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诗歌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07-17杜俊萍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

杜俊萍

摘要:在中职诗歌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差强人意。本文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中职诗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剖析原因,提出不同的诗歌阅读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切合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能切实提高中职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诗歌;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在《中职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欣赏”中,列出了如下教学目标“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文学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这些教学目标的制定直接影响着中职诗歌阅读课堂的走向,它要求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的身心步入诗歌阅读的世界,走进作家的精神世界,从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感悟。

一、中职诗歌阅读教学的作用

诗歌阅读的范围涵盖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学生长期进行诗歌阅读活动,耳濡目染,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语文阅读涵盖了诸多美,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壮观”之美,有“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的婉约之美,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之美,有“生存或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的西方思维之美……诗歌阅读中包含的美,不胜枚举。

中职学生若能在阅读的浩瀚海洋里不断努力,吸取养分,必定能在阅读中理解生活、理解活着的意义,重塑对学习与生活的信心,树立更长远的学习目标与生活目标,提高自身的情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地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变得狭窄和贫乏。”所以,诗歌阅读能拯救人的心灵,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中职诗歌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部分中职学生的诗歌阅读主动性稍弱

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薄弱,对学习毫无兴趣。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他们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因素。部分中职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差,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监督子女,导致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部分中职学生缺乏诗歌阅读积极性。他们在阅读上充满惰性,不主动思考,不分析文本,只等老师讲解,毫无主动性。在鉴赏评价方面,更是无法鉴赏文本的主旨、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更别说对文本进行评价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部分学生从来不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主动阅读文本。

(二)学校对诗歌阅读教学活动重视不足

中职教育虽说也是高中教育但与普通高中截然不同,在普高,语数英三门课是主要科目,而在中职这三科却是名副其实的“副科”。中职教育的学制是三年,两年半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最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要用两年半的时间掌握一门求生技术,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自然而然就以专业学习为主。

学校为了让更多学生考取对应专业的证书就只能增加专业课时,压缩文化课的课时,以达到更好的考证效果。有些中职学校,语数英三科文化课一周的课时仅仅是两节。而且,每个学期各个专业班都有实习,平面设计等专业的实习时间需要两三周,数控、机电等专业实习的时间更是达一个多月。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本来就比较差,入学后以专业实操为主,不主动学习语文科目,不主动阅读,学校也没提供足够的时间与书籍供学生使用,所以,中职学生的诗歌阅读现状堪忧。

三、诗歌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结合社会实践,寻找诗词中的名物

名物,就是指事物的名称、特征等。梁永昌、程俊英对“名物”的阐释是“训诂学上所谓名物,是指范围比较特定、特征比较具体的事物名称,也就是草木、鸟兽、车马、宫室、衣服、星宿、郡国、山川等的命名,以及人的称谓。”

中国诗词擅长托物言志、以景抒情、借物言志,其中的“物”和“景”就是“名物”。诗词中所用的物与诗中所要表达的主旨和感情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名物”其实是诗人言志、抒情的托物,学生只要理解“名物”的内涵,就能接近诗的主旨与意境。比如,《诗经》中的《桃夭》,诗中的“桃花”“桃子”“桃叶”就是名物,此诗用了重章叠唱的方法,看起来好像字数、文字都一样,让人无法想象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可是如果把“桃花”“桃子”“桃叶”和“宜家”、“宜室”、“宜人”联系起来,就能想象出诗中是暗指古代女子不仅要有桃花般的外在美,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诗中将“桃子”“桃叶”与女子联系起来,就是希望女子出嫁后能开枝散叶,子孙繁茂。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表达着人们对子孙满堂、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教师在进行诗歌阅读教学时,要把诗歌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带领学生到桃花园中去感受桃花和桃实,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诗中的名物,通过对名物的了解与想象,学生们就能把握诗中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了。

(二)设计教学情境,领悟诗歌意境

鉴赏诗歌,必须细细品味诗中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意境,是鉴赏诗歌的最高境界,如果不细细琢磨意境,那读诗终究像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宛如未读。

诗人通常喜欢用景来表现情,用情来点缀景,情景交融,合二为一。当景和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时,诗中的意境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意”需借物来表现;“境”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精神境界。学生在阅读诗歌时,要从景中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从情中找出景的特色。

中国诗词非常重视意境,历来都力争达到情景人达到统一的境界。柳永是北宋重要的诗人,他的《雨霖铃》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悲苦凄切、孤独冷清的意境。诗人巧妙地将悲伤之情隐藏在景色中,匿情于景情更深。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将自己的情感与诗相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在讲授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功能室创造悲苦凄凉的氛围,创造相关教学情境。课前先制作相同情景的课件,把杨柳、残月、兰舟在课件中展现出来,并配以忧伤的纯音乐《远方的寂静》,把《雨霖铃》的情境再现出来。通过悲伤的音乐和课件情境,把学生引入诗人的情感当中。设计符合诗歌主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更能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主旨。

结语:中职教师在进行诗歌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自主寻找名物、设计情景,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境界。现在信息技术日渐发达,几乎每间课室都有多媒体,语文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出符合诗歌的意境,用相关的视频、影像、朗诵范读等来设定所需要的意境,触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完全融入诗歌中的景和情里面去。

参考文献:

[1]陈平原.读书是件好玩的事[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陈平原.六说文学教育[M].东方出版社,2016.

[3]陈日亮.如是我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窦桂梅.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

[5]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1997.

[6]黄娜.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7]刘珂.高中古代诗歌比较阅读法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8]刘娟娟.中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9]李雅诗.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式练习探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我的手机在哪?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