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学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调查研究
2022-07-16韦潇湘方寿才史冬游
姜 薇 韦潇湘 方寿才 史冬游
广西医学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调查研究
姜 薇1韦潇湘1方寿才1史冬游2
(1.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22;2.南宁市区邕宁区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00)
目的:调查广西医学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现状,为其媒体融合长远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14种医学科技期刊的门户网站、期刊数据库平台等进行搜索调查,探索其媒体融合情况。结果:广西14种医学科技期刊已全部建设门户网站,并同时开展了数字采编系统进行应用,覆盖率达100%。其中除《华夏医学》外,其他期刊门户网站均免费提供开放获取(OA)。《结直肠肛门外科》设有免费Email-Alert服务。所有14种期刊经搜索均未发现期刊APP,但有6种期刊建设了微信公众号,然而能够提供投稿查询及过刊浏览的仅3种(《结直肠肛门外科》《中国临床新医学》《广西医科大学学报》),且内容与期刊门户网站基本重复。14种期刊均为发布网络首发,亦未使用ORCID码,但其中10种期刊使用了DOI码,占比71.43%。除《应用预防医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没有被超星收录外,其它均被知网、万方、维普、超星四大国内期刊数据库收录,而商业期刊网只有《中国临床新医学》在博看发布,无一期刊与龙源期刊网合作。结论:广西14种医学科技期刊基本实现了数据采集、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编辑加工、内容发布全流程的数字化。OA服务较为普及,但期刊订阅、数字出版和出版新技术应用情况较差。国内大型期刊数据库合作较普及,但极少与商业期刊网合作。广西14种医学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仍有许多细节可以完善,深入媒体融合发展任重道远。
医学;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广西;门户网站;数据库;微信公众号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应用的高度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体逐渐向数字化发展,媒体融合的概念应运而生,在图书、报纸和大众期刊的出版中得到发展。媒体融合既是阅读方式的改变,也是科技的创新,更是行业管理的改革。由于多数医学科技期刊隶属于学校、医院、卫生健康委等公立部门,其发展受到体制制度的限制;又因医学科技期刊专业性强,导致读者受众相对较少;还因多数作者为医疗相关工作人员,其对职称评审的需求导致多数医学期刊以作者市场为主,综上因素使得编辑部对期刊传播推广重视不够,手段保守,阻碍了期刊的发展。当前互联网盛行,人们阅读方式产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医学科技期刊也不得不逐渐向数字化转型,谋求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是不少期刊正在积极探索的方向。为了解广西医学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情况,本文对广西医学科技期刊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其媒体融合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所有医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共14种,包括综合性卫生医药类期刊5种,临床医学综合类、外科学类、中医学与中药学类期刊各2种,内科学类、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类期刊各1种。创刊时间在1971年至2006年之间,20世纪70年代创刊5种,80年代创刊3种,90年代创刊4种,2000年后创刊2种。其中近半数的期刊主办单位为高等院校(6种),一半以上刊期为双月刊(8种)。复合影响因子(U-JIF)在0.108(《蛇志》)~1.108(《中国癌症防治杂志》)之间,U-JIF低于1的有13种,占92.9%,低于0.5的有4种,占28.6%。入选“2020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期刊有4种,占比28.6%,其中《广西医学》自2010年以来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名录,《结直肠肛门》自2008年以来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名录。14种期刊无一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见表1。
表1 广西医学科技期刊一般情况
