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平县万峰山自然保护区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2022-07-20文勇军王永辉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普馆低度栖息地

文勇军 ,杨 韩,王永辉

(1.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2. 武定县政务服务管理局,云南 武定 651600)

罗平县万峰山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曲靖市罗平县东南部,于1999年由罗平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鲁布革县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经曲靖市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58 327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8 795 hm2,缓冲区面积14 690.11 hm2,实验区面积24 841.89 hm2,主要保护对象为岩溶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白化猕猴、野生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或繁殖地。开展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研究,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1 影响评价区范围确定及自然地理概况

拟建科普馆项目位于罗平县万峰山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拟建面积0.66 hm2,根据《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的范围,确定本次影响评价区范围为拟建科普馆项目周边区域直线1 000 m范围,面积为749.88 hm2。

影响评价区位于罗平县罗雄街道大洼子村委会驻地东北方向,地理坐标为北纬24°46′11.6″~24°46′57″,东经104°18′39.3″~104°19′49.6″,海拔1 508~1 824 m,属高原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 743.9 mm,是全省多雨区之一,年均相对湿度85%,年均日照时数1 685 h,年均气温15.1 ℃,年均无霜期约280 d。境内气候温和,年均温15.2 ℃,无霜期长达280 d,活动积温高,雨量充沛,属典型的岩溶峰丛洼地和峰林盆地地貌,土壤类型以黄红壤为主,局部分布石灰土。

2 影响评价方法

根据《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LY/T 2242-2014),并参照世界银行有关生物多样性与环境评价相关方法,在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和全面调查影响评价区生物多样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从景观、群落(栖息地)、种群/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社会因素6个方面,对每项评价指标按照其属性/特征分别选择合适的分值,采用算术平均值和指标权重,按公式计算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I),明确其影响的性质和程度。

3 影响评价与分析

3.1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景观的影响评价

3.1.1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影响评价区内现有景观类型面积影响

影响评价区内各景观类型变化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影响评价区内将有0.66 hm2的景观类型变为永久建设用地,仅使影响评价区内1.11%的现有景观面积发生变化,主要为人工林景观,占开发前该景观面积的1.09%。受影响的景观面积则会相应减少,对影响评价区内现有景观类型面积的影响程度为“中低度影响”。

表1 影响评价区内现有景观类型开发前后面积对比

3.1.2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影响评价区内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影响

拟建科普馆项目开发前后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影响评价区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影响

影响评价区内拟建科普馆项目仅微量减少人工林(干香柏)景观面积,并未对该景观斑块造成分割和数量改变。

3.1.3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原有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

拟建科普馆项目位于保护区的实验区,建设期间产生的弃渣、粉尘和植被的剥离表土裸露将造成视觉污染,影响景观美学价值,但这种污染是暂时的,科普馆项目建成后,将实施周边的绿化美化工程,影响可降至最低。科普馆项目建设仅少量占用影响评价区内景观价值较低的人工林景观,并未造成该景观类型的改变和分割。

3.1.4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影响评价区土壤侵蚀程度及发生地质灾害的影响

拟建科普馆项目开挖面积较小且位于缓坡地带,综合评价各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但影响较小。科普馆建成后需要及时采取绿化美化等措施,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施工,加强监管,将潜在的影响降到最低。

3.1.5影响评价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减少程度

拟建科普馆项目施工期间将使影响评价区内0.66 hm2的自然景观变为建设用地,导致影响评价区内自然植被覆盖率减少0.08%。项目建成后,随着绿化美化工程的实施,将降低自然植被覆盖率的减少程度。

3.1.6拟建科普馆项目对景观影响评价的评分

对景观影响评价进行评分,具体得分见表3。

表3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景观影响评价评分

综上分析,拟建科普馆项目对景观影响评价总得分为50.00分,综合评定为“中低度影响”。

3.2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生物群落(栖息地)的影响评价

3.2.1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生物群落(栖息地)类型特有性的影响

影响评价区内植被类型主要是暖性石灰岩灌丛、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以及人工林(干香柏),这两种群系在东亚地区常见,不属于特有类型,物种多样性也不丰富。因此,拟建科普馆项目未对影响评价区内生物群落(栖息地)类型的特有性产生影响。

