广大的壶友在茶水的氤氲之间,能够放松身心,修身养性,在禅茶一味的氛围之中尽情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