注:复合影响因子来源于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1.2 研究方法
运用网络调查的方法,访问广西14种医学科技期刊的门户网,搜索数据库和微信公众号等,调查各刊加入中国知网(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维普资讯网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维普)、超星期刊网(超星)等大型期刊数据库平台情况及数据更新情况,调查期刊与龙源期刊网(龙源)、博看网(博看)等商业期刊网的合作情况;调查各刊构建期刊门户网站平台及开放获取服务(OA)等服务情况;调查各刊采用微信公众号、期刊APP、网络首发、数字对象识别号(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ORCID)等数字出版手段的应用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期刊网络建设及应用情况
广西14种医学科技期刊已全部建设门户网站,并同时开展了数字采编系统进行应用,覆盖率达100%,但英文网站仅有《广西医科大学学报》《中国癌症防治杂志》进行了建设,国际化推广略欠缺。14种期刊采用的采编系统包括腾云(6种)、三才(3种)、勤云(2种)、玛格泰克和博科思(各1种)、其他(1种),基本实现了数据采集、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编辑加工、内容发布全流程的数字化。
2.2 OA服务情况
除《华夏医学》外,其他期刊门户网站均免费提供OA服务。其中,过刊浏览覆盖创刊至今所有文章的有5种期刊,包括《结直肠肛门外科》《微创医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应用预防医学》《蛇志》。文章浏览和下载格式为PDF的有7种,以CAJ格式在线阅读的刊物有6种,如果通过国内期刊数据库平台可有HTML、手机阅读等更多的阅读格式,但阅读全文需购买或网站授权。极少期刊门户网站推行文章传播相关服务,仅《结直肠肛门外科》一家设有免费Email-Alert服务,其可根据订阅用户的需求自动地发送信息(如杂志的当前期目录、摘要等)。
2.3 数字出版情况
经搜索,14种期刊均未发现期刊APP。建设微信公众号的期刊有6种,多数在应用探索阶段,《结直肠肛门外科》同时开通了微信订阅号和微信服务号,《中国临床新医学》《右江医学》《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开通了微信服务号,《微创医学》仅开通了微信订阅号,订阅号不能认证,没有微信支付和高级接口,在用户微信的消息面板中,和其他订阅号挤在一个叫“订阅号消息”的聊天窗口中,可专门用来发表文章,可以一天发一篇群发;服务号可以微信认证(300元),开通微信支付和使用高级接口,在用户微信的消息面板中,独占一个聊天窗口,可以一周发一篇群发,一个月4次。其中《结直肠肛门外科》《中国临床新医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的公众号按期推送期刊最新目录,提供往期全文浏览、稿件查询、资讯信息等,功能较为全面:《结直肠肛门外科》推送包括期刊动态、学术资讯,而《中国临床新医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仅推送期刊动态,唯有《中国临床新医学》支持PDF全文免费下载;3种期刊在线全文浏览方式多为链接到期刊门户网站;稿件查询功能实现了让作者实时获悉稿件处理动态的功能。《微创医学》则选择当期某一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进行公众号图文排版后推送。《右江医学》仅提供期刊动态,其中一条消息提示2022年第1期全文电子刊上线,但菜单栏内容无法打开。《中国癌症防治杂志》无消息且所有菜单栏无内容。6种期刊微信公众号中3种功能覆盖较全面,但与门户网站内容重复,从移动终端角度而言仍有较大开发空间,如信息推送服务增加行业动态、学科领域学术进展、精选文章语音版、外科手术视频等,也可开通微店及支付功能。6种期刊中多数微信公众号存在信息推送频率低、形式单调等问题,甚至是“僵尸号”。
2.4 出版新技术应用情况
14种期刊均无网络首发(以录用、初步定稿或已定稿单篇或整期的形式通过中国知网平台优先出版),虽然知网显示《广西医学》《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网络首发,但对比两种期刊的近期刊期更新情况,发现其网络发布与纸质期刊同步,并不存在实质的网络首发。可能原因是以往某个时期进行过网络首发,目前已停止该功能。《广西医学》等10种刊物为每篇论文分配了DOI码,见表2。占14种期刊的71.43%,为互联网优先出版打下基础。但14种期刊种无一使用ORCID码,这与国内其他较为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存在一定差距[1]。
表2 广西医学科技期刊网络建设及应用情况
2.5 与国内大型期刊数据库合作情况
