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22-07-18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3)
1 引言
2008年后,国际经济呈现逆全球化趋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全球疫情蔓延,各国采取严格的隔离防控措施,中国经济物理形态的外循环受到阻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地暂停生产和群体性娱乐活动,我国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冲击,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受阻、中断。2020年一季度,我国经济三大产业均呈现负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第三产业中传统文化旅游消费由于高聚集、亲体验、易传播等特点受疫情影响最大,文化主管部门采取多种紧急应对措施,包括关闭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所、停止文化演出、停止组织旅游团队等必要措施,文化旅游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大众的视野从线下转向线上。在“互联网+”的数字科技时代,让文化旅游产业插上数据技术的“灵翼”,两者深度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新的趋势和路径,也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动能。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数字文产、文化数字科技、文化大数据”成为2019年和2020年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文化引领出海”也成为2020年文化产业十大特征。在高质量和数字经济发展的今天,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文化+数字科技”融合将进一步开发国内市场,扩大国际文创市场占有率,驱动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已被我国列入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新动力。
2 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缺漏,市场化程度不高。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发展相对缓慢。然而,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政策创新推动产业跃进,文创产品不断涌现。我国则缺乏一些制度上的改革,很难调动一些文化部门的发展积极性。同时,我国很大一部分文化生产单位,如博物院、美术馆、歌舞剧院、公共图书馆、文艺馆等都属于公共事业单位,机构缺乏改革创新的自主权和原动力,城市空间资源没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文化产品供给和运营部门市场化改革力度不够,很难形成文化市场竞争格局,提高效率。
第二,处于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有待通过数字文产实现“弯道超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阶段,选择了优先发展第二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际决定的。改革开放后,依靠工业的大规模投资,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然而,中国产业结构存在失衡,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文化产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被俘获,长期处于“低端锁定”位置(郭新茹等,2014)。中国嵌入GVC的文化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进行后期作品的加工、制作、组合等中低端环节,产业附加值较低,而美国、英国、日本等文创产业发达的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掌握着文化产业价值链上游研发设计、核心技术和下游销售渠道、品牌运作等高附加值环节(顾江,2009)。
第三,我国还存在文化领域企业创新性不强。文化类企业不论是产品内容、科技手段,还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商业模式,都不同程度地落后于世界文化产业领先的国家,很难在激烈的全球文化产品和服务竞争中形成较大的影响力,拥有更多的全球市场。我国拥有五千年历史,积累了无数深厚的历史文化素材,文化“物质基础”可谓丰富。然而大多数公共文化事业部门和文化企业缺乏创意,高质量文化作品缺乏,无法整合运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范围经济。例如,美国利用我国古代花木兰的文化历史故事,拍摄成著名影片《花木兰》。将我国深受全球喜爱的国宝熊猫和中国传统功夫,拍摄成《功夫熊猫》搬上世界的荧屏,而我国却鲜有将自己的文化素材制成世界级作品走向世界。
第四,文化与科技融合程度还不高。尽管我国有一部分文化企事业单位开始利用、借助数字科技手段和互联网开发新的数字文化产品,但技术手段,数字产品精细化、稳定化、美学性还有待提升。例如,同样的手机功能,苹果的手机和电脑在外观、系统设计、人机交互体验方面和影音播放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很大一部分地区和文化部门,文化数字化步伐落后,被数字时代所抛弃。一些西部地区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尚未与新兴科技融合,市场边界狭窄,推广力度不大,不能对地方经济起到助推作用。
第五,数字文化消费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数字产品和服务需求明显增大,这反映出过去民众对数字文化了解不深、体验不足、喜好不够。同时,疫情来得突然,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数字文娱产品,供民众消费体验的产品种类和质量差强人意,人们只能在有限的产品中寻找自己偏好,这也限制了人们对数字文化产品的需求。
3 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深化文化产业政策改革,提升文创资源价值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说明了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制度环境。政策是文产发展的立身之所,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共事业部门管理是我国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如果制度创新能很大程度改进和提升行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传统观念、文化知识、业务技能、服务水平,必将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文化产品质量,使数字文化产业呈现新气象。
3.2 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数字技术为工具,构建内需主导型国内文化产业价值链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从高质量的产业为载体,以优良的市场为支撑。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具有交易复杂度较低、可编码度高、产品供给能力较强等治理特点;同时,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悠久的特有文化素材和思想积淀;此外,中国文化消费人群数量多、呈现差异化,有着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因此,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在GVC治理结构动态发展过程中容易向更加公平且对中国有利的模块化和市场化治理类型转变,数字文创产业具有形成国内文化产业价值链、产业链现代化的天然优势。
