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鲜明 呈现起伏

2022-07-20李晓事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香雪锅底老乡

李晓事

入乎其内

小说中的人物或机智,或英勇,或正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让读者津津乐道。这些人物的爱恨情仇,让读者与之同悲喜、共命运。他们的形象、他们散发出的魅力,吸引、感染着读者。那么,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和处理情感波澜的?

一、形象刻画,追求鲜明。

小说追求人物形象的鲜明。小说中的人物有自己的思想性格、处世观念、行为方式。个性凸显、立体丰满,是形象鲜明的条件。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进行:

1.从自身角度正面描写。

从人物自身的角度展开描写,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包括外貌、神态、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外在形象,神态描写体现人物的神情态度,语言描写蕴藏人物的思想性格,行动描写对应人物的处事方式,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鲜明的人物形象,主要靠突出的性格特征来表现,而性格特征的突出离不开细节的运用。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细小环节作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它渗透在其他描写中。如铁凝的《哦,香雪》:“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这段描写就是对人物行动细节的铺陈,写了香雪在火车来临时的表现,突出了她纯真无邪的性格特点。

2.从他方角度侧面烘托。

对描写对象不做正面描绘,而是通过写其他相关的人、物来烘托描写的对象,就是侧面烘托(侧面描写)。如用有关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事件叙述来烘托,或用环境描写来烘托,都指向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起到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的作用。如《百合花》:“‘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这里通过担架员的语言来写小通讯员,烘托了小通讯员英勇无畏的战士形象。又如《哦,香雪》中的环境描写,“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表现了香雪的心理变化过程,烘托了香雪努力求索的青年形象。

3.从关联角度比较衬托。

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还可以从与写作对象相关联的角度进行,写两个对象,再进行比较,目的是以一个对象衬托另一个对象,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

正衬是将具有相同特点的人物进行类比,目的是以甲来正衬乙,使美的更美,强的更强。如《三国演义》中,在诸葛亮出场前,先写了徐庶,而徐庶是用智谋多次扭转战局之人。徐庶推荐诸葛亮时说:“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徐庶有才智,诸葛亮更有才智,描写徐庶对描写诸葛亮起到了正衬的作用。

反衬是将具有不同特点的人物进行对比,目的是以甲来反衬乙,凸显人物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如《哦,香雪》中,同为山村姑娘,凤娇关注的是头饰、手表,交换的是发卡、纱巾,感兴趣的是乘务员“北京话”;而香雪关注的是书包,交换的是铅笔盒,感兴趣的是读书、朗诵。两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渴望形成对比,体现了她们不同的人生目标。写凤娇是为了反衬香雪,突出香雪的进步追求。

二、情感处理,呈现起伏。

在人与事的碰撞中,人会产生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人物的情感在交往中流露,作者的情感在构思、抒写中渗透。自身经历在变化,他人情况在变化,情感也跟着变化。

1.阶段变化,抑扬反差。

分阶段的情感变化,通常处理为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看似自相矛盾的情感,却是际遇、思想、行为变化的结果,强烈的反差让人深思和回味。如《我的叔叔于勒》,开头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在外赚了钱的兄弟于勒充满期盼和崇敬,而当他们得知于勒成为穷困的水手后,便对他充满失望并开始躲避。通过欲抑先扬的处理,写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嘴脸,揭露、讽刺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相继变化,连绵起伏。

小说中的情感,一般都在不断变化,呈连绵起伏的走势。如《百合花》以情感作为暗线来叙事,小通讯员把“我”撂下几丈远,“我”对他“生起气来”;他始终能和“我”保持稳定距离,“我”对他“发生了兴趣”;他背对“我”坐着休息,“我”对他“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知道他是“我”的同乡,“我”对他“越加亲热起来”……“生气、着恼”是厌恶,“兴趣、亲热”是喜欢,心中有褒贬,态度有变化,情感呈现波澜起伏的状态。

