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夹村 “五色”绘就善治乡村新画卷
2022-07-18尹轩
■尹轩
从十几年前的集体经济收入只有30 万元,到增长到现在300 余万元,从“破夹岙”到“金夹岙”蜕变,甚至每到节假日,村里车水马龙,来此登山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如此繁华的景象,鄞州区横溪镇周夹村是怎么做到的?
在周夹村当了20 多年党总支书记的张利明为我们揭开了面纱。他说,“近年来,周夹村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以民主法治为基石,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党建强引领、山水融法景、共治助共富、数字谱蓝海、服务暖人心等开辟周夹村 ‘四治融合’ 的新局面,勾勒了一幅 ‘善治乡村·多彩周夹’ 的发展图谱。”
红色周夹:党建强引领
5月30日,周夹村村干部王国辉像往常一样,将上周从各个说事点收集的6 个议题,拿到周一的村两委会班子例会上进行探讨。针对从党群说事点收集来的村文化礼堂周围存在垃圾扔放不讲究的情况,村党总支书记张利明立即表示,“垃圾乱扔影响村里环境,以后要请保洁及时清理,还要发动村民、党员、村干部对扔放垃圾不讲究的村民及时劝导,从根本上改善村里卫生环境。”
当天在现场,王国辉收集的6 个议题每个都得到了村委班子的热烈讨论,并都获得了有效解决办法。
张利明介绍说,周夹村全村总人口2600 余人,其中外来人口1500 余人,村里人口基数较大,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如何通过党建联动作用,发动村民管村里事,更好地收集村里民意,改善乡村环境,去年,周夹村村委推出“五点共议”模式,设立“党群说事点、古道说事点、漫旅说事点、移民说事点、产园说事点”,实现民意有处达、民情有处察、民忧有处解、民事有处决,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基层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当天村文化礼堂周围存在垃圾扔放不讲究的情况,就是村委会通过党员干部协助村委会收集民意,共同建设村里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截至目前,周夹村村委会收到了近百条党员、群众提出来的村社治理意见,绝大部分民意已经被采纳,并得到有效解决。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周夹村在成立“邻里守望”周夹志愿者队伍,打造古道党建联盟、鄞领驿站等志愿者服务基础之上,还对全村72 名党员实行“十二积分制”,即针对热心调解邻里纠纷有成效的加1 分,领办并完成一个微心愿的加1 分,主动参与村里好人好事的加一分,通过党员带动村里的乡风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周夹村党总支不断强化和创新党建工作,推行“周知、周到、周密、周严”的“四周”党建工作法,并创新探索实行“四带四传”导师帮带模式,即“老乡镇”带“新乡镇”,传经验;“老兵”带“新兵”,传干劲;“土师傅”带“外来徒”,传方法;“老书记”带“新书记”,传思路,激活干群创业的激情,让村集体经济发展走上快通道,2021年该村可用集体资金达到400 余万元。
绿色周夹:山水融法景
周夹村东临宁波市东钱湖度假区,坐拥亭溪岭、松石岭两条市级古道,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每到节假日,亦或是天气晴朗的时候,这里都会聚集一批登山客,爬古道、登山,享尽一览众山小的好风光。
“村里人气足了,如何让我们村与其它村有不同的特色,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感受呢?”张利明介绍,2010年周夹村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文化是村里的特色文化。前两年,周夹村以周夹公园为主阵地,结合全域旅游规划,串联村道路两侧、风水名苑小区、文化礼堂、亭溪岭古道等沿线,建设起了一条山水交融的“法途漫旅”风景线。
“我们这里摆放百余册与法治相关内容的图书,供村民与游客自取阅览,有的时候,对面学校的学生也来我们这借阅法治类的相关书籍。”谈及于此,张利明自豪地说,“我们将法治元素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让村民和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学习,在丰富村里法治文化的同时,也让游客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再往前走,党群说事点、法治讲堂、法治庭院群、古道说事点等带有法治特色的标志性说事建筑不时出现在“法途漫旅”风景线内。张利明说,近年来,结合湖光山色“绿水青山”实践线打造,周夹村通过盘活古道资源、打造特色民宿民俗风情街及特色休闲农业,积极融入环东钱湖“绿色创新圈”。同时多方位践行普法活动,打造普法阵地,星罗棋布的法治“小盆景”形成独具周夹特色的法治景观。
与此同时,为了让村民在法治氛围中懂法、知法,周夹村还在村里推出2名“法治带头人”、4 名“法律明白人”带头学法用法,在全村营造起良好的法治氛围。