广西14种医学科技期刊期中除《应用预防医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没有被超星数据库收录外,其它期刊均被知网、万方、维普、超星四大国内期刊数据库收录,且免费提供文章标题、作者名及摘要等信息,但欲阅读全文或下载需付费购买。而与商业期刊网的合作,只有《中国临床新医学》在博看发布,无一期刊与龙源期刊网合作。以往的调查显示[2],商业期刊网可以为读者免费提供目录或部分摘要试读,在线阅读全文或全刊需收费,龙源期刊网的文章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空间等分享传播,具有更好的传播力,且商业期刊网的发文更新更快,博看网甚至快于超星期刊网和中国知网。但广西期刊与这些商业期刊网鲜有合作。综合来看,广西医学科技期刊在数据库平台的发布使纸质版期刊实现了数字传播。从期刊数据库数据更新情况来看,门户网站、中国知网、超星期刊网对期刊发文上载最快。但超星期刊网逐渐以学校、企业团体为受众对象,需单位进行购买方可使用,以个人身份注册登录则没有权限查询期刊及其内容。从刊载情况看,截至2022年3月7日,多数期刊更新仍停留在2021年,提示部分期刊存在拖刊或网络发布不及时等问题,见表3。
表3 广西医学科技期刊与国内期刊数据库合作及更新情况
注:数据信息收集时间为2022年3月7日,表中数字表示期刊更新到2022年的期数,*表示更新到2021年的期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被超星收录仅1998年第2期,近年均无收录。
3 评价与展望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欠发达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医学类科技类期刊的融合发展处于规划起步阶段,与国家规划的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尚有一段距离。根据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期刊共有14种,与邻省广东省54种医学科技期刊[3]和全国987种医学类科技期刊[4]相比,属于医学类科技期刊欠发达省份。复合影响因子除《中国癌症防治杂志》为1.108外,其他13种杂志均低于1,其中4种低于0.5,影响因子普遍偏低,入选2020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期刊4种,占比28.6%,但没有中文核心期刊。
广西14种医学科技期刊全部建设门户网站和数字化采编系统,门户网站的建设对期刊的宣传、纸质期刊数字化、读者在线阅读和下载文章具有积极意义;采编系统的应用实现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对提升编辑部办公效率和作者投稿大有裨益。14种期刊中有6种期刊建设了微信公众号平台,但能够给作者提供投稿查询及过刊浏览的仅3种,且基本与期刊门户网站内容重复,广西医学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功能的整体应用情况较差。“期刊数据库+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是当前期刊媒体融合发展较为普遍的现状,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甚至已经开发期刊APP和“电子期刊资源库”,这都是广西医学期刊需要尽快完善和追赶的方面。
在采用网络首发、DOI码、ORCID码出版新方法方面,广西14种医学科技期刊较为落后,本研究显示,仅10种期刊采用了DOI码,其他两种新方法均未采用。网络首发是指被期刊编辑部录用的论文在纸质刊物出版前,先在知识服务平台网络出版,即论文录用后率先出版[5]。其对提高期刊的时效性、增加作者学术影响力、促进科研观点快速广泛传播具有积极意义[6],但广西医学期刊均未采用该方式出版,是其影响力欠缺的原因之一。DOI码是期刊论文终身不变的唯一编码,通过DOI链接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对论文的永久链接。《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7]规定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项目中应有 DOI,且万方和同方分别于 2007 年和 2013 年先后成立了中文DOI 注册服务代理机构,为国内学术期刊提供免费 DOI 注册服务[8]。但广西14种医学科技期刊中有4种未采用DOI码,未来其可在这方面进行补充发展。ORCID 是研究人员唯一的、个人的、持久的身份标识符,它可以将研究者与其他所有重名者区分开来,并可将研究者的出版物链接到自己[9],解决了科研人员与其科研成果难以精确匹配的问题。ORCID 是科研人员与审稿专家身份互证、增强作者和审稿人信息可靠性、规避署名学术不端的重要手段[10]。国内外影响力较高的期刊以逐渐将ORCID 纳入期刊的采编系统,其帮助了编辑部自动提取作者信息,构建和完善审稿专家库,快速搜索审稿人和简化投稿流程[11,12]。这也是广西医学科技期刊能够进行应用革新的方向之一。
媒体融合不只是纸质期刊数字出版的简单转化,而是集约化、集群化、规模化的融合发展,目前广西尚缺乏医学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集团,仅以个刊独立发展为主,小、散、弱是其典型特点,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为适应互联网等新形势发展,广西期刊在媒体融合方面首要任务是创新采编流程,采用出版新技术手段,运营新媒体平台,探索集约型融合发展之路,以用户思维、产品思维进行品牌升级,进一步提高期刊影响力。
[1]潘秋岑,苏俊宏,张立新,等. ORCID在我国学术期刊中的应用现状及启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2): 223-228.
