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环境暴露对移居健康成人心电活动的影响和原因分析
2022-07-15林小鸿吴满辉蒋映雪
林小鸿 吴满辉 蒋映雪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经济的发展,进藏旅游、学习和工作生活的人逐渐增多,高海拔环境暴露对人体的影响也倍受关注。高原地区低氧、低气压的环境可引起心血管系统一系列适应性的应激改变,进而诱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1]。关于高原移居人群的心电活动变化方面的研究不多,本研究通过超长时程连续记录高原移居人群的心电活动,对比高海拔不同暴露时间、不同年龄阶段心电参数的特点,为进一步了解高海拔缺氧环境对高原移居人群心电活动的影响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由广东省(平均海拔<50 m)派驻西藏林芝市(平均海拔3000 m)进行援建工作的健康成人66 名,其中男性44 名,女性22名;根据移居时间6 个月(30 人)和移居时间30 个月(36 人)初步分成2 组。
1.2 研究方法使用深圳市乐心平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长程动态心电记录仪(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粤械注准2021070597),2021 年10 月-11月受试者开始佩戴记录仪,预期连续检测24 小时×10 天的心电信号,分析受试者平均心率、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心律失常类型、ST 段等情况。检测期间,受试者照常饮食、活动,生活习惯保持不变。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达,分类变量以绝对数(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 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心率和心律失常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心率指标和心律失常比较
2.3 同等移居时间不同年龄段心率和心律失常比较见表3。
表3 同等移居时间不同年龄段心率和心律失常比较
3 讨 论
3.1 高海拔暴露时间对心率和心律失常的影响近年研究发现,急进海拔4000 m 高原的健康青年男性(年龄≤35 岁)较平原组对比,心律变异性(HRV)各指标均降低,与久居高原地区(1700 m)组比较,急进高原组以代表迷走神经张力指标的PNN50(24 h 内相邻两个正常窦性RR 间期差值大于20ms 的个数所占百分比)、RMSSD(24 h 内全部窦性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HRVTI(三角指数)降低为主,久居高原组与平原组对比,以代表交感神经张力指标SDNN(24 h 全部窦性RR 间期的标准差)和SDANN 降低(24 h 内每5 min 节段窦性RR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为主。急进高原组人群的总心搏数、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窦性心搏总数、最高窦性心率、最低窦性心率和平均窦性心率均明显高于其他2 组,3 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高海拔低氧的环境可以兴奋心脏交感神经,刺激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使窦房结的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还有研究发现,高海拔暴露可导致夜间非线性心率变异性和复杂性的降低[3]。本研究发现不同移居时间受试者(>6 月)的平均心率、最快心率无明显差异,移居30 月组最慢心率明显低于移居6 月组,这说明机体暴露于高海拔低氧环境6 月以上,随着对低氧环境的习服,交感神经逐渐调节趋于正常,迷走神经占主导,总体心率平稳,夜间心率减慢。
本研究发现移居30 月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发生率和ST 段下移发生率显著高于移居6 月组。既往有研究比较移居3-6 月与1 年部队官兵的心电图,结果提示2 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4],这与本研究结果不符,本研究采用超长时长心电监测,能捕捉更充分的心电信号,因此结果更加精确。有研究对比500 例高原地区(海拔2295 m-4200 m)老年人心律失常组与同地区477 例青壮年心律失常组在动态心电图上心律失常的特征,发现老年组以房性早搏为主、其次为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房室传导阻滞,青壮年组以窦性心律失常为主,其次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5]。本研究发现高原移居健康青壮年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早搏为主、其次为室性早搏,与文献大致相符。
既往研究发现高原地区的藏汉族老年人(海拔3180 m,3700 m)高血压患病率要高于海拔较低的地区,汉族高血压患病率高于藏族;低氧、高海拔、低温环境是高原地区老年人血压增高的重要影响因素[6]。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浆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增多是中、高海拔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慢性炎性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过程[7]。本研究发现移居时间长的人群心律失常和ST 段下移发生率高,考虑与高海拔低氧环境暴露下多因素影响相关。
3.2 同等高海拔环境暴露下,年龄对心率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同等移居时间的人群中,中老年人群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早搏、房性早搏、窦性停搏)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青年人群;移居30 月组中老年人群ST 段下移发生率显著高于青年人群,移居6 月组ST 段下移发生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年龄的增加和高海拔环境暴露都可能影响血压调节,促进高血压的进程;老化的心肌具有明显的电生理改变,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老化是心律失常发展的基础[8-9]。本研究提示在同等的高海拔暴露时间下,心电生理的改变有可能早于心血管的改变,因此高原移居人群健康体检要注意心电生理方面的筛查。