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与微课融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研究

2022-07-16余少忠

高考·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微课

摘 要:导学案与微课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但它们都致力于化解学生的学习障碍问题,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探索与知识内化,两者在教学价值上具有统一性。导学案与微课融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化的信息传递现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成为思维活动主体,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科技含量。高中物理教学应用导学案与课堂融合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案引导和微课的直观展示中,深入掌握物理概念与物理现象的原理与本质,帮助学生在脑中建构更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学生亲身感知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导学案;微课;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2020年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高中物理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必须引领学生深入物理学积极运用导学案与微课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动静结合的教学,引导与强化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引领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本质,使学生在导学案的教学情境化与微课的思维可视化下感知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世界观,获取更为理想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导学案与微课的理论基础与融合意义

(一)导学案

导学案是基于学生认知兴趣与求知需要开展的课前预习环节,也是教师推动课堂进程的有效工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是课堂结构化学习的载体。导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等内容,精心设计的包含课程知识点清单、学习目标、问题情境、配套例题、学习反馈检测与考试重点考查指引等内容的方案。导学案可以由师生共同编制,需要在课前将导学案分发给学生,使学生根据导学案的目标与习题指引,完成自主预习。

导学案教学模式充分遵循了“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评价的卷案整合在一起,形成“三案合一”,确保了教案与课堂、学案与课堂的有机结合。导学案重点在“导”,引导学生发挥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内化知识、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导学案注重“学”,要以学生的求知需求开展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是“案”,是对课程内容的引导、辅导、导入、导航、导语的文本内容。

(二)微课

微课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围绕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规律,以形象化、可视化、情境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并能够扩展教学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组成核心就在于教学视频,精细制作的教学视频在短时间里打造系统化、逻辑化、主题化、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包。微课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简短干练、目标明确、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直观形象、富有张力,是普通教学课程的精华浓缩与升华提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载体。

微课强调“微”,课程教学视频时长较短,通常在十分钟以内,且内容只聚焦于课程的某一知识点。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并与微课教案、微课件、微课课后互动与微课测验共同组成的资源有机体。微课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以及教师的课程观摩需求,实现对课程教学的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与混合学习等学习方式。同时,微课也适用于校内课程的差异化教学与课外的辅导答疑,由多个独立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科的教学逻辑形成“微课”系统,是新时代教学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1]。

(三)导学案与微课融合的价值意义

导学案与微课这两种教学模式都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教学原则,充分遵循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导学案与微课的相互融合,基于学案文本和信息媒体的形式来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多角度的学习指引与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学案与微课都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微课能够满足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精准学习,但其碎片化特征会弱化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缺乏对整体知识系统的有机关联,难以为学生提供连续性深度学习的体验。为解决微课课程内容碎片化与系统学习的矛盾,增强与完善微课的教学价值,与导学案相互融合就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通过导学案能够将各个独立的微课视频按照教学逻辑顺序形成有序化和关联化的教学新模式,且导学案的文本内容能够通过微课直观、动态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有清晰的认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架构的整体把握,从而延伸与拓宽物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二、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型

(一)课前阶段——研习教材,制作导学案与微课供学生预习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重难点知识以及学生认知特点编制导学案与微课。教师需要在导学案中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导学任务、研究任务、配套例题等,微课中要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且导学案与微课的设计与编排应相呼应,使学生能够精准掌握学习方向。学生完成预习后,需要针对导学案与微课内容提出疑问,通过预习例题完成自学效果检测,正确认知本课知识的弱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预习检测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知识难点的整合,以此调整教学方案,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准性[2]。

(二)教学阶段——预习检查,将导学案与微课作为辅助导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的前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问题反馈整合,预习效果检查,检查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进行差异化评价,在新课导入前巩固預习并鼓舞、激励、唤醒学生。

在课堂教学的中期,教师应通过微课为学生创设动态化、直观化、生动化的教学情境,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并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对照导学案与微课视频资料合作探究、释疑解难,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对各小组难以攻克的问题进行跟踪调查与记录。合作讨论结束后,教师需根据学生通过导学案预习提出的问题与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系统解答,并搭配微课进行辅助演示,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完全掌握难点内容。

在课堂后期,学生需要围绕本课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复述,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评价,教师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与升华,有效拓展与延伸知识广度与深度。最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还原全部学习过程,从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开始回推,总结与反思本课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将各个单独的知识回归于它的上位系统,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

