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优良学风培育的方法和路径
——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2022-07-19胡鹭宏

梧州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风培育学校

胡鹭宏

(厦门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高校学风建设和培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优良的学风能够促使学校教育事业长久而健康地发展。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学风做出了非常经典的论述:“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1]2019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在严格教育教学管理中指出要:“激励学生刻苦学习。高校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2]学风建设和培育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以优良学风为引领,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才能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大学生学风的现状

高校学风内涵丰富,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上是指一所高校师生在治学理念、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表现[3];狭义上,特指高校大学生的学风,包括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及精神风貌。本研究主要从狭义上探讨高校学风,通过向厦门理工学院12个学院本科生发放纸质版调查问卷,了解目前大学生学风的现状。共发放调查问卷750份,回收722份,回收率为96.27%。在专业分布上,理工类专业占58%,文史类占32%,艺术类占10%。在年级分布上,大一学生占24%,大二、大三学生均占27%,大四学生占22%。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风整体评价、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考试诚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管理服务等方面。

问卷调查显示:在学生对学校、专业、班级、宿舍的学风整体评价中,85.45%的学生认为学校学风整体很好或比较好,83.94%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学风很好或比较好,79.92%的学生认为班级学风整体很好或比较好,81.03%的学生认为宿舍学风整体很好或比较好(见表1)。由表1可知,学校整体学风氛围学生比较认可,但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班集体的学风氛围;根据调查数据,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但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学校学风建设和培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表1 学生对学风的整体评价情况

二、影响大学生学风建设和培育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面对新的学业、生活、人际关系、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因认知不足、准备不够而产生不适应、不习惯的状况,尤其有部分学生对专业认识不到位;还有一些学生因专业调剂,对专业不感兴趣,致使他们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对大学学习、生活如何度过缺乏明确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在调查中有21.33%的学生对专业兴趣一般或不喜欢(见表2),而达28.9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见表3),13.85%的学生几乎未制定学习计划,还有50.42%的学生虽有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执行不到位(见表4)。自己的学习应达到什么目标?学习为了什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自己的性格、交际能力如何提高,而又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较少。一些学生对未来比较迷茫,尚没有努力的方向,随遇而安。

表2 学生对专业兴趣的自我评价

表3 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自我评价

表4 学生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情况

2.学习态度不端正

一些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进取心不足,对自我要求不高,满足于应付,满足于及格、过关。32.96%的学生未把专业学习放在第一位,5.12%的学生认为学习过得去就行,甚至认为专业学习没什么用处(见表5)。8.31%的学生仅满足于及格或混文凭(见表6)。在课堂出勤方面,由于学校“两课”落实相对较好,88.64%的学生几乎全勤,基本不请假,经常请假和经常旷课的学生只有0.83%,但是课堂质量和效果并不乐观,仅有32.69%的学生表示上课能注意力集中并认真做笔记,课堂上学生玩手机、说悄悄话、睡觉、发呆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按时完成,或打折扣,或抄袭的情况也不少见,对自身学习上的要求和规范不认真执行。一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沉溺于玩手机、打游戏、追剧、刷短视频等而影响学习质量和效果。

表5 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

表6 学生对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

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明显

很多学生还是习惯于高中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相对欠缺在大学时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时间上的安排和规划,以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率上还是不足,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还远远不够,这都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34.6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不明显(见表7),而学习遇到困难时,只有54.29%的学生选择主动向老师请教、向同学求助。早读、晚自习、预习、复习等都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但从调查中我们看到的情况并不理想,31.44%的学生没有早读习惯,25.49%的学生虽有早读却1周最多1次,46.4%的学生晚自习1周最多只有1次,有的甚至没有晚自习习惯(见表8),24.93%的学生每晚学习的时间为1~2h,5.26%的学生每晚学习时间不足1h。经常全面预习的学生比例只有16.34%,而有50.55%的学生只在考前复习或从不复习。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时受手机、外界影响干扰明显,时不时看手机、发信息、吃零食、发呆或者和别人聊天,算下来,一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非常少,有的甚至本末倒置,把学习变成了副业,把其他事情当成了主业。

