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发展、研究困境与展望

2022-07-16许丹王佳齐亚玉

红豆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养老服务

许丹 王佳 齐亚玉

【摘要】梳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分析其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研究的观测重心,阐述“积极老龄化”在研究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的相关研究困境,提出积极老龄化在养老金融、数字适老、“银发族”就业与劳动权益保障、中国特色老龄化城乡差距、区域差异方面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显示了中国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决心和信心。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七普)数据分析,“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相关研究也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研究困境也相应浮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1、“积极老龄化”概念的提出

西方国家相对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了应对老龄化,依次经历了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老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老年人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地位逐渐强大,加之社会信息、科学技术力量的不断更新,老龄人口的发展逐渐转变为积极的自我建构方式。2002年,WHO《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文件中详细阐述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内涵、政策,积极老龄化是“为了改善和提高老年时的生活质量,尽可能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获得最佳的过程”。积极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政策制度和重要的战略计划作为一个政策框架和战略被提出和践行,表明世界范围内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与应用步入新的阶段(Walker A.,2015)。

2、“积极老龄化”概念的争议

积极老龄化对老龄化研究、人口老龄化管理战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国家和组织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不同概念和策略。WHO(2002)提出的积极老龄化框架包括健康、参与和保障三方面的内容。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提出积极老龄化的三个重要领域是劳动参与、社会完整和健康。EY2012(European Year for Active Ageing and Solidarity between Generations 2012)确认积极老龄化的三个领域是就业、参与社会、独立生活。虽然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均认可,作为政策概念和政策框架的积极老龄化具有多维层面的性质,但是,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一直受到缺乏公认的确切概念和一致的评价方法的困扰(Foster L.,2018;Thanakwang K.,2014)。积极老龄化的概念、组成部分和决定因素甚至在研究中相互混淆( Boudiny K.,2013;Paul C.,2015)。除了身体、认知、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经济资源外,积极老龄化其实还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Ricardo PC.,2015)。每个国家影响和决定积极老龄化的因素也不相同,不同评价维度中的具体测量指标也在不断完善中,尚没有形成公认的、可以广泛推广的结论(Walker A.,2015)。

3、“积极老龄化”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研究的观测重心

近几十年来,对积极老龄化的研究虽然在不断发展,但理论主要基于西方研究,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研究可能不适用于种族文化多样化的社会,例如亚洲国家的社会各国仍需要在WHO积极老龄化框架下,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背景来确立积极老龄化概念及其模型(Thanakwang K.,2014)。另外,作为一个关键的政策概念,积极老龄化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很多国家将积极老龄化作为主要的政策战略(Walker A.,2009),但是,对积极老龄化概念和标准的实证研究仍然很少(Paul C,2015)。

我国“积极老龄化”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处在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研究学科相对比较局限于单一学科的范畴,包括人口学、护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学、管理学等学科,显得比较零散。研究对象大多针对城市社区中的老年人,及城乡老年人。研究方法包括官方统计数据法:2015年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于泽浩,2019);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邹华康,2019);中国动态劳动力调查(CLDS)和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项凯标,2021),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乡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意愿(于泽浩,2019)、養老保障对老年人就业的影响(邹华康,2019)、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及供给(董晨雪,2020)、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成盼盼,2020),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和结构(谢晖,2019)、老年社会参与(胡宏伟,2018;李蓉,2020;郇宜飞,2021;杨凡,2021)、社会保障支出与积极老龄化的关系(项凯标,2021)、老年人养老模式(于兆河,2021;杨舒,2021;潮思思,2021;高颖,2021)、养老服务(王晶晶,2021;蒋粤闽,2021;王晶晶,2021;周冉冉,2021)、老年人幸福感(朱文娟,2020;黄林飞2021)。

二、积极老龄化相关研究困境

1、研究学科方面

现有研究学科虽然涉及广泛,但交叉学科研究较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既是国家战略,更需从多学科交叉角度进行研究,提供多方建议。尤其结合管理学学科,从管理角度施策,提供各方主体行动框架。

2、研究对象方面

现有研究对象对欠发达地区与农村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研究较少,对及居家、养老机构不同人群的积极老龄化分类研究较少,对不同省份及中国经济四大区域的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差异研究则更少。从中国经济四大区域角度分析老年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差距、区域差异,这将为新发展格局下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均衡发展出谋划策。

3、研究方法方面

现有研究大部分为纯理论的研究,或在官方相关的统计数据基础上做具体问题分析,基于积极老龄化本土化适用的测量量表实证研究仍较缺乏,少量的积极老龄化测量虽然能够提供一定范围的可比性数据,但缺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概念分析、模型和测量方法等理论基础。

