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教材中“拓展视野”栏目的教学处理刍议
2022-07-16吴婷婷
摘 要:教材中“拓展视野”一栏的设置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介绍了符合学生需要的学科知识或应用知识,为科技发展提供学习平台。为了对这一栏目的教学功能有更深刻地认知,本文以苏教版“拓展视野”教学栏目为例,对化学新教材中“拓展视野”栏目的教学处理进行了系统介绍。
关键词:化学新教材;拓展视野;教学处理
拓展视野是新化学教材的重点栏目,其中很多内容都有其现实意义,是教材的延伸,是对传统教材的扩展和对传统教学的知识补充。所以,教学要充分利用“拓展视野”这一新命题,对传统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通过这些栏目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应用的转变,让学生能够贯彻“学以致用”理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拓展视野”栏目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改进并完善学习方法
“拓展视野”这一栏目是新课标的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由灌输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重在引导,“拓展视野”这一栏目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许多同学很难理解并准确掌握苯的性质,苯是一种不饱和程度较高的烃,溴水和高锰酸钾都不能和它产生反应,它的这一特点与经典的不饱和烃性质大不相同。为了让学生理解并记忆苯的化学性质,可以利用“拓展视野”这一栏目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多去理解“单糖的立体结构”,理解它们内部分子结构来对比学习,有利于苯的性质学习与记忆,同时也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但不能一概而论。“拓展视野”栏目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这一栏目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与归纳能力[1]。化学物质可谓是成千上百种,而其制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树脂,化学名称聚氯乙烯,在课堂中聚氯乙烯的制作方法我们可能就了解一两种,但是通过这一栏目所提供的素材与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制造聚氯乙烯的方法。如乙烯氧氯化法、乙烯直接氯化法、乙炔氢氯化法等。不同的制作方法、成分的比例、中间产物等,同学们可以对其分析、对比、归类与总结,这就是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其次,提高学生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能力。化学的学习离不开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对收到的图表信息、文字信息等用化学语言描述出来,这一点“拓展视野”栏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学生信息采集与处理提供了大量素材。最后,提高学生微观物质结构的分析能力。在“拓展视野”栏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微观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有重要的帮助。
二、化学新教材中“拓展视野”栏目的教学方法
(一)为探究活动提供资源,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在体验科研过程中,增强科研意识,保持科研能力及注重学习内容。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通过讨论等方式,提升科研意识,开展科学研究[2]。
如学习必修一专题二“氯气的性质”,介绍了“拓展视野”中新的杀菌消毒剂——二氧化氯。借助“拓展视野”的内容,对课堂的知识进行研究,通过翻阅资料和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询问,以补充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对自己所接触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研究论文。同学之间最后通过分享、交换思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得同学们能在学习中激起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这明显不同于以往“从质到质”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映了在生活现实里的实践性特点,而教师可以将本栏目作为课外学习的平台。
(二)转变教学方式,强调以生为本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主体,课本也是只采用单一的文字形式,学生并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因此,大多数学生不能产生兴趣。相比之下,“拓展视野”栏目就更偏向于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主体,教材的形式更加新颖、更加丰富,其表现方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更有图片、表格、流程图等,使学生能简单明了地获取知识。因此,“拓展视野”不仅能使同学们发散思维,也能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在读、看、比、思、论中,学会总结,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以往学习上是过于强调接受性,如今提倡需求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来完善学生学习的方法,“拓展视野”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物质基础[3]。
如在学习必修一时,专题二的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设立了“拓展视野”栏目,补充了相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从而使氧化还原反应平衡起到强化性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它能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创设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入核心知识。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都有其现实意义,大多都是对生活的总结,化学更是如此,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所以,在新教材中每一节的内容都着重于对材料的实际运用,“拓展视野”的作用就是把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以达到走出教材、关注学生人生的目的,让学生关注生命和健康。为此,教师除了在教材中阅读资料之外,还要特别借助各种媒体补充新教材,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在学习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时候,可以参照《化学教育》(2006年第8期)上发表的两篇文章,论述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在环境处理中的应用,把重要的内容作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与魅力[4]。
(四)把握引入时机,充分发挥栏目的积极作用
要充分认识“拓展视野”栏目,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灵活设计介绍教材,提高栏目的有效性,而新知识点教学不一定要与其所学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引导,在课前把“拓展视野”的相关内容传达给学生,联系课堂预习,为课堂铺上有效发展的道路,实现教学目的。如“拓展视野”的“世界上第一次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材料可在预习阶段引入。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学会如何使用“拓展视野”中的材料,不仅要发挥它在课后的扩展作用,也要结合实际发挥其先导作用。如学生很难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结合的方向,那么教师可以在“拓展视野”栏中及时介绍“有机化合物杂化轨道理论及空间构型”等材料,来帮助同学理解:在讲解苯结构的碳键合的特点时,便可借助“拓展视野”中的“苯环的大π键”材料来引出,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酶的催化作用[5]。通过组织课外活动,扩充“拓展视野”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的形式对所学知識有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
