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概念图导学的困境及突围

2022-07-18潘志超

高考·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概念图导学历史

摘 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历史概念渗透,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历史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依托概念图导学法进行教学,虽然有助于教师实现上述教学目标,但因概念图导学法的运用受教学环境、学生兴趣偏好、导图制作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加强分析与研究,才能突破当前概念图导学的困境,充分发挥其作用价值。

关键词:历史;概念图;导学

概念图是以综合、分层的形式表示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具有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及层级结构四个特征,能将认知的思维过程可视化,有利于突出内在逻辑关系,促进学生加强对概念的记忆、理解及应用。历史概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作用及影响等内容,是学生认识历史人物、事件及现象的前提。学生在掌握历史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运用理性思维解读历史事实。这既是学生认知历史的起点,也是学生发展历史素养和能力的必然要求。历史概念图导学是教师利用图形化的表示方法,将枯燥、生硬的历史概念以一种有关联的组合方式呈现出来,能够构建完整的学习路线,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从中收获心得体会和思维启发,达到解决记忆、理解及应用历史概念的目的。特别是利用概念图导学还能加强唯物史观、时空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的渗透,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历史认知结构,提升历史素养和能力。

一、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概念图导学的困境

历史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变化、社会更替的人文学科,蕴含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思想精神,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以及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历史思维及其思想方法是在准确记忆、理解及运用历史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如何加强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记忆、理解及应用是重中之重。然而在历史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遇到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即学生的记忆巩固率和理解率特别低,特别是部分学生总是学不会、记不住,且每次概念讲解中总有他们陌生的领域。尽管教师进行大范围、大批量的精讲细讲,但回报与付出始终不成正比,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机械记忆较多,内化理解较少,迁移能力薄弱。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换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其与高中历史概念图导学的结合,为学生构建了直观化、立体化、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还原历史真相及过程,剖析各历史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概念图导学法在学生学习知识、提升思维、积累经验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概念图本身的弊端,让教师在运用概念图导学法时遇到诸多难题:一是历史概念图的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现知识和加强思维训练也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求教师做充足的准备;二是历史概念图只对图的创建者有用,构图内容应是学生自己反思学习的成果。教师片面地利用历史概念图开展概念教学,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三是历史概念图反映的是历史知识结构中的静态部分,虽然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但对学生的想象、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四是学生难以理解历史概念图学习策略,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加之历史概念图在表现上可能存在不足,如不满足学生的兴趣偏好、不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等,需要学生利用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总的来说,要让历史概念图导学法发挥应有的价值作用,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改进方法[1]。

二、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概念图导学法设计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常常不知从哪里入手。面对一些含义模糊、包容性大、抽象性强的概念时,难以产生探究兴趣,进而选择回避,忽视深化理解与运用,使得学习成果不够理想。基于此,为了帮助学生消化历史概念,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教师需加强概念图导学方案的设计。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梳理历史概念,并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知识清单。比如:将含义模糊、包容性强、抽象性强的概念放在图的左端,将最具象、最容易理解的概念放在图的右端,再用连接线将这些概念连接在一起,并在连接线上说明关联性,利用具体例子进行补充说明。学生一眼看透概念图中的玄机,便能深化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可见,一个好的概念图导学方法是教师将自己头脑中的教学内容、方法及经验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疑点,从而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教学准备为例,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本课知识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依托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板块设计一些简单的概念图,帮助学生认识本节课学习哪些知识内容,系统地概括各个知识点。(在课上,要求学生根据此概念图阅读课本,提炼知识要点。)为了深化学生对本课概念的理解,教师依托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概念圖。如a、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的影响;b、春秋战国时期农耕经济发展的表现;c、各国变法的原因及效果;d、私学兴起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e、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在a问题下引出春秋五霸指的是哪几个国家,战国七雄指的是哪几个国家,这些国家在哪一年发生了哪些战争。再利用连接线将这些国家和战争连接在一起,并在线上说明发动战争对这些国家造成了哪些影响,配合一段历史文字记载加以说明;在b问题下引出春秋时期农耕方式及特点,如这一时期有哪些发明等,将各个概念用连接线连接在一起,说明具体表现内容,配合相应的图片和历史文字记载加以说明;在c问题范围下,引出各国在哪一年进行了变法,变法的内容、原因、过程及影响,同时引入一段历史文字记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变法是否取得成功。若未能取得成功,那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d问题范围下引出各私学概念,私学是否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以及私学产生后对当时各诸侯国的影响,同样引用一段历史文字记载进行说明;在e问题范围下引出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及韩非子等人物,指出这些人物的代表作及学派主张,配合相应的语录深入解读各学派的思想。同时归纳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分析此次社会大变革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在课上,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探究,在梳理这些概念的过程中,认识问题所涵盖的相关概念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此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强化对概念的记忆、理解及运用[2]。)

