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趣”联接 突破阅读瓶颈

2022-07-18杨利国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优化策略初中语文

杨利国

摘 要 名著导读被纳入初中语文教材体系中,是为了引领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它对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学生的阅读体系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审视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名著导读的价值,聚焦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的优化策略,力求打造高效且多元的名著导读课堂,使名著导读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名著导读 优化策略

随着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名著导读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独立设置一个板块,其地位可见一斑,理应受到师生的关注与重视。名著导读板块推荐的阅读书目饱经岁月沉淀,承载了不同国家、领域的文化精华,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如何打造多元又充满“乐”“趣”的名著导读课堂,是一线教师需要探讨的新领域。名著导读的“导”需谨慎,归根究底“导”是为了让学生对“读”产生兴趣、体会“读”带来的快乐。鉴于此,结合初中生认知发展规律,本文主要从“设计专题探究任务群”“建立情境活动场域”“分配‘进阶式阅读进程”这三方面对名著导读教学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促进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一、以认知需求为基础,设计专题探究任务群

阅读乐趣的外在体现主要是阅读频率与时长,它驱动学生走进名著,领悟名著蕴含的精神思想,但现今名著阅读的“乐”与“趣”非常匮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名著阅读育人功能的发挥。因而面对教材内的“名著导读”板块,教师不能一笔带过,而是要结合学生对名著的认知需求,精心地设计专题探究任务群,促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名著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名著的“读”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动力 ——“乐”与“趣”,进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是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的核心教学目标,因而如何搭建桥梁,让学生登上“经典”这艘古朴的客船?是一线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剖析《朝花夕拾》体裁与学生阅读水平的基础上,笔者提炼出探讨的主题——“画”说《朝花夕拾》,并按照《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分为三个专题任务,依次为:“看图画像:‘少年鲁迅影像素描”;“ 画以‘表说:探秘鲁迅‘阅读史”;“画笔为文:鲁迅文字里的绘画艺术,指出‘读的行程。”

课堂上,探“看图画像:‘少年鲁迅影像素描”这一专题任务时,教师将专题任务分解为“描述‘老鼠成亲‘听长妈妈讲故事‘听神赛会等插图的内容”与“从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画少年鲁迅的影像”,使学生在完成各子任务的过程中脑海中浮现出少年鲁迅的形象,且该形象是鲜活的、生动的,较好地消除了“学生”与“鲁迅”之间的时间与空间隔膜,驱动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近少年鲁迅,并产生深入了解鲁迅的欲望,为后续专题任务的探讨提供无形却强大的“力”——兴趣。

紧接着,教师抓住学生对少年鲁迅的“兴趣”,让学生探“画以‘表说:探秘鲁迅‘阅读史”,既满足学生的期许,又推动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少年鲁迅。具体来讲就是,将专题任务分解为“以表格形式梳理鲁迅少年启蒙读物,总结读物的共同特点”“探究启蒙书籍对鲁迅创作并传播木刻画和版画的影响”及“学生上网搜集并以表格的形式对鲁迅的读物进行分类,探究鲁迅的精神成长史”三个子任务,让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进行探讨,使学生在完成主题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反思自己的“阅读史”,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生阅读,且将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于《朝花夕拾》。

对专题任务三——“画笔为文:鲁迅文字里的绘画艺术”,将其分解为“从‘木刻画的线条艺术‘油画的多彩色调‘漫画式的人物速写等角度圈画批注”,“鉴赏鲁迅‘文中有画的语言艺术”,让学生化零为整。这样一来,既能够降低学生“读”的难度,又能提升学生“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从“文字”领悟“思想”、体会“艺术”,进而找到走进“经典”之门。

二、以语文素养为培养目标,建立亲近名著的活动场域

为了让学生更加亲近名著、走进名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让名著导读活动情境化,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定期办手抄报、阅读黑板报等,组织观看与名著相关的电影,将名著中的故事情节排练成情景剧等。

以《儒林外史》导读教学为例,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写了各类人物对待“功名富贵”的不同态度,作者通过揭示被腐蚀的人性讥讽当时社会吏治的腐败,人物性格的刻画较为深入细腻,所以在导读教学时可以以情景剧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名著内容。在进行《儒林外史》导读时,由于古典小说与现代生活存在一定时空差距,教师可以设计如第十二回“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的课本剧活动——儒林名士盛会,抓住故事中“只是一生性气不好,惯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最喜打天下有本事的好汉”“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分甚么彼此”等经典语句,表演出权勿用进城晃荡的姿势以及高孝帽被挑走的滑稽,通过表演让学生理解张铁臂、权勿用等“伪大侠”的自吹自擂的无耻形象,在形象生动的课本剧表演过程中让学生品评《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理解它亦是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在课本剧活动准备阶段,学生肯定会大量翻阅《儒林外史》相关章节,反复阅读理解名著内容,无形之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目的达到了,相信学生也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和体会。

三、以阅读计划表为支撑,注重分配“进阶式”阅读进程

名著阅读的难点之一是学生兴趣的持久度,但兴趣的保持并不意味着难度的降低,教师合理分配“进阶式”阅读进程,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思维“增长点”,接受较高水平的阅读挑战,保持阅读兴趣的“进阶式”上升,因此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找到学生的兴趣“突破口”,刺激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导读教学。

以《儒林外史》为例,全书共五十六回,阅读进程上可安排8周的阅读时间,第一周到第四周重点帮助学生感受名著深刻的讽刺艺术,品读名著中的“假名士”形象。具体安排如下图。

第一周(1-7回)通过讲述“范进发疯”“云片糕事件”的故事以及分析“二进”“二严”形象,感受强烈的戏剧冲突,体会夸张、对比的讽刺效果,这一周的阅读能力等级为初级,“讲述”部分即为还原提取即可。第四周(22-28回)以“欺”和“媚”为关键词评述牛浦郎的形象,学生能够分析出牛浦郎盗用“牛布衣”的名号为“欺”,知道利用董瑛的身份欺压舅丈人为“欺”,但是进一步品鉴出“欺下”的目的是为了“媚上”对于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仔细算来,三讨不如一偷”“他说在京会试,定然是一位老爷,且叫他竟到卜家来会我,吓他一吓卜家弟兄两个”等文字正贴合了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该阶段的阅读等级属于高级阶段,学生经历初级的体会夸张、对比的讽刺效果——欣赏“自暴其丑”的讽刺手法——品味讽刺对塑造“原形人物”的作用——感受“無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讽刺艺术的四个“进阶式”阅读阶段,才能更好的理解《儒林外史》在我国古代讽刺小说中的地位,品味高超的讽刺艺术。

综上所述,“名著导读”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是语文学科特点的必然。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优化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语文教师应从多角度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阅读指导中阅读主体被动消化与接受的模式,既要名著导读的“导”,也要关注学生的“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领学生和名著作品进行深层次“对话”,致力于通过“导读”让学生爱上阅读,真正做到以“导”促“读”。

[作者通联:云南临沧市易成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优化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种下一粒种子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