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存在的障碍与应对路径

2022-07-20陈钰青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育机制融媒体思政教育

陈钰青

摘  要:数字化技术的成熟直接带动了媒体行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交会互融与更新,并具有“强强联合”的发展趋向,与教育进行交互实现质的转变。但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弱化,形成一种媒介沉溺的思想,原有的教育理念被分解甚至湮没在“舆论”和“众声喧哗”中。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融媒体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势,并立足于思政教育障碍的角度分析融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反思,拓宽教育路径,开辟新的教育格局。

关键词:融媒体;思政教育;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7-00-03

融媒体和数字化技术的变革,使得新时期的思政教育更加具有现代化魅力,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深远影响,尤其对教育事业来说更是一把“双刃剑”。新事物的诞生与发展道路,必然会面临一系列质疑的声音,目前来看,关于思政教育方面,融媒体所带来的不仅是优势,更是一种挑战。因此,针对融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存在的障碍与应对路径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融媒体时代下进行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实现理念共享与交互

融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特点,相比于以往的单向传递,更加注重交互性,实现开放式、共享式的互联网精神,这对于思政教育来说能够进一步刺激工作质效,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融媒体的交互理念远远超过媒介自身所承载的功能性,能够依托于文化的魅力实现对受众思想的引导,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杜绝灌输式的教育,对传统教学模式来说会产生一定冲击力,从而促进思政群体的学习理念,进一步提高其主动性,自觉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不得不说是一种更加适合素质教育的模式媒介。在融媒体时代下,能够进一步加强受众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双向互动,跨越时空阻碍实现信息开放,有助于拉近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及时反馈,提升思政教育效能。

(二)利用大数据构建海量区块信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融媒体得到广泛推广,并发展为一种教学渠道,成为宝贵的资源库。在融媒体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背景下,能够提升信息传播的立体感和多维感,从多元化的角度充实意识形态,不再局限于依赖经典理论和政策文本,而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展开思政教育,将抽象知识进行具象化处理,进一步展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借助融媒体获得更多资讯来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重塑,保证教育传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技术赋能,驱动思政教育多元变革

思政教育在融媒体的支持下更具灵活性、便捷性和传播性特点,进一步突出思政教育变革的耦合,成为驱动力量[1]。目前,传播思政教育的载体已经不仅限于课堂,慕课、哔哩哔哩、抖音、微博等软件中有关思政教育的话题被频频挂在首页前几名,其内容新颖,样式丰富,真正摆脱了以往枯燥、传播慢、内容单一的缺陷。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融媒体与思政教育正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趋势,以技术赋能驱动变革发展。

二、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障碍分析

(一)思政教育话语权弱化

“话语权”从思政的角度来看是“权利”和“权力”的统一,前者代表主体的说话权利,而后者则表达语言的影响力。众所周知,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而融媒体时代则打破了这一情况,受众地位被提升,在技术赋能的条件下,话语权被重新分配。新时期的思政教育在落实过程中仍保留了以往的部分缺陷,一些灌输式的理论在教育阵地仍然具有至高地位,在新旧媒体融合过程中快速发酵,部分群体甚至利用知识极差进行知识的再次分配,导致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知识点迅速膨胀,造成信息不实、主观臆断甚至差强人意的情况,进一步弱化了思政教育的话语权,群体思想更容易受到其他不良文化的侵入。

在融媒体的引导下,虽然改变了以往的垄断现象,但也导致思政教育的话语引导力弱化,以往的引导方式主要采用集中式,所面对的是对社会概念比较模糊的学生群体,而融媒体时代下所面对的则是具有高度自治特征的用户群体,其思想认知更具独立性,单一的主观教育和理论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所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视野凝固性,长此以往,会导致话语引导力下降。

(二)理念与内容亟待更新

在融媒体时代下,学生的思维逐渐出现一种“媒介依赖”的情况,使得受众越来越依赖大众媒介,希望从中洞察社会,获取自己所需求的信息。从宏观视觉来看,数字化技术的兴起打破原有媒介形态壁垒,人们难以脱离网络,成为社会的新一轮异化。正因如此,也为其他行业带来一定发展契机,融媒体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内容理念的固化而导致其地位逐渐下降,学生陷入认同危机中,导致思政教育落实情况不佳[2]。过度依赖融媒体使得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对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更是充耳不闻,个体认同感下降,影响理性的判断,致使思政教育传播的权威性被削弱,不利于价值观的培养。

