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雾缭绕做烙画 飘飘欲仙传非遗

2022-07-17薄跃华

天工 2022年17期
关键词:烙铁烙画蜻蜓

薄跃华

烙画是我国的一种民间工艺,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的先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开创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时至今日,烙画艺术已走过了一段很长很长的路,先辈们用生命书写着一曲又一曲赞歌,传承至郑群老师的时候,已经算是第五代了。

我以前不认识郑群老师,郑群老师也不认识我。小的时候,我喜欢玩弄花铁皮制作的泥炉,更喜欢闻那泥炉未点着时浓烟滚滚的味道,且坚持认为有神仙降临。我不喜欢抽烟,那种快活似神仙的样子我是不喜欢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极其反感的。而对泥炉散发出来的这种味道我却极其享受,直到见到了烙画艺术家郑群老师作画,我才感觉到自己当初的那种体会是何其幼稚、何其可笑!

记得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睡了一个囫囵觉。一觉醒来已日上三竿,我像以往一样打开了快手,一位做烙画的艺人吸引了我。只见他拿着烙铁在木板上忽高忽低,转眼间一幅人物肖像便出现在大家面前。我看得眼花缭乱,画面中弥漫着青烟,我感觉到头皮发热,好像火就在我的头发附近乱窜。就在我惊讶出神的工夫,这位大师又烙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蜻蜓,我知道在工笔画中可通过画蜻蜓的水平看出画家画功的深厚与否,但看这只蜻蜓线条分明、模样清晰,就连眼睛中的画面都可分辨,这是一个怎样的神来之笔?看到这儿,我毫不犹豫地关注了这位艺术大师。

《盼》 郑群/作

烙画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对烙铁相当熟悉,上学时为了完成物理课上的电路图,我不辞辛劳,奔波数十里去邻县购买烙铁、焊锡、松油等工具,但终因火候掌握不当而每每宣告失败。收音机、半导体、电子手表等电器不知被我修坏多少。说陌生是因为之前我并不知烙画这一概念,只是觉得烙铁与木板碰撞产生的烟雾十分好看,仅此而已。更不用说在木板上描摹一些精美的图案,从来不敢奢求。而今,看到郑群老师游刃有余,胜似闲庭阔步,拿捏到位,布局严谨,心中不由充满十二分的钦佩。

我想,郑群老师定是下了百倍辛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取得这番成就的。非遗的传承本就是一项曲高和寡的工作,在这条道路上坚守的艺术家无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教材,在他们的身上传承的是祖先历经艰辛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财富。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有这些守护者的辛勤付出。他用对烙画的热爱为这一非遗呐喊,用自己精湛的技艺为国人展现这一非遗的精彩。

我把郑群老师在快手上发布的作品一一观看。《等》这一作品中,蜻蜓的翅膀薄如蝉翼,烙铁勾画的图案和用笔画的一般无二,细小到可清晰看到蜻蜓翅膀上的花纹。《静》这一作品中,蜜蜂的亮点在于腹部和头部的立体呈现,整幅作品以静制动,一种展翅欲飞的画面暗含其中。作品《暖》中,麻雀看起来像刚经历过暴风雨,一副落败的样子,这种笔法在工笔画中很常见,而在烙画中运用,我还是首次见。可见郑群老师对自己的画功是多么自豪、自信。在《盼》这一作品中,郑群老师的技法更让人为之一惊。原来烙画还可以通过不断加深烙铁的点击而使阴暗自现,人物清澈的眼睛和凌乱的头发在这种放肆的渲染中显得格外和谐,母与子的血水相连把这个画面的主旨表达得清晰透彻。这幅画,我足足用了十多分钟才从中看出点门道,眼睛久久不愿离开这一精彩的画面,感召力从未有过的强烈。

关注了郑群老师的快手账号后,我便对他的烙画着了迷,一有闲暇总想看看。烙画的题材变了,我去点赞评论一番;烙画的载体变了,我仔细端详、认真研究,生怕错过每一次与非遗的交集。我欣喜像郑群老师这样的非遗传承人用自己的切身行动保护中华民族瑰宝,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假如有一天,让我去近距离接触烙画,观摩学习,我会首选郑群老师的烙画。心神向往,兴趣使然。

郑群,出生于1973 年9 月23 日,天津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传统艺术委员会会员、烙画专业委员会理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烙画)第五代传承人。作品《盼》在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猜你喜欢

烙铁烙画蜻蜓
美术作品欣赏
FOCKE401 透明纸包装机长边终封烙铁的改进
烙画
烙画的流变与创新
蜻蜓
蜻蜓点水
蜻蜓
当代民间烙画发展之路
卷烟设备烟条烙铁水平仪的设计及应用
ZJ17烟枪烙铁气缸销轴取出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