3.2.2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生物群落(栖息地)面积的影响

拟建科普馆项目面积占影响评价区内暖性石灰岩灌丛和人工林(干香柏)面积的0.09%。与保护区同类生物群落面积相比,减少的面积极小。

3.2.3拟建科普馆项目对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

拟建科普馆项目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对主要种类的传播和基因交流造成的影响较小,对保护区栖息地连通性影响程度为“中低度影响”。

3.2.4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生物群落关键种类的影响

拟建科普馆项目仅使0.66 hm2面积内干香柏、火棘群落消失,仅占影响评价区内该生物群落面积的0.09%,集中呈小块状,未对影响评价区内该生物群落关键种类构成明显影响,更未改变该生物群落的关键种类,影响程度为“中低度影响”。

3.2.5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拟建科普馆项目只涉及3个植被型,这些植被型在保护区及云南省广泛分布,因此对整个保护区的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为“中低度影响”。

3.2.6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生物群落(栖息地)的影响评价评分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生物群落(栖息地)的影响评价评分情况见表4。

表4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生物群落(栖息地)影响评价评分

拟建项目对生物群落(栖息地)的影响评价总得分为50.00分,综合评定为“中低度影响”。

3.3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物种的影响评价

3.3.1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特有物种的影响

影响评价区位于保护区的实验区,属于次生性植被,生物多样性较贫乏,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物种的影响见表5。

表5 受拟建科普馆项目建设影响的特有物种及影响方式

根据野外调查,影响评价区内无特有性植物种类分布,对特有植物无影响;在影响评价区分布的哺乳动物中有3种特有物种,均为中国特有物种,即中华姬鼠(Nicodemusdraco)、滇绒鼠(Phenomenonsseleucus)、西南兔(Lepuscomus);在影响评价区分布的鸟类中有2种特有物种,即白腹锦鸡(Chrysostomamherst)和白领凤鹛(Hinayanadiadem),均为中国特有物种;无保护区特有物种和云南省特有物种;在影响评价区分布的两栖爬行动物中有5种特有物种,即两栖纲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的多疣狭口蛙(Kaloulaverrucosa)、昭觉林蛙(Ranachaochiaoensis),以及爬行纲蛇目(Serpentes)游蛇科(Colubridae)中的八线腹链蛇(Amphiesmaoctolineata)、颈槽蛇(Rhabdophisnuchalis)、乌梢蛇(Zaocysdhumnades),均为中国特有物种。综合分析,项目建设对特有物种的影响属“中低度影响”。

3.3.2拟建科普馆项目对保护物种的影响

根据野外考察记录,影响评价区内植物种类共计102科204属265种。其中种子植物84科178属228种;蕨类植物18科26属37种。其中无保护植物分布,项目建设对其无影响;影响评价区分布有珍稀保护哺乳动物2种,即树鼩(Tupaiabelangeri)、豹猫(Felisbengalensis);珍稀保护鸟类5种,即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红隼(Falcotinnunculus)、普通鵟(Buteobuteo)、松雀鹰(Accipitervirgatus)、鸢(Milvusmigrans);珍稀保护两栖爬行动物2种,即爬行类中的眼镜蛇(Najanaja)、灰鼠蛇(Ptyaskorros)(表6)。

表6 影响评价区保护物种级别和丰富程度

考虑保护物种的习性和工程特点,综合分析,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对保护物种的影响为“中低度影响”。

3.3.3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重要物种(如特有种、稀有种等)食物网/链结构的影响

