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基于广西22个特色小镇的调查

2022-07-19肖艳玲

梧州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广西小镇特色

刘 飞,黄 河,肖艳玲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思政课部,湖北 武汉 430079;2.梧州学院 管理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都是党和国家对城乡协调与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时代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两个互促共进的关键举措。两者发展内涵互通联动、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互动的逻辑关系体,乡村振兴战略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实施背景、发展平台和政策背景,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具体实现方式,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和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精准路径。两者对于夯实农村产业基础、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尚未与工业化、城镇化实现良性互动。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载体和平台,既能聚焦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又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特色小镇作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探索新发展模式和塑造新发展业态的重要实践,从概念提出伊始就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一)特色小镇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到底何为“特色小镇”?学界对特色小镇并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普遍认为“特色小镇”与传统意义的“小镇”从概念上讲并无直接关联,特色小镇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互相融合的一个特定区域,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聚落单位。发展经济学认为国家间产业结构与科技水平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国家在城市化路径与模式选择上的不同。发达国家在以大城市为发展主体的同时,对中小城镇的发展也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的产生是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很多特色小镇的形成与发展甚至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岁月洗礼。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小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生活方式享誉全球。如科罗拉多州阿斯彭小镇,以其诱人的乡村风情、啤酒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街道风靡全球;旧金山的纳帕谷小镇,以葡萄酒文化、庄园文化而负有盛名,形成了品酒、餐厅、SPA、婚礼、会议、购物及各种娱乐设施的综合性度假区,每年接待全世界的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小镇,集中了500多家对冲基金,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全球350余只对冲基金中有近50%都把总部设在这里,被称为是美国最富有的小镇[1]。特色小镇的形成虽然历史悠久,但学术界对特色小镇的理论研究却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1977年美国社会学家万斯首次提出“城市区域核理论”,他认为一个空间发展较为良性的城市要在远距离城市的区域形成多个分离的“城市区域核”,是由一个理想的生活与工作一体化的生活圈和一个独立的创业空间与一整套的生活价值的表达系统构成[2];随后,Bradbury和Kirkby从可持续发展、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视角对特色城镇问题进行了研究[3]。总体而言,特色小镇在产业聚集、高新技术聚集和高端人才聚集方面表现出的巨大优势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保证。

国内“特色小镇”概念最早正式提出是在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杭州西湖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云栖小镇参观后,提出“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随后几年时间里,特色小镇开始风靡全国,理论界对特色小镇的相关研究急剧上升,学者们对特色小镇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及发展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但是,对特色小镇发展中面临的发展逻辑、发展理念、发展规律、发展关联等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代表性研究主要有:苏斯彬和张旭亮对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实践模式进行了探析[4],张鸿雁[5]对特色小镇的内涵进行了探讨,赵佩佩和丁元[6]对特色小镇发展中面临的产业选择、动力机制、政策设计、体制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盛世豪和张伟明[7]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发展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二元论、增长极等理论为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启示,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功能提升,使乡村振兴战略形成有效的契合互动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新热点。王天宇认为,特色小镇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功能,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紧密连接,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功能提升,在强化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中小企业提升中可形成有效的契合互动[8];张信得等分析了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乡村振兴战略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全新政策背景,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9];车鑫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新的政策导向,赋予了其新的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方针,特色小镇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两者在建设目标上具有一致性[10];高梦真和展茂浩认为特色小镇建设的逻辑起点、价值追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践路径、动力机制为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思路和动力源[11];武海义认为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产业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双轮驱动、双管齐下、共同发力的媒介,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把特色小镇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12]。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广西特色小镇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特色小镇有利于广西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1978—2019年期间,广西城镇常住人口从360万增加到2 534.3万[13];城镇化率从10.64%提高到51.09%[14]。但是,城镇化滞后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城镇化率比全国低8.51%,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仅排第27位[15]。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乡镇区域进行科学规划,以城促产、城镇联动,以镇兴城,实现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既是广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广西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的现实选择。

