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2-07-16陈尾銮
摘 要: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小说阅读比重的加大,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要通过阅读内容的挖掘来提升阅读的效果,还应利用不同形式的阅读来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本文中,笔者将以小说阅读为例,重点研究高中生审美素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阅读;培养;审美素养
在整个汉语学习过程中,高中阶段至关重要,关乎着学生的个人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说阅读在学生审美水平提升和文学素养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说阅读对培养审美素养十分必要。本文先分析高中阶段小说阅读教学现状,然后介绍培养审美素养的现实意义,最后研究通过小说阅读,加强高中生的审美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高中阶段小说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过程较为随意
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评判较为理想。但实际理解过程,因学生自身思维理解深度不够,致使小说自主阅读多停留在表面故事情节上,对内在思想情感无法准确把控。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说阅读时,现有阅读形式和教学活动的随意性,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1]。
(二)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说阅读时,绝大部分均采取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有机结合的模式,此种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重点不突出
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投入结构与内容层面,不重视内部语言形式和文本结构层面的探究。在小说深层次探究中,表层故事情节大多简单且具有鲜明的特征。然而,内部语言结构和行文结构是对小说理解的关键,在组织学生进行小说阅读活动时,忽视该部分内容,会出现阅读表面化的问题。另外,因理解层次不深入,削弱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培养审美素养的现实意义
(一)可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说这种体裁,主要包含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三要素。小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蕴含大量的审美因素,形式各样的情节,鲜活具体的形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一起挖掘小说中各种美的因素,这能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陶醉在美的体验中,大大提升学习兴趣。小说篇幅较长,如学生的兴趣不高,不进行探索,则会陷入恶性循环,致使学生阅读量不达标,阅读水平的提高也将变成空谈。对于小说阅读教学,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热情,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成效[2]。
(二)可强化教师的审美素养
新课标指出,应增强学生审美素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前应先提升自身审美素养。随着审美素养的逐步提升,教师的审美感知和鉴赏方面的能力才能逐步提升,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逐步优化与完善当前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践行审美理念。时下高中生不重视小说的阅读,如何实现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师个人成长与教学实践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此,教师应注重学习,逐步提升自身素养,提高业务能力。
(三)可推动学生个性的形成
小说阅读对传统语文教学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它强调人文素养提升和自主性的发挥。领悟和寻找小说审美因素,能够将自身审美心得与生活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使其思想得到解放,自身个性得到发挥,增强个性解读能力。
小说是生活缩影,阅读小说,能看到社会生活百态。在小说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一般会随着小说情节发生变化。学生对小说内容方面能够正确評价,对小说展现的真善美适度发扬。学生阅读喜剧时,不会单纯地一笑了之,而会深入剖析背后的内涵。在阅读悲剧时,也绝非短暂忧伤,而会全面探究触动心灵的对应价值。以鲁迅的《祝福》为例,小说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生活在封建礼教束缚中,缺少同情和理解,处处遭人排挤,从而酿成她的悲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了解学生的内心,唤起他们的内心情感,使其怀揣感恩之心去认识世界,了解人物内心情感,体会人生真谛。
三、审美素养培养参照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审美素养具有一定可行性。步入高中以后,学生的审美心理已趋于成熟,小说中收集了不同的审美因素,有利于审美素养培养。高中生作为小说阅读主体,只有掌握其审美心理,方可因材施教。小说有自身的文体特点,包含不同类型的审美因素,这在审美素养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小说阅读审美心理结构
高中生因年龄与思维方式的差异,其审美心理也不同。阅读会形成期待视野,产生欣赏心理定势。其中期待视野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指阅读经验期待视野,可能是审美眼光,也可能是形成的某种情感。欣赏心理定势则指代阅读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倾向。例如,某些学生偏爱《神雕侠侣》这种武侠类小说,某些学生则钟爱《甄嬛传》这样的宫廷类小说。高中生的心理定势与其选择紧密相关,并关乎其态度。为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自身的心理定势。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阅读方式与内容愈发多样,人们的心理也表现出一定的变化。高中生更喜欢具有时尚性、刺激性的东西,具有追求快乐的审美心理[3]。
(二)高中生审美心理结构
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含三方面:其一,审美感知,即依托当前生活和知识,利用直接感知得到关联事物美的映像的一种心理活动。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活动较为复杂,思维相对敏捷,审美感知力较强,喜欢时尚的事物,热爱活力十足的活动。为了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获得审美感知,应全面调动学生的不同器官。其二,审美想象,即人在审美过程中感受特定事物所能想象出来别的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审美想象在审美素养中占据着重要比重,而高中生的审美想象指再造性与创造性想象。其三,审美理解,即人对审美对象在本质、特征等方面的认知和把握。高中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审美理解力,但理解深度不够,在审美理解方面缺少合理的判断。对高中生而言,在小说阅读过程中,比较关心作品内容,很少考量作品评价和所用艺术技巧,以字面阅读为主。为让学生真正理解作品,应通过不同手段使学生了解背景知识。
四、审美素养的具体培养策略
(一)培养审美感知力
