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味与文韵
——浅论陶刻作品《四方赏瓶》之创作

2022-07-1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紫砂陶刻刀陶刻

吴 涛

艺术家眼中的世界和一般人眼中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的书画艺术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传统书画艺术通过内容、构图、笔墨、线条、色彩等,重现文字和自然物象,最终所展示出来的并非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书画家眼中的世界。我们欣赏这样的作品,其实是借用书画家的认识,在其感受的指导下获得的一种感受。这就如同一般人很难理解书法家对于文字的解构、人物画家对于人体的解构、花鸟画家对于花卉飞鸟的认识等,紫砂陶刻继承了这些特点,然而紫砂陶刻却并不以此作为自身艺术表现的核心,而是从更高的维度展现中国书画所带有的那股墨味与文韵。

中国书画最大的特点是将复杂的物象简单化,挑选出物象中的精华,转变为笔墨结构,简略概括地说就是“写意”。紫砂陶刻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并在中国书画的基础上更加的“精简”。这里所说的“精简”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略,而是在“写意”的层面,将意象更加精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紫砂陶刻作品,仅仅只是在紫砂器上寥寥刻画,便显现出与传统书画相近似的意韵效果,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陶刻中所带有的墨味与文韵。

紫砂陶刻创作用不上笔墨,纯以刻刀来进行,既然是用刀刻,那就用不上墨水,其中的墨味就很值得探讨。通常在篆刻中,我们讲究金石味,刻画与载体浑然一体,而在紫砂陶刻中,金石味固然也是一大特点,但刻画中所带有的笔墨之风却更为重要。在书画艺术中会强调一笔到底、一挥儿就,这指的是笔锋的连贯;而在陶刻创作中,刻刀的连续性与柔软的毛笔截然不同,紫砂器的表面也可能天差地别,此时刻画的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实际的条件,将传统笔墨的味道呈现出来,刻刀的宽窄、深浅,下刀的角度、力度,都会与之产生影响,那么有效地借用紫砂器本身的材质感,就比单纯的自我刻画要来得简便和有效,这就要求创作者有更高的视野,将刻画的内容结合实际存在的紫砂器表面更进一步地“写意”起来。

作品《四方赏瓶》中的《有鱼图》便是如此进行刻画的,利用这件作品包浆较厚的特点,利用横刀法,或深或浅地表现出鱼身上的光暗变化,我们都知道鱼有鳞片,鱼鳞更是会反光,这幅《有鱼图》妙就妙在其从更高层次的“写意”来考虑构图,将光影的变化简化成了三重距离的变化,而又将距离融入陶刻刻刀的深浅之中,在鱼最为明亮的部位,采用深刻的方式刮削,在暗部则尽量保留瓶面深色的平滑包浆,中间层采用浅刻的方式,形成渐变色,在一切都刻画完成以后,再以亮色的脂泥填充,将最亮的部分填充起来,这样一来视线的远近、鱼本身的轮廓,一下子便显现了出来,如此巧妙的刻画,不仅带来了明暗的色彩,同时还顺便确立了图中的视角及方位,可谓是对笔墨的另一重理解。

陶刻创作中的文韵相对于墨味更加容易理解,同样以这件《四方赏瓶》为例,“动墨横锦,摇笔散珠”,这八个字便是对陶刻画面的解释以及后续的阐发,旁边还细心地标注了出处——“文心雕龙”语,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画对应的艺术表现方式,同时还赋予了整件作品主题和内涵。同时这句话还可以结合上下文出处来进行理解,“动墨横锦,摇笔散珠;平理若衡,照辞如镜。”上联描述的是才艺,是功夫,在这里亦可以理解为陶刻本身;下联“平理若衡”则是评价态度,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照辞如镜”则是描述言辞的真意,如同一面镜子一样映射内心。把这些内容相结合,《有鱼图》含义就完全变了,成为了一种轻松摇曳的祝福语,解读出“有余”的祝愿就显得顺其自然,并且文字的刻画中还带有一个“锦”字,正可以指代为鱼,“锦”字本身又显得十分美好,所以又可以从“有余”的祝愿进一步引申出生活的美好。

结语:陶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单纯地从某一方面进行学习和研究都是有失偏颇的,陶刻真正的意义在于对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要通过陶刻的技法,延续中国过去文化艺术的辉煌并开创自身未来的艺术道路。陶刻非墨,却可以带有墨的味道;陶刻非文,却充裕着文化的色彩。研读优秀的书画艺术,掌握现代的美术理论,探索前沿的艺术开拓,紫砂陶刻必将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突出的艺术成就。

猜你喜欢

紫砂陶刻刀陶刻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浅析紫砂陶刻中的书画艺术
论紫砂陶刻在茶壶结构上的跨越
——浅谈紫砂壶“清隐”的陶刻创作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刻刀风骨:秦胜洲作品选
趣图
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