影响评价区分布的哺乳动物中,有保护动物2种,即树鼩(Tupaiabelangeri)和豹猫(Felisbengalensis);中国特有兽类3种,即中华姬鼠(Apodemusdraco)、滇绒鼠(Eothenomyseleusis)、西南兔(Lepuscomus)。在影响评价区内分布的鸟类中,中国特有物种2种,即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和白领凤鹛(Yuhinadiademata);珍稀保护鸟类5种,即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红隼(Falcotinnunculus)、普通鵟(Buteobuteo)、松雀鹰(Accipitervirgatus)、鸢(Milvusmigrans)。影响评价区分布的珍稀保护两栖爬行动物有2种,即眼镜蛇(Najanaja)、灰鼠蛇(Ptyaskorros);中国特有物种5种,即两栖类中的多疣狭口蛙(Kaloulaverrucosa)、昭觉林蛙(Ranachaochiaoensis),以及爬行纲中的八线腹链蛇(Amphiesmaoctolineata)、颈槽蛇(Rhabdophisnuchalis)、乌梢蛇(Zaocysdhumnades)。由于工程施工区在整个影响评价区及在整个保护区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对上述重要物种食物网/链结构的影响为“中低度影响”。

3.3.4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重要物种(如特有种、稀有种等)迁移、散布、繁衍的影响

拟建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噪声、震动或多或少会对重要物种迁移、散布、繁衍,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产生轻度干扰和障碍。考虑到上述各纲动物中重要物种的习性以及工程特点,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对其迁移、散布、繁衍的影响为“中低度影响”。

3.3.5物种影响评价指标评分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物种影响评价综合评分见表7。

表7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物种影响评价综合评分

拟建项目建设对物种影响评价的总得分为50.00分,其影响程度为“中低度影响”。

3.4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评价

拟建科普馆项目工程区域面积较小,被清除的植被均属于次生性植被,野生保护动物的数量较少,种群密度低(表8,表9)。

表8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影响评价区内主要保护对象数量的影响

表9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综合评分

拟建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均不会对保护对象的种群数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综合判断,拟建项目对主要保护对象的总体影响为“中低度影响”。

3.5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生物安全的影响评价

影响评价区植被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石灰岩灌丛和人工林(干香柏),生态系统较完整、稳定,能量流和食物链完整,抗生物入侵和病虫害的能力较强(表10)。影响评价区内目前已有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分布,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受人类干扰破坏的生境。拟建科普馆项目面积为0.66 hm2,占地面积较小,在影响评价区内未发现重要的天然遗传植物资源。影响评价区虽有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但属保护区,一直以来各级林业部门对森林防火高度重视,防火季节的火源管理也较为严格。只要在施工期和营运期间有效控制野外用火和禁止吸烟等行为,森林火灾发生的风险可降至最低。综合分析,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生物安全的影响较小,综合评价得分为50.00分,其影响程度为“中低度影响”。

表10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生物安全影响评价评分

3.6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社会因素的影响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社会因素的影响综合评分见表11。

表11 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社会因素影响评价综合评分

经调查分析,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相关利益群体影响评价的总得分为64.00分,其影响程度为“中高度影响”。

4 影响评价结果与结论

4.1 影响指数计算和综合评价结果

对影响评价区内景观、群落、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物种安全、社会因素6个指标的影响指数计算结果见表12。

表12 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计算

综合评价分析,影响评价区生物多样影响指数为51.4,影响程度为“中低度影响”。

4.2 结论

拟建科普馆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51.40,参照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分级标准,拟建科普馆项目对罗平县万峰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中低度影响”,在确保相关措施和建议得到落实的前提下,项目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得到减缓或控制。

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发建设项目时,应做好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价工作,结合评价结果制定项目建设方案,尽量最大化地减少对景观、生物群落(栖息地)、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相关监管人员需要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检查和监督工作,要与建设和施工单位签订保证书,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做好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工作,在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科普馆低度栖息地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是谁帮汽车停下来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汽车的大动脉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化教学策略
对低度白酒生产技术的探究
来势汹汹的肺炎
飞机“长脚”只是为了站在地上吗
BEAN SC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