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写作“生动”的名师课例密码

2022-07-18冯芹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作文指导生动

冯芹

摘 要 在写作教学中,实现习作内容“生动具体”的方法和路径诸多,本文由名师写作教学课例切入,觅寻写作“生动”的密码:创设交际写作的具体活动,引导循阶而上的具体描摹,探寻拉长时间的具体方法,设计关注自我的具体话题等。

关键词 名师课例 作文指导 生动密码

写作教学,学生习作常被老师粘贴这样的标签:写作欠生动。这次这样批注,下一次学生作文依然欠生动。为何无动于衷?笔者反思,也许老师未曾意识到,写作教学中,我们只是重复告知写作问题,并未给予学生切身体知并实践写作生动的路径。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形象?学生写作语篇中表露出来的显性问题,病灶点到底在哪?有的老师把病灶指定为学生写作语言不够华美,因为教师上位理论的潜默传递,学生眼眸中的“生动”便定位为语言华丽。

笔者认为,“欠生动”关结到写作过程中一些隐性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学生内存写作知识相关于“写作生动”的针对性方法空缺;二是外在的相关写作要求模糊不限。“生动”不是言辞方面的问题,生动的核心是具体,只有写具体了,文章才能生动起来。我们可以尝试从名师的经典课例中寻找到“生动”的密码。

目前,作文考试很流行“文体不限”,这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无从下笔的错觉。学生习作空洞无物,泛泛而谈,给人感情不真,弄虚作假的感觉。创设交际写作的具体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写作“生动”,荣维东老师的写作课例《“圣女果”写作》给予我们重要启示。

活动1:写便条

你回家后,发现桌子上有一盘红艳艳的小“圣女果”,于是你就吃掉了,可是父母不在家,你马上又要出去了,于是你需要写一个短信(或便条)告诉妈妈这件事。现在请你拿起笔写一个便条吧。开始!

活动2:网页制作

师:现在,我们需要进行一项复杂的活动——请大家制作一个有关“圣女果”的网页。在网页上撰写200—300字的关于“圣女果”介绍文字。有关圣女果的参考资料老师课前已经发给大家了。

老师出示关于写作对象、目的的PPT:

网页1:对象是一般学生。应该包含哪些关于圣女果的信息?

网页2:对象是农民种植户。应该包含哪些关于圣女果的信息?

网页3:对象是社会公众。应该包含哪些关于圣女果的信息?[1]170

荣老师的这节写作课,两次活动都有明确而丰富的“交际语境”信息。写作被置于具体情境中,诸如“如何称呼,如何结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应该写什么不应写什么(如何选材),达到什么意图,如何表达”等等写作中重要的元素都包含其中了[1]173。在写作任务中植入写作者身份、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体式等要求,学生很容易根据具体情境表达交流,写作兴趣从写作源头引发,写作便是“我要写”的享受过程。

笔者最近设计过一次线上写作活动。

我们因“新冠疫情”被“困”在家,通过网络设备我们了解到许多:钟南山院士的逆流而行;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的倾情援鄂;各地爱心人士的物资捐献……那个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解放军小战士;那个被妈妈担心的在鄂小护士……我们还听到了一些负面的消息:隐瞒病情隐瞒行程的那个老人;故意摘到口罩向医护人员猛咳的那个中年人;无理取闹的人……你是不是也想了很多很多……

请你写一篇文章,或是针对这次疫情向市民提出倡议;或是给一位让你感动的人写一封信;或是写一篇宅居在家的日记来记录自己的所闻所感……

如何引导学生抒写自己宅居家中最真实的感触,迫切需要设置真实具体的交际情境,并在任务中植入写作要素导引,学生选择并确立写作要素:写作者角色,文章读者角色,写作目的,文章样式等,把这些要素意义确定下来的过程,也是感受写作的过程,写作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有的学生以书信的方式向在鄂的医务人员表达敬意,有的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武汉人的赞美,有的用倡议书的方式劝说广大市民不要乱食野生动物……交际情境具体的写作训练使学生在写作中选择主题知识,择宜表达方式,在后续写作活动中再遇到“文体不限”的泛化写作要求,他们就会调用自己的写作经验将写作语境具体化,使其成为学生写作的私人模式。

因此,合宜的写作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或拟真的情境,以便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读者、具体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材料和表达方式[3],完成一次生动的心路旅程。

写作训练中,很多学生作文字数远远达不到要求。这种现象可归类为:一是学生有“米”下锅,但下锅后生产不出满意的成品,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另一种情况,学生真的是无“米”下锅,这样只生生煮出一锅白开水。这两种情况如何分别以待?