(二)发展特色小镇有利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自然资源禀赋良好,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名人名胜、民风民俗、自然美食、壮族风情等不胜枚举,而这些传统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都零散地分布在广大乡镇地区,由于存在规模小、特色不鲜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加上文化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文化价值挖掘不够深入,致使很多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整理和展示,未能很好地体现文化软实力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拉动。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既可以向世界展示广西壮族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三)发展特色小镇有利于广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的探索创新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市场升级和消费升级,导致广西有效供给不足和消费需求外溢现象日益明显。首先,从需求角度看,特色小镇集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的社区功能于一体,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有效联动起来,将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通过在有限空间里创造多样化的供给,给不同客户提供多种有效需求。其次,从供给角度看,特色小镇吸引了大批高端人才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创新,在个性化需求过程中提供具有特别优势的个性化供给,以此提高供给效率。因此,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能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广西供给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探索广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推动历史经典产业焕发青春。

(四)发展特色小镇有利于广西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

特色小镇可以在合理的空间范围内将城市功能和乡村功能融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格局,进而带动乡村振兴。一方面,特色小镇在空间上距离乡村最近,可以充分利用特色小镇的产业聚集功能,向乡村进行路径最短与效率最高的经济辐射;另一方面,特色小镇可以通过构建关联效应强大的农产品加工、分级包装与营销、信息咨询以及人才培养等诸多服务产业,从而促成乡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更好地粘连与融合,进而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更好地引导特色小镇的发展,广西各地党委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相继出台了《广西百镇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广西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持续提升、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等良好态势,相关政策措施相继出台,闭环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16年10月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广西发展改革委员会、广西财政厅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广西百镇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将着力推进100个特色小镇建设。2017年,广西先后发布了9个(“1+6+2”)系列政策文件,对特色小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发展规划。2017年广西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按照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要素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五位一体”方式创建特色小镇。此外,广西各职能部门为支持特色小镇建设,还相继出台各种鼓励政策,如:广西财政部门对每个特色小镇拨付2 000万元培育资金;市场监管部门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使用及保护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鼓励集群产业商标品牌建设。广西目前在特色小镇的建设政策措施方面,基本形成了“规划—培育—建设—评估”的闭环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措施从顶层设计上为广西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特色小镇建设势头迅猛,行业地区分布基本均衡。广西特色小镇的建设虽起步较晚,但政府重视,地方响应,发展势头良好。广西现有国家级特色小镇14个(其中第1批入选4个,第2批入选10个,具体见表1),除了百色、玉林、防城港、来宾尚未有城镇入选外,其余10个地级市中均有1~2个特色小镇入选,地域分布较为均衡。从特色小镇的类型上看,14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中,旅游发展型、工业发展型、农业发展型各4家,历史文化型1家,民族聚居型1家,特色小镇的类型分布相对均衡。

表11 广西国家级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从广西自治区层面来看,截至2020年8月,广西开工建设特色小镇项目共计513个,其中通过产业策划研究和核心区建设规划审查的小镇44个,通过培育阶段评估转入建设阶段小镇17个,基本完成建设任务的特色小镇6个。从政府官方部门先后公布的两批自治区级特色小镇来看,第1批45个,第2批17个,共计62个。在现有的广西自治区级特色小镇中,地区分布最多的城市分别是桂林市(9个),其次是玉林市(6个),柳州、北海、贵港、百色均为5个。从类型分布上看,旅游发展型15家,工业发展型22家,农业发展型22家,民族聚居型3家,行业分布较为均衡。从形成机理上看,广西特色小镇与江浙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存在明显差异,江浙地区多以产业为驱动,广西特色小镇多以旅游资源、特色农业、新型工业为驱动演化而来。

四、广西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及课题组成员于2020年7~8月期间,先后深入广西梧州、桂林、南宁、贵港、玉林5市22个国家级或自治区级特色小镇进行实地走访,向政府部门、小镇居民、小镇经营业主、旅游者等人群通过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展开调研,共计回收有效访谈资料166份。受访样本中小镇当地居民65名,占比39.16%;政府职能部门18人,占比10.84%;小镇经营业主(企业)代表23人,占比13.86%,旅游者60人,占比36.14%。通过调查走访,归纳总结广西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社会资本主导倾向不明显,长期运营难以维系

