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构建“生活化”实验情境的对策研究
2022-07-16杨金水陈洋
杨金水 陈洋
摘 要:物理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包含着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或知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注重物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构建一种“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模式,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有趣的物理素材或资源,并构建与生活贴近的实验情境,以此调动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结合以往的经验对物理知识展开自主的学习,逐步优化“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置于“生活化”的实验情境中,以此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生活化”实验情境;有效对策
在当前的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物理学科的理论内容,却忽略了对实践活动的开展,认为在一些考试中不涉及的实验上花心思,就是在浪费师生的时间,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陈旧思想不利于促进高中生物理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即使教师注重实验的开展,但忽略了对生活中素材的挖掘,导致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不利于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难度[1]。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笔者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高中物理课堂构建生活化实验情境的对策,希望可以为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带来借鉴与参考。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设定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中,物理教师通常把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物理知识、是否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却忽视了对学生物理实验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过于注重知识、理论,却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大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总是依照教材中的既定内容向学生讲解某个概念或解释某个现象,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照本宣科,忽视了把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这种模式削弱了物理课程的生活性和实践性,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让物理课程“生活化”的要求,同时还增加了高中生物理学习的难度,学生很难真正地参与到实验探究中,自然也无法将他们的主体性发挥出来[2]。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导致课堂单调乏味
现阶段仍有不少教师依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限制,采取单纯“讲授”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某个物理实验,认为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太浪费时间,还会耽误教学的进度,所以能不做就不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认为物理理论课十分无趣,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二、高中物理课堂构建“生活化”实验情境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生活化的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构建多种多样的实验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向学生呈现物理实验,更容易让他们理解。尤其是“生活化”的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联系高中生的经历或生活经验,使他们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情境中的实验展开探究和分析,极大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主性[3]。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讲授”的教学形式,注重对“生活化”实验情境的构建,在情境中引入新课,发挥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体验逐渐上升到最佳的境界,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力的分解”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构建生活中常见的“小力拉车”实验情境。首先,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个人拉车的真实情境:视频中的人怎么也不能把汽车启动,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用一条大绳子连住车头和旁边树木的树干,然后把车拉动起来。这一情境不禁引起了学生的疑惑,生:“老师,这个人竟有如此大的力气,可以把汽车拉动?”在小力拉车实验情境中,教师自然地引入新课,告知学生这个人拉住绳子的中间可以让力产生分解,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
(二)利用生活素材改进物理实验,活跃课堂气氛
在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物理学科有关的现象和素材,这为教师构建“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提供了一定的素材支持。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改进物理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课程的“生活性”特点,让物理课堂逐渐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将以往枯燥、沉闷的教学变得“活”起来,为物理课增添更多的生活气息,逐渐转变学生以往对物理课程的消极态度。因此,通过生活素材的引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物理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對物理实验的建构、分析中,使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更简单。
例如,在教学“超重与失重”中的失重现象时,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扎孔的矿泉水瓶做实验,但会存在一些问题,液体流出瓶子外造成了浪费。对此,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改进这项实验,先拿出两个矿泉水瓶,瓶子A里倒入蓝墨水稀释液,把瓶盖拧紧,然后在盖子上用剪刀剪出一个小洞,把瓶子B的盖子拧下来,使B瓶口与A瓶盖结合,并用强力胶粘住。
教师改进的这项“完全失重”实验,既可以避免对液体的浪费,也有利于学生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改变了以往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
(三)让实验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其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所以,教师要将实验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种熟悉的、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情境,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模式,引领学生探究一些贴近生活的现象,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快速理解和吸收。实际上,许多物理实验都可以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把课本中抽象的、繁杂的理论内容变成有趣的生活小实验,加深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4]。
例如,在教学“静摩擦力”的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用到的器材,包括:若干玻璃杯、若干只气球等,并鼓励学生动手展开实验。首先,将在干瘪状态下的气球放进玻璃杯口,学生观察能否提起杯子;其次,让学生对气球吹气,吹到一定饱和状态下再来提杯子,是否能够提起。在此过程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静摩擦力产生条件的理解。