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突破概念图导学困境的方法

(一)依托概念图激活历史思维

历史作为一门以时间空间为轴线,各知识要点紧密相连的学科,每个问题中都蕴含丰富的历史概念。所以教师可利用概念图导学法,在带领学生梳理旧知识的同时,深化历史思维,并在此基础上牵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依托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找寻理解新知识点的技巧和方法,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来,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对旧知识的运用,还能促进学生接受学习材料,在学习新知识中收获更多的思想启发。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呈现朱元璋率领大军打败元军的影视片段,利用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后续学习本课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在播放此段视频后,教师插入元朝时期的概念图,包括元朝成立的时间,元朝的政治(行省制)、经济(生产技术、垦田面积、水利兴修)、文化(元曲)及社会状况等内容。再结合概念图呈现的内容,提出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等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找寻答案。待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呈现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状况,并出示相应的概念图:政治上,废宰相,设内阁(包括张居正提出的一条鞭法),权分六部(提问有哪六部,各部有什么职能),宦官专权(出示《龙门飞甲》电影中宦官权倾朝野、排除异己、乱杀无辜的片段);在海疆治理上,郑和下西洋(途经哪些国家),从海禁到重新开放海外贸易,包括西欧强国殖民扩张,沿海地区受外寇骚扰(戚继光抗倭);在内陆边疆问题上,明朝对西藏的有效治理等内容。通过将元朝末期到清朝初期的历史利用生动的图片、丰富的问题呈现出来,帮助学生从时间轴上解读各个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刻理解各概念之间的联系,避免认知上出现漏洞,运用上出现盲区。总的来说,这种概念图的应用方式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推理性,在分析元朝灭亡的原因后,学生可以结合具体史实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加深对朝代更迭的认识,从而收获更多的心得体会和智慧启发[3]。

(二)运用概念图把舵学习方向

学生通过读书、看视频、听广播等方式和途径,已经对某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形成深刻的认识,并有了固定的思维方法,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但由于没有读过正史,学生可能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比较局限,这就要求学生认识到善于思考历史真相不代表掌握正确的历史认知方法。也就是说,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学生必须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梳理历史概念,形成唯物史观、时空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三国时期政权示意图时,学生对魏国建立者是曹丕,魏国首都是洛阳有争议。特别是基于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很多学生认为曹丕是一个阴险小人,在位期间没有任何作为,伐蜀伐吴均以失败告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小说及相关影视,虽然将历史人物和事件刻画得淋漓尽致,但很大成分上是作者和编剧的主观臆想。尽管熟读《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有助于开阔历史眼界和思维,但教师仍要强调尊重历史事实,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看待历史问题。如在利用概念图指导学生梳理历史概念时,教师揭示前概念(学习课程前的历史认知)的错误,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历史观,获取正确的历史思维方法。教师应当拿出相关史料,让学生明确正史和小说的区别,利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政权建立的概念,如了解曹丕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了解建国和定都的意义,避免出现定义不清、混淆和错认的情况。

(三)引导学生制作历史概念图

教师应当教授学生制作概念图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概念图,深刻体会概念图的奥妙,加强对概念的认识,以及对概念之间联系性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哪些是已有概念,哪些是不同概念,不同概念之间有哪些关联,以及相关到什么程度等。具体来说,对所学习的历史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及作用影响进行思考,对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归类,配合相应的历史资料进行补充说明,以实现对这些知识内容的记忆、理解及运用。当然,厘清这些内容需要对相关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在有了初步理解之后,才能进行高阶的思维发散。制作概念图是梳理概念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学生结合具体历史资料,对已有概念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自然能形成更加高级的思维方法,并围绕某个主题构建知识图。特别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推进,知识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可以继续在此知识结构上增加新概念。经过反复的修正与完善,使历史概念图内容越来越丰富,思维方法越来越明晰。

对学生来说,自己动手设计历史概念图,更有利于记忆、理解及运用历史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多向自己提几个“为什么”,在探索这些“为什么”时牢牢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要领,从更加宽阔的视角上思考问题,总领全局,整合知识,从而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而为了加强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记忆、理解及运用能力,教师还需让概念图导学法的运用常态化。特别是在学完每一节课、每一個单元、每一本书后,让学生利用概念图整合所学知识和经验,将零散的知识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最终实现知识结构条理化、系统化。

结束语

高中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晦涩性、难懂性,特别是繁杂的历史概念,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若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为依托,学生将很难系统性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虽然历史概念图导学法在学生记忆、理解及运用历史知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基于其本身的一些弊端和缺点,使其运用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教师在实践运用中不断进行改善,以提高导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深化历史概念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解决历史问题,实现历史素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爱琴.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研究[J].学周刊,2021(32):83-84.

[2]徐敏.多元探究视域下高中历史导学运用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78):136-138.

[3]李兴恩.高中历史问题式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35):123-124.

作者简介:潘志超(1981— ),男,汉族,福建泉州人,福建晋江市毓英中学,中学一级,学士。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概念教学。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常规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名称:“基于数字化环境的高中历史概念图导学的应用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864。

猜你喜欢

概念图导学历史
概念图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新历史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
我是小导游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概念图策略在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