三、化学新教材中“拓展视野”栏目的教学途径
(一)结合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教学中大多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始终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反而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情况,出现本末倒置的结果。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期待的教学结果,在教学前对学生提出设问,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例如,学习“氯乙烯的生产工艺”的内容,在组织学生学习之前,教师提出了一个引导性问题:比较方法1和方法2,方法2和方法3,方法3和方法4,在这四种方法综合对比中能看出什么呢?学生可以看到化学新技术、新成果对经济、环境、绿色“全合成”“零排放”的积极影响。
(二)拓展知识面,发现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拓展视野”栏目时,从中发现问题,这些新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要引导学生在知识中寻求其规律,并能对知识进行总结,并运用到实际当中解决实际问题[6]。比如学习“β氢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内容时,可以结合反应的意义,总结其结构的性质。然后加以运用,让同学们描述一个β氢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所产生的产物的结构式。最后,结合学生的实践,总结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并提供理论依据和教学思路,有效地学习酒精消除反应和催化氧化点的构建,并对化学新教材中的“拓展视野”问题做到有效解决。
(三)结合现实生活,展开“拓展”教学
“拓展视野”栏目涵盖了反映社会进步的各种知识,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生对神秘事物的兴趣,把扩大视野的材料带入课堂。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乙醇”时,我们就会问:“现在的醉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利于保障道路安全。在中国,酒后驾车受到了严厉的检查和处罚,那么交警如何判断司机是否饮酒,还是饮用了含有酒精的饮料?”所以学生在“拓展视野”栏目中对“酒和酒精”进行了学习[7]。
教学材料中,教师讲述了交通警察检测酒后驾驶的主要手段,并告诉学生硫酸铬凝胶是目前阶段检测酒后驾驶的最重要方法,是因为酒精可以使硅胶中的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使硅胶标色,警方通过观察硅胶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司机饮酒是否过量。
(四)联系实际,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拓展视野”这个栏目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研究,切实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对化学的认识程度,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让同学们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化学知识,体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在高中化学“氯气的性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饮用水消毒的方法,形成科学的论文,有效地实现教学和生活的无缝衔接,进而提高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用所学化学知识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指导学生学习、研究等。课堂讨论交流工作内容,分享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通过这一方式,能缩短化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从书本到日常”的愿望,理解化学性质,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延长学习链,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拓展视野”栏目的内容要以实际为基础,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加强、巩固、理解、补充,再加以其他资料完善,使教材不只为了教,重点应为学、学以致用,达到教材的真正目的。特别是化学知识运用的内容,也不应放在学习的评价范围之外,“拓展视野”应为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让教学更加生动,使知识更加实用,以此延长学习链。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巩固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例如,学习“乙苯的用途”的内容后,结合试题得到巩固性的应用,从而暗示核心知识类素材是学业水平检测的生长点,也暗示了课后习题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功能[8]。再如,为什么咸菜不能在铝制品中长期保存、明矾的纯化作用、自然氮的循环、贮氢材料、肥皂的去污作用、生活垃圾中生物质能的利用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后的教学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又如,学习“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时,教师就可以留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习和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学习了“酮”的内容后,让学生对醛和酯进行对比,从结构特点和性质等的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结束语
总之,“拓展视野”栏目技术划分功能符合模块化编撰定位,内容与模块间的衔接与递进的基本思路反映了化学新教材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在进行教学时,“拓展视野”可以作为引入素材、扩展资料、探究活动资源和课外阅读材料等,只有进行深入地学习、理解、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秀梅.《拓展视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9,6(14):57.
[2]石敬珠.高中化学教材“拓展型知识”的使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5(12):68-69.
[3]吴方持.化学新教材中“拓展视野”栏目的教学处理[J].化学教育,2019,8(10):28.
[4]张华权.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扩展视野栏目的教学体会[J].新课程导学,2020,9(31):510.
[5]孙天山.发挥新教材中“拓展视野”栏目的教学功能[J].化学教育,2019,28(5):16.
[6]李永育.高中化学教材中《拓展视野》栏目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19,3(12):54.
[7]姬世熙.教材“拓展性栏目”实施策略和教学功能的研究[J].新课程,220,3(9):28.
[8]宗磊.苏教版高中化学课程中拓展型知识的应用方法[J].新智慧,2020,4(3):62.
作者简介:吴婷婷(1988— )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中学二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