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井栏壶的美学设计和文化意境

2022-07-17

天工 2022年17期
关键词:井栏壶体紫砂壶

李 雄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手工艺大国,在包罗万象的众多传统手工技艺之中,紫砂艺术占据着非常突出的地位。紫砂壶具有悠久的历史,萌芽于宋,成熟于明朝中期,由于历史上工艺积累和饮茶习惯的改变,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从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五百多年。紫砂壶在漫长的发展成熟过程中,大量地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其中有书法、绘画、篆刻等,文人大量参与制作紫砂壶,也将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气韵蕴含其中,让我们可以领略参与制作者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紫砂壶也慢慢地从最初的粗陶实用器变为集严谨工艺与文人书卷金石气于一体的“世间茗器之首”,可谓雅俗共赏。

正像中国清代词人汪文柏在他的著作《陶器行》一文中所言的“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把敦朴可爱的紫砂壶视为珠玉一般可贵。一件紫砂壶的成型,需要紫砂制作者费尽心力,经过几十道繁复细致的工序方能完成。而后再经过壶的实际使用者精心挑选合适的茶叶细心泡养,使紫砂壶在呵护下散发出温润如玉的光泽感。紫砂壶在给我们带来良好泡茶体验的同时,也能让我们直面其中的匠心独运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滋养我们的内心世界,其宝贵程度不啻珠玉,这也是紫砂壶所独有的魅力。现以著名紫砂作品“井栏壶”为例,浅析其艺术设计与人文内涵。

一、井栏壶的美学设计

紫砂壶艺术自北宋时期发展至今,经过了从粗朴到烦琐,后又由洗净铅华到真淳的审美转变过程。在这五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中,紫砂壶已展现出了众多造型特征,给人以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井栏壶是其中非常经典的传统器型,它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相传由著名文人陈鸿寿(号曼生)所设计。“井栏”的造型创意来源于井之护栏,以井栏入壶,紫砂艺苑多有创见。井栏壶为几何光素圆器,非常考验紫砂艺人曲线勾勒和几何形体的创造能力。井栏壶曲线简单流畅、体形均衡,壶体曲线转折自如,显示出一种特有的美感和力度。在整体造型上,比例均匀,多简洁高古,从多方面突出了古朴浑茂而又清逸俊朗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看,井栏壶的壶体浑圆丰满,重心低垂如短柱,气势呈上敛下丰之态,整个造型具有青石井栏的沉稳之感;平嵌盖与壶体嵌合得平稳而自然,壶钮呈筒状,兼顾了造型的优美和实际运用时提拿的便利性;多直口圆把,出水流畅,急速有力,气韵优雅。整个壶体刚劲有力,令人体会到“井栏”传统壶式的魅力。此壶通体不施丝毫装点,但倍显其盎然高古的气韵,并以透彻裸胎之美展现了紫砂艺术最本真的魅力。井栏壶身似井栏,平嵌盖,流直口平,耳把外圆内平,壶底则做成假底,圆阔平广,稳重周正,壶体上多带有刻绘文字,将文人字画、金石碑刻与壶身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受到了商周秦汉之金石气韵的熏陶,博古而通今。

井栏大致包括“曼生井栏”“仿古井栏壶”“景舟高井栏”“景舟矮井栏”“方井栏”,寓意学问有如生命必需之水,唯不停地吸取,方可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陈曼生所设计的井栏壶就有两个款式。其中一个为“曼生井栏”,嵌盖设计,壶盖深陷壶身,圆腹上收下敛,环形耳把,圆筒形壶钮,直流坚挺,古朴圆润,身筒上刻有“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其在壶上采用了诗经体,咏叹汲水的井泉并不深,这把壶拿在手中不大也不小,正适合用来饮茶。还有一个款式也是陈曼生亲自操刀设计,和杨彭年先生跨界合作,是以中国江苏省溧阳的唐代零陵寺澄观井古井栏为原型设计,壶身铭文即澄观井古井栏铭文:“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阑并石盆,永充供养。名匠储卿郭通以偈赞曰:‘此为南山石,将来造井栏,传承千万世,名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者,应无朽坏年。同霑胜福者,造在弥勒前。友琹品定。’曼生抚零陵寺,唐井文字为寄沤清玩。”其造型古朴端庄,平盖略高于壶口,壶钮做了较大的改动,为桥形钮,壶身扁圆,短曲流,圆形耳把,平底,体态更为端庄,周身线条圆融有力,整体光润可爱。壶的壶盖、壶钮、身筒各不相同,容易区分。

