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折一定要手术吗

2022-07-20杨蕾

食品与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桡骨远端患肢

杨蕾

一位在建筑工地工作的年轻患者,因意外事故导致手臂骨折,到骨科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克雷氏骨折,即手腕桡骨远端骨折。这种骨折发生的原因多为人摔倒时用手撑地,手腕部受到暴力影响引发小臂骨折。

克雷氏骨折按照骨折端的稳定程度,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性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这名患者的伤情需要进行手术,但由于患者没有医疗保险,收入较低,因此不想实施花费较高的手术复位。

但患者如不及时进行妥善治疗,很可能造成患肢残疾等不良后果。桡骨是人体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在临床治疗中,桡骨远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0。桡骨远端骨折医治效果不理想,复位效果差,会影响患者腕部的关节功能,令人无法完成生活中经常要做的“拿”“端”“抬”“握”等行为。此外,考虑到前臂对人正常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患者预后不良将大幅度降低其生活质量。

X线片显示,例子中的患者的骨折端因嵌压发生短缩,掌倾角消失,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复位,合理固定,可能对手腕、前臂以后的正常功能造成很大影响。于是,医生在综合考量患者伤情和经济条件后,建议对其实施传统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和牵引治疗。

一段时间后,医生结合X线片检查结果,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了临床评价和诊断,认为:患者的骨折线消失, 受伤部位对齐,连续活动患者未觉痛感, 明显畸形已纠正,不存在压痛、活动及功能障碍,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认为其完全康复。

中医对于骨折进行手法复位的历史较为悠久,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廉、效果优良等优势。不过还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骨伤都适合手法复位,对于神经组织损伤较多,对预后身体功能有更高要求的患者,应及时听从医生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复位对骨折损伤区域的周围软组织会造成二次伤害,引起局部小血管破裂,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对患处进行固定,可对关节产生压迫,致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以上两点会导致患肢肿胀疼痛加剧。

在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支撑和帮助下,实施手法复位治疗骨伤,越早越好。受伤后1~4小时,局部瘀肿较轻,肌肉没有明显痉挛,复位操作比较容易,效果也最好。受伤后4~6小时,瘀血没有凝固变硬,也可进行手法复位。若受伤时间超过6个小时,则不适合进行手法复位。进行手法复位的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功能恢复。如果因患处肿胀疼痛而拒绝或减少锻炼,可使肿痛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骨折的传统手法复位必须做到稳、准,用力恰当,复位时需移动远断端(子骨)去凑合近断端(母骨)。基本手法包括拔伸、旋转、折顶、回旋、端提、捺正、分骨、屈伸、纵压等。手法复位的具体步骤如下:

可选择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减轻患者疼痛。

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放置于肌松弛位,减轻肌肉对骨折端的牵拉力。

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医生根据X线片显示的骨折移位状况,有条件的可以结合高频超声引导,分别采取反折、回旋,端提、捺正、分骨、扳正等手法进行复位处理。

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例,有研究结果显示:部分患者复位后1~3个月,腕关节角度、桡骨高度,较刚复位时存在一定的骨折移位,并出现骨折断端畸形愈合。因此,医生需对患者进行牵引治疗。在传统手法复位加夹板固定的基础上,通过在骨折远端持续轴向牵引,对抗肢体的轴线肌群收缩力,可达到避免桡骨短缩,维持骨折复位的目的。

骨折患者如果接受传统手法复位治疗,需要注意复位后的自我管理,以促进骨折加速愈合。

骨折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锻炼,以促进功能恢复。一般来说,早期,患者可以针对患处周边肌肉进行静态收缩练习,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流动,骨折上、下关节可进行不产生疼痛的轻微运动。后期(4周后),患者可根据骨折恢复情况,进行相关肌肉及全身性运动。骨折患者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患者应结合病情发展,合理搭配饮食,以促进血肿吸收,帮助骨痂生成。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一味進补,增加身体负担。

接受传统手法复位的骨折患者,通常需要配合服用中药汤剂。一般中药汤剂应饭后1小时温服。接骨续筋中成药多选择强筋壮骨、补肝肾的药物,用药后患者应注意多喝水,忌生冷食物。

猜你喜欢

桡骨远端患肢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效果、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的影响研究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人工桡骨头置换联合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及对骨折愈合、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小动作缓解肩周炎疼痛
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1例诊治体会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与健肢体温、血压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