1.认真观察生活,激发审美感知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眼睛观察、用耳朵感受着社会,这一切均是生活。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和生活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小说阅读应以生活经验为主。为此,学生在开展审美感知时,应从文本归于生活,做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调动不同的感官来感知大自然。
2.仔细剖析语言,建立审美感知
诗歌追求字句的锤炼,小说也同样如此。众所周知,小说的语言较为简洁,充满个性化,需要语言品读,掌握关键词句,合理勾画。高中生在阅读小说时,应咬文嚼字,不断推敲,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想象,基于对关键字和词加以想象,全面把控小说内涵,增强审美想象力。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王熙凤出场时第一眼看到黛玉便是夸奖和流泪。在老祖宗说话以后,便转悲为喜,学生应仔细品味,充分联想,文本所指悲、喜分别指什么?转悲为喜的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转悲为喜的?仔细品读,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无论悲或喜,王熙凤的所有行为均是在表演,主要为迎合贾母,从中便能得出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3.导入新颖,增强审美感知
新颖的导入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后期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通常对于不同的小说建议选取对应的导入方式,以保证导入效果理想。根据小说的具体特性,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引入多媒体,通过图片展现内容,增强审美感知,提高学习自主性;也可通过视听融合,激起审美感知。以《边城》内容为例,可搜集湘西凤凰照片,并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对湘西的认知,体会沈从文笔下塑造的特色湘西。
(二)培养审美想象力
1.依托人物描写,充分联想
小说中代表性的形象较多,在读者读完一篇小说以后,通常会对文本内的人物形象尤为关注,他们的性格和命运也时刻牵引着读者。作者的认知和小说的主题一般经由人物形象刻画来达成。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剖析主要和次要人物的性格。小说包含不同的人物,且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有些可直接描述,有些就需要充分的联想。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人物形象框架,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
2.借助留白情节,建立审美想象
小说的情节大多扣人心弦。在小说三要素中,情节对读者的吸引力是最大的,某些情节设置选用留白艺术,此种留白为读者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运用此种留白,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全面发挥其自主性,深入挖掘留白,全面剖析,以此提升审美素养。以《边城》为例,实际阅读过程中仅节选3—6部分,读者容易感觉突兀。为此,学生正式阅读前,应通读整篇小说,也可补充对应情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透彻理解整篇小说。该篇开头描述的翠翠和爷爷二人相依为命,经由爷爷的口吻补充翠翠父母离世的信息,结尾描述大佬之死与二佬出走,利用“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进行结尾,制造悬念,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无限联想。
3.剖析小说语言,发散审美想象
诗歌注重精字炼句,在小说中也同样如此。小说语言丰富独特,剖析可在脑海中建立丰富形象小说语言,促进审美想象力的塑造。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王熙凤初见黛玉悲喜交加,使她转悲为喜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深入剖析这一问题,充分发散审美想象。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悲喜都是因为贾母,希望赢得贾母的好感,由此便可把握王熙凤的性格。
(三)培养审美理解力
1.补充背景知识,精准品读文本
诗歌追求知人论世,小说也同样如此。高中生对作家及其作品并未形成全面的认知,可能仅仅听说过著名作家代表性的著作,对其生平与思想、情感不太了解。为此,教师应考量文本的需求,适当补充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清晰掌握文本思想。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该小说的作者是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在初中阶段便学习过他的《变色龙》,为此,在高中教学中可引入《变色龙》,深化学生对作者背景方面的认知。这两部作品背景又均是沙皇统治时期,其中《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物形象,该作品抨击沙皇腐朽的统治,而《装在套子里的人》则塑造了愚昧知识分子的形象,无论帽子抑或雨衣,一切均是套子。在沙皇统治下,人们的思想都被禁锢,随时都要小心,生怕惹出什么事情。基于这一背景,不难理解作品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学生也能更容易理解这一时代,更加深入地认识小说创作主题和社会根源。
2.合理设计教学思路,全面解读文本
在小说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形成审美感知与想象以后,在情节和人物方面便会形成基本认知,对文本展开深入理解。不同的小说对应审美特征也不相同,为准确把控,应按照不同的目标,科学地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思路,深化学生的理解。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该单元的学习应重视人物形象的品析。该篇中心事件涉及的人物形象较多,所用塑造方法也不同,基于这两点,可让学生思考本篇的中心事件。该问题较为简单,阅读题目便能解答,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可进行连续提问。如:林黛玉初进贾府所见人物都是什么形象?贾府人员对黛玉又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认知?随后便可引出贾母、宝玉和王熙凤这三个代表性的形象,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黛玉的,引导学生从众人、王熙凤和宝玉这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愈发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要做好基础知识讲解,更应借助综合能力发展,帮助学生培养相应的审美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小学阅读是最主要的文本阅读类型之一,在提升审美素养的同时,应带领学生学会小说阅读方式,以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促进对小说的理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桂红.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探析[J].空中美语,2021(4):668.
[2]陶潇.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以小说阅读教学为例[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21.
[3]何建英.从高中小说教学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20):57-61.
作者簡介:陈尾銮(1977— ),女,汉族,福建泰宁人,福建省泰宁县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小说阅读教学。
本文为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2020年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中语文小说类阅读教学的有效性”(ZXKT20-0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