5月30日,又是周夹村“法治带头人”林军向村民普法的日子。针对村民有较多疑问的遗产继承法方面的法律内容,林军熟悉好 《民法典》 相关法律后,在田间地头向村民宣传起了法律知识。除此之外,他以“讲故事、举例子”的生动方式引导村民依法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今年积极协助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10 余起。
金色周夹:共治助共富
穷、破,是20 多年前周夹村的写照。村里山林多、耕地少,没有经济支柱,发展速度慢,在几个镇区的行政村中排名靠后,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十分缓慢。
“我刚来时,大家都叫这里 ‘破夹岙’,我就想着一定要改变大家的看法。”2000年,时任横溪镇工贸办副主任的张利明被派至周夹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周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30 万元,跟镇里经济发达的村相比,差距很大。
乘着改革的东风,依托乡村振兴建设,周夹村以推进乡村全域旅游为抓手,干群合力,让周夹村的面貌换一新。集体经济收入从十几年前的只有30 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00 余万元。而今,周夹村家家都是新房,门口都是水泥路,村民生活品质得到大大提高。
尽管如此,身为村里带头人的张利明依然在想着法儿的让村里越变越好。“村里要得到长足的发展,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建设。”张利明说,为了畅通本村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渠道,创设外来流动人口、游客等表达诉求的平台,此前,周夹村推出“五老评议会”,集合了一支由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退伍老兵、老乡贤、老驴友组成的“五老”队伍,为周夹村建设发声。
以游客在村里遇到的停车难问题为例。5月30日上午,林祥夫带着从古道说事点游客反馈上来的游客停车有困难的问题来到了党员说事点进行讨论。同来参加讨论的张惠娣了解事情原委后,提出“将村里靠近古道的空闲地块划作停车场,并通过电子扫描让村里的停车更智慧,这样一来,不仅村里的停车环境问题得到改善,还能增加村里的经济收入。”该建议得到大家点赞。
与此同时,周夹村还发动志愿者在村里进行垃圾分类,同时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狠下苦工,今年累计开展环境集中整治50 次,常态化巡查近百次来提高人居环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让秀丽的乡村新景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抓手,用旅游收入带动村民致富。
蓝色周夹:数字谱蓝海
去年4月,在推进“未来乡村”的进程中,周夹村成为横溪首个试点村,积极探索打造“乡村智治图”,先后在村里架起80 余台高空鹰眼、热成像摄像头监控设备,对各个主干道、景点点位和重点区域进行安全监控,初步实现风险的即时捕捉和预警。
“乡村智治图真是方便又及时,我在室内通过查看电子大屏幕就能清楚村里各主干道上的信息。”说出周夹村这一变化的是“村情岗哨员”石世军。
以往,作为“村情岗哨员”的石世军需要走到村里的角角落落,才能看到村里的情况,现在他不用出门,就可以通过电子大屏幕监测看到哪条路上的窨井盖有破损,存在安全隐患; 哪个垃圾桶的垃圾要满溢,需要及时通知保洁员进行清理,为处理乡村问题节省了大量时间。
“通过摄像头对村里进行安全监控是我们通过数字化手段探索治理乡村的一个方式,目前我们还在对这种方式进行迭代升级。”张利明说,接下来,涵盖党建online、线上微治理、数字安防、“云”漫旅、美丽庭院、智慧养老等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统也将在周夹村上线,这些以小数据集成多个智能场景,将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孪生周夹”。
橙色周夹:服务暖人心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遇到法律问题是急在心头的烦心事。但对于周夹村村民来说,他们平时在生活中就已经受到了法治文化的熏陶,成了半个懂法人。
原来,周夹村不仅在平时营造了书香法治氛围,该村还在村里成立了“法智纵横”微驿站,把法律咨询、公证、司法鉴定等服务内容引到村里,同时配备了1 名法治联络员,村民可以通过微驿站指引牌,根据自己的时间找到所需的法律服务。
为了方便村民有法律问题有人可找,该村积极对接法治联络员,在周夹村游客服务中心定期为村民开设法治微课堂,为大家集中普法,提供法律帮助。据介绍,自法治微课堂开张以来,共计为400 余名群众提供了各类优质法律服务。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化解小纠纷、处理小矛盾,周夹村实现“三调共振”,在村委会内设置矛盾化解工作站; 并在村松石岭古道旁、村亭溪岭古道旁,分别设置镇村两级旅游纠纷调解工作室,承担游客与景区、游客与商铺、游客与游客等之间纠纷的受理和调处,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