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判断力”养成的高中历史语境建设
2022-07-19杨文平
摘 要: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强调要培养学生“判断史料真伪和价值”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对于历史的事实与价值判断能力是要远远重于历史知识学习的,而如何更好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也是高中历史教师所要深思的问题。历史语境建设是一种较为可行且有效的培养学生“判断力”的途径之一,因此,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还需以此为切入点,以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判断力。本文也将对此展开以下相关探讨,希望对相关研究工作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历史学科;判断力;历史语境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而言,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只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会用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来判断历史事物,并且可以对历史事件做出独立分析思考,这也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判断力培养。历史语境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评估和理解历史,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判断力这一目标,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历史语境的建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一、判断力简述
从高中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判断力指学生运用客观辩证思维对某些历史事件或历史问题做出独立分析思考,以及对历史事实和价值做出准确判断的综合能力。良好的判断力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分析和理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学会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判断力主要涉及知识判断、方法判断和观点判断。其中,事实判断主要包括对历史事实的真伪判断和对史实推理解释是否正确的主观判断;价值判断则是以客观事实判断为基础的,从来源、性质、目的等不同角度来分析事物不同解释的原因,并结合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客观地评估已经发生的事实,从而评估现实社会问题的问题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行动提供指导[1]。事实判断大多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基本核心素养紧密相关,而价值判断则以事实判断为基础,与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素养关系更为密切。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最终都将整合到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判断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历史语境为基础,结合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基本素养,采用问题式单元主题教学,通过阅读与写作的过程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是可复制且操作性较强的一种培养方式,并且这种方式也被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所接受并认可。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尤为重要并且十分迫切,而且大家也认为通过历史语境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信息,培养他们辩证质疑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是一种较为可行且有效的方法。事实上,部分教师也确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了此种方法,由此可见,基于历史语境建设的学生判断力培养是有一定的实践教学基础和条件的。
二、历史语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维度,就应用情况而言,人们大多习惯通过听和读来接收信息,而说和写则是传递信息的过程。尽管在人类的交际过程中,理解和表达处于不同的层次,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依赖于语境。从广义上说,语境在语言使用中主要有两方面作用,即限制与补充。语境对语言的限制作用通常体现在词义的判断和选择上。同一个词语被用于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出的意思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想知道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做出准确判断。语境在语言理解补充中的作用更多是表现在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暗喻意义上。在一句话中,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可能不仅仅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或许是由上下文或线索给出的深层含义,又或许是一种暗喻。一般来说,理解一个词的字面意思很容易,但理解一个词的深层内涵却很难。特别是在研读历史文本时,对词語意思的理解与把握更是比较困难。在历史学科中,“语境”主要指的是历史学家为了尽可能接近故事的原始面貌,将历史事实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研究考察,理解和解释事件的真实起因与发展,进而对其所起到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做出正确认知和评估[2]。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语境建设实际上也就是以历史课本为载体,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文本材料去分析历史真相,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收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语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准确评价和理解真实的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历史是对过去所发生的事件与行动的记录和研究,可以作为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的参考。它与哲学、艺术、伦理一样,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值得后人对其展开深入分析。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古人用文言文记载史实,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不同之处就是其更为简洁精炼,常常会用一句或者几句简短的话来描述一些史实事件,这也导致学生们在阅读历史文献时会感到困惑。对于先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在之后不可能被完全重现出来,在史学研究中,史实的确证是最基本的工作内容。历史学家想要对历史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思考,只有通过不断收集和研究史实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语境对历史事件展开剖析、判断和推理,才能重建和确认历史事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事实的问题、教材文本的片面性,以及作者对历史文本理解的局限性,导致历史教材还不足以全面地描述历史,甚至很多历史事件只有历史结论,缺乏历史事实。这对学生们更全面地认知历史、理解历史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要高中历史教师运用历史数据来创造历史语境,追溯千年的历史变迁,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了解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在当时环境下的生存艰辛。立足于历史语境,将自身融入历史人物的生存环境当中,理解历史人物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深度,最终实现对历史事件的深刻解读。
三、高中历史语境培养学生判断力的策略
(一)历史语境作为史料解读的切入点
