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2-07-16涂忠彬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对地理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分层施教,实践为抓手,对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效率等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新高考;课堂教学实践;思考
一、新高考背景下契合校情的选课走班实践
(一)全面解读新高考政策
根据2018年启动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的部署,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从2020年实施。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即“3+1+2”高考选科模式从2021年实施,也即是说2018级学生进入高二学期后全面正式启动选科走班制度,并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入高考新模式。
(二)契合校情,谋划走班实践
福建新高考的选科走班如何做到“走”而不乱,常见选课走班模式:“不走班”模式、“小走班”模式、“大走班”模式、“全走班”模式这4种。以福建省建阳第一中学2018级学生为例,学校遵循三个原则:有利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有利于学校教学管理。充分考虑当前学校功能教室不足,实验室大规模装修,历史、政治教师极其短缺又老龄化嚴重等情况,学校提供了12种组合供学生选择,目前这12种组合都在实施,在保障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从模式上看,建阳一中2018级在走班模式上介于“小走班”模式与“不走班”模式之间,更接近“不走班”模式。从各科选考人数来看,选择物理与历史的比例接近2.2∶1,生物610人左右,物理540人左右,地理450人左右,化学380人左右、历史260人左右、政治150人左右。“物生地”“物化地”“历生地”“政史地”等组合人数都不少,相对于传统文科,选择地理学科的学生基本翻倍。在满足学生选择要求的同时,实施分层教学。根据“物生地”组合学生的整体选科情况及学习基础分班情况,同时成立了1个A班与3个平行班。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选考地理的学生比重加大
从选考科目来看,这届选择地理的人数最多,接近450人,占比接近55%,地理教学班达到9个,地理教学任务重,既要面对选考物理这部分同学的地理教学,还要承担选考历史的一部分学生的教学任务,这也是之前未经历过的。另一方面来说,选考地理的学生比重加大,从某种角度也反映了学科地位被重视。调查发现,学生选择地理学科,一部分学生是基于一直的兴趣,一部分是在高一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的学科兴趣与自信,这与我们高一年级有计划地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密不可分,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为了逃避化学、政治等学科或者随意选科[1]。
(二)分层施教,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不论以何种形式走班,都存在较过去更明显分层教学现象。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不同的能力和性格爱好制订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这样的教学方式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优等生,教师能够更好地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够予以足够的关注,帮助这些学生重获学习的信心,进而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建阳一中2018级的模式下班与班的层次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选考物理的学生中“物生地”A班的学生学习能力自然最强。其次是“物生地”普通班及“物化地”的学生。选考历史这部分学生当中同样存在“历生地”“历化地”等组合学习能力依次减弱的情况,按照从强至弱细分几乎可以达到4个层次以上,班与班的层次差异性更大。跟过去相比,地理教师不仅要应对选理科的地理教学工作,还要应对选文科同学的地理教学工作,这两类学生在基础知识、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对地理的兴趣和爱好,对地理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如果采用统一的目标与内容进行,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每位学生带来个性化的教学体验,使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
1.研究新课标和教材,备课分层,明确教学方向
备课过程中要求教师进一步熟悉教材,由于本届使用的是旧教材,所以要求教师参照新课标要求,从课标要求出发进行备课。备课过程中还需分析各班级学生情况甚至是班级内各层次学生的情况,研究制订适合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课本内容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做相应的调整,落实到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在教学中无法过细地分层,主要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侧重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科学思维、求知欲等;B层学生强调夯实基础,确保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习题,适度进行思维训练,争取能够运用所学解决一些新问题;C层学生关键是夯实基础,熟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简单地运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A层次学生特别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案、典型题例导学,同时借用校本微课平台“涂涂地理微课堂”引导学生有效自学。学生预先了解知识内容与线索,分清知识的重难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抓住要点,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在自主学习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突破疑点,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深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如“城市化”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进一步介绍了“城市化”及其发展的过程,说明了城市与城市化的关系,并通过具体事例阐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联系。本章教材还通过问题探讨城市和郊区选择的关系,说明不同个体、不同组织、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选择表现型。最后指出城市化与工业化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与发展、经济、环境和个体之间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同时又紧密联系。
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讨论,并绘制“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解释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可先通过多媒体演示不同国家的实例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化要经过的步骤,并辅以必要的讲解,要求学生总结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标志三者间的关系,归纳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教师再通过“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关系”及补充实例,说明在人与自然共生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中不仅在平整土地方面人类改造了自然,而且使整个四大圈层都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并且存在多种影响。