我国应积极推动内需引致型文化产业链循环。其一,通过转移支付手段,财政政策、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不断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其二,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入数字技术,不断提升文创产品质量、功能和体验感,提供新时代科技文化产品;其三,通过要素市场化实现文创资源最优配置,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局域大市场,虹吸全球文化创意高级人力资本、技术和管理方式服务于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其四,要按照所有制协同发展的要求,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技术支持,鼓励高科技、高效率企业进行兼并、收购经营活动,以国内市场为支撑培育国内文创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嵌入全球文化产业创新链。中国数字文产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大动能,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3.3 提升文创企业创新能力,实现“数字科技+文化创意”新突破
依托数字网络科技、多媒体技术、5G技术革命,引导文创企业在文化素材创新、数字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广告营销创新等方面不断学习西方文化强国的做法,在产品中体现创意,善于整合全球资源。例如,2021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他们创意的无人机蓝色星球,用“人+道具”呈现奥运运动图标的“变变变”节目,实现了低成本、高质量,彰显文化的目的。
最大程度盘活数字资源,利用3D数字技术、VR、AR和5G传输等新技术加强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缩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差距,更可以丰富文化供给,拓展线上应用功能,优化观众的文旅体验。除此之外,业界优秀的文创企业应当有效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和文化素材,创新推出文创产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打造数字文化人才专业队伍。数字文化产品全周期涉及的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数字平台运营、活动策划宣传推广等工作,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文创企业应招聘并培养兼具文化素养和数字技术的研发人员,加强平台运营、传播推广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数字服务水平。
同时,活动策划和广告宣传人员需紧跟时代潮流,充分挖掘市场,感知大众新需求,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深挖文化资源内涵与特色,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3.4 深化“传统文化+ 数字文化”互动融合,创新推出文化数字产品
传统文化形式和数字文化不是对立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存在。传统文化为数字文化的建设奠定物质基础,而数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形式的新载体,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和电子呈现技术展示因线下博物馆时空限制而无法完成的体验,并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多视角展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深度内容,并发挥其辅助宣传介绍的作用;同时,数字文化可以打破时间界限,给观众和体验者提供海量的数字文化资源,实现错时、跨域文化供给。因此,要实现数字文化和传统文化形式的良好联动,利用传统文化形式资源推进数字文化建设,通过数字文化辅助传统文化形式发挥更多功能和乐趣,实现传统文化形式和数字文化的双向引流,融合发展。
3.5 倡导数字文化消费新模式,实现文化消费结构升级
对数字文化作品的有效需求决定了一个产业发展。大众的需求,政府的宣传,企业文创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提升,消费者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共同影响着消费新理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大众更多、更深入接触数字文化产品的机遇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种新的消费模式,实现娱乐体验。
政府应采取宣传、补贴等措施,积极鼓励人们从线下文旅消费转向线上文化消费,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数字文化消费新理念。同时,将更多优秀的线下文艺作品通过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及时呈现在观众面前;数字文创企业应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支持下,整合各方力量,积极发展适合新一代群体需求的动漫、游戏、网络影视剧、视频直播、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新型文化业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物质产品丰富的今天,应越来越多地转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西方发达国家历来有着对文化艺术消费的热情,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百老汇、迪士尼、大英博物馆、动漫街等文化项目,如今也不断融合数字科技,让人们生活更加多元化,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数字文化消费理应成为全民消费新主张,实现文化消费结构升级。
4 结语
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积极构建引领新发展格局,依托数字经济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内循环,有效拉动内需,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发力点。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数字文化发展提出建议。云计算、虚拟技术、物联网、软件定义、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已经逐步形成了数字创意产业的基础架构,这将有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内容的数字化、渠道的数字化、用户的数字化。整合各方力量,提升相关产业的文化内涵,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将成为今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