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07-16陈岑
陈岑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经济也造成了重创。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国所体现的抗疫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生动体现。这场抗“疫”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与生动的案例。目前在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中,抗疫精神尚未有效融入,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把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为旅游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增添丰富的内容,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关键词:抗疫精神;高校思政教育;理想信念;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7.095
当武汉疫情爆发之时,政府果断封城,关闭所有通道,实施了严格管控。作出这样的伟大决定,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果敢的担当。为了尽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从刚出生的小婴儿到百岁老人,从在华外国友人到来华留学生,每一个生命都得到了全力庇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涌现出很多抗疫英雄故事,这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诠释了中华儿女不畏牺牲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抗疫精神”中蕴含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创造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精神财富,对于新时代青年树立担当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以及练就过硬本领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最新“教材”。
1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抗疫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的精神形态,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铸造思想品格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之所以能够及时得到控制,这得益于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疫情发生后,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领导,赢得了抗击疫情的战略主动,先后召开一系列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统筹防控与经济发展、推进扶贫事项,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担当,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极大地稳定了党心和民心,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凝聚起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抗击过程中,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党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统一号令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疫斗争等。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是战胜疫情的可靠制度保障。
2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旅游专业把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2.1 课程体系未能及时更新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而抗疫精神的本质内涵就是忠诚担当、情深义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科学求真精神;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实干奋斗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开放创新精神;无怨无悔、大公无私的无我奉献精神。中国正处于旅游大国想旅游强国转变的时期,在抗疫过程中体现的这些精神正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最好的教育。因此,把抗疫精神及时写进课程体系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南通科技学院旅游专业在思想政治教材未能及时更新,仅靠教师上课截取部分网络资源还是远远不够,特别是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未能及时补充抗议精神方面的内容,使得学生无法及时与时俱进,学习当前的抗疫精神。
2.2 实践教学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全国处处涌现出感人事例。在南通,当疫情最为严重时刻,年轻的“95后”于鑫慧毅然逆行,瞒着父母,只身奔赴武汉前线,在康复隔离点驻守了55天。南通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护士长占红霞在医护岗位,负责发热病人的前期处置,得知医院派人去湖北支援,瞒着丈夫,义无反顾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奋战黄石一线。南通启东男儿周向东,在春节期间被困武汉,看到新冠肺炎一天天增多,全城交通停运,医护人员上下班困难,物资运送难,他心急如焚,不断向当地不同的志愿服务组织递交申请,加入了12个不同志愿者团队,始终奔忙在志愿服务第一线。不论是谁有需要,不论是谁发出了求助信息,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经常一忙就是到深夜。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动人事迹,就是有效的教学资料,可以让高校学生主动了解,撰写心得体会,或是到社区和街道展开义务劳动,充当志愿者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有效促进课堂的教育,让学生更深层次体会到抗疫精神。
2.3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精神和氛围,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让抗疫精神很好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就目前来说,在南通科技学院旅游专业,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还不够充分,这对于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传播是有限的,这是现阶段需要改进并加强的方面。
2.4 重视网络教学的作用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通过网络,能够把书本枯燥的文字变成优美的动态画面,能够播放动听的音乐,有效利用图标、文字、图片等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恰当地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在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因此,抗疫精神的宣传教育也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通过幻灯片、微课、播放视频等方式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网络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将抗疫精神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旅游专业把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抗疫精神中所体现的忠诚担当、情深义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科学求真精神;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实干奋斗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开放创新精神和无怨无悔、大公无私的无我奉献精神。为了将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有必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3.1 把抗疫精神融入课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抗疫精神,就要完善教材内容,及时把抗疫精神写入教材中去,注重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比如说,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挖掘和宣讲抗疫精神,通过细心讲解、视频和幻灯片等的多种方式,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以外,可以定期举办师生研讨会,以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每期师生研讨会提前确定和疫情相关精神主题,学生会前收集资料,然后进行自我学习,实践调查,按照小组分工协作研讨主题,课上进行项目汇报,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讲解点评。
3.2 把抗疫精神融入实践教学
事实证明,除了课本知识,让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体验,可以有效促进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如何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实践体验必不可少。例如,可以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会,就目前发生的抗疫英雄事例进行传播并交换心得体会。学院可以和街道、社区建立合作关系,让大学生至少充当一次抗疫志愿者,让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服务与他人,为社会真正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让大学生通过真正的实践,探索和領会抗疫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3 把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校园文化也是弘扬抗疫精神的重要途径。把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构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比如,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抗疫主题活动,采访身边的抗疫英勇、讲述抗疫故事、组织抗疫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抗议精神内涵。此外,为了更好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可以定期开展抗疫精神主题演讲和征文活动,通过角色代入和情感共鸣,深刻领悟抗疫精神内涵。另外,还可以在学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中融入抗疫精神,实现思政元素与仪式的融合,使同学们通过切身的情感融入和实际体验,感受面对艰难困苦的奋斗精神。
3.4 把抗疫精神融入网络教学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离不开网络。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步伐,善于运用网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让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宣传抗疫精神,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在各大教学平台建立抗疫精神教育专栏,让学生自主并多渠道地学习,发挥网络的优势,实现线上和线下学习方式多样化,使抗疫精神更好更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4 结语
抗疫精神内涵丰富,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宝贵精神食粮,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更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并理解抗疫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及时更新教学工作方法,把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中去。抗疫精神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是极为宝贵的成长动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动心入脑并自觉践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一琪.中国积极支援多国抗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410(2).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政课教学组织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20]4号)[Z].20201013.
[3]苑素梅,亓萌雪.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路径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6(4):107114.
[4]梁曼诺.抗疫精神融入高职护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9):2628.
[5]贺学琴.抗疫精神融入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思考[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0,(4):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