(三)课后阶段——练习巩固,通过导学案与微课布置开放性、拓展性作业

在课后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通过导学案与微课布置开放性、拓展性的课后作业或活动安排,以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实现学习目标,推动学生从“走入文本与视频”到“走出文本与视频”的转变、从“文本与视频课程”向“体验课程”的转变。此外,学生还可以将每次课程的导学案与微课集中起来,将其作为复习材料,能够有效再现学习情境,还可以对若干个导学案和微课视频进行集中研究,挖掘导学案与微课视频之间的隐性知识与内在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强化复习的质量和效果[3]。

三、构建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层层点拨,完成个性化自主学习任务

教师应开展层次化教学,将导学案与微课按照逻辑架构与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层级,并制作不同层次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视频。首先,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的指引,围绕重点知识观看视频,并完成同步检测练习。针对错题,学生可以观看错题点拨微课自主更正。随后,继续按照导学案完成下一层次的学习任务。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板块,在设计层次化的微课视频与检测习题时,第一个学习层次应只给一句话的思路点拨,第二个层次为学生呈现基本概念,第三个层次再给出知识点的系统讲解。学生可以按需对层次化预习任務进行自主选择,有效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一年级的“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课为例,本课主要知识点为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用v-t图像表示速度的变化规律等。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分为大的架构层次,知识点内的含义、公式、例题分为小的架构层次,在例题解析微课视频中需要细分思路点拨和过程详解,将各个层次的微课视频转换成二维码印制在导学案上,以供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个性化选择。由于各层级知识并没有在导学案上直观呈现,能够切实解决因传统导学知识束缚学生思维空间的弊端,使学生在边做边学中精准把握本课的重点内容与学习目标。

(二)架构联系,为学生提供精准前概念支持

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必须按照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需求开展教学设计,新知识的导学案还需与旧知识保持连接,先考查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对已授课程的掌握程度,挖掘学生物理知识体系中新旧知识的距离,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针对导学案中的知识拓展内容,教师应分别设计基础拓展与思维拓展两大板块,基础拓展要确保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都能够达到学习目标;思维拓展是指要为学生设计多维度的知识深化路径,以便于学生在思维困难时能够获得个性化的知识引导。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一年级的“圆周运动”一课为例,教师在设计导学案与微课时,应适当增添前一章节“抛体运动”的复习巩固内容,并将上一章节主要知识点的微课视频也附带在导学案中,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避免学生因已授课程知识模糊或遗忘而导致无法开展本课学习,为学生提供精准前概念支持。对知识遗忘速度较快的学生,教师应制订针对性的渐离式导学案,即在一份导学案中包括本课“圆周运动”的主要知识点与例题,占导学案的50%;上一节课“抛体运动的规律”的主要知识,占30%;再前的“曲线运动”的主要知识,占20%,以此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强化其记忆能力。

(三)点面结合,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与扩展知识面

微课与导学案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消除两者的弊端,实现互补。导学案弥补微课知识点分散、无系统结构的缺陷;微课完善了导学案知识点表层化的劣势,形成优势互补,使学生可以对物理知识架构进行整体把握。当前物理教学模式应科学运用微课的“点”与导学案的“面”,形成点面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二年级的“核力与结合能”为例,本节课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会根据质能方程和质量亏损的概念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教师应围绕课程目标将微课“点”作为动态资料贯穿于导学案的“面”中,使学生结合教材与微课寻找核力的特点以及相互作用等问题,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核的规律,带领学生共同突破重难点与扩展知识面。同时,微课视频的内容制作不能简单讲解知识点与解题方法,要遵循学生自主研究的个性化目标,关注学生思路差异与解法差异,注重对核力、结合能的概念以及质量与能量关系的知识形成、辨析与应用,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问题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物理实质问题的深刻理解[5]。

结束语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物理概念、物理原理与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导学案与微课的融合,能够实现高中物理课程的动静结合与点面结合,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直观化、形象化、结构化的物理知识思维点拨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学应层层点拨,按需完成个性化自主学习任务;架构联系,为学生提供精准前概念支持;点面结合,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与扩展知识面,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物理探究能力,强化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得鹏.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1(42):111-112.

[2]伏亚军.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7):49-50.

[3]马尚义.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9):30.

[4]张辉.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8):68.

[5]于艳艳.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导学案的实践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5):68-69.

作者简介:余少忠(1978— ),男,汉族,杭州萧山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导学案高中物理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中物理实验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