表7 学生对本专业学习方法自我评价

表8 学生晚自习情况

4.学习诚信需加强

学习诚信不仅对学风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学生素质品质的体现。调查中只有79.09%的学生表示自己独立完成作业,20.91%的学生有抄袭作业情况,有的甚至从不做作业;在考试作弊方面,3.6%承认存在考试作弊情况,有8.31%的学生觉得身边的考试作弊情况比较严重,19.94%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作弊,但却对作弊现象能够理解和接受,还有1.39%的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理直气壮”。

(二)学校管理方面的因素

学校在学风建设的硬件和软件上仍不完善,如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等场所和设施还不足,21.6%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好,学生反映学校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等位置不够,氛围不浓,制约和影响学习效果,在对学校文化学术氛围评价中,76.04%的学生比较认可,23.96%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好;在对学校学风建设相关制度和措施评价中,77.01%的学生比较认可,22.99%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好。学风建设的责任主体还需进一步明确,有时在学风建设推进上会出现相互职责不清、魄力不足、力度不够、意识不强的情况;在执行和落实上,有时雷声大雨点小,虽不断强调“三风”的重要性,但在学风建设齐抓共管的合力上还略显不足,学风建设的制度保障还需进一步狠抓落实;对各个二级学院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需进行改革,还应把学风建设列入到更重要、更具体的考核内容里。

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对学风建设发力还不够。在问到辅导员对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影响上,74.38%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影响,25.62%的学生认为影响一般或者没有;在对学校职能管理部门服务态度上,76.73%的学生比较认可,23.27%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满意,还有待改进。学校良好的管理服务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尤其是辅导员这个队伍,经常和学生接触,对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都有较大的影响。然而,因为日常工作涵盖面广而杂,致使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疲于应付,很难集中精力将学风建设有关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分析、落实和开展。

(三)教学方面的因素

教风对学风的影响毋庸置疑,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效果、师资水平等都对学风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有19.6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专业学习收获上效果不明显,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25.48%的学生对其还不太满意;课堂效果好不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责任、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在问卷调查中,13.0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而对于教学方法,有17.59%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太好。

三、高校学风建设和培育的主要途径和建议

针对学风中存在的问题,需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从思想引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榜样示范等方面来探索高校优良学风培育的方法和路径。

(一)更新理念,形成共识,发挥思想教育的引领作用

学风问题的实质是价值观的问题,要推动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和培育最重要是引导高校全体师生要更新价值理念、达成共识、目标一致。首先,高校要提高全校师生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知,更新价值理念。要深刻认识到高校优良学风的培育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的影响,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其次,要形成全员育人的共识,人人都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统一整体,离不开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共同培育,教师教学风范、学术风气、学校文化氛围等,共同构成了学风建设的丰富内容[4]。学风问题的责任不只在学生,教师、院系、学校都有责任。因此,需要高校全员共同努力参与学风建设,为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和培育共同出谋划策。第三,要认识到学风建设的特性,朝着同一目标努力。学风建设存在着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普遍性等特点,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因此,在学风建设目标上要有一致的认知,学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又要有“久久为公”的使命感,只有坚持经常抓、长期抓方能见成效。

学风建设还需加强思想引领,提升师生内驱动力,让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风建设中的价值。通过发挥党风的价值引领作用,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发挥校风的精神传承作用,通过学校历史积淀和校训校风等大学精神来激励师生传承学校优秀的校风文化;发挥教风的育人关键作用,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成为“四个引路人”,自觉实现“四个相统一”,引导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学习“四史”等为抓手,强化对学生的责任教育、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等,拓宽学生“为谁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的深度和广度,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并激发动力,发挥自身学风建设的主体作用,用“青春梦”激荡“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和奋斗。通过思想教育的引领切实发挥管理治学、教师教学、学生研学的协同作用,形成管理导向、教师引导、教辅辅助、学生自主的优良学风建设和培育新局面。

