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境认知的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2022-07-18水慢慢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5期
关键词:参观者空间设计博物馆

水慢慢,徐 晶

(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1 环境认知的内涵及意义

1.1 内涵

环境认知源于心理学和认知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城市规划师和地理学家的早期研究。环境即周围的境况,是围绕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认知即人能在头脑中构建自身存在的世界,是机体、文化和环境3个主要因素与意象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环境认知既可以在头脑中构建出来,也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的公共空间设计中,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2 意义

环境认知的具体因素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体现在所有动物头脑中具有2种定向系统:一种是以自有机体为中心的具象系统,如心理方面的感受、视觉上的冲击力等;另一种是与“地图式”认知有关的抽象系统。人类大脑具有特殊的定位机制,当人处于陌生的公共空间中时,大脑中的定位机制将取决于场所、运动、大小、数量等,这种操作是下意识的,即公共空间定向是受到环境认知中自身认知能力的影响。我们往往会通过参观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了解和探索有趣的进化史,体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博物馆设计要紧紧抓住参观者的心理需求,将环境认知应用到空间设计中。以下从空间认知要素、空间要点以及环境认知在博物馆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博物馆公共空间认知要素

博物馆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表明文化进步能推动社会进步,博物馆是能将历史文化整合后变成公众可共享知识资源的场所,这种机制能使社会真正摆脱先进文化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的局面,使不同社会背景的公众均可以得到学习、了解的机会,故博物馆的建设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公共区域是除展区、后勤管理区外,执行交流、交通、信息传达功能的综合区域,主要涵盖建筑物的外部空间、建筑内部交通空间、通信节点等。公共空间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外部公共空间与内部公共空间的过渡,结合不同功能的交流空间和空间环境,可以决定建筑空间场所的价值。

在博物馆公共空间认知中,同样可以将环境心理学中环境认知地图理论的5个基本要素运用其中,即路径、节点、标志、区域、边界。

2.1 路径

室内路径可理解为行进的通道,它具有连续和指引方向的作用,在室内空间中起到划分空间与引导参观者参观的作用。路径分为主要路径和辅助路径,目的是给参观者选择的机会。时间充足者可以根据主要路径慢慢参观,辅助路径则可切换到快捷模式,其主要优点是参观通道便利、方向明确、路线清晰。同样,室外路径也非常重要,从室外将参观者引入室内,好的路径设计能够引起参观者的好奇心。例如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入口处,有3条主要路径可以从室外进入室内,3条相互交叉的路径各自指示柏林犹太人的命运选择。

2.2 节点

在博物馆公共空间中,对设计节点的深入理解就是细节化设计。在注重对室内公共空间细节处理的同时,室外公共空间的节点设计同样重要。节点应设置于美感和方向感较强的位置。

2.3 标志

标志在许多空间都有清晰的形状及参考方向。很多展示空间都缺少标志,由于没有醒目的标志引导参观者选择参观路线,故很多展区会出现没有被参观到的现象。所以,标志设计很重要,可以利用悬挂贴纸、竖立站牌或在墙壁和地板上设计标识等形式引导参观者。

2.4 区域

室内区域通过隔断、墙体进行限定,同时隔断的造型、物品的装饰、展示柜的材质、整体空间的色彩、屏风的风格等,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形式。例如,当参观者进入下一转角看到一面红色的墙时,就会知道该展馆区域主要展示展品或大概讲述历史故事的类型。

2.5 边界

室内边界可以是实体的,不同区域的分界线都有类似的设计手段,例如利用抬高或降低地面、实体墙、高低错位的台阶、地面材质的质感等设计出可跨越的界限。室内路径有时也能起到划分边界的作用,可采用实体曲线或实体墙作为隔断对空间进行合理划分,使人进入这个场景能明显感受到所处空间的变化。

3 博物馆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

3.1 空间的审美功能

通常将人类识别能力和对环境的理解统称为环境认知,也就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人类利用大脑判断空间环境的好坏,主要是通过感觉器官将在环境中受到的刺激传送到大脑中,从而评价环境,之后选择采取什么样的行为。从参观者的角度看,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欣赏过程,欣赏的实质是获得审美。在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确定的服务对象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而不是单独的个体,因此在设计上要尽可能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审美功能设计主要强调以下3点。

1)重视馆区内外环境设计,使参观者体验到自然美。

2)强调馆内陈列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3)努力创新,使功能与使用相融合,增加行为上的“动”与视觉上的“静”相结合的设计形式。

3.2 文化的拓展与延伸

博物馆具有文化拓展与延伸的特性,可以将当地历史文化特点融入博物馆建筑外形及室内空间设计中,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使参观者进入大的环境中能够认知公共建筑空间所蕴含的实质性意义,了解此建筑的设计理念。

