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设计空间构图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第六届园博会竹园为例

2022-07-20黄文铎田朝阳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4期
关键词:动线竹园水面

黄文铎,田朝阳

(河南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园林中的时间设计是指通过对园林空间的布局与设计,使游人在游览过程中,视线与动线均被感知,且相互发生分离,运动成为必然,时间随之产生;“步移景异”便是时间设计的代名词。园林是时空一体的艺术[1],时间设计蕴藏着中国传统园林的深层次空间特质,值得研究与传承。

田朝阳教授的《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转译十五讲》[2]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法式”进行了模式化和图示化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时间设计的5种构图模式,即复合形、复合路径、池岛结构、中心水面和凸角物体。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在竹园中的应用进行图示化分析,试图打破中国传统园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固化思维,以期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转译提供理论依据。

1 时间设计的空间构图模式

1.1 复合形空间

复合形是指由直线、折线、曲线等不同线型共同组合形成的形态。复合形组合形成复合空间。西方园林空间大多是由简单形构成的简单空间,站在园中任意一点便可观尽全园风貌,游览兴趣顿时全无。因此,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多为“图面设计法”[3],大多呈现静止、孤立、片面的园林空间,时间要素被严重忽视(图1)。而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多为复合空间,身处其中任意一点都不能看尽全园景观,要满足自身心理需求,运动成为必然,由此时间便自然产生,丰富了游人的视觉体验。

图1 西方古典园林中简单形构成的简单空间

1.2 循环复合路径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每个园子的路径都是由一条或多条直线、折线、曲线共同构成的复合线组成的循环复合路径(图2)。人在行进的过程中,复合路径使人的视线与动线实时发生偏离,由此时间便不断地产生。有时多条循环复合路径相互交叉,游线会变得更加复杂,人的视觉感受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产生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

图2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循环复合路径

1.3 池岛结构

“一池三山”经历了从神话传说到中国传统园林理水叠山重要模式的漫长历史过程[4]。“一池三山”在空间模式中可以被理解为“一池三岛”,即池岛结构。“岛”是被隔离的陆地。由于岛的突起或者岛上种植植物,人的视线被阻断。当园中无直通岛上的栈桥时,动线也同时被阻断,动线与视线的阻断大大提升了游人的游园兴趣,促使人产生运动,时间要素被充分利用。池岛结构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广泛存在(图3),而在西方古典园林中则很少有“岛”的存在,时间概念被严重忽视。

图3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池岛结构

1.4 中心水面

中国传统园林通常会在园内中心位置营造曲折蜿蜒的水面。由于水面占据大部分中心区域,人的视线可以越过水面直抵对岸,然而游人自身却无法直接穿过水面,需要沿着水域边缘的复合路径行走才能抵达对面的景观空间。因此,动线被延长,动线与视线发生分离,模糊了人的视觉空间距离,进而实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以留园、怡园、退思园和网师园这4个中国传统园林为例,如图4所示,A为游人的所在位置,B为所看到的景观。图示表明,从A处视线可以穿过水面直达B处景观,而想要身临B处景观空间,可选择多条不同的线路到达,但不管选择哪条线路,动线的空间距离总是大于视线的空间距离,且两者之间存在夹角。由此证明,中心水面对于时间设计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4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中心水面与时间设计分析

1.5 凸角物体

所谓“凸角物体”,是指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中心水面的周围常常分布着内凸角形态的建筑、假山、植物组合等,这类占据园内内凸角位置的物体统称为凸角物体(图5)。例如留园的鹤所、明瑟楼、清风池馆、濠濮亭、汲古得绠处、远翠阁,退思园的退思草堂、水香榭、闹红一舸、琴房、眠云亭,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怡园的锄月轩、面壁亭、小沧浪、锁绿轩等。这类凸角物体由于处于特殊的边角位置,使得视线被阻断,而动线依然相连[5],通过凸角物体的空间营造使得时间再次被感知。

图5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凸角物体

1.6 五要点之间的有机关联

时间设计的这5种空间构图模式广泛存在于中国传统园林之中,并且五要点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复合形”是中国传统园林实现时空设计的前提与基础,其中的阴阳角为“凸角物体”和“复合路径”提供了存在的位置。曲折蜿蜒的“中心水面”则促进了“复合路径”的形成,并且为“池岛结构”提供了存在的前提。“复合路径”又使得“池岛结构”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变[5]。五点要素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变幻莫测的趣味空间。

2 竹园中的“时间设计”手法分析

2.1 竹园简介

竹园位于厦门市杏林湾,是2007年第六届国际(厦门)园林博览会的展园之一。主持设计师为北京林业大学的王向荣教授。项目占地总面积约1 500 m2。之所以取名为“竹园”,表达了设计者希望设计出一个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特质的现代花园的初衷。竹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现代转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代表作品(图6),时间设计的5种空间构图模式在其中也都有体现。