当前,广西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尚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建设还需要规范性、指导性文件进行指导;个别领导干部对特色小镇概念理解不透彻,依然沿用传统的开发思路,不注重发挥市场作用;部分地区政府在推进特色小镇项目过程中,将资金大量投入到小镇的基础设施项目上,有的直接参与小镇运营,忽略了对经营业主的扶持与培育,造成经营业主投融资困难,长期经营面临窘境。在调查过程中,广西目前86.36%(19/22)的特色小镇建设初期都属于政府主导型,社会资本主导建设的特色小镇的比例占13.64%(3/22)。究其原因,95.38%居民受访者(62/65)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不了解;78.46%(51/65)的受访者担心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自身土地、房屋等物权的形态、产权甚至生活方式都发生改变,从而使利益受损;65.96%的受访经营业主(20/23)居民认为特色小镇投资建设周期长、收益率低等制约投资意愿,对特色小镇的积极性不高。

(二)建设内容同质化,特色产品供给不足

广西特色小镇建设起步较晚,很多项目未经严格论证,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产品供给不足。具体表现产品同质化、建筑外观雷同化、体验项目已不能满足游客的猎奇感和新鲜感。行业尚未完全实现产业化,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尚未形成对产业的有效支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行业监管,产业自身产业链较短,产品多以中低端旅游产品为主,功能较为单一,旅游设施未跟上发展潮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特色小镇产业规模不大,缺乏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布局分散、粗放经营,产业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缺乏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调研过程中,受访旅游者对广西特色小镇的整体满意率为78.33%(43/60),85.00%(51/60)的旅游者表示旅游产品雷同,在其他地方体验过类似的旅游产品或项目,特色产品供给不足。

(三)特色小镇民族特色不鲜明,民族元素挖掘不够深入

特色小镇之所以“特”,其最核心的“特”在于其具有独特的产业基础。可以说“无产业,不小镇”。广西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以旅游资源为特色的小镇为数众多。广西对其特色产业、资源禀赋、文化遗产等核心要素的认识和挖掘不深,大部分还是以为游客提供简单的观光、游览,简单植入一些盈利项目,如商业步行街、演艺街、美食街、工艺品街等,这些项目提供的旅游产品普遍未能很好地与当地的文化结合,未能对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很好的利用和开发,甚至部分地区不顾发展实际情况、经济水平和特色小镇形成的空间特点与发展的基本逻辑,发展模式上简单模仿、生搬硬套“江浙模式”“广州模式”等,在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中过于盲目。在针对旅游者的调查中,61.67%的旅游者(37/60)认为广西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缺乏民族特色,26.67%的旅游者(16/60)认为广西特色小镇的产品供给缺乏地域特色。

五、促进广西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规划指导,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引领,合理布局。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合理规划产业、生活、生态等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水、电、路、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内部路网,打通外部交通连廊,提高特色小镇的通达性和便利性。三是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特色小镇在评选、运作、实施、保障、奖惩、退出等一系列环节的专项或配套实施细则,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四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小镇建设,为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鼓励特色小镇进行市场化建设运营。

(二)实行错位发展战略,提高产品供给效率

广西特色小镇建设应充分体现区域差异性,实行错位发展战略。政府在谋划特色小镇建设时,对1个传统产业(或旅游区)只规划建设1个特色小镇,根据小镇的产业、功能定位进行分类指导,高标规划,铸全产业链。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特色小镇应着重发展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商贸物流、创意创新、电子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产业。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高端与新兴产业基础较薄弱,缺乏必要产业支撑条件,产业链不够完备,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秀丽的山水田园、厚重的历史沉淀,引导文化旅游产业、休闲康养产业、农林渔产业、历史民俗风情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发展。因地制宜,切实提高产品供给效率。

(三)深入挖掘民族特色元素,充分开发利用民族资源

在建设广西特色小镇过程中,应该注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元素,搭建更多载体,将少数民族特色做大做强。一是将民族特色元素融入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在特色小镇载体建设中,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资源,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如用广西山歌传唱经典,用壮乡故事感染游人,使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形成对广西的情感认知,通过特色小镇进一步加深对广西的民族特色印象。二是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形成民族特色经济。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以民族居民为媒介,开发民族资源,强化广西特色小镇的民族特色,增加小镇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猜你喜欢

广西小镇特色
广西贵港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