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对单相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2022-07-15李水花
李水花
(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科,湛江,524000)
抑郁症属于常见精神障碍病症,临床表现为精力下降、持续情绪低落及兴趣缺乏等,单相抑郁(Unipolar Depression,UD)在抑郁症中属于自杀高发疾病,终身患者率在16.2%左右,表现为焦虑症状严重,且出现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概率高[1]。相关文献报道抑郁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碍,加之心理弹性差,自觉社会支持力度低,增加自杀意念或行为出现的风险性[2]。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对单相抑郁症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相抑郁症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46.25±3.05)岁;平均病程(12.56±1.21)月;学历:高中或中专及以下30例、大专及以上5例。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疾病诊断标准[3]者;2)依从性良好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标准 1)器质性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2)近期服用安眠药等相关镇静类药物者;3)临床基础资料缺失者。
1.4 研究方法
1.4.1 抑郁评分调查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本研究运用24项中文版本,总分为96分,评分标准:无抑郁<8分、可能抑郁(轻度)8~20分,肯定抑郁(中度)21~34分,严重抑郁(重度)≥35分。
1.4.2 睡眠质量调查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的睡眠质量评分,量表含19个自评条目及5个他评条目,其中第19个条目及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剩余18个自评条目中包含7个维度,即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上述7个维度均按照0~3等级计分,各维度累积得分为PSQI总分,评分范围0~21分,最终评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睡眠质量评估等级:很好(0~5分)、还行(6~10分)、一般(11~15分)、很差(16~21分)[4]。
1.4.3 社会支持调查 通过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价,量表由1994年肖水源整理编制,共包含3个维度(10个条目):客观支持(3个条目)、主观支持(4个条目)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条目)。总分≤22分数属于低水平,23~44分属于中等水平,45~66分属于高水平。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为0.857,重测信度为0.886,3个维度Cronbach′s α为0.845、0.880、0.861。
1.4.4 心理弹性调查 采用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评估,CD-RISC是美国心理学家Connor等编制的,中文版由肖楠等翻译,共包含3个维度(25个条目):坚韧(13个条目)、自强(8个条目)、乐观(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心理弹性水平越高[5]。量表Cronbach′s α为0.872,3个维度Cronbach′s α依次为0.867、0.881、0.876。
1.5 观察指标 1)分析抑郁程度占比及HAMD评分。2)分析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的PSQI评分与SSRS评分、心理弹性评分。3)分析抑郁程度与PSQI评分、SSRS评分、心理弹性评分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分析抑郁程度占比及HAMD评分 中度抑郁占比最高(48.57%),患者平均HAMD评分为(25.80±2.54)分。见表1。
表1 分析抑郁程度占比及HAMD评分
2.2 分析不同抑郁程度患者PSQI与SSRS、心理弹性评分 重度抑郁患者PSQI评分高于轻中度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抑郁患者SSRS评分与心理弹性评分低于轻中度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抑郁患者PSQI评分高于轻度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抑郁患者SSRS评分与心理弹性评分低于轻度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不同抑郁程度患者PSQI与SSRS、心理弹性评分分)
2.3 分析抑郁程度与PSQI评分、SSRS评分、心理弹性评分的相关性 抑郁程度与PSQI评分呈负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程度与SSRS评分与心理弹性评分呈正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分析抑郁程度与PSQI评分、SSRS评分、心理弹性评分的相关性(r)
3 讨论
抑郁症具较高发病率与复发率,且多数抑郁症患者伴睡眠障碍,表现为夜间频繁觉醒、入睡困难、多梦及早醒等。相关调查显示单相抑郁症患者缓冲创伤事件的能力相对较差,且其自身感受到被关爱、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较少[6]。
本研究分析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对单相抑郁症患者的影响,经调查发现中度抑郁占比最高(48.57%),35例患者平均HAMD评分为(25.80±2.54)分,表明抑郁程度多为中度抑郁,且进一步分析发现重度抑郁患者PSQI评分高于轻中度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抑郁患者SSRS评分与心理弹性评分低于轻中度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抑郁患者PSQI评分高于轻度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抑郁患者SSRS评分与心理弹性评分低于轻度抑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程度与PSQI评分呈负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程度与SSRS评分与心理弹性评分呈正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随抑郁程度加重,自身感受到被关爱、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越少,面对困难的韧性与积极性越差,睡眠质量等级越低。心理弹性属于心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之为心理复原力、心理韧性等,指的是个体面对重大困境或承受挫折时,能积极适应,并从中恢复至健康心理的一种能力,研究报道心理弹性对疾病康复及预后等有显著促进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重视,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可根据影响心理弹性因素,制定并施以改善措施,以此激发患者面对疾病时的正性能量,促使其以积极的方式应对自身疾病,树立对临床治疗的信心,改善预后。社会支持指的是源于亲朋好友、同事、家庭及党团等等个人或者组织性的物质、精神上的支援与帮助,还包含个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涉及3个维度,一为客观上可见的,例如组织团体间关系、社交网络以及直接性物质支援等;二为患者主观上体验与感受,基本上是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患者体验到的支持、尊重与理解等主观感觉;三为对支持的利用效率,尽管大多数时间上存在合适的支持资源与条件,但因部分因素影响,致使其无法被较好地接纳与利用。专家学者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存在于接受者、给予者之间的非言语或言语上的交流形式,通过此形式可于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对环境、自我、亲缘以及他人之间的心理不确定感,同时还有强化患者对自身生活经历的掌控,因而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于一定程度提升患者的社会适应性,改善其心理状态,缓冲心理应激性反应如抑郁等产生的不良影响。睡眠是公众保持健康、日常互动的正常生理需求,充足睡眠在缓解疲劳、提升免疫力及恢复机体良好功能状态、调节新陈代谢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7]。但抑郁症患者常合并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总量减少、夜间多梦、入睡困难、夜间频繁惊醒等,部分研究报道充足的睡眠利于抑郁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恢复,辅助提升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强化患者大脑的可塑性功能,同时辅助改善睡眠[8]。因此在抑郁症治疗期间需加强激励干预,设立相应的奖励,促使患者能尽力完成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强化正念训练等,促使患者积极参与,改善其自身坚韧性及力量等。期间与患者家属沟通,制定协同护理干预方案,以此改善社会支持水平[9]。对于睡眠质量需合理选择镇静药物,同时进一步强化睡眠教育,或者采用物理疗法,如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等,以此改善抑郁状态,缓解睡眠障碍等[10]。
综上所述,单相抑郁症随抑郁程度加重,睡眠质量越差,自身感觉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心理韧性相对较差,因此需加强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