博物馆是征集具有研究代表意义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主要功能为展示、典藏和陈列。博物馆是当代城市文化发展与历史文化发展的结合体,有着特定的地域特点,其将地域性历史文化和环境作为构建实体建筑的设计基础,博物馆实体建筑也要融入城市环境中。博物馆属于公共建筑,这类建筑大多数是利用内部空间向公众展示地域历史文化的成果,换言之,博物馆空间设计就是建筑本体造型文化的拓展与延伸。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博物馆设计可将当地历史文化特点融入建筑中,例如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的马家浜文化博物馆(见图1)。经考古发现,马家浜遗址在7 000年前就开始聚落生活,被称为江南文化之源。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的外观设计、内部空间设计提取聚落的原始住景图和江南风格的庭院格局要素,保留周边环境肌理,通过对聚落和庭院的重新演绎,将当地文化以博物馆空间设计形式更好地拓展与延伸,证实了空间设计就是建筑本体造型文化的拓展与延伸这一说法。

图1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

3.3 空间的过渡与定向

作为综合性功能的公共建筑,博物馆必须与其他类型的次要工作空间相结合以配合主要展览活动,因此博物馆建筑规模普遍较大。各种工作的组织需要一处重要的区域来实现,通常由动态区域和静态区域组成。从空间和流线的组织逻辑来看,最重要的地方是外部空间进入内部空间的过渡。因此,博物馆合理的空间设计可以增强人们的体验感,而合理利用空间的方法如下。

1)空间过渡 空间过渡会给整个空间带来层次感,将建筑退距空间作为城市广场可更好地利用公共空间资源。例如在广场上种植多品种植物满足人们对绿化的要求,通过大面积的绿植在视觉上减弱博物馆的空间界定效果等。同时,将空间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模糊广场的边界感。如将建筑外部作为从城市到博物馆的过渡,那么其作用范围不局限于外部空间,建筑广场能一直延续至博物馆内部且与大厅相连,成为大厅的一部分,从而巧妙地将室内外连接,形成内外呼应。

2)空间定向 空间定向是指有机体在所处环境中正确辨识方向的知觉反应或能力。人类个体能正确辨认其所处环境中的当前地点,自身所处位置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相互间的空间关系等。

4 环境认知在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4.1 灯光照明

空间的区域与边界主要起到空间的划分及限定作用,可以通过照明等方式将其运用于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

从认知角度的视觉上来说,灯光照明既对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风格有着很大影响,又可对空间进行较好的划分。在开放式展厅,即使没有墙体,也可以通过整体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等方式对空间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同样,灯光给人第一视觉印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灯具选择要根据不同空间的风格有所变化,灯光设计是定位空间风格的重要因素。为增强参观者的舒适体验,灯光之间的色彩搭配十分重要,搭配出高级感的色彩可为室内营造不一样的氛围。色彩运用会影响整个空间氛围,参观者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会随着色彩发生变化。

4.2 标志与路径

公共空间中的标志可以起到引导参观者正确选择路线的作用,故标志应放在醒目的位置,并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博物馆的入口处和大厅、楼梯口、多个分岔路口都会有空间平面布置图,考虑到参观者的识别能力,通常还会设计文字导向图。空间标志的特点如下:①设立位置醒目,包括色彩、文字、图形等;②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③标志与空间相辅相成。

空间路径即空间的通道,无论是室内通道还是室外通道,设计都同样重要。很多时候,设计师过于注重室内空间的路径设计,而忽略建筑外部空间的路径设计,没有将室内外路径相融合,给人一种空间过渡生硬的感觉。所以,路径设计在博物馆公共空间营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内设计运用半开敞半封闭的空间组合形式,当沿着外部路径走至东面入口处时,眼前呈现的是纪念馆老馆(万人坑遗址),这条非直线的路径形式便于参观者缓慢行进,能将参观者带入身临其境的状态中。路径既能实现对室内空间合理规划,又可保障建筑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过渡与延伸。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建筑外形像一条曲折的小路,室内路径主要有3条轴线,即屠杀之轴、流亡之轴、延续之轴。延续之轴是通往展馆的入口,其利用路径划分不同的空间。入口进入后是通往不同道路的岔路口,岔路口利用灯光进行引导,不同路径通往不同的展馆。

5 结语

从环境认知角度入手,将环境认知运用到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中,对博物馆公共空间认知要素、要点以及环境认知在博物馆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并且找到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对应分析,深入了解环境认知在现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详细分析博物馆公共空间的细节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对环境认知与公共空间之间关系的研究,启发设计者更切实地了解博物馆所处的环境,要求设计者随时关注参观者对博物馆环境认知的改变动向,了解其感受,做到以人为本。

猜你喜欢

参观者空间设计博物馆
最美的蝌蚪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博物馆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王佳、骆太均空间设计作品
关上手机再看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