4、研究内容方面

现有研究虽然倡导重视老年人的医疗、养老保障、学习、参与、兴趣、教育,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但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度等相关文件中,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尚不足以成为今后政策框架的理论指导,大多仍强调改变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和提升社会地位,而没有充分体现国家、政府、社区的力量和家庭、社会组织的功能,以及这些主体协同合作所形成的合力。

三、积极老龄化相关研究展望

依据双循环战略要求,紧跟全球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经济技术战略制高点转移的动向,在开发“银发经济”即老年经济的同时,重点发展由老龄文化、老龄健康、老龄制造、老龄宜居、老龄服务和老龄金融等产业构成的老龄经济,全面促进年轻社会形成的供给体系转到适应老龄社会的新的需求结构和方向上来,为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发展经济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确保老龄社会背景下的经济持续繁荣。有鉴于此,积极老龄化相关研究有望在以下方面持续得到关注与积极发展:

1、养老金融业务快速发展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迎来制度性安排——个人养老金制度,关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相关配套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除了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近年来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提高自我保障意识、及早谋划老年生活、合理储备养老资金已成共识。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养老金融业务将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发展格局。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在《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接下来,将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商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养老金融业务。

2、数字适老,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革进程

信息通信技术正在逐步融入生活,针对老年人在上网过程中遇到的看不懂、操作难等问题,相关部门和业界一直围绕智能应用与终端产品两方面一齐发力,聚焦老年人通信、出行、购物、娱乐等高频场景,为他们提供更直接、更周全、更贴心的智能服务。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数字适老,让老人触网无障碍,让失去一部分体能、智能的老人不再数字失能,数字适老成为全世界关注话题。

3、“银发族”人力资源开发及再就业劳动权益保障得到落实

目前全球不同区域人口面临着生育意愿降低和预期寿命延长这两大问题,而这也正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以德国为例,其老年人在劳动市场上越来越活跃。其“银发族”的就业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往常见的个体从业、家族事业或打零工,转变成更多的全职工作,加入到与上班一族一样“朝九晚五”的队列中。在国家推行推迟退休年龄的强制性政策的同时,也有很多银发族选择退休后自主积极再就业。对老年人来说,继续工作既意味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也意味着收入增加。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往往意味着更长时间的劳动参与,因此人口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望进一步推升我国未来的老年就业率。如何在人口就业率上进一步挖潜,既解决掣肘经济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兼顾社会公平,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银发就业者”势必越来越多,他们的劳动权益也亟须通过制度予以保障,使相关政策惠及更多人群,也将是我国当前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都在积极探索的重要领域。

4、中国特色老龄化城乡差距、区域差异的写实与评价

积极应对人口老齡化的压力与日俱增,在振兴乡村,城乡一体化,区域融合协调发展的大趋势背景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区域差异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对我国本土积极老龄化进行写实,从中国特色视角下评价城乡、区域、老年人养老性质差异下的老龄化现状,从城乡一体化、区域融合角度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统筹行动,进一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为全方位、多角度干预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社会参与,保障”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有助于对老年人的评价向积极、正向转变,引发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等多方对老年人现状的思考和关注,延长老年人口红利的收获期,减轻社会保障的压力,使老年人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力。

参考文献:

[1]胡宏伟,郑翩翩,袁水苹.积极老龄化:构建老年社会参与促进与保障综合体系[J].中国社会工作.2018,(17)

[2]青连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两手抓”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02)

[3]袁文全,王志鑫.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法权建构及制度回应——基于积极老龄化框架的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04)

[4]刘玮.个体积极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逻辑基础与政策取向[J].云南社会科学.2021,(03)

[5]于泽浩.中国城乡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J].西北人口.2019,40(03)

[6]谢晖.积极老龄化模型构建: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老龄化框架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

[7]邹华康,翟振武.养老保障对老年人就业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9,7(09)

[8]数读“七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7组全息投影[J].中国社会工作.2021,(17)

[9]郭子源,个人养老金制度加快落地,养老金融业务快速发展[N],经济日报,2022.6.22

[10]武晓莉,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革进程,让老年人不再数字失能,中国消费网2022.6.13

[11]朱宇方,德国:专业人才短缺背景下的双向选择[J],环球,2022.6.15(12)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赣州市城乡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差异分析及路径研究,项目号21SKJD29。

猜你喜欢

积极老龄化养老服务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酒店营销创新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积极老龄化”中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邻里网络的构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问题研究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体育发展对策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新媒体时代老年受众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诉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