总之,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波澜的处理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人物形象的变化引起情感的波澜,使情感的抒写更为自然;情感波澜的处理更促进人物形象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形象动人。

出乎其外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揭 锅

◎高 军

“你说说,不就是用你家一点锅底灰嘛,怎么就不行呢?”小伙子急得脑门子都冒汗了,可还是耐着性子问。老乡沉默着不接话茬,就是不同意揭下锅来刮取锅底灰。

由于当地很难找到石灰,宣传队只好到处寻找老百姓家锅底的黑灰。然后用水和成浓浓的黑水,以此刷写黑色标语。

又走了几家后,小伙子再也忍不住了,发泄道:“这里的群众太落后了!”

看见李培南政委,小伙子气嘟嘟地把情况说了一遍。李培南呵呵一笑,说道:“看来脾气还蛮大,正因为还有部分落后群众,所以需要我们做细致的工作嘛。”他说:“走吧,咱们去看看怎么回事儿。”

他们到了一户人家,小伙子刚想喊话,李培南摆摆手制止了他。李培南敲门后,主人热情地搬来小板凳让他们坐。但李培南早坐在门口的石头上,说:“咱们就在这里拉拉呱儿吧。”主人顺势也坐在窄窄的门槛儿上。话越说越近乎,老乡甚至问到了他的年龄等。老乡说:“你们撇家舍业的,图什么?”

“图的就是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李培南感慨地说,“大家生活都还这么苦,所以我们共产党人还要继续奋斗。老乡啊,我想问一下,是不是家里的锅底灰平常不能动啊?”

“那当然了!”老乡的话接得很快,“锅要是被揭了,说明这家要有事儿了。再说,揭下锅来重新安上,锅和灶台之间那条缝儿里会冒出烟火来,重新弄好很麻烦。”

听到这里,小伙子忍不住张嘴倒吸了一口气。

李培南叹口气,说:“咱们共产党、八路军进行宣传,刷标语口号需要这锅底灰,那该怎么办呢?”

老乡沉默了一会儿,慢慢开口说道:“那就用呗,先从俺家开始刮,其他家要是说明白了,也没问题。”

随即,老乡站起身来,说:“我这就去灶屋里给你们刮去。”

他们跟着老乡向灶屋走去,只见锅和泥灶台连得很密实,老乡捏着高出一圈的锅沿使劲往上端着,李培南赶紧上前帮忙向上端,费了一些力气才将锅揭了下来,然后小心地翻扣在平整的地方,一起用力刮起锅底灰来。

刮完黑灰,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培南已经快速端起锅往灶台上送去。他小心地把锅安上,指着接缝处说:“就是这里会露出烟火来,咱们赶紧和点泥把这一圈缝儿涂好吧。”

李培南拿着铁锹去找麦糠,先把土过一遍筛子,拌上麦糠和成泥后,李培南最先用手抓起一坨泥来,走到锅灶前围着锅沿下边用心地抿着,其他人在一边帮忙,一会儿工夫,就将锅围上了一道湿湿的花边。李培南还顺手将锅台上其他破损处也用泥抹好了。

许多天后,李培南又看见了小伙子,笑着问他:“现在去刮锅底灰,好办了吗?”

小伙子先是敬了个礼,然后笑着回答道:“好办了,太好办了。群众一点也不落后呢!”

李培南听了,拍拍小伙子的肩膀,笑了起来。

(选自《天池小小说》2021年第11期,有刪改)

1.这篇小说是如何处理情感波澜的?

答:

2.这篇小说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李培南政委的形象?

答:

猜你喜欢

香雪锅底老乡
《老乡系列》之八
香雪形象探析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咱老乡
台儿沟的姑娘们——评女性视角在《哦,香雪》中的运用
青春的觉醒和生机——《哦,香雪》自主读写
锅底灰治仔猪白痢
苏区老乡
紧贴人物读小说
洗完锅别忘擦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