在杨彭年与陈曼生后,井栏壶因其形制简洁、气韵古朴备受制壶者的青睐。不同时代的紫砂艺术家都对这种款式情有独钟,从而形成了具有个人风貌的“井栏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圈钮井栏、六方井栏等新器型,皆对中国古石井栏的创意灵感加以诠释与创造,从而产生了方圆相济、书画装饰的视觉审美。其中,又以紫砂泰斗顾景舟的三款井栏最有名。他个人也对井栏壶青睐有加,在曼生遗风的基础上,和书画界的亚明、唐云合作了三款井栏壶。他还先后创造了“景舟高井栏壶”“景舟矮井栏壶”“六方井栏水平壶”等三个款式。顾老的“矮井栏壶”为曼生“延年铭井栏壶”的改进版,他加宽了壶体身筒的下半端,使其呈现上窄下宽的圆柱状,嵌盖也比曼生款井栏更隆起,与壶身衔接部分形成了一条圆润的凹线,极大地丰富了壶体的造型层次感,整体更多了丰腴的韵致,一弯嘴暗接在壶体上,线条流畅,把曼生款原作每处锋角圆润化,柔中带刚,让人爱不释手。

《高六方井栏壶》 李雄/作

“高井栏壶”又名“景舟井栏”,与之前的“矮井栏壶”比较改变很大。柱状壶体,高挺有尊严,造型硬朗,下部微收,平肩,嵌盖严丝合缝,盖上加饰一虚片,下作圈水纹,俯视于盖面,恰如一井春波,环环荡漾开来。柱钮也做了相应改动,仿佛一滴水珠,上端微宽,方便使用者拿取壶盖,和壶面上的水波装饰纹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壶把也做得气韵生动,颇有气势。

“六方井栏水平壶”以古代六方形井栏作为构思灵感,由下大上小的六片带弧度的梯形泥片相接而成,制作难度相对较高。壶面平整有力,线条明晰工整,利落挺拔,弧度合宜,平嵌盖与壶身严丝合缝,密合度高且能通转,壶钮为缩小的壶身造型,主题呼应,壶嘴采用了四方直流,舒展大方,壶把则极富巧思地把四方折角壶把的上半部分做了转折处理,极大地增加了造型的动感。

二、井栏壶的文化意境

井栏壶产生于清代,为曼生十八式中的一种,是中国紫砂壶传统典型样式中极其重要的器型,寓意深井有如书海文山,知识有如井水,取之不尽,极具东方文化底蕴。《释例》有曰:“以木为框,周匝于井,防人之陷也。其用与垣同,其质则木而非土。”旧时挖井一般都会放置井栏,既可护井又能美化环境。“井栏壶”其形具有传统文人风骨,其势含阳刚之气,设计风格多样,不一而同,充分体现了曼生师承万物、古属今用的设计观念。井栏壶背后也有一个故事:清嘉庆年间某日,风和日丽,适逢杨彭年来访,陈曼生设席招待彭年。彭年问曼生:“近日可有新思?”曼生笑曰:“近日公务忙碌,未曾拾得!”彭年遂答:“勿躁!万物皆可成壶!”曼生曰:“但求精!”二人相谈甚欢间,正遇有一丫鬟在井边取水,因栏高水深,此丫鬟取水时腰身弯得有如彩虹。曼生受此情此景启发,遂作此壶。

“曼生井栏”有铭文曰:“天茶星,守东井,占之吉,得茗饮。丙子之夏曼生书铭。”天茶星,主甘露,东井,即井宿,星名,主水之官也,喻得最好之水,泡最香之茶。井,是经过挖掘以后才流出水来,可以供给人和万物。人也有着很大的潜力,需要通过发掘才能显现出来。人也必须挖掘自身的力量,培育内在的动力来源,让自身的生命之树永远常青。