郑老师的作文课用一幅画,引导学生从“有什么”生发“怎么样”“像什么”,甚至“想到什么”,调用学生未知“货源”成型并能顺利倒出,学生自然有话可说,说得也具体详细。“有什么”用来叙述,它起到把东西叙述准确的作用,而在常规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生的写作则止于这一步;“怎么样”是刻画描摹,它起到的作用是清楚、细致,在平时训练中,部分学生的作文中常常缺少描摹,只是把“有什么”这一环节表现为概述,少部分学生会描写,但描写没有方法,描写的场景混乱模糊;“像什么”是比喻,它的作用就是生动形象,有的学生写作中能涉及到这一环节,但比喻陈旧,反倒有“画蛇添足”之嫌。而郑老师为了揭示描写的奥秘,将描写这项技能置于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中,按程序反复训练,学生的描写路径清晰,有法可循,生动具体的写作要求就会呈现在学生的字词、文段、语篇里。在写作实践中习得写作学得知识,再用于写作实践,环环相扣,循阶而上,写作课嬗变为写作知识的应用课,这才是写作教学的内核。

周子房老师的课例《作文里的时间》设置了环环相扣的写作活动,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把文章写长写具体写生动应该拉长作文里的时间。关于“時间拉长”,刘海涛老师又称作为“延宕”,如何延宕?周老师在课例中用五个写作活动诠释并验证了它的内涵。

活动一,老师进门做动作,大概七八秒钟。让学生用一百来字描写,学生基本顺利完成,之后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写成一千字的文章。这是写作活动的起点,学生的试写阶段,学生感觉有困难。活动二,学生观看“姚明灌篮”录像和“流川枫灌篮”动画。在厘清比较中提炼出“拉长时间”的方法——描写,即心理、动作、语言、场面描写等。活动三,学生观看“小姐下绣楼”的动画,并与上述灌篮进行比较,使学生习得“拉长时间”的另一类方法:插叙、联想想象。活动二和活动三属于写作知识的讲解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在活动中提炼出写作知识,而非常规的教师宣讲写作知识。活动四,写自己打喷嚏的糗事。这一活动是知识的应用环节,有了前面活动的铺垫蓄势,学生写作自然水到渠成。活动五,折放纸飞机。这一活动增加了难度,教师设置了障碍:让学生参与感受的同时,放慢、切断了连贯的活动动作。折放纸飞机教师磨学生五分钟以上,把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切割开来,学生被激起了准动作,教师故意阻拦下来,学生想做连续性动作,教师故意不让顺利完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习得拉长时间的具体方法。

周老师的高明在于适切设置障碍点,引导学生关注训练的关节点,在反复训练中提升能力。这一课例成功的不仅是这一次写作,而是授学生以“渔”,它使得写作活动具有了可教的现时效果和不用教的延时效果。

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常常会出现目中无人,没有自我等表述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内心?老师可以采用话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开发思维,引导其思维向纵深处拓展,形成有自我个性的写作资源库。

在一次“观豆悟理”的写作活动中,笔者让学生分享观察记录。学生基本上都发现,温水泡豆,豆皮很容易就舒展开了,晶莹剔透。冷水泡豆,豆皮很长时间都皱巴巴的。有学生还发现不管温水还是冷水泡豆,有一种豆子怎么也泡不开,碰到容器底部还叮当作响。

师:观察温水和冷水中的豆,你会想到什么?

生1:我想到水的温度就像人的态度,温暖的态度很容易感动人,冷冰冰的态度,很难。

生2:我觉得豆子像我个人,在温暖中热情,在凛冽中态度坚硬。

生3:我觉得那种泡不软的豆子,就像生活中顽固不化的人。

生4:我倒觉得泡不开的豆子,有一种坚贞不屈的精神,不像向糖衣炮弹和挫折低头。

师:我可以把刚才两位同学谈到的硬豆。冠以两种名称——劣豆和烈豆。请同学们发散思维,再结合生活想一想,你还会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观豆,视觉停留于豆体的表面:干瘪、皱巴、饱满、剔透……一句追问“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的视觉活动则转投心理活动,由物到人,由表入里,由豆及我,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点被点触,话语由头源源不断。这些情况实属学生是有“米”可用的,若此时教师不予指导干预,学生就会有“货”倒不出,或是自认为根本无“货”,不知如何表达,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来探测组织。

当然,学生写作也会真有无“米”下锅现象,他们毕竟只是一群孩子。这就需要师生共同聚焦写作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访谈、调查和问卷的形式获得“米”源,按主题对收来的材料进行筛选、加工、储备,如此一来,加工好的“米”就有了,而且还打上了人无我有的“自我”的烙印。

王栋生老师在他的《作文教学笔记》中谈到这样一件事:某年省中学生作文大赛颁奖仪式后,学生和作家交流,有学生问作家黄蓓佳:“为什么你的文字总不太华丽?”——学生的提问让我惊异……认为“华丽”应当是文学追求,这就近乎荒唐了。黄蓓佳当时回答:我只想让读者关注我要表达的意思,我不需用堆砌华丽的辞藻,否则我就不是黃蓓佳了[3]。

要打破这种“华丽”式的生动追求,需要教师在常规写作训练中萃取教学内容,把控学情,择宜教法,引导点拨,学生作文才能真正“生动”起来。

〔本文系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初中生语文思维力提升中教师介入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H13-20-L0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邓彤.写作教学密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54.

[3]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80.

[作者通联:江苏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作文指导生动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句子变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把句子写生动
关于小学作文指导中的想象和观察研究
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八点建议
巧妙点拨写作技巧,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