(三)信息碎片化严重

思政教育碎片化主要表现为传播状态的碎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从传播渠道的角度解读,现代社会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被脱困,人手一台智能机俨然已经成为互联网渗透的常态,能够实现信息自由,随时随地展开融媒体的多层级传播,尽管拥有大数据的介入,但获取信息时仍旧存在不确定性,针对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检索,粗放性很强。其次,从传播内容来看具有一定碎片化特点,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传播门槛相对较低,海量信息充斥在群众视野中,且更新速度相当快,更有“快餐式文化”“标题党”以及“观点立场”类的内容,导致思政内容十分碎片化。最后,从传播方式来看,融媒体时代下的思政教育传播通过转发、点赞、收藏以及评论等多种形式,且经常存在上下衔接不当、断尾等情况,导致傳播的碎片化。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很多需要深度思考的内容被分解并出现很多质疑的声音,容易激发受众的抵触心理。

(四)舆论影响思政教育传播场域

“众声喧哗”是融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人们的身份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更是生产者和传播者,“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中的价值主张存在针锋相对、此起彼伏的特点,其中不乏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民间舆论”被群众所推崇,导致融媒体时代陷入众声喧哗阶段。思政教育作为我国重点宣传的内容,往往被人恶意揣测,并产生很多良莠不齐的“亚文化”,造成社会思潮的变动,经常存在一些激进性事件污染思政教育场域,正如鲁迅笔下的“看客”般肆无忌惮[3]。除此之外,部分网络教育平台还存在一定滞后性情况,一般情况下,网络教育平台主张建立以主观感受为先的服务,“用户至上”成为融媒体时代下网络平台发展的最高准则,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一些教育类平台很难依靠自身魅力进行引流,传播力被削弱,具体可以从产品定位、页面设计以及内容三个方面阐述其缺陷,产品设计理念陈旧、页面结构单一分类复杂、内容分众化和交互性弱、无法及时获取用户体验反馈等,无法提升思政教育的体验感和代入感。

三、融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反思路径

(一)坚定教育理念提升用户自我赋权

第一,需要从教育传播主体的角度为切入点,明确职责促进“大思政”格局的建立。从当前时代发展来看,传播思政教育除了传达以习近平总书记思想为核心的党中央精神外,还应当抚育新的内容,并以用户体验为主要目标,加强思政教育与社会热点之间的结合,形成育人新形势。例如,以疫情防控为例,讲述战“疫”时可以引入青年责任、国家制度以及立德树人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强调坚定信念,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提升其话语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而不是任由一些阴谋论和诡辩论来侵蚀学生思想,始终坚持把握时代命题,实现与一线人员同频共振高度耦合。

第二,需要从内部开始整肃,建立健全的思政教育体系。不仅仅停留在教材内部,而是延伸到实际空间,利用融媒体时代下的技术赋能,合理设计翻转课堂模式和慕课,建立“两微一端”的平台运营模式,实现“智慧校园”。此外,还可以聘任一些文化研发机构和网络课堂的名师、博主等,以此为一种引流方式,提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树立正确的信息辨识能力[4]。

(二)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内容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内在发展性,需要发挥政治社会、优化思想的功能。在以往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思政教育的耐心,加之一些外部文化和舆论的影响,思政权威性被削弱,针对这一情况需要立足于社会发展思潮而更新内容。在实际优化过程中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提升认同感,在融媒体时代下,全球化浪潮的入侵使得一些沉淀在民族深处的精神保障地位出现动摇,需要进一步建立文化自信,提升自我认同感和底气。

同时,需要进一步阐释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平台跨越,从而生成多层次、多角度的影响力,利用图片、视频等载体还原文化,提升用户的亲身体验感。此外,还可以从传统思想的角度展开对现代社会理念的阐述,自古以来,思想文化始终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例如,儒家所倡导的相关理念,其中与现代社会契合度最高的当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孝道中的“百善孝为先”、墨子所倡导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爱护精神等,这些都是传播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观引导。