[2]崔建勋,张辉玲. 广东省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媒体融合发展调查[J]. 今传媒,2020,28(12): 63-67.
[3]刘建华,吴秋玲,张楚民,等. 广东省医学期刊网站建设的现状及分析[J].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3): 163-167.
[4]刘建滔,邓丽琼,林加西. 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J].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2): 148-152.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网. 创新成果发布有了“绿色通道”: 我国868种学术期刊实现网络首发[EB/OL].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11/03/content_5337189.htm, 2018-11-03.
[6]王奕. 基于媒介变迁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研究[J]. 科技传播,2021,13(14): 43-45,56.
[7]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8]卫世乾. 河南省科技期刊DOI标注情况分析[J]. 许昌学院学报,2021,40(2): 150-153.
[9] 潘秋岑,苏俊宏,张立新,等. ORCID在我国学术期刊中的应用现状及启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2): 223-228.
[10] 尤嘉琮,沈锡宾,刘谦,等. 鼓励/强制使用ORCID是规避署名学术不端的重要手段——Wiley出版社国际医学期刊的应用经验[J]. 天津科技,2021,48(10): 93-96.
[11] 方卿,王一鸣,李舒格. 技术的闸门已开启: 2016年海外学术出版技术热点分析[J]. 科技与出版,2017(2): 15-19.
[12] 李金丽,徐用吉,史春薇. 我国科技期刊应用ORCID服务科研工作者研究[J]. 出版发行研究,2016(11): 42-45.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Media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edia convergence of medical science journals in Guangxi,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media convergence. Methods: The portal websites and journal database platforms of 14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in Guangxi were searched and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media convergence. Results: All the 14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in Guangxi have built portal websites, and at the same time carried out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collection and editing system, the coverage rate reached 100%. Except, other journal portals provide open access (OA) free of charge.has a free email-Alert service. APP was not found in the search of all 14 journals, but 6 journals have established WeChat official accounts. However, only 3 journals (,, and) can provide submission inquiry and back issue browsing, and the content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journal portal websites. 14 journals were first published on the network and did not use ORCID code, but 10 of them used DOI code, accounting for 71.43%. Exceptandare not included by Super Star, the other four domestic journal databases are included by CNKI, Wanfang, Vip and Super Star, while the commercial journal network onlypublished in the blog, none of them cooperate with Longyuan journal network. Conclusion: The whole process of data collection, online submission, online review, online editing and processing, and content publishing is basically realized in 14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in Guangxi. OA service is relatively popular, but periodical subscription, digital publish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publishing technology are poor. The cooperation of large periodical database is popular in China, but it rarely cooperates with commercial periodical network. There are still many details to be improved in the digital publishing of 14 medical science journals in Guangxi, and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th media convergence.
medical science; scientific journals; media convergence; Guangxi; portal website; database;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G21
A
1008-1151(2022)05-0185-05
2022-03-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项目“广西医学类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情况调查”(Z20210613)
姜薇(1986-),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编辑),研究方向为医学期刊融媒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