从本质意义上说,还原和建构历史语境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记录、调查等多种渠道去收集历史资料,并对史料中矛盾和有冲突的内容,以及对史料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论证过程做出辩证和分析,进而培养学生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如果从历史判断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待历史语境,则它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为对历史语境的理解,主要是对在一定的时空框架内分析并判断人们所记录、接受并传播的历史真伪与否;另一层含义则是在理解历史语境的基础上,注意新情境的发展,也就是教师通过创造新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并提高学生知识框架建构与解释判断的能力。通过将历史语境和新情境进行充分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历史史实,并了解历史中的人和事,进而培养他们的证据意识和判断能力,提高评判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包容和欣赏现代世界的多样性,理解不同立场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些观点对人类社会不同群体的历史影响及其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史料内容从“在历史语境中还原历史事实”“在历史语境中构建历史知识”和“在历史语境之外解决问题”三个视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背后的故事和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并且通过四个维度(提取、辨析、推理和评判),结合课程内容和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出相应的问题。
“在历史语境中还原历史事实”中四个维度之提取:对于过去的信息作者是如何知道的?辨析:时代语境(为何过去的人们对于事件的判断有所差异,依据是什么?)推理:作者对于自己的解释是否有相关的史学文献支持?推理是否合乎历史逻辑?评判:作者所做出的历史解释,以及提供的史实资料可存在漏洞之处?若存在有什么方法来对其进行补足或纠正。
“在历史语境中构建历史知识”中四个维度之提取:对于相关历史事件还有其他重要的文献资料和解释吗?辨析:传播语境(历史研究学者对相关事件和问题是否有其他不同解释?如何评判这些解释的可信度?)推理:通过关注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可以发现哪些事件、人物、观点和转折点对历史发展更为重要?评判:通过相关历史事物,哪些历史事物是比较重要的,且值得后人去进行深入思考研究。
“在历史语境之外解决问题”中四个维度之提取:历史事物对历史发展有哪些影响?现在和过去之间关联有哪些?辨析:接受语境,如何运用现有史料对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加以解决?推理:从历史学家们的历史解释中有哪些思路方法和行动是有助于解决当下问题的,并且合乎逻辑推理的?评判: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评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可能带来的结果?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当然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三个视角的思维层次还是四个维度所体现的个人历史思维与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三个视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注意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逐步培养。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搭起判断力养成的框架
事实上,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培养高中生的判断力也就是在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教师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如师生互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体验等,学生们要想真正学好历史,就必须经历阅读、理解、分析和建构这几个关键环节。高质量的问题和问题链接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一个框架,让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思考和学习水平,同时也可以更好帮助学生对史实和史事建立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例如:在阅读历史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以下思考:是从谁的观点、以何种角度去理解文本?这些文本内容是如何留下的,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而为?作者是亲眼见证还是代为转述,所讲所写是否真实可靠?作者写下这些文本的内在动机是什么?这些文本内容是否出于客观理性态度所作,不存在偏颇情况?人物和事件、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三者又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谁对这些文本中包含的历史数据感兴趣?从这些历史数据中,可以为后人的哪些问题答疑解惑?通过这些框架性问题,可以更好地帮助高中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运用多元化视角和思维对历史事物做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三)以表现性任务为主要评价方法
教师应该对学生判断力的提升制定一定的标准,对此,教师可将学生的表现性行为作为评估其判断力水平的明确和可信的依据。这些评估依据包括随堂小测验、课堂交流问答、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观察、活动展示等,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显性行为和表现来让教师明确学生的判斷力水平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标准。对于事实和价值判断这一培养目标,不管教师的评估依据是哪种,都可以遵照三个方面四个层次水平来对学生的评判力水平进行评估。
这三个方面分别为辨别能力(有效辨别历史文献性质和价值的能力,以及对历史文献的实际判断能力);解释评判能力(理性和客观地分析历史事物并趋向对历史事物或历史评判的价值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有知识和尽可能多的历史数据基础上,研究和解决一些历史的、实际的甚至未来的问题)。在辨别能力的四个层次水平方面可逐层递进为:1.可对历史材料的类型、来源和观点进行区分:识别历史叙事中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表达方式;2.可对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做出正确认识:了解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明白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3.可以运用不同类型的历史文献互证所要研究的问题,具备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来总结和解释较长时段历史事件的能力;4.在独立探究历史和现实问题时能够适当使用历史数据论述探究的问题。
在解释评判能力的四个层次水平方面可逐层递进为:1.区分历史解释是否合理的能力:具备发现这些历史解释与以前已知的历史解释之间的异同的能力;2.解释一个或多个历史事件的能力:从历史的角度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3.能够根据时代、传播,以及接受语境解释评估历史与现实问题不同解释的原因;4.在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探究时,试着验证过去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合乎历史逻辑。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层次水平方面可逐层递进为:1.无法根据现有知识解决历史、现实,以及未来问题;2.可以根据现有知识,针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问题提出1个~2个可行性方案;3.根据现有知识,针对历史、现实和未来问题提出3个~5个性化、原创性的可行性方案;4.根据现有知识,针对历史、现实和未来问题提出5个以上个性化、原创性的可行性方案。三方面的表现水平可以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水平层次内容进行划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学习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学生们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历史逻辑思维、史料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能力是学生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对此,高中历史教师也要积极探寻在历史语境中培养学生判断力的策略方法,以更好提升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峻,叶朝良.凸显“判断力”养成的高中历史语境建设[J].现代教学,2021(23):49-50.
[2]李峻.在历史语境中培养高中生判断力的实践探究[J].现代教学,2019(19):31-33.
作者简介:杨文平(1973—),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新课程新考改视域下中学生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及教学教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