(二)明确职责,完善机制,发挥制度建设的促进作用

高校学风的建设和培育需要从组织、机制和制度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能否发挥好制度的约束和促进作用,关乎学风建设和培育的成效。2021年1月,辽宁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辽宁省高等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十条措施》,分别对高校、教师和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这也是辽宁省教育厅2021年下发的1号文件。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始终将优良学风作为治学之本、成才之本、立校之本。2019年3月,清华大学全面启动“学风建设年”工作,校党委发布《清华大学“学风建设年”工作方案》,推出新形势下学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同时建设“学风建设年”专题网站,推动建设优良学风、校风。2019年11月,清华大学召开学风建设大会,对“学风建设年”工作进行总结,探讨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为了深化“学风建设年”成果,学校制定了《清华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形成新时代学风建设的清华方案,开创学风建设新局面。

由此可见,要形成学风建设和培育的长效机制,要从顶层设计、组织建设、相关制度机制体系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落实。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学风建设的组织建设和工作体系。成立学校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学风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学风建设中应尽的职责,相互分工协作,层层落实,为学风的建设和培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要建立学风建设和培育的相应制度和机制。通过调研、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学校各层面对学风现状和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学校具体实际,出台和完善促进学风建设培育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将学风建设和培育纳入学校、学院党政工作要点和相关规章制度中,推动学风建设的系统化、制度化和常态化。要将具体的政策、方案、措施等明确到责任人,落实到位,要有监督问责机制,防止雷声大雨点小和出现形式主义。同时,要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相关的具体奖惩制度和机制,对学习秩序、学习诚信、学业预警、评优奖励等各方面通过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来促进学生优学、教师优教、行政优管,用制度保障来调动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建优良学风的积极性。再次,要定期对学风建设和培育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反馈和反思。通过召开学风专题会议、意见征集反馈会、调研等方式定期对学风建设和培育推进落实情况进行及时了解,以便更好地调整和修订相关机制和制度,使学校学风建设朝着良性循环发展。

(三)完善设施,搭建平台,发挥文化氛围的推动作用

高校校园的文化氛围作为师生的生存环境,其对学风建设和培育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需要从环境设施的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的搭建来发挥学校在学风硬件和软件文化建设上的推动作用。首先,要用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来保障学风建设的推进,和谐舒适的校园环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营造优良的学风[5]。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学校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等场所和设施上的满意度并不高,认为现有的设施和物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并制约了学风建设。因此,高校应该从校园布局、教学基础设施、人文景观、网络文化、图书馆等方面强化学风的物质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发挥已有物质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和完善新的物质文化,结合学校特质开展有针对性的物质文化建设工作,改善校园环境,夯实高校学风建设根基。

其次,学校要通过搭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和载体,积极将学风建设融入、渗透到第二课堂活动中。通过开展集体晨读、晚自习活动,制定专业阅读书目,举办学术和学习方法系列讲座等提供常规和专业的指导;通过开展学风建设动员会、读书系列活动等营造学风建设氛围,培养学生爱读书、好读书、善读书的习惯;依托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丰富有益的学习活动、专业竞赛等,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和比拼氛围;通过营造教学楼、图书馆、宿舍区等文化氛围(如悬挂学风标语、名人警句、展示优秀毕业生、学科竞赛成果等)来创建良好的学风建设和培育的软环境。此外,还要注重新媒体的运用,通过网站、公众号、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开设学习互动专题、专栏等营造渲染学习氛围,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线上学习交流和互动。

(四)挖掘典型,树立标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和培育需要积极挖掘身边优秀的教师、校友、学生、团队等典型榜样,通过对榜样进行表彰和宣传、开展交流分享和互助帮扶等,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让更多师生通过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人物和事迹激励和影响自己,使其“学有目标,赶有对象”。通过开展“教师党员先锋岗”“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评选活动,激励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责,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通过遴选历年来在不同岗位有代表性的优秀校友,向在校学生分享校友在校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以及人生与职业发展的规划,激励学生更好地珍惜和把握大学时光,努力学习,学有所成;通过“青春榜样”“学习标兵”等评选,表彰和宣传在学习、考研、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社会实践等方面突出的学子,用朋辈教育、同侪示范的方式辐射、影响更多的学生。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团队、集体如“先进基层党组织”“优良学风班”“文明宿舍”等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向先进集体、优秀个体学习,互动帮扶,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学风建设和培育氛围。

总之,学风的建设和培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的工作。新时代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只有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的学风建设规律,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和建设更优良的学风,才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学风培育学校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学校推介
炊事员的几宗事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学风就是质量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