图6 竹园平面图

2.2 “时间设计”手法

2.2.1“复合形”的应用

竹园中的复合形模式应用主要体现在外围边界和内部复合空间的设计与营造。竹园的外边界是由时连时断的直线、折线、曲线共同组成的复合形边界。同时,边界的出入口连接处以豁口的处理方式实现了内外空间的实时联动,即流动空间的产生,时间也由此发生。这一复合形边界既清晰又模糊,进出此园,会有不知身在园内还是园外的困惑,增加了游园的趣味性。园内则是通过曲折交错的白色粉墙和青色石墙将整体空间划分成多个小空间,在园内任意一处都无法观尽整个园林景观,唯有不断行走才能一探究竟,充分体现了时间设计的内涵与本质(图7)。

图7 “复合形”在竹园中的应用

如图7所示,取A1、A2、A3、A4园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视点,由于复合形边界与复合空间的存在,每个视点的视域范围都会受到限制,只能看到部分景观空间,时间的产生成为必然。相比较西方由简单直线构成的轴线景观,竹园则散发着无穷的空间魅力,引导着人的自主运动。

2.2.2“复合路径”的应用

竹园中的复合路径有多条,并且时有交叉。由于“复合路径”的复合属性使得人的视线与动线时常发生分离,时间感受随之加强,并且人所感知的视觉空间也在不断变化,产生视觉模糊与空间大小的误判,空间记忆发生短暂消失,最终实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如图8所示,取其复合路径中的一段,以3米为间隔距离,共取10个点对竹园景观空间进行“拍摄”,发现短短距离间,眼前所呈现的景观空间时刻在发生变化(图9)。相反,若行走在西方古典园林的直线路径上,会发现只是景观的简单重复和远近变化带来的乏味的视觉感受。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步移景异艺术效果在竹园中也真正实现了现代转译,让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园林的时空魅力。

图8 竹园中的复合路径

图9 步移景异效果

2.2.3“中心水面”的应用

竹园中的水面占据着整个展园的中心,在满足人们亲水性的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园林“中心水面”构图模式的传承。相对于复合形的空间来说,中心位置是最容易看穿全园景观的,然而这一中心位置恰恰被大面积的水域所占据,使得游人无法亲临这一中心位置[6]。如图10所示,取A点为游人的所在位置,B点为所看到的景观。当游人在A点时,望向B点的视线是通透的,但却无法直抵对岸,对岸的景色同时又吸引着游人继续游览,于是便可选择多条复合路径前往。此时,动线与视线发生分离,运动随之产生,时间随之产生。

图10 “中心水面”在竹园中的应用

2.2.4“池岛结构”的应用

在竹园中心水面上设置了3个椭圆形的竹岛,将本来丰富多变的复合空间又再一次进行划分,同时也对宽阔的水面进行划分,进而丰富了水面的空间类型。岛上种植茂密的竹子,使得遮挡成为可能,游人的视线被成功阻断,只能看到岛后的部分景观,遮挡的部分可充分引起游人的游览兴趣。同时由于水中小岛的存在,而且没有栈桥直通小岛,无法亲临,只能在远处观赏,更增加了游园的神秘感,使游人产生更多的遐想(图11)。对中国传统园林池岛结构模式的应用使得竹园成为一个能深刻体现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特质的现代园林。

图11 “池岛结构”在竹园中的应用

2.2.5“凸角物体”的应用

相比较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凸角建筑,竹园则是从现代园林的语境出发,将传统园林中小体量的亭、轩等抽象成观景平台,将传统园林中大体量的堂、阁等抽象成静态的观景角落[7],并在园内以内凸角的形态存在,用抽象的建筑空间表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凸角建筑所蕴藏的时间设计内涵(图12)。竹园中曲折的路径加之凸角物体的存在,使得视线被隔断,复合连续的路径则连接着动线,有意义的时间便随之产生,游园变得更加有趣(图13)。竹园无疑为中国传统园林“凸角物体”的现代转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图12 竹园中的凸角物体

图13 竹园中的凸角物体分析

3 结语

著名诗人博尔赫斯(Borges)曾说:把空间与时间相提并论有失恭敬,因为在我们的思维中可以舍弃空间,但不能排斥时间[8]。这里暗示时间有优先于空间的等级秩序—激动人心的空间体验必然来自某种时间范畴内的特定空间[9]。中国传统园林是融入时间要素的多维空间,时间设计手法巧妙地通过空间的设计与营造,实现了园林空间与时间的互相转化,深刻体现了园林的本质与精髓。

竹园是中国传统园林时空本质现代诠释的经典之作,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7],值得深入研究与学习。本文以竹园为研究对象,从中国传统园林时间设计的5种空间构图模式着手分析,一方面证明了中国传统园林时间设计实现现代转译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证明了中国传统园林中时间设计手法营造的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与现代环境心理学和现代设计基本原理并行不悖,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与价值[10]。目前,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国的现代园林呈现出千篇一律、逐步西化的趋势。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园林的时空本质,研究其现代转译的路径与方法论,推动中国园林的发展是现代园林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猜你喜欢

动线竹园水面
曾跃进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水黾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漫步千竹园有感
你的动线在哪里?
动线思想下的商业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竹园
为什么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贵州大竹园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综采工艺探析
一块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