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探讨

2022-07-18何凤鸣

高考·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何凤鸣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核心素养工作,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中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发展观,帮助他们更加真实地感悟到人与环境间的发展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将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强化学生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为适应这一需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核心素養的培养工作。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时刻,在讲解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同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置其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多元的地域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及地理综合思维,使学生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增强积极主动、探索求知的意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一、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人地协调观

在地理教育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就是人地协调观念。通过教师的讲授,帮助学生完成地理知识内容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人类与地理环境间和谐共生的理念,特别是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工作,协调好不同关系,才能获得共赢。所以,教师在知识内容的讲解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在工作、学习方面开展某些活动对地理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长期开展这类活动,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破坏。通过学习相关内容,建立学生对人类与地理关系进行阶段性的认知,并结合实际生活,对人地发展中的矛盾进行归因,继而正确认识到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对其关系的内涵进行把控,甚至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二)综合思维

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要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需要根据地理知识的重难点,建立全面、系统化的思维和透过地理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认识到地理现象产生的本质,是不同要素间相互关联的后果,并通过不同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强化学生对地理现象产生与发展间的认知,建立综合思维能力,并运用这类综合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及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差异,从而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对客观事物进行更为理性的认知。

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将地理看成一个整体,在这其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通过不同要素的产生、发展、演变使其空间结构等内容产生变化,更好地把控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三大产业”发展的内容中,学生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需要对其中的自然环境、土壤特征、水文环境、天然矿藏、生物资源进行把控,并从整体发展到局部发展有更深一层的认知,根据自然资源的变化,去追溯整体条件的变化,继而对产业发展进行判断,完成对该知识内容的学习。

(三)区域认知

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区域认知,这也是基本认知的方法,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对地理环境、特征问题的分析与预测能力。高中学生的区域认知,是通过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可以从区域认知角度出发,对地理现象进行客观分析,了解不同区域间的特征,并对不同区域的特征进行对比,为人地关系学习奠定基础知识理论,并在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因地制宜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如:以“城市发展——以资源型城市为例”这一教学内容的开展,课堂可以围绕着什么是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为什么衰退、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这些问题展开,从问题式教学概述出发,从课标再现、行为透视、价值剖析三方面论述,并以安徽省潜山为例,通过潜山之兴、潜山之困、潜山之变三大探究活动,层层递进,围绕问题、结合区位条件,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之路。课堂最后渗透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经济(产业)层面延伸到社会、环境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四)实践能力

在地理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利用模拟的方式进行知识内容的训练,学生可以利用调研、考察等方式对地理知识建立相应的总结与行动能力。所有的知识内容学习就是为了后续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活动,而学生实践能力的搭建,则是利用地理知识与相关的工具开展实践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探索未知的能力,并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开阔视野,从课堂中走出来,以更加灵活的思维去认知世界,欣赏世界。

二、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素养参差不齐

部分学校会因为这门学科在高考中占分较低,没有重视对这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导致聘请来的教师教学素养上存在差距。一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课堂上仅仅是讲述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并没有建立自身的教学特色。甚至一些教师没有做好授课进度,更无法因为学生间的差别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导致课堂教育教学极为枯燥,无法通过实际讲授情况随机应变,学生在这样的状况下,完全提不起兴趣,最终不得不选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没有真正将地理知识进行吸收与掌握,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二)对地理学科重视度较低

基于升学的压力,学生会将自身的学习重点放置在主要学科上,类似地理这类分值较低的学科,会使大家轻视这一门学科。很多学校因为这样的原因,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更无从提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即使一些学校重视这一门学科的教育,多数也是为了提升学生在地理这一门学科的考试成绩,并不会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置在其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忽略了地理这门学科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充满迷茫,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1]。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多层次的方式开展地理知识的教育工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感知地理,了解不同区域中人文地理的特性,而不是一味地通过知识内容讲解,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没有地方实践。所以,在开展地理教育课程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的实践活动[2]。

如:在讲述天气、气候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这座城市的高低温度,并通过昼夜的感知去判断温差。还可以让学生去感知海拔高度与当地气温的关系,组织学生去爬山,当自身处于较高海拔时,将会感知到气温的降低。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开展调研工作,设置开放性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对家鄉十年的环境变化进行讲述,学生可以联合家长进行内容的收集,最后自己完成整理。通过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调研,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书本中的知识,并清楚地认识到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联的学科,通过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重视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创设情境模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有趣、好玩的情境,并通过多媒体的引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可以与实际生活、社会发展的热点相关联,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建立自己的人地协调观念。

如:教师在讲授“水循环”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容与课程相关联,向学生发问:“我们生活中的水与课文中的水循环有没有关系?生活中哪些操作是在利用水循环?哪些操作是利于水循环的?哪些操作是破坏水循环的?”并分析那些破坏“水循环”的操作,了解长期进行该操作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会造成什么后果,还可以为学生引入相关知识的社会热点话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开采使用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若长期以破坏生态的方式去谋取利益,后辈将会出现无地可憩的状况。继而为学生引发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理念,建立人地协调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奥秘,让他们通过问题对事情的本质进行探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当然,多数地理知识的讲解是枯燥的,为缓解这一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介入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升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这一层面的认识。

如:在讲解喀斯特地貌时,仅依靠教科书上的图片,学生很难理解相应的地貌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应视频与图片,使抽象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以具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继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的区域认知

我国地理范围较广,且每一个区域都有独特的思想涵盖在其中。但基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活动去感知所有的区域环境,而为了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到不同区域的地理特色,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教育工作,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感知地球上的曼妙风光[3]。特别是在讲解“海陆变迁”这一内容中,学生无法通过课本中的讲解去了解这千年来的变化,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或根据书本中的内容进行PPT的制作,或在网络中搜集相应的视频,为学生展示无法亲身感受到的地理风貌,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建立学生对地理内容学习的兴趣。依靠这种方式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地理中涉猎的知识内容极为广泛,可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对问题观点进行探究,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去探究问题的本质[4]。

如:教师在讲授“全球气候变化”时,可以通过课前学习任务的布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寻找导致全球变暖的因素,并在课堂中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利用所学知识对该内容进行防治,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并结合不同因素的考究,提出一个可行性高、涵盖全的方案。

(五)增加多边互动,拓宽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知识以副科的形式出现,且授课时长不多,教师如果要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就应提升教学效率,强化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能力,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到乐趣,并在此机会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知识内容快问快答,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前的5分钟,将所学知识进行提问,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为自己小组积分,最后比拼每个小组所得的分数。通过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掌握程度,还不断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印象,加强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只有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摆脱“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六)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内容的传递工作,还要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建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收集经典案例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世界生态环境,并列举当下不同地理学家、科学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让学生在该内容的学习下,养成环保理念,认识到生活的环境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人地协调观去建立自己的三观,并在后续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反对伤害大自然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5]。

结束语

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要做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自身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要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探索,通过创新、改革的方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伟伟.关于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0):127-128.

[2]苟宏亮.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1(10):97-98.

[3]吴海园.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5):107-108.

[4]车柏林.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高考,2021(5):86-87.

[5]闫宪花.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考试周刊,2020(84):149-150.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