(四)挖掘身边资源开发物理实验,优化“学”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基础,开发贴近生活的实验是新课改所提出的“生活化教学”的必然体现。教师要挖掘身边的有效资源,从生活中选择常见的物品、现象或实例等,引导学生用实验来研究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以强化高中生的应用意识。因此,教师要让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挖掘身边资源来开发物理实验,逐步优化学生“学”的效果,并提升他们物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
例如,在教學“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做一个“颤抖的灯丝实验”,用生活中的白炽灯泡、磁铁来进行。在把磁铁靠近发光的灯泡时,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这样,学生都能感受到手在震动、灯泡里面的灯丝也在颤抖。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去认识、巩固物理知识,有利于优化学习的最终效果。
三、高中物理课堂构建“生活化”实验情境的建议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构建多种多样的实验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向学生呈现物理实验更容易让他们理解,尤其是“生活化”的情境在很大程度上联系高中生的经历或生活经验,使他们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情境中的实验展开探究和分析,极大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讲授”的教学形式,注重对“生活化”实验情境的构建,在情境中引入新课,发挥情境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使他们的学习体验逐渐上升到最佳的境界,激发其内在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除了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生活中的趣味情境:教师将一小块铁片、一片树叶拿在手中,询问如果教师将手中的物品从空中扔下,哪一个会先落地?积极思考后,有的学生表示是铁片;有的学生觉得未必,有可能是树叶,还有的学生表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看看实验结果。教师在学生的面前凭借生活情境的创设进行演示,将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作为教育资源进行应用,借助生活中趣味化的情境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只有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不断改革教育的手段,才能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使学习者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适应今后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生活。也就是说,高中物理教学如果跟我们的生活相脱离,也就变成了“无源之水”,对学生今后的生活起不到太大的指导作用[5]。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物理课程走进生活,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物理课堂,一方面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另一方面激发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实验展开自主的学习。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
教师不能一味地依靠教材向学生照本宣科,要不断探索并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通过“生活化”的方式传输新的知识,可以结合生活现象实施演示法,用直观的演示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领悟某个细节,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现象的逐步吸收;也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去较强的冲击,把课本中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具象化,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物理现象的原理。总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以此实现生活化的学习。
例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笔者组织学生借助“社会调查”的方式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整理。比如:摩擦起电、电梯的失重和超重、彩虹的形成等,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将这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进行整理。之后,在小组互补的过程中完善这一实践调查的结果。之后,各小组在其中选择一种现象,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来进行实验论证,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为学生应用意识的提升打好基础。而且,这样的实验要比单纯地要求学生在实验室里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验证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被调动,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直观展示的方式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分析,以此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实验生活化
实验是高中生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基础,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的实验是让物理课程“生活化”的必然结果。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为教师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素材支持。教师要在把握课堂所教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情,充分地挖掘“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结合生活实践,联系学生的经验,在课堂上向学生呈现熟悉的、有价值的资源。比如,生活中的物品、自制教具学具等。构建“生活化”的实验课堂,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变得更简单。实验生活化能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有助于学生更积极有效地进行物理实验的观察、分析,实现学生在生活化实验探究中达成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要遵循“生活化”的先进理念,充分地结合高中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平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活动,注重从生活中挖掘相关的、有趣的材料构建相应的实验情境,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为物理课堂增添些许生活气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课程的“生活化”,逐步激发他们对物理实验现象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快速地进入专注、高效的学习状态,在熟悉的情境中让学生迅速掌握、吸收物理知识,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整体效率。伴随着生活化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学生将顺利掌握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怡秋.“生活化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堂实践探究[J].高考,2021(9):35-36.
[2]臧凯泉.生活化教学与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20(42):114-115.
[3]沈敏.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13):103-104.
[4]何苏华.在生活中寻找物理: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1(11):7-8.
[5]蔡田怡.基于“5E”探究模式的生活化教学:以初中物理“杠杆”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20,41(12):48-51.
作者简介:杨金水(1990— ),男,汉族,湖北黄冈人,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中学一级,硕士。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与研究。
陈洋(1990— ),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乐安中学,中学一级,硕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与研究。
本文系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生活小实验的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立项编号: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