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训练结合中医康复理疗对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7-16陈园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理疗肢体脑梗死

陈园

脑梗死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偏瘫、口眼歪斜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相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中每10万人中有约160人患有脑梗死,而在我国患病人数更是上升为250人左右,脑梗死已成为危害全球健康的主要疾病[2]。脑梗死发病机制多由于各种因素作用导致患者脑血栓或脑栓塞,脑部血流供应发生障碍,导致脑局部区域发生缺血或缺氧性坏死[3]。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脑梗死患者存活率有明显提升,但多数患者发病后可伴有偏瘫等一系列后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4]。在脑梗死恢复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或避免脑梗死后遗症[5]。肢体训练是恢复脑梗死患者神经和肢体功能的主要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在肢体训练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理疗可促进脑梗死患者大脑重建,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提高其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6]。本研究探讨肢体训练结合中医康复理疗对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91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文献[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3)病情稳定;(4)意识清醒,无痴呆现象;排除标准:(1)存在感染性或免疫系统疾病;(2)存在脑出血;(3)无法配合治疗;(4)大面积皮肤破损,无法进行穴位按摩。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62~91岁,平均(70.19±8.24)岁;病程1~6个月,平均(3.19±0.42)个月;梗死病变部位:左侧21例,右侧2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9例,大专及以上7例。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61~89岁,平均(71.37±8.05)岁;病程1~7个月,平均(3.25±0.36)个月;梗死病变部位:左侧22例,右侧2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1例,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6例。联合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脂、血压调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血小板聚集、吸氧等。对照组给予肢体训练,治疗期间由护理人员负责指导和协助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早期床上训练、坐位到站位训练和步行训练等。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理疗治疗,具体措施:(1)穴位按摩,根据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情况进行相应穴位按摩,如患者存在上肢功能障碍,则按压曲池、肩井、内关等穴位,如患者存在下肢功能障碍,则按压三阴交、足三里、太冲、伏兔、梁丘等穴位,早晚各按压一次,每穴按压3 min。(2)推拿,利用中医推拿手法对患者肢体进行推拿按摩,使用手掌推患者脊柱两侧经络,从脊柱上段开始推至尾骨,对肌肉较多部位采用五指捏法,如大腿;对肌肉少的部位采用三指捏,如颈部;并对患肢进行局部点按,频率为120次/min,早晚各一次。(3)情志护理,了解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原因,对其进行相应心理疏导,如播放喜剧电影等方式转移患者对脑梗死的注意力,同时加强和引导患者与家属沟通交流,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其负面情绪。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采用上下肢运动功能评测量表(Fugl-Meyer)评估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好。(2)采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C30)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每项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包括头晕目眩、头痛、肢体麻木和气短乏力评分,按照严重程度每项0~3分,总分0~12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4)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等。(5)根据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制定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并使用满意度评价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上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和满意度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上肢Fugl-Meyer评分和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下肢Fugl-Meyer评分联合组(n=46) 治疗前 23.16±2.15 12.19±1.05治疗后 61.21±6.12*# 32.15±3.13*#对照组(n=45) 治疗前 23.17±2.05 12.18±1.17治疗后 52.14±5.21* 25.08±2.12*组别 时间 上肢Fugl-Meyer评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联合组(n=46) 治疗前 51.09±6.07 52.08±6.13 50.24±5.96 54.21±6.16治疗后 67.13±6.17*# 70.08±6.12*# 69.19±6.17*# 68.13±6.09*#对照组(n=45) 治疗前 51.16±6.04 53.22±6.15 51.94±6.06 53.18±6.14治疗后 56.07±6.13* 58.22±6.11* 61.12±6.16* 58.14±6.15*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头晕目眩、头痛、肢体麻木和气短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头晕目眩 头痛 肢体麻木 气短乏力联合组(n=46) 治疗前 2.03±0.22 2.05±0.27 2.17±0.24 2.11±0.23治疗后 1.54±0.15*# 1.67±0.12*# 1.64±6.17*# 1.59±0.19*#对照组(n=45) 治疗前 2.11±0.22 2.04±0.29 2.13±0.26 2.13±0.25治疗后 1.91±0.16* 1.88±0.21* 1.81±6.17* 1.95±0.2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的28.89%( χ2=7.853,P=0.005),见表 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联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χ2=6.438,P=0.011),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脑梗死为颅脑相关脑微血管堵塞导致小面积脑组织缺血性疾病,可导致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对神经支配功能造成影响,脑梗死患者在病情稳定后也可能产生一定不良反应,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和吞咽功能[8]。对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高血脂、高血压、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会使脑梗死发病率升高,多数学者认为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血管栓塞、闭塞、狭窄,且异物沿血管进入脑供血动脉也可能引起脑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病[9-10]。脑梗死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脑梗死是耗伤正气、气机不调所导致,加上因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形成“淤血、痰浊”,从而产生阳化风动、阴阳失调、阳亢阴虚等症状,其病机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瘀血痹阻等,故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为原则,脑梗死患者治疗重点在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最终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11-12]。

肢体训练是对脑梗死患者的一种康复训练,还可加强对患者情志干预,使患者情志舒畅、气血平和,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有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肢体训练是恢复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常用方式,通过科学有效的肢体康复训练可促进病灶周围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增殖,使新的神经通路尽快建立,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3]。

中医康复理疗是基于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给予针灸、推拿、拔罐等干预,通过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等方式,改善患者血管阻塞程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4]。穴位按摩、推拿、情志护理等均为中医康复理疗方式,通过穴位按摩可刺激患者患肢穴位,加快神经再生,调节经脉血运,使患者血液正常循环。推拿可对患者皮肤和肌肉产生刺激,有效避免肌肉萎缩,增加局部组织灌注,保持肌肉和周围血管放松,纠正肢体运动异常情况,改善患者运动功能[15]。治疗中重视对患者情志护理干预,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提高患者依从性,进一步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上肢Fugl-Meyer评分和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康复理疗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联合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康复理疗可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后联合组头晕目眩、头痛、肢体麻木和气短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康复理疗可缓解患者乏力、肢体麻木等症状,从内而外调节,使患者形成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853,P=0.005),提示中医康复理疗降低患者并发症。联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438,P=0.011),提示脑梗死患者对于中医康复理疗模式接受程度高,具有较好依从性,此结果与唐波[16]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肢体训练结合中医康复理疗可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但本研究选取样本较少,且全为本院脑梗死患者,加之因时间、患者自身病情等因素,未进行更长期随访研究,可能对本研究结果可信度造成一定影响,此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实验证实。

猜你喜欢

理疗肢体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石墨烯理疗U型枕
理疗鞋垫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