对于C层次学生要充分运用资料分析,引导其从资料中分析、获取信息,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发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书本实例理解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标志三者间的关系。教师最后通过“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这一事例,说明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使C层次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等。
2.作业分层,强化思维训练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与课堂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这种选科走班学生层次更为明显的情况下,教学目标与内容分层,作业也要体现层次性,体现不同的难易度,设计难易的延伸训练。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做到不同层次的班级教辅材料各不相同,但务必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要先将作业备清楚,自己要先做,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筛选,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布置分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逐步提高成绩,形成良性循环。
3.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要采用不同标准的评价。特别是日常试卷,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一般都会有针对性地命制两套卷,进行不同水平的评价。這样做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获得的进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体验到成就感,这对于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新高考地理的考查将以单科的形式进行,对知识点将考查得更加细致、能力考查得更加全面,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建立正确的地理学习思维,改进传统以背为主的学习方式,真正地做到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目前为止,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源自于课堂,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只有立足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学思路更清晰,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课堂的核心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所以在每周集体备课时,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每堂课的主线、重点、难点,特别是旧教材在新课标背景下,务必要求教师对照课标有效备课。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一)师生对新高考缺乏深入了解。学生对高考改革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教师,而大部分教师中对新高考了解得较少。再加上2019、2020这两届用的是旧教材,未来要面临新高考,高考的单科试卷题型如何?除了以往的单选题、非选题,会不会像江苏、浙江等省份出现不定项选择题,目前没有明确的指示,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茫然性。
(二)“3+1+2”模式下,语、数、英大三门及物理或历史以对应的原始分计入,学生学习重点和时间分配集中在语、数、英大三门及物理或历史上,地理等科目通过高二两次期末考试的赋分体现,学生发现这些科目经赋分转换后经常出现差距变小的情况。更使得地理等赋分科目的被重视程度有所下降[2]。地理教师如何进一步积极进行教学探索,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应不同学生学习,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于地理学知识的掌握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新高考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体系,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需要进一步探索。
面对全新的高考模式,如何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与实践。如何进行科学备考、高效备考,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提升课堂效率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原本的单一化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地理转变为三大模块,并且结合实践教学内容,配置相关的选修内容,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较强的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有效整合各个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以符合新课标的各项要求。
结合教学实践,具体措施涉及如下方面:①结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不同模块,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有效地将各个模块地理教学内容连接在一起,更好实现整合的目的;②结合知识类型特点来开展整合,特别是涉及的人文类和人文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处理;③整理相关的逻辑思维性内容,相关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使三方面的知识有效整合。
2.立足教材,构建知识网络
教材与课标是命题的主要依据。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仍然是考试的重点。在复习中,需进一步研读教材,梳理核心概念,熟记教材中专业术语与结论性语句。突出学科概念的理解和辨识,以核心概念带动一般概念,重建学科知识框架,注重知识间的整合,形成知识网络,将知识融会贯通。
3.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科素养的培养
复习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热情与兴趣,重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实验思想、方法的指导,发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在平时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加以理解,对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生理过程的演示都由学生来发现,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进行了解与更正,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上,要能够有效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的采取相应措施,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还要合理设计作业,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更好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帮助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满足新高考模式要求,让学生能够在新高考模式下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代路.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D].辽宁师范大学,2018.
[2]吴海燕.新高考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4):19.
作者简介:涂忠彬(1982— ),男,汉族,福建建瓯人,福建省建阳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