(三)拓展思政教育阵地

融媒体时代所产生的信息碎片化问题,可谓是思政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透过问题表象看本质,能够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思政教育前沿阵地的局限性和松散性。在平台开发与学习计划设置方面,一些平台存在用途零散、内容重复的缺点,导致无法精准进行思政指导。针对传播渠道方面,需要传播媒介和传播主体打造更加自由且多层级的平台,满足基本的知识获取需求,不用再从多个软件或资源平台上搜集并拼凑资料。从传播内容方面需要保证平台功能的综合性,深度阐述主流思想,并对其各个细小分支进行创新精简,真正实现“短小而精悍”。例如,在平台中建立“每日金句”这一模块,每天都会根据时事热点提炼中心思想,再由这一短小的“金句”拓展出更多内容,如此,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形成长期记忆效果。此外,还可以开设“每日科技”“每日强军”等专栏,展现我国科技水平和军事力量,传播正能量。从传播方式碎片化的角度来看,可以借助主流微媒体进行互动,从而实现精准传播,降低碎片化情况。首先,利用精准“关注”建立联系,在融媒体时代下,微信和微博是常用的社会性软件,可以建立思政教育专用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进行思政知识的推广,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计算评论量、点赞量以及转发量,实现多层级传播和精准互动。其次,应用链接跳转功能,结合本章节思政教育的内容寻找与之相关的社会案例或交叉性信息,并汇总在一起,能够进行快速访问,实现精确检索咨询。再次,可以利用名人直播的形式或录制视频的方式进行思政宣传,并开放弹幕留言功能发表各自的言论,实现互动,提升关注黏性,进一步拓宽思政教育渠道和范围。

(四)和谐网络思政教育场地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思政教育话语权的行使发生变革,“众声喧哗”的场景导致思政教育深深陷入“民间舆论场”中[5]。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选好网络语言,坚定不移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在宣传的过程中应当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同时做到吐故纳新,积极探索融媒体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发展规律,改变以往强制性灌输的形式,转变为交互对话,避免“个人独白”情况,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改造。首先,偶像崇拜维度。现阶段,追星已经成为常态化的娱乐方式,想要和谐网络,提升教育阵地的科学性,可以从该角度入手,重新塑造政治偶像、文化偶像以及道德偶像,从而实现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例如,针对袁伯伯等亲切称呼,使得威严形象立即变得亲民有爱,从而拉近国家政治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的文化市场环境。其次,漫画维度改造。漫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变革,不同国家在漫画方面的成就显而易见,现如今,已经成为深受各阶层群体喜爱的内容,甚至被赋予“二次元控”的贴纸。在进行主流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神话故事、英雄事迹等进行漫画重塑,通过简单明了的动画形象,形成一种吸引力,引导受众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最后,流行文化维度改造。随着商业模式的扩张,很多文化载体都带有一定的商业性,并以流行文化为主流思想进行技术改造,将一些真实的历史故事、名人事迹等通过影视作品、文字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小人物的视觉为出发点,打造多元化的英雄主义形象,利用文字、媒体等形式深入刻画,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保证其发挥主流意识思想进行传播,能够在眼球效应下展开思维引导,打造创新型教育场地。此外,还应融入反馈机制,及时获取用户反馈的信息,了解其体验感并进行改善。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思政教育来说不仅是一次机遇,更是一项挑战,想要解决教育活动中的诸多问题,务必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创新型教育理念重塑思政教育结构,并从技术、平台、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相关渠道等多个范畴深入分析思政教育的与融媒体之间的契合点,总结规律进行教学反思。在落实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原则,以思政教育为根基注入互联网思维,进一步阐释思政的定位,吸纳多元文化,如此一来,能够在实践中提升思政教育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提升融媒体与教育之间的契合度,开辟新趋势。

参考文献:

[1]谢鹏鹏.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媒介伦理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新闻潮,2021(12):48-52.

[2]牛文科.融媒体时代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工作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S2):147-150.

[3]杨桂霞.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创新探究——评《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1):3437.

[4]魏伟.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守正与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33(11):31-35.

[5]楊雪.融媒体模式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探析[J].科教导刊,2021(32):69-71+114.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教育机制融媒体思政教育
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机制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