陈曼生以“撷古诸家之意”师古而“集大成”,艺术上自成一家。将千年古寺中的石井造型化,把其对茶事、茶壶的深刻认识倾注在井栏创作中,流露出平易古雅的人生意味。人们能够在井栏壶中发现陈曼生深湛的学问与对生命、艺术的热爱。

井栏壶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容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创作发挥的空间,使我们在它原有的设计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或用契合当下时人心境的诗句点缀它,文章应时而变,壶亦应如是,这样才能在升华人文气质的同时使其保持勃勃生机。我们在设计制作上,可以适度强调新的“设计元素”与它的融合,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时代元素,进行师古不泥古的创新改进。井栏壶的整体艺术和人文效果除了体现在造型上外,装饰更是精彩绝伦,其特有的平整开阔空间给装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有利于创作者布局,一般多用陶刻技法装饰于其上。

陶刻是紫砂器皿上最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古时就有“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说法。在紫砂壶上用多种陶刻刀法结合点、线、面的搭配,再融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内容于一体,能很好地提升紫砂壶的人文气质。装饰与造型之间互相成就的关系决定了恰到好处的装饰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让器型传递出来的气质愈加神完气足。作为紫砂装饰中最为普遍的技法之一,紫砂陶刻采用了捻管转刀法,主张以刀代笔,在立体空间上用刻刀刻画出诸如山水、人物、花鸟等丰富的意象,将传统书画中清雅隽永的味道传达出来,随着时代更替变迁,陶刻也与时俱进地继续参与到当代紫砂创作中,使其面目一新。

陶刻者须熟练掌握不同紫砂泥料的特性,将书法、绘画作为紫砂器皿装饰的主题。这就要求创作者具备一定的传统书画功底,注重造型能力的训练,广泛涉猎篆刻、绘画、雕塑、诗词等领域,对综合素质和创作的工作效率要求极高。由于陶刻装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件器物的精神面貌,所以创作者会结合自己想要表达的立意去慎重挑选合适的主题,参考壶身的造型特征去合理地安排和设计图案,从壶身整体去布局书画的位置。塑造不同的物象,主要通过紫砂艺人刀法的快慢、浮沉、宽窄变化去展现书画用笔的神韵,用不同的刀法将笔墨尽量表现出来,尽力让上面刻的书法字体或者画面刀刀见笔、笔笔传神,将所绘事物线条的顿挫转折、疏密聚散、大小粗细对比都恰如其分地体现出来。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追求目标是将书画和紫砂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井栏壶这一类创作题材,较好地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概念,可以将现代造型理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来塑造,广泛吸收金石篆刻、书法绘画中的技法,熟练运用各体书法,将紫砂所刻画物象的意蕴充分表达出来,用繁复精微的刀法与一刀带过的极简修饰进行强烈对比,使风格不因为过分追求精巧而匠气,给人粗而不野、细而不腻的视觉美感。 这样的繁简搭配更好地突出画面内容,主次分明,变化对比强烈,赋予井栏壶新的艺术生命力,带给我们更加多元的饮茶体验。

《井栏壶》 李雄/作

三、结语

有趣为上,无趣为下;趣高为上,趣寡为下。在今天,人们已不光光满足于紫砂壶的实用性,而是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紫砂壶得天独厚的文化性上。经典的传世之作必然是让人意犹未尽,是妙不可言的。这款蕴含着无穷魅力的紫砂壶,它特有的温润材质,非常符合国人的传统审美意识,再加之一代代紫砂艺人的传承演绎,赋予了它更多的底蕴,让广大壶友在品茗的过程中沉迷其中。

猜你喜欢

井栏壶体紫砂壶
论“牛盖井栏壶”的经典特征
汽车膨胀壶体用聚丙烯材料黄变及改善研究
折叠式电热水壶的安全风险点浅析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一种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桶的设计与应用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漫谈紫砂壶《六方